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克拉多克夫人》读后感精选

《克拉多克夫人》读后感精选

《克拉多克夫人》是一本由[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50元,页数:2016-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克拉多克夫人》读后感(一):克拉多克夫人

读完此书,觉得作者毛姆生活的挺现代,现实中爱情,有时候也会很盲目,冲动、激情,当一切归于平淡,才能直面真正的幸福,门第观念,价值观念,人生阅历,教育环境等等都是爱情杀手,在这些上面如果不一致,甚至差距悬殊,那么生活只剩下平淡和无味了,最终也会分崩离析。一个知识储备丰富,文艺小清新,一个山间田野莽夫,冲破不了现实种种障碍,所以当下年轻人爱情还是现实点更为稳固

《克拉多克夫人》读后感(二):爱的徒劳

如果在不知情的条件下阅读,我一定料想不到到这本书的作者居然是个男人。不过,若是知悉作者是毛姆的话倒也不足为奇,读过《面纱》,曾经领略过毛姆的深情与毒舌,他太懂人和女人了。以女人为主角的小说不胜枚举,我上一本读到的带给我如此巨大感想的是《包法利夫人》。其实《克拉多克夫人》倒说不上全程精彩,作为毛姆早期的作品也称不上纯熟,主角伯莎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自私愚蠢不能理解我只觉得被它的心理描写打动了,并且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和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人眼里的深情于你不一定亦然。哪怕彼此相爱,但感情没有同步和共鸣,也免不了一场悲剧。毛姆把血淋淋的真相呈现在人面前,在觉得残酷心痛的同时不得不认同还有种难以言说的快感:“自己孤零零的站在一边,世界的其他人站在另一边,他们之间隔着一道深渊,没有力量可以超越;丈夫和妻子互不了解,无论他们爱彼此爱得多么热烈,无论他们的关系有多么亲密,他们永远不可能合二为一。他们之于彼此,并不比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好。” 永远不会让人失望的毛姆叔叔啊。

《克拉多克夫人》读后感(三):爱与生活

[从我公众号搬过来系列,看过滴不用看啦都是冷饭233]

