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害怕成功读后感精选

我害怕成功读后感精选

《我害怕成功》是一本由陈文茜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6-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害怕成功》读后感(一):成功者是什么样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多数人不是在努力通向成功的路上,就是还酝酿自己梦想的成功境界。成功无疑是这个时代上进的代名词。我们该如何追寻成功,树立努力目标,事实上这才是人生值得思考的命题。知名媒体人张文茜,通过记录采访到的成功人士在畅销书《我相信失败》之后推出《我害怕成功》这本书,文中所记录的作者与成功者的对话,或许能开启你对成功的另一面的理解和彻悟。

《我害怕成功》读后感(二):成功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与《我相信失败》类似,也是一份访谈整理成文字形成的书,不免让人觉得陈文茜是不是太偷懒了,两本书都是这样,但读完后觉得,陈文茜的功底尽显其中,采访了李敖、李安、张忠谋、郭台铭 、高希均、李开复、张欣、张淑芬、庄子寿、柯文昌、林怀民、姚仁喜、侯孝贤、黄子佼、Ella;基本上都是台湾人,我个人认为陈文茜是文化上的“台独”,她确实在政治上没有“台独”的诉求,但在文化上,她很倾向台湾人,甚至对大陆有一些鄙视链的感觉。客观的说,仅从文化而言,台湾确实更多元,内地基本上还是金钱至上的风气,台湾确实出了不少大师级人物,在世的大师,大陆基本上是寥寥无几了,书中介绍李敖、李安、林怀民等人,绝对称得上当代大师,也是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云门”,很渴望看看云门的表演。李敖和陈文茜是绝对的“欢喜冤家”,两人相识多年,互相了解并互相欣赏,实属难得。第一次知道张淑芬是台积电的老板娘,很惊讶,回看大陆,张忠谋和张淑芬这样的夫妻组合。陈文茜的主持风格和其他最大不同,在我看来是她说的话很多,有时占到三分之一,这源于她自身巨大的知识积累,这也促使受访者认为对方能懂自己,这一点区别于鲁豫等发问式采访,所以在读的过程中,也是了解陈文茜的过程。这本书和《我相信失败》堪称姐妹篇,我想陈文茜只是想还原这些成功人士真实的一面,就这一点而言她做到了,她让读者知道,成功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做好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才是我们该追求的。这也非常适合当下急功近利的年轻人,我自己之所以读这两本书也正是这个原因,希望通过看他们走过的路和所思所想,来修正自己当下要走的路。

《我害怕成功》读后感(三):你有什么样的梦想会愿意以十年为单位

陈文茜这次采访了15个“成功人士”,将与他们的访谈编辑成这本《我害怕 成功》。几乎在看到书名的那一刻我就理解她的用意,成功虽然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可是一旦“成功”了很容易失去自我变成欲望的奴隶。所以她通过和这些“成功”的人谈话,借由他们来提醒普通人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人们喜欢看名人的传记或者访谈,都是想要从中窥探出他们成功的秘诀,期待用同一种方法获得跟他们一样的成功。我们眼里盯着成功这个目标不放,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又如此狭隘。你年收百万便是成功,你月入几千便是失败;你有名有利就是成功,你默默无闻就是失败;你公司上市才是成功,你开个小店才是失败。我们那么急于成功,总想着一步登天,却忘了那些“成功人士”最初的目标可能不是取得所谓的成功,而是实现自己的梦想。

梦想,每个人最初都会有的。只是在步入社会面对现实的巨大压力时,很多人都会迅速用“成功”替换“梦想”。

陈文茜在书里提问:当你敢说出来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时,你愿不愿意以十年为单位?

当下这个社会很少有人愿意吧。我们现在什么都追求快,讲究速成。你要是没一工作就月入过万、没一结婚就买房,那就很容易被看出一个loser。我们要的是三年升职加薪,五年财富自由。十年那么长,我们怎么等得及?我们急躁得就像那些等不及第二颗棉花糖的小孩。

林怀民老师说,耕耘我们的身体是需要时间的,在社会某一个角落专心耕耘一件事,也非常需要时间。年轻的优势就在于我们相对来说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耕耘自己的梦想。在这条路上需要警惕的是社会的限制,不要以金钱物质的功利概念来断定成功与否。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找出那个你愿意以十年为单位的梦想。检验的标准就像文茜姐说的:你愿意慢慢一点一点,像一个啄木鸟一样,一直去耕耘它,没有人看见,过程中困难很多,烦恼很多,你不会发脾气,不会想掀桌,不会随时说我不要干;会觉得经过十年我可以看到一点点成果是理所当然,要看到更多的成果要二十年,看到起码像样的成果可能要三十年。不要急于掌声,不要急于成就,用十年为一个单位去耕耘你的梦想。

