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初心》读后感锦集

《初心》读后感锦集

《初心》是一本由张晓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8.00,页数:2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初心》读后感(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喜欢读张晓风的文章,只觉得在读的过程中整个世界都是静止的了,大概所有的初心,都是温暖柔软,浸润着爱意和善良的。但是渐渐地,外面的风霜会刮进心里,每一次伤害,都像寒冬萧瑟的风,抽打着它。在受伤的地方,会起一层伤疤,伤疤愈合又破裂,慢慢化成厚厚的茧。这样,我们的心就不再完全裸露着了。慢慢地,它对疼痛不再那么敏感,慢慢地,它对温柔的感情也不那么敏感了。

那些难以忍受的日子,我翻开哲学书,一页页读下去。我想,生命中一定有一段日子,是一路泥泞的。那些雨,直刮进心里去,无休无止 。唯一能做的事,也许就是等待雨过天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散文的神韵大抵如此吧,能够让人静心去品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初心》读后感(二):书·缘

《百年好合》让我第一次接触台湾女作家的作品,当时感觉稍有不适。我也许过于迂腐,始终无法接受古语和大白话同时出现的违和感。我向来认为,随想既然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巧妙的结构设计,则应当让我们有所感,用词该得更为讲究些才对。《初心》多章都以古诗词做引子,原以为在风格上会顺延,可是接下来却通篇大白话,这实在超出我的欣赏范围。

我才疏学浅,从不敢轻易评价任何一位已出版书籍的作家,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可敬的老师,因此我想,也许不应纠结于用词,而该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悟。

放下偏见,又细细读一遍全书,做了笔记,反复思量,有了些许感悟:作者生活平顺,笔下生出的满足之花,也许正是这个年纪的我无法产生共鸣的原因吧。此刻的我,还在逐梦之路上艰难前行,在爱恨情愁的泥沼中挣扎,未来的生活难免波涛暗涌,爱情、工作、生活,无一让我心安,正因为知道往后岁月漫长,担忧才与日俱增。反观作者,孩子已长大成人,生活波澜不惊,一览无余,无太多惊喜,却也不会有何惊吓,在她眼里,岁月静好,所到之处,无不春暖花开,身旁每一个细节都让她心生欢喜,“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而这,却是我无法感同身受的。对于身边种种,我会深思,会有感悟,若能做到心静、满足已属不易,远远达不到幸福满溢而出的境地。

读这本书时,我想起了黎戈,同样是生活安稳的女子,同样写生活小感悟,同样心中富足,可黎戈的文字却让我放松,读来心旷神怡,像是喝了一杯香气沁人的西湖龙井,也像是点了一盘上好的沉香,清风拂面,忧愁全解。我百思不得其解,反复对比,想来或许是缘分吧。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相识、相知、相爱得靠缘分,对书籍、文字的爱也需要缘分。爱书人见到喜欢的文字时,幸福感不亚于觅得知心爱人;有的书广受好评,符合你的标准,无论如何都称得上佳作,你挑不出他的缺点,可就是喜欢不起来,没有心动的感觉。

这么想着,也就释然了,毕竟认真看了三遍,算对得起作者的辛苦创作了。书籍如爱情,努力过,尽力了,若依旧无缘爱上,则不如放手,让他尽早遇见懂他的知音吧。

《初心》读后感(三):一旦无常,才知道因缘不易

她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倒霉的不如意的事情也有很多,但是她更宁愿并且在“心中把玩不已的诠释这些可爱的片段!这些从生活的渊泽里捞起来的种种不尽的可爱”。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绿意盎然的画,下面写着,生命如雨,看似美丽,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寞,并且以晴天的幻想度日。

聊天最好的境界应该是:星空下,两个垂钓的人彼此坐得不远不近,想起来,就说一句,不说的时候,其实也在说,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温柔无边的黑暗。

这本书共有四个章节。

第一章,题为种种可爱,第二章,主讲一个女人的爱情观,第三章,说的是情怀,第四章,以初心收尾。

首先从第一章开始说起,里面收录了共十四篇文章,《可爱》《住得下去的地方》《我的幽光实验》《那部车子》《精致的聊天》《属于一枚咸鸭蛋的单纯》《丽人行》《大型家家酒》《种种可爱》《牵绊》《买橘子的两种方法》《正在发生》《戈壁酸梅汤和低调幸福》《瓶身与瓶盖》。以最后一篇《瓶身与瓶盖》为例,实则隐喻了单身的男女,笔力辛奇,令人啧叹。