读完“英国张爱玲”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面纱》后,进阶毛姆迷还该看些什么呢?今天推荐一部偏冷门的《克拉多克夫人》。 【她的皮肤包含着落日时分的所有色彩:太阳的边缘异彩流动,和天空交相辉映;它有上百种柔和的颜色------乳白色和象牙色、玫瑰花心最娇嫩的淡黄色、最为浅淡的绿色,一切都散发出绚丽的光芒。】 彷佛“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般的描写,在开头渲勒女主人公的美丽动人,也似乎奠定起颠簸与纠葛的基调。毛姆笔下的女人,多是这样的,美,读过一些书,有着一点品味,自命不凡又容易被蒙蔽的头脑,多情或自私,一番波折终得成长。 对于这本书前半部分伯莎的状态我无可多说,是爱让人盲目,让人卑微,让人看不见显而易见的那个结论。但也得亲身经历过才知可笑之处何在,若是正处于其中,怎么拉都拉不出心甘情愿的幻梦泥淖。 但当伯莎摆脱对爱德华靠一己之想象力撑起的爱,她觉得无比满足:回首往事,束缚她的枷锁沉重无比。尽管爱德华毫无察觉,但剥下偶像的白釉色长袍,取下皇冠和夺走权杖,让她感到报复的舒畅。赤身裸体以后,他只是一个可怜的凡人。爱德华对这一切毫不知情。他就像一个疯人院的精神病人,统治着一个虚构的王国。 但是,他发表愚昧的评论时看不到伯莎因不满撇起的嘴唇了,也不再有她眼神中的轻蔑。鉴于她远不像以前那样难以讨好,他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加幸福------伯莎开始讨厌爱德华的时候,他却开始享受婚姻。刻薄的哲学家可能会从中总结出说教性的结论。 渡边淳一在《失乐园》中写:从相识到互相爱慕,再发展到难以克制而结合,这一过程是那么一帆风顺,恋人们自己往往无所察觉,烈火般燃烧的恋情使他们忘却了这世间的种种不如意。然而,就在情爱逐步升级达到顶峰的一瞬间,他们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条峡谷,便往往驻足不前了。当两人沉浸在快乐之中,以为这就是爱的伊甸园时,才意识到前面的荆棘丛生的荒野,于是变得紧张起来。 女主角说,“现在才发觉爱情这个很好听的字眼,其实是极端自私的,隐藏着破坏、毁灭这些剧毒的东西。”而我,一想到所有美的东西里都含有丑,暗的东西中蕴藏着光,一切在对比之中相合相生,还报更迭,就难以名状地激动起来。喜欢这样的强烈中极端的包容,决绝又温柔。 王朔:“就像童话中两个贪心的人挖地下的财宝,结果挖出一个人的骸骨,虽然迅速埋上了,甚至在上面种了树,栽了花,但两个人心里都清楚地知道底下埋的事什么。看见树,看见花,想的却是地下那具骸骨。” 《人生五大问题》开篇论婚姻,中心思想与持有“非罗曼蒂克”观点的我也十分契合。朋友里有浪漫派的,必然是想和爱情本身结婚的,我却如文中所说,对于婚姻认为,起初是吸引但维持时靠的是友谊与爱情的融合,尊重有礼。接受和伴侣种种精神上、灵智上的异点,包容它而非“罗曼蒂克”式必要找到那个百分百匹配的命中注定。 关于爱,有太多的论断。这本书通篇也大体在讲爱,读者看一遍自有所捕。然后我想说说书里讲的生活。 很喜欢世事洞察的莱伊小姐,她便是在所有人“把邪恶藏在心里,却坚持把美德放在你面前晃荡”时,率性潇洒,不畏面目阴鸷的真相,的那一个。即使遇到表扬,也会说“女人天性阴毒偏狭。当你发现有人在实施仁爱的行为,那只是证明她自己迫切地需要”。对于伯莎的两次爱情,她也看得透彻却不说破,因为没有人可以教另一个人怎么活的。 她仍会及时地点醒:“伯莎,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要明白怎么为人处世非常不容易。人们总想区分善恶,但它们往往像双生花。我总在想,那些坚定不移地遵守十大戒律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明确地知道如何自处和处世,他们一方面希望进入天堂,一方面害怕恶魔的鬼爪。 但是,我们这些对不容置喙的‘你不得’质疑‘为什么’的人,就像茫茫大海上没有指南针的水手:理智和本能这样说,传统和经验却意见不同。但最糟糕的是,一个人的良心驻扎在十大戒律之上,历尽地狱之火的磨炼,良心说的话拥有最终发言权。我敢说,将它考虑进来是懦弱的,但无疑是慎重的;这就像吃龙虾沙拉:吃它不代表道德败坏,但极有可能消化不良。要和普通人的看法背道而驰,一个人必须非常自信,否则,也许最好别去冒任何险,只需沿着世人走过的那条安全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它并不令人振奋,也没有壮观可言,反而相当乏味。但它安全可靠,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也许看起来是丧失个性的妥协,但如玛克·奥莱尔所说,明哲之道,并非是处于日常事务之外保守明哲,而是在固有的环境之下保守明哲。