绿林网

《景观社会》读后感1000字

《景观社会》读后感1000字

《景观社会》是一本由[法] 居伊·德波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景观社会》读后感(一):《景观社会》居伊德波

在我看来,景观社会,有点像鲍德里亚笔下的消费社会。文中也多次用到了马克思的“异化”的概念。后文读起来越来越晦涩,多次引用黑格尔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偏重于哲学的整体论述,将景观与权力、欲望、时间、分离等联系在一起,我更愿意去理解为景观社会下的种种表现,这是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的。如果我能搞懂哲学相关的概念,可能会对这本书有更深的理解。

《景观社会》读后感(二):世界就是一副无处不在的景观,我们无从选择,无所适从

2022年读书打卡第34本 ——《景观社会》居伊·德波【法】

我们以对商品疯狂的追逐来肯定资本主义的市场体制,或者是在影像文化的引诱下,将现存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误认为本真的存在方式,自愿成为五体投地的奴隶。举例而言,对现今每天的电视广告不厌其烦炫示的汽车、品牌化妆品和潮流智能电器的性能,普通老百姓绝对不可能说出一句“不”字。今天推荐智能扫地机器人,明天广告可能就展示扫地机器人的优越性,而后天,我们就将看到高清晰度真实存在的机器人。当每个家庭里充斥各种无用的电器时,不断消失又不断生成的新景观背后, 俨然晃动着资本家点着钞票仰天大笑的身影。 景观无声的暴力性,景观的逻辑,是幕后隐遁的资本帝国主义殖民逻辑。

《景观社会》读后感(三):景观社会的结局是不是美丽新世界?

我是想到了《美丽新世界》,被无形的力量统治的一个世界。其实我们被动输入这些大量的信息,我们的潜意识会被控制,这里说的《景观决定欲望,欲望决定生产》,我们的消费,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被设计好的。

其实我最近对潜意识很有兴趣,看了这方面的书和《nudge》中文名为《助推》的书,其实我们被反复的一些信息和有意识的干预控制着。

整个世界都在用这种方法,但有的我们是有意识地警惕,但有些我们都浑然不知。

我能想到去摆脱这种世界的方法就是看书、思考,实践,反馈,最后改善。从而使自己储备大量的知识,用我们的智慧去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景观社会》读后感(四):过于晦涩的宣言

没读完,打算弃了。主要是内容对于我来说过于艰深,作者用辞极为晦涩,有大量的隐喻和新造的概念,语言好像孤立存在于这本书里,没有任何实际事务的联系,每个篇章都好像看了又好像没看。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几乎全部来自前言的介绍和翻转电台的解读,大意应该是资本主义的新型压迫下,经济生产转向景观呈现,从为了让人看见去引导经济生产,并占据人们的私人空间和非生产时间。从概念上来讲有点和美丽新世界以及娱乐至死相关联,描述了社会转向景观的现象,和我们现在的网红经济、社交媒体以及每个人的个人表达都能产生共鸣。不过貌似这几位看得懂的人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并不高,认为他没有非常革命性的新意,而且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艺术反抗似乎也很不落地。作为普通读者,我只能说感受到了作者渴望创造概念和理论体系的热情,但是这种文字游戏最后只是被诠释出这么几个现象和道理,还挺没必要的。

《景观社会》读后感(五):个人记录

这本书虽用了很多前人著述的异轨,但也不乏其特有的闪光点。不足之处似乎是在于有相对完备的世界观,却只有方法论的概述。我对其中几个我比较感兴趣的观点以我的理解反刍如下。 景观制造欲望,欲望决定生产。在生产与消费的二元反复中,景观成功地在绥靖政策中毁灭了历史。于是群众既不知晓历史,也再不关心曾在,便一言不发地顺从于景观呈现给自己的虚假在场。即景观造就了主体性被迫走向终结的时代。 继而景观接管了权力,统治者使用城市规划避免了无产阶级集会,使用了重构当代历史的景观,让大众被其所唯一蒙蔽。大众在有闲阶层来看仅仅是劳动力,是工具。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工具被培养了出来,而工具自身无自知。 在此过程中,人自身成功地寻找到人性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在上帝被无情地逐出人间后,人类自身便彻底失去了人性,不断地向着动物性和工具性发展。且人类自身无自信,要拯救被异化了的自己,人们被迫走向了漂移的道路,自行进行景象的重构。 总之,是对当今时代的反思与批判,颇具启发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