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谷物03》读后感锦集

《谷物03》读后感锦集

《谷物03》是一本由[英]Cereal编辑部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谷物03》读后感(一):极致

很粗略的就这样读掉了 只挑捡了自己喜欢的文字 图片倒是一张不拉的都细细瞄过 一个建筑需要的不仅是一个支点 但是一个人一辈子一个点足矣 做到极致认真到极致 怕最后一次呼吸时 依旧不知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当建筑是老友闲谈的舒适 当作品是永远袒护的陪伴 一个人一生怎样过什么都是没有标准的 随心所欲不是最放松的状态 有所求有所难有所压迫 却依然所从如一 越扯越远了 恐怕是理想轨迹了

《谷物03》读后感(二):禅在哪里

这一期比第二期好看,和第一期差不多,不过感觉更熟悉亲切一些,可能和选题的地点东京与维也纳有关。

命名为空之禅,无形之中有几分日式意味,奇怪也没有感觉到多少佛学气氛,大概封面的冷淡风已经和某个日本品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东京速览,因为昨天早上的东京8分钟宣传片而特别有吸引力。其实去过东京,最近看的书刊中也不乏这座城市的介绍,但是说到日本文化的,更多的还是会倾向京都,所以对东京反而选择性屏蔽了。专访人物是原研哉,因为MUJI的深入世界人心,之前也可能过他的专门作品,所以比较熟悉了。直岛的贝尼斯艺术之地因为草间弥生的黄色黑斑点大南瓜而赚足世人眼球,其实安藤忠雄的混凝土元素标志性地体现在了这里的建筑设计上,把福武总一郎继承自父辈的追求贯穿又挣脱性得实现了。西雅图的部分略过。重点来说说维也纳吧,奥地利是一定要去的,那么华尔兹、苹果派也是绕不过去的必需。今年陆续被重复安利,加上之前的印象,已是翻不过去。先是陈丹燕的旅行汇系列《樱桃树下爱与弗》第五章 迟到,专门讲述了维也纳印象,包括华尔兹音乐、咖啡馆以及里面的客人和点心。仿佛红绿二色丝绒和金色流苏的交织,李子蛋糕或苹果派的浓郁香味把哈维卡咖啡馆的烘托得格外清晰。同样是面点交响曲,关于维也纳面点艺术的篇章里,意外出现的“皇帝煎饼”让我想到了曾焱冰的《没完没了的好时光》,里面也提到了在北京居然在一家新开的面包房里买到了“国王饼”,介绍这是法国人每年1月6日前后开始吃的一种点心,因为前者没有出现原词,所以我无法判断二者是否是同一种点心。巧的是,维也纳面点的一张配图,那个介于面包和点心之间的食物,是最近一集日剧《总理的料理人》里女厨师做给总理的女儿吃的,顺便就说到了路易十六的玛丽皇后那个不那么合时宜的冷幽默,下文在介绍维也纳人的幽默感“shmay”时也出现了这则例子。所以感觉还不错,就是一种触类旁通的乐趣,看书的意外收获往往比书本身更有意思。

《谷物03》读后感(三):两口子一个码字一个设计,满世界逛吃还顺手做了一本畅销杂志

某一天,工程硕士Rich Stapleton在英国布里斯托的一间咖啡馆拍照,他是一位摄影师,毕业以后在全世界到处旅行,看过许多风景后,他搬到这个城市做起了自由摄影师和设计师。

在他的镜头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亚裔年轻女孩的脸庞,Rich心惊,对她一见钟情,他以相机为话题跟女孩搭讪,成功约到了她。

女孩叫Rosa Park ,那一天正在咖啡馆里赶论文。她生于韩国,曾是丝芙兰的市场营销,游遍世界,却一直想做一名编辑,便辞掉工作来英国攻读英语文学硕士。

一个擅长摄影、设计,一个喜好编辑码字,若说没奇缘,今生怎会遇著他。

干净的房子,简单的装饰,生活足迹和兴趣爱好都很相似的两个人生活得波澜不惊又默契十足。一年后,两个人决定一起做点事儿。

四年前两人的这一决定,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今天四十多个国家爱好文化、关注生活方式的人的生活。

他们做了一份名为Cereal(中文译作《谷物》)的杂志,原因竟是因为两人懒得做饭时都喜欢吃麦片(Cereal)。杂志的内容围绕着他们任性的旅行而展开,城市历史、文化地理、有趣的店、好玩的人……

翻开《谷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的图片、留白,这让人冷静下来,带着仪式感阅读。每期《谷物》讲三个目的地,两个人不但会亲自去,一人撰稿一人拍照,而且也会和各地的优秀作者与摄影师合作。

Rosa想把自己在各地旅行时感受到的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传达出来,这是各地最具魅力的所在,也是大众难以接触到的。

相比所谓“景点”,一个地方特有的气氛和味道才是最让我着迷的:

我回到家乡时更深地体会到天津的市井文化;

我在深圳工作时浅浅感受到粤语文化;

我看《出租车司机》时捕捉到70年代纽约的荒寂氛围;

我读《天平之甍》时仿佛见证着同来长安的日本遣唐僧各自迥异的生活;

我听胡德夫音乐时脑中浮现出台东大武山下原住民农忙后载歌载舞的情景……

我拿到的是中文版第三期《空之禅》,三个地点是奥地利维也纳、日本东京、美国西雅图,Rosa在序中讲到他们在维也纳的旅行经历:“尽管艺术史博物馆大理石纹彩的大厅,以及修剪整齐的贝尔维第宫的草坪让人回味无穷,也满足了我对优雅的古典建筑的憧憬,然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却是苹果派里温热的金黄色苹果块儿。” 对Rosa来说,她最想和读者分享的维也纳的味道就是她最念念不忘的苹果派的味道。

在日本东京采访原研哉时,我也读到了类似的精彩观点,原研哉说:

“文化是一种地方性的存在,根本没有‘全球化文化’一说。文化指的是我们恰巧诞生的那个地方正繁荣生长着的不可思议的事物。在我接手无印良品时,我的想法是:如果无印良品诞生在德国,它会是什么样子?假如它诞生在中国或波兰呢?”

文化总是特殊的,全世界的人处在迥异的经济体制或文化背景中,每一个地方的文化都有让人着迷之处,我们通过旅行、阅读要去感受的,就是我们之前从来没有体会过的特殊之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甚至误读,但对每个人来说,这种体验是你前所未有的,就足够了。

当然,说回来的话,不管什么地方的人都拥有一些可称之为“表象”的共同经历,除了去感受特别之处,去寻找隐藏在不同地点、文化中共有的经历和智慧,也能带给我们不同寻常的感觉,用原研哉的比喻来描述,正如人们使用某种无花纹的毛巾时所觉察到舒适的质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