逃避家庭生活的容易的,可是徒然的;改造并提高家庭生活将更难而更美。 所谓人生飞扬的一面需要素朴的一面来打底。诱惑很多,但日常未臻完美之境的光芒,不会被刺到目眩,有某种动人的哀婉,微妙的魅力。 当伯莎发誓生活失去了所有乐趣,发誓她的厌倦没有尽头时,其实和平时一样在夸大其词;一旦发现生活远比她想象的容易忍受时,她差点儿要大动肝火了。 是的,我说,每一天都是劫后余生,只有文学和艺术是我唯一的起舞所在。也许,也是夸大其词而已。我说,没有追求的人生不值得一过,也许,颓唐有颓唐的美,空虚有空虚的动力,也能泽泽不竭。生活就是也可以骗你一天一天地活。世界和我们料想的总是不一样,也许它根本没有一副面孔。而幽深善变,天性利己的人类,是最配得上这份世界的。 人可以习惯所有的事情。只有高度厌世的人才会佯装他们不能同流于愚蠢的同类。一个人很快就会对最无望的无聊麻木不仁,单调也很快不成其为单调。适应环境以后,伯莎发现生活没那么空虚了。生活是一条没有波澜的河流,她很快得出结论:没有瀑布激流,没有漩涡、暗礁妨碍它的流动,它会更加顺畅。一个勇于自欺的人,前景还是不乏光明的。 当现实只不过是一个背景、一片古书中奇异事件生长的土壤时,能发现它还是可以忍受的。也许这是令人不快的真相,就像我更期待瀑布暗礁和漩涡,但其实,人怎么都能活,怎么都能剖解出一点儿意义来。架空现实,慰藉诉诸于书籍,对伯莎的这个处理也颇符合我的心意。 她说:“那就是我全部的生活,穿着舞会礼服,戴上所有钻石,来吃冷羊肉和土豆泥。”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 要解释这句话,可以看后文爱德华死后伯莎的反应:【她自由了。她开始追忆她的初恋。她回忆起让她盲目扑入爱德华怀抱的那种激情,以及她意识到他不可能回应她的热情时受到的残酷羞辱。她的爱就像一团火,徒劳地烧炼着一块玄武石。她回忆起幻灭后的憎恨,和最终的冷漠。那种冷漠,与现在让她寒心的冷漠如出一辙。当她比照幸福的疯狂追求和实际忍受的悲苦时,她觉得生命似乎完全浪费了。伯莎的许多希望像幻影一样浮现,她绝望地凝视着它们。她的期待那么多,获得的却那么少。她想起自己经历的一切,心里便一阵剧痛。她的力量消失了,她被自怜的心情淹没了,她膝盖一软,跪在地上大哭起来。】 我和毛姆在“爱”这个领域,似乎都是淡漠派的支持者。又或者说,是对“人”的疏离感,相信孤独的永恒。自身和人类之间横亘着的壁垒无可消除,再亲密也是陌生人,怀抱的热望越强烈期待越多,结局越可笑而悲惨。一切的联系都令人乏味,所有的世俗眷恋都毫无必要,唯有归隐于自我。 黑塞在《彷徨少年时》里说,“我们能够互相了解,可我们每一个人却只能够向他自己解释他自己。” 毛姆真的很懂人,对女人更是不留情面地显摆出他细微深刻的了解。《克拉多克夫人》是最近才读的,其实在我心里的地位就像香港电影《十二夜》一样,是以过分真实的再现和精准到可怕的刻画取胜。说到布局的巧妙小说的构成,其实还更想写《面纱》,无奈《面纱》看过已太久了记忆有所磨灭,所以等有空重温后再执笔。 快到圣诞节,再推荐一本毛姆的《圣诞假日》,结尾是这样的。 【刚刚过去的一晚与他经历的无数其他夜晚并没有什么两样,但他却感到今夜特别温暖和亲切。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可爱,一切都是完完全全按照他所希望的那样在眼前流逝。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与这种丰富多彩而让人安心的生活相比的了。然而他无论如何都无法解释,为什么他总是焦虑不安地感觉到一种暗示,暗示这个夜晚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假象。就像一个大人们玩的哄孩子的室内游戏。他想起了那场噩梦。 查理很庆幸他从这场噩梦中醒过来了,但这场噩梦有一种很可怕的真实感,让其它的一切都变得虚幻。似乎有一种力量,一种模糊的含义,让他与家人一起分享的生活,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机遇已经为他安排好的舒适环境中那虽略乏味却体面的生活,都成了一出皮影戏。佩茜曾问他在巴黎期间是否有过冒险的经历,他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没有。事实上他确实什么也没做,甚至一个女人也没碰过。在他的身上只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让人颇为费解,而他也不知该如何是好,那就是:他的生活完全失去了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