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道德部落》读后感1000字

《道德部落》读后感1000字

《道德部落》是一本由[美] 约书亚·格林 / Joshua Greene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德部落》读后感(一):《道德部落》小摘要

一. 区分了“公地悲剧”(“我”和“他”)和“常识道德悲剧”(“我们”和“他们”)。用心理学解释了两种悲剧各自的起源,以及为什么前者有解(为进化而合作),为什么后者无解。 二.为解决后者,要引入元道德,作者发现,效用主义是最好的元道德。有启发的是,作者使用拆穿论证,用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之区分,解释了很多反驳功利主义的想法其实没有道理。【eg1.是否触碰会影响人们的道德直觉。这解释了天桥例子是情感偏差,并不能构成对于效用主义的反对。2. 双重效应学说实际上也是自动模式对于我们的干扰,是为识别暴力的“近视模块让我们否决有意伤害而忽视连带作用。3. 罗尔斯对效用主义的批判实际上来自于对于“效用”一词的误解。4. 义务论和德性论可能只是一种事后合理化思维而已。前者是用手动模式为自动模式辩护,后者是对自动模式的详细描述】

三.对罗尔斯原初状态的批判

1. 混淆wealth和utility

2.错误假设了过高的 risk averse

3. 场景设置的过于歧义(ambiguous)

《道德部落》读后感(二):道德思维的心理学饕餮盛宴

作者作为心理学家,结合心理学科学研究和道德哲学,为读者铺开了一桌道德思维的心理学饕餮盛宴!

阐述1.“我”和“我们”之间的对立,利己和关心他人之间的对立;

2.“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对立,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与他人的礼仪和价值观之间的对立;

3.道德思维是包含“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的。自动模式高效但是相对死板,倾向于以自我利益作为判断标准;手动模式灵活但是低效,倾向于解决更长远理性地处理问题。自动模式是道德情感,类似本能,手动模式类似实践推理能力,能够解决问题以及其他的实际问题。

那么在相互矛盾的部落价值观之间,有两种策略:(选取通用货币)

1.寄希望于某种独立的道德权威,例如上帝推理或者科学

2.深度实用主义,从共同的价值观中寻找共同点,建立通用货币,用于衡量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功利主义即是这种通用货币的存在,精髓是依据事实而非想象寻找相同的基础。(作者更倾向于这种方法)

同时作者将大脑道德双加工模式生动形象地解释西方道德哲学的三个思想学派——功利主义(边沁密尔)、义务论(康德)、德行伦理学(亚里士多德)。手动为自动模式的决定解释原因不一样。手动模式思维清晰地描述自动模式思维(亚里士多德),手动模式思维为自动模式思维寻找合理解释(康德),用手动模式思维打破自动模式思维的局限(边沁和密尔)。

印象最深的道德困境中的大脑核磁实验。最后结果表明:功利主义判断来自于功利主义决策标准的 简单应用:做符合最多人利益的事情;面对与之相矛盾的情绪反应,人们需要额外的认知控制才能做出功利主义的判断。最后作者建议如果内心冲突时,请使用手动模式。

作者采用挑选丝袜等多个心理学科学研究验证”人类倾向于给自己的选择找理由“,解释为是大脑思维双加工机制的必然结果,自动模式为我们提供情感上具有说服力的道德答案,随后手动模式开始为这些答案寻找合理解释。这个挺有意思的,人是在为自己的各种行为找着合理借口和理由。

但是不太理解”合理化思维是道德发展道路上最大的敌人“这句话(280页)

不过最后作者还是寄希望于科学知识这样的通用货币还是令人耳目一新呀!大概因为作者也是科学工作者的缘故吧

《道德部落》读后感(三):文摘

世界上的各个群体被迫与他人分享空间,导致了史无前例的价值观冲突。每个部落对于道德常识也都有自己的界定方式。哈丁的“公地悲剧”阐释了合作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面临合作的问题。道德的发展是为了解决合作的难题,是为了避免“公地悲剧”。道德是人类不断对心理做出适应性调整的产物,它能够使性本自私的个体享受到合作的果实。合作得以发展的前提是合作比不合作更有益。道德的发展要求人们在“我们”和“我”之间,优先考虑“我们”,在“我们”和“他们”之间也优先考虑“我们”。道德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公地悲剧”,而不是避免“常识道德悲剧”。

《犹太法典》中有个著名的段落:一位对犹太教心存疑虑的人找到犹太拉比希列,他说只要这位伟大的拉比能够在他单脚站立的时间里,将整本《托拉》(犹太教的经书)传授给他,他就发誓皈依犹太教。拉比希列回答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全部教义。《托拉》的其余部分都是这句话的注解。”

解决囚徒困境,使得利益最大化,需要有效的激励,说白了就是,不合作导致的损失大于眼前所得的利益,即利大于弊。人类在目睹他人经历痛苦时所触发的神经回路与人类亲历痛苦时所触发的精神回路,完全相同。同理心强的人,其大脑中类似的活动则更加明显。

