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读后感1000字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读后感1000字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是一本由李劼著作,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4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读后感(一):一本让人矛盾的书

终于赶在新年前看完全书,感想复杂。

三星半,这本书让我很矛盾。

首先,作者自身功底值得称赞,全书基本从纯粹的文学性上解读红楼,还红楼本来面目而不是被过度解读的红学,这个就很不容易了,特别是有些章节极其精彩。

其次,作者的文字有很强的戾气,很多观点太过于偏激,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最后,我个人很不喜欢所谓的中西方文学比较阅读,但书中这种比较太多,阅读中有很多不适。

以上。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读后感(二):书是好书,但有些偏颇。

作者推崇贵族式的审美无可厚非,但因此一味批判平民式的现实就有些过了。不同阶层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诉求,社会发展本身也有制度方面的需要,不能顾此失彼。

此外,作者重商周而轻秦汉以降亦是如此,须知,商周以前文化演进尚浅,许多东西仅停留在神话的层面,并不如后代有种种政治制度、学术思想之并起,若从此方面评判古史,未免局限于种种遐想的范畴。先秦诸子,虽则异说争鸣,但他们都没有实际把握到政权,而只是在学术上推行。

简而言之,推崇不带功利的情爱、审美,可以,忽视秦汉以降国人在制度、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与探索,则有待商榷。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读后感(三):边看边记

绪论

书单尚未覆盖,无法体味作者给出的大类比和宏大视野中红楼梦的位置。

第一章 贵族精神与审美定位

不但评论红楼梦,连红楼梦的读者们也一并评论了。对于“审美阙如”这个中国文化与人性的大批评很有些赞同,但回到红楼梦的人物臧否这个大疑难上,似乎有些轻率,又似乎作者是在借红楼梦浇自己的块垒。

第二章 总体结构极其存在论意味

这一张很精彩,作者也总算真正进入了红楼梦文本讨论,对于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真正目的这个最大疑难,这一章提出的“灵-情-梦”体系可被备一说,而对于叙事角度的分析虽然有点过于繁琐,但的确是他人不曾做过的工作,但与海德格尔的哲学相联系似乎离文本太远了一些。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读后感(四):论红楼梦

论《红楼梦》,很过瘾的一本书。终于看到一个男人大张旗鼓的赞美林黛玉。

林黛玉的灵气,多情,人格的独立与灵魂的自由。

中国人向来是英雄崇拜情节与贞洁道德观念为主流观的。各种文学作品宣扬的也是这些。《三国演义》是一部生灵涂炭的历史,由一系列权谋与效忠组成。《西游记》里只有猪八戒会对女性有爱,而唐僧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只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追求个人自由的。在她眼里,皇帝也是一个臭男人。在她的世界里,只对自己与自己的爱情忠诚。

从古到今缺乏古希腊的那种热情,真诚,灵性。只有奴性,只有服从。

甚至薛宝钗都是,掂量着,拿捏着,算计着,虚伪带着面具而活。

作者是尼采主义者,也是希腊精神人。把林黛玉读成是唯一充满灵性的,有自我意志的人。

作者文笔太犀利了,简直像在骂人。很过瘾。

《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读后感(五):天的维度 美的指向

“中国男人对女人所建立的伦理道德以三从四德为核心,他们需要绝对的温驯和服从,以保证他们置身子宫的温暖舒适。他们从来不认为一个有个性的女子对男人的情感砥砺以及由此而来的心理挑战对于男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他们从来不认为男女之间的两性战争是男人成长为男人的基本途径。”

说得真是精准,直到现在社会默认的潜规则还是用这一套来约束女性。我对红学不感兴趣,习惯每到一个城市买一本书,在上海钟书阁随手拿到这本书,翻到“林黛玉的爱情期待”,一口气读完,看到了个光辉万丈的人物形象。

“她不是不明白她的爱情期待究竟有无希望,但她抱定‘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宗旨,心甘情愿地走向无望的天空,‘一抔净土掩风流’。可见,她那红拂般的卓然识见,来自她不畏赴死的决心和不入浊流的心胸。毋庸置疑,这意味着她将付出什么样的生存代价,然而,人的维度就是这样构建起来的,这里不再奉行什么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苟活原则,而是昂然宣布:不自由,毋宁死!这样的人格和灵魂断然扬弃了生存的圆滑,从而张扬出精神的高贵连同存在的诗意。”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林黛玉就是弱不禁风的代言词,好似多么地无用。但在作者的笔下,林妹妹的精神不知道高出我们这些个俗人多少倍去。明知无望,但仍坚持原则,太令人敬佩了!

在本书中,作者多次提到“人之为人”的价值取向。在作者眼中,“人之为人,不是出于对土地的依恋,而是由于对天空的向往。《红楼梦》在文化上的皈依,最终似可归结为人的确立,或者说人作为存在的确立,因为天的维度,因为美的指向。在那个故事里,权力不再成为世界的中心,爱情才是人类的真正缘起和内在本性。爱情一方面塑造出全新的人物形象,一方面使文化获得灵魂,使历史有了审美指向,而所谓道德,首先不在于君臣秩序和男女等级的确立,而在于爱情权利的兑现和男女人格的尊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