下面再说第二章,这十篇文章分别为《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地毯的那一端》《爱情篇》《女人,和她的指甲刀》《绿色的书简》《娇女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母亲的羽衣》《一握头发》《也是水湄》。举其中的一篇,《也是头发》。她写道,“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我现在握着女儿细细的软发,有如握着一世以前自己的发肤。”可能每一个的我们都在成长,都会在长大之后,遇见另一个似自己年幼时的孩童。世间,有如一轮回。

第三章,收文十二,分别为《一句好话》《你不能要求简单的答案》《自作主张的水仙花》《炎凉》《饮啄篇》《幸亏》《描容》《情怀》《劫后》《回首风烟》《例外的惭愧》《有个叫时间的家伙走过》。我想谈一谈《劫后》。她描绘了一幅褪水后的风景。孩童们赤脚在水中嬉闹,灾劫后的美丽,是生活之弦的永不缀断。她学会了为阳光感谢,因为阴晦并非不可能‘她学会了为平静而索然无味的日子感谢,因为风暴并非不可能;她学会了为粗食淡饭感谢,因为饥饿并非不可能。终有一天,我们将忘记那些损失,我们不复记忆那些恐惧,她说,我们更将记得灾劫之后的阳光,那样好得无以加复地落在受难者的门楣上。

下面要说最后一章了,《有的女孩,吟了不该吟的诗》《秋千上的女子》《不朽的失眠》《初心》《玉想》《替古人担忧》《原来,他们旧学底子那么好》《林中杂想》《一张纸上,如果写的是我的文章》。来说《初心》。“初,裁衣之始也。”初发芙蓉里,她写到了《颜延之传》,清露晨流新桐初引,讲到了《世说新语》,最后讲她自己,她说,人生一世,如一块辛苦织成的布,一刀下去,一切就都裁就了。整个宇宙的成灭,也可视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纵观整本书,一个“初”字,勿忘本心,世间,得因缘,缘起缘灭,无常啊,万般都不易。

《初心》读后感(四):生活是一门艺术

来源:微信公众号 范米粒阅读(致力于全民阅读推广事业及阅读推广人培训)

《初心》是一本文风细腻却不失大气的治愈佳作。

从书籍封面上的那句“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开始,张晓风就已经给了所有读者一个爱上这本书的理由——人人都在追寻的、面对生活的坦然。

现在的人们,最常见的一种情绪就是“焦虑”,为工作焦虑,为家庭焦虑,为朋友相处焦虑,为时间的来不及焦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感受生活的质感,已变成了一件看起来很奢侈的事情。不是生活失去了细腻的纹路,而是已很少有人愿意空下时间去触碰、去抚摸和感受。但在张晓风的《初心》中,我们可以找到久违的宁静,感受到那久违的生活质感。

古语有云,“见微知著”。在张晓风的笔下,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是值得去琢磨、去珍惜的艺术品。事事皆有哲思,生活中没有小事,只有值得感恩的生活常态。在《初心》一书中,七十岁依然热爱美丽的老太是可爱的;爱一个人就应该想和他白头到老;喜欢做的事情是值得去坚持一辈子的;……秉着你的初心去生活,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一种沉淀。从微小中看见真正的大道理,你的生命也会跟着丰满起来。

当然,推荐这本书给大家阅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治愈”。这可能也与张晓风作品的一贯风格有关,不需要多华丽的词藻,《初心》就是用平实的描写、坦然的叙述,给你浮躁的心灵带来一阵清风,让你觉得,生活是没什么大不了,但你可以活出更好的自己。也因为更好的自己,这样的生活值得你去为之付出,并疯狂热爱。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命,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这是一本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散文集。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小事的品评、爱情与家庭、生活情怀与艺术精神。文章中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对爱情对家庭对儿女的珍惜与珍重、对高尚情怀与积极向上精神面貌的歌颂和赞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坚持。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与教导,细细品味,却又别有一番温情与智慧值得学习与效仿。

作者简介:

张晓风 ,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女作家,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曾先后就读于北一女中和屏东女中,最后毕业于东吴大学,曾任教东吴大学和香港浸会学院。36岁时,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张晓风是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得主,曾经荣获十大杰出女青年。有多篇作品入选大陆及台湾中学的教科书。《张晓风自选集》中的《行道树》一文,曾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七课。