众所周知,如果人们认为别人在观察自己,就会变得更加自觉,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研究人员使用无人售货机出售饮料,结果显示,画有眼睛的图片会使人付出两倍的价格购买饮料。惊醒的眼睛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眼睛背后往往由一张发表评论的嘴。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指出,人类的对话中,65%的时间都在议论他人的行为。真心实意的悔改,帮助人们重拾社会地位。研究表明,如果背叛者在事后表现出窘迫的样子,便更容易取得人们的原谅。研究表明,如果背叛者在事后表现出窘迫的样子,便更容易取得人们的原谅。

人类很容易根据群体成员的随机印记对他人分类,但这个结论本身并没有揭示这种分类对人类究竟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人类的道德思维能够避免公地悲剧,却多次在常识道德悲剧面前无计可施?新草地各部落之间所以争斗不断是因为每个部族都自私地将“我们”的利益置于“他们”之上;还因为不同部落看待世界的道德标准不同。

为什么直接获取事实真相如此困难?一个原因便是由于单纯的自我意识导致的偏见。当事实扑朔迷离时,人们会选择相信符合自身利益的事实。把利益和环境的冲突转化为善与恶的冲突的人,必然具有道德优越感。有些人认为外交事务由是非问题组成,他们假定自己比其他人更了解对其他人恰当的事物。他们越是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就越有可能拒绝权宜之计与和解之策,继续寻求道德标准的最终胜利。在国际政治事务中,过度正直几乎是最为有害的行为。

功利主义者并不一定偏向集体主义,也不一定偏向个人主义。不同部落的牧民暂时搁置意识形态,认真考虑何种方式更加有效。功利主义就是只留下基本原则的实用主义。新草地上之所以有冲突,并不是因为牧民们无可救药的自私、邪恶,甚至善恶不分;而是因为他们无法走出各自的道德视角。功利主义确实建立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为什么说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是近乎完美的通用货币?

首先,大脑手动模式的本真是成本收益的推理系统,目标是得到最优的结果。其次,大脑的手动模式容易受到公平理想的影响。一句话概括功利主义的思想:公平地将幸福感最大化。公平的概念来源于某种智力认知。也许是认识到公平的解决方案是最稳定的。没人能做到真正公平,但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公平不倚这种道德理想的吸引力。手动模式自身并不能提供道德哲学体系,通过植入幸福和公平这两个普遍认可的道德价值,它便拥有了创造的能力。这种结合造就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能够获得所有部落成员的认可。

《道德部落》读后感(四):请将你的道德感切换至手动模式

西闪/文

要形容今天这个“地球村”一般的世界,再没有哪个词比“部落化”更准确的了。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概念都是思想家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发明的。

麦克卢汉是媒介理论的大师,他认为媒介对人的影响远大于内容,并坚信是前者而非后者约束着人们的思维、行为以及组织方式,故而他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媒介即人的延伸”。照他的逻辑,没有广播,就没有希特勒。没有电视,就没有肯尼迪。这种意见看似极端,却不无道理。事实上假如有人说,没有推特和脸书,就没有川普,我想逻辑也是成立的。

这不是重点。麦克卢汉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以媒介类型变化为标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形态进行了分期。早期的人类以听觉为基础,借助口头媒介进行交流,是为部落化时期;随着文字的发明和印刷术的进步,人类进入以视觉为基础的媒介时代,交流扩大,社会扩展,是为非部落化时期;当广播、电视和网络出现,我们就进入了一个需要调动全部注意力予以应和的电力媒介时代。在这样的世界里,信息流通无远弗届,地球宛如村庄,个人与社会的信念与利益趋向一致,麦克卢汉说,是为重新部落化时期。

不过,深刻的麦克卢汉对重新部落化的描述显然错了。地球村不是任何一个村庄的同义词,现在的部落化也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如果说以前的部落社会受限于口头媒介,那么现在重新部落化的原由有几重。媒介固然重要,人类心智本身也是一大约束。当我们用一颗颗石器时代已经装配好的大脑去应对“电力媒介时代”,最省事最节能的法子就是聚焦关注的范围,强化自身的信念,以“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的形式组成观点相似、态度激进、高度自信、不容异己的极端群体——这才是重新部落化的真相。

从这个角度看,现实世界里小众之间的对立、国家之间的对立、联盟与联盟之间的对立,都可以看作重新部落化的过程或后果。要认清这一真相,不妨读一读心理学家约书亚•格林(Joshua Greene)的著作《道德部落》。格林认为,在群体的层面上,存在着一种古老而朴素的利己主义思想,即“部落主义”。 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人们不仅区分“我们”和“他们”,更会优先考虑“我们”而非“他们”。听听特朗普宣扬的“美国优先”论,很耳熟吧?

部落主义不单是群体形成的心理基础,也是群体间相互敌视难以合作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内部高度一致的群体,它们行事偏激,更容易引发冲突。《道德部落》里有不少这方面的例子,其中一个是历史学家费斯切尔(D.H.Fischer)提供的。他发现美国南方的民众“一直有力地支持每一场美国对外战争,至于开战原因和交战对象并不重要”。即便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政治倾向发生巨大转变,南方民众支持战争的立场也从未改变,完全超越了党派的界限。他们反对罗斯福新政,但支持罗斯福在二战中的所有军事举措。同样他们反对过约翰逊、卡特和奥巴马的国内政策,然而一旦涉及到对外用兵,他们都十分积极,哪怕这些战争的目的多半自相矛盾。费斯切尔把这种奇怪的现象归因于一种特有的混杂着“南方的尊严观与道德观”的思维模式。不过说到底,还是部落主义在起作用:当高度强调尊严的“我们”受到“他们”的冒犯或侮辱,坚决反击是惟一正确的。

心理学家丹•卡汉(Dan Kahan)在研究美国民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时也有类似的发现。传统观念认为,那些对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的人通常教育水平不高,而相信全球气候变化将带来巨大风险的人则具有更高的科学素养,擅长批判性思维。但是卡汉的研究表明,这样的看法不对。教育水平、科学素养和反思能力都不是重点,关键在于文化观念。卡汉是这么表述的:“普通民众相信或怀疑有争议问题的科学信息主要取决于这些信息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共和党人不相信全球气候变暖的比例远高于民主党人的原因——前者的教育水平和科学素养未必很低,但他们比后者更像忠诚的部落主义者。特朗普和马斯克(Elon Musk)同是毕业于沃顿商学院的商界精英,一个反对巴黎协定,一个强烈支持,为什么?因为特朗普比马斯克更需要赢得部落主义者的心。

正如面临危险的巴黎协定所昭示的,不少悲剧皆因部落化而起。全球性的灾难不会因为“我们”拒绝承认就不会落在自己头上。更要命的是,“我们”的拒绝还会加重“他们”的负担,最后大家一起倒霉。怎么办?

“部落”之间相互冲突的困境,格林称之为“常识道德悲剧”。显然,要避免此类悲剧,需要寻找一种类似于通用货币一样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彼此沟通相互理解,从而使世界“重新非部落化”,达致普遍而有意义的合作。

这样的通用货币存在吗?格林认为是有的。不是直觉或情感,它们虽是人性中普遍的特征,但是不同的社会对这些特征的含义和作用各自有一套理解的方式;不是公平或正义,它们的倾向性也显而易见。不少例证表明,与努力寻求公正的人相比,追求利益的人更容易合作寻求共赢;那么事实呢,它是通用货币吗?也不是。当事实不如人们想像的那样明确,人们就会选择相信符合自身利益的那些事实。

看起来,利益或许更可靠一些。问题在于,利益到底是什么。是物质财富还是经济效益?如果GDP高速增长,大家却过得水深火热,这样的利益有什么意义?除非它们能带来人们幸福。

照此看来,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因素。那么有没有一套关于幸福的理论,可以把幸福打造成通用货币?有。格林认为,“幸福最重要”加上“应当尽量扩大幸福的结果”,两个观点结合起来就能支撑起一套理论,即功利主义。而它就是道德的通用货币,就是群体之间合作的“元道德”。

可是功利主义的名声实在勉强,尤其在严肃的哲学家那里更不受待见,这让《道德部落》的很大篇幅都像在辩诬。格林承认,所有的麻烦都始于功利主义这个糟糕的名字,它“过分强调了世俗的功利性”,如果用幸福取代功利二字事情就好办多了。而对于格林来说,幸福比功利容易解释得多——因为他是一位受过神经科学与道德哲学双重训练的心理学家。他将幸福比作物理学里的希格斯玻色子,是“为其他价值观赋予价值的价值观”。

幸好格林不大使用如此艰深的比喻,《道德部落》的大部分章节都平易生动,适合所有关心合作的读者。然而功利主义的麻烦显然不止糟糕的名字,它在实践中很多时候都与我们的道德直觉相违背。用起来不顺手的功利主义担得起通用货币的功能吗?在这方面格林花了不少力气。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将人类的思维分为快慢两套系统,从中得到灵感的格林认为,大脑的道德判断也有快慢两套机制,就像相机,有傻瓜模式,也有手动模式。人类传统的道德观主要是为了解决部落内部的合作问题而存在的,它们构成了傻瓜模式的大部分内容。然而,为促进部落间合作应运而生的现代道德观并不预存在我们的大脑里。相反,要运用它们,需要手动模式的帮助。在这个时候,功利主义相当有用。

说时容易做时难。如何才能在傻瓜模式与手动模式之间自如切换呢?格林的建议是,按照他给出的6条规则,争取成为一名“深度实用主义者”。它们分别是:

1. 面对道德争议,可以向道德直觉问策,但不要完全照办;

2. 权利不是好的论据,但却能终止辩论;

3. 注重事实,对自己和他人提出同样的要求;

4. 警惕带有偏见的公平;

5. 使用通用货币;

最后一条规则只有两个字,但我觉得格林应该另写一本书来解释,那就是“给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