思考一:生活就是允许

第一部分《种种可爱》里,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买桔子的两种方法》。我买桔子是为了好看、新鲜,好吃又养眼,更多的是考虑到生活情调和愉悦;公公也买了同样的桔子,只是公公考虑的是实惠,不要梗也不要叶,因为带梗带叶地买下来二三斤,就等于少买了一个桔子了,划不来。有趣的是,我买的桔子,公公似乎没看见;而我呢,对公公买的桔子不置可否。公公不评价儿媳妇的生活方式,儿媳妇也理解公公这样节俭持家的原因。不争个对错,不强调对方一定要按照我的生活价值取向来生活,而是互相理解与尊重。用作者的话说,我知道公公是对的,但我知道我也没有错!这就是与人相处的智慧,生活的智慧啊!

家庭生活中,我们多少人一定要分清对错、一定要强调我的生活方式更好呢?比如家里卫生状况、做卫生的方式、带孩子的方式、使用物品的方式……当你强调你是对的,别人不对的时候,你就进入了控制的模式。越控制越失序。越控制关系越不好!互相尊重是一种修养,需要学习与修炼。

让我们学学作者的生活智慧吧!

思考二:婚姻生活中要保有自我

看完《女人,和她的指甲刀》,有种深深被触动的感觉。就像作者说的,婚姻生活又可爱又可怕,它让你和别人“共享”,“共享”的结果是:房子是两人的,电话是两人的,筷子是两人的,连感冒,也是有难同当。文中的女主人决定在婚姻中为自己活一回,让自己独占一样东西,那就是买一把只属于自己的指甲刀,而且是一只价格不扉的指甲刀。买刀容易,但要对家里人申明这把指甲刀只属于自己,却让女主人有小小的罪恶感。是啊,我们在婚姻中最容易丢掉的也许就是自已了。我们的文化不大接受婚姻中保有自我,而处在婚姻中的人也无力去为自己争取。被忽视的自我,迟早会出来闹腾的,因为自我也是一个角色啊,也需要被看到、被满足。很佩服女主人最终把自己说服了,鼓足勇气向其他三口家人说明。于是,就有了十几年来一直被自己喜爱与珍藏的指甲刀,每每使用就觉得无比幸福。剪指甲的时刻,既不妻,也不母,我只是我。

每个人在婚姻中至少有三个角色,那个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色就是“我自已”。而想要婚姻生活保有活力与新鲜,就不能忽略了自己。照顾好自己,才更有力量去完成另外的角色。照顾好自己,并不意味着要给自己很多东西,需要的其实很简单,只要被看到了就好,而不是完全被忽略。我们照顾好自己了吗?

思考三:生活中我们渴望拥有一个上帝——无条件的爱

《幸亏》一篇写的是作者对于大自然提供的五谷蔬粮的珍惜与感恩,对于生活中不珍重物品、不珍惜生活环境的行为进行批驳。但作者转念一想,分出善恶好坏来,并加以奖励惩处,一定又造成了更多残缺,对于人性的转变却又毫无益处。所以作者暗自庆幸,自已这样一个一定要分善恶对错的人,幸亏没有去做上帝来播弄人间。

真正的上帝一定是包容与等待,覆罩与承载,仁慈到溺爱程度的疼惜。上帝应该让河流流经好人与坏人的门庭,让阳光爱抚好人与坏人的肩膀,不管好人坏人,地心吸力同样将他们仁慈地留在大地上,并且不管世人多么迟钝蒙昧,春花秋月和朝霞夕彩永远不知疲倦地挥霍下去……

看到这我突然想到,我们作为父母对待孩子也应该像真正的上帝一样啊,包容与等待,覆罩与承载,不分对错善恶,不分聪明迟钝,一律平等对待。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安然地拥有能拥有的一切!这其实就是无条件的爱啊!孩子渴望的是这样一种来自父母的爱啊!

我们这些成年人,内心里又何尝没有住着一个这样的小孩子呢?我们也曾经是小孩子,也曾渴望被无条件地爱,也从未被满足过。

被无条件地爱,这是人类的一种理想状态,永难被满足,但可以无限接近。

欢迎关注 范米粒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