《我害怕成功》读后感(四):看淡阻碍,心向美好

《我害怕成功》是作家陈文茜继畅销书《我相信失败》之后的又一力作,陈文茜再次讲述了15位梦想战士的故事,让我们通过他人的故事,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罢,在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向美好前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也是应该做的事情。

不论是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甚至全球发展,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多困难和阻碍,如何面对和处理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需要我们每个人调整心态、淡然处之,做好自己、善待他人。

非常喜欢《林怀民:微笑,面对人生所有相遇的事》这篇文章开头的那段话:“耕耘我们的身体需要时间,在社会某一个角落耕耘一件事情,也非常需要时间;不要想当世界第一名,但要往前走,每天有一点进步,就会累积出成绩,永远有重头再来一次的机会,只要你愿意给自己。”我觉得这句话除了适合个人激励外,还适合某个集体、社会甚至国家,只要每天都在进步着,就是一个美好的过程。

对于个人当下需要处理的某件事情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对待状态,或持无所谓态度、或手足无措、或义愤填膺,这都是大家一种情绪的表现,但是我们还是要选择处理方式,尽管我们有时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因为世事无常;在面对整个社会的问题时,现在很多人,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罢,不说崇洋媚外,也多少有些许意思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正确的看待这些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大家一起共同面对的,而不是某个人、某个团体自己能改善、完成的事情。一个人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何况是泱泱大国?!

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其实可以说是一种幸事,说明有些地方你做的不够好,还有提升和改进的空间,困难和阻碍反倒可以让人更加坚强和勇敢。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肯定有我们不知的经历,在那个阶段他们肯定也痛苦过,也彷徨过,但是他们心中有希望、有梦想,无所畏惧,所以他们现在成功了,成为了自己人生的赢家。

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是尤为重要的,失败不可怕,因为终有一天会成功,只有失败了,我们才能看到我们个人和某个团体的问题,看淡那些阻碍,心向美好未来,才能更茁壮地成长,稳定地成长、健康地成长,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我害怕成功》读后感(五):面对命运挑战,完成生命绘本

继畅销书《我相信失败》后,陈文茜又推出了新书《我害怕成功》。相信失败很好理解,怎么会害怕成功呢?书中是这么说的:人成功了,人性往往就成了“成功”的俘虏,被欲望、名声、无止境的身份追求圈禁、禁足了。陈文茜把“成功”形容成一条钢索,如若忘却其危险,不理解其侥幸,深知免不了成功是“忘了我是谁”,把自己吹起了大泡泡,“成功”随时可以将你肢解、撕票。

书里摘录了与15位企业界与文艺界公认的“成功人物”的对谈,他们的人生在除了成功也有波折。有的是在成功前充满了波折,比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大器晚成的导演李安,有的是成功过程中充满了波折, 比如一直在勤奋工作的台湾首富郭台铭,也有成功之后依然遇到坎坷的,比如突然被检查出淋巴癌四期的李开复。

说是文茜的个人魅力也好说是文茜的提问艺术也好,她访谈的嘉宾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坦诚。这也让文茜的访谈过程非常真诚,引人入胜。李敖谈他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一个苹果吃不到的时候,立刻去买香蕉,失恋以后不要内省,立刻去找别的女人。李开复谈人到底应该为什么而活时,就说生病前一定想也不想就回答说人应该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他非常坦诚的说生病前,除了工作所有时间都泡在社交网站上,这说好听是追求更多影响力帮助更多年轻人,说难听就是要出名。

正是这种坦诚,通过文茜的访谈,观众和读者看到了个性鲜明各有不同的嘉宾的真实人生经理和感悟。持有不同人生信条的嘉宾们,拥有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也完全不同。年轻人问起创业,郭台铭当头棒喝说自己到现在为止都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不知年轻人有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台积电的董事长张忠谋则说创业固然需要非常努力勤奋工作,但每天工作16个小时,创业30年还这样,不见得需要。年轻人创业需要的是有胆子,肯冒险。再比如柯文昌认为要做到“宠辱不惊”,这样就不会在成功中迷失自己。林怀民说自己会因为外部的事务惊,但是心中会有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和考试题目。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嘉宾有不同的解读,这是本书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

序言中文茜有句话写得非常精彩:纷扰的岁月在每个人物身上都会刻下不同的负荷或启发,走不出来的是负荷,跨越的是启发。书中对谈的这些“成功人士”,都是跨越了生命中的坎坷,只是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跨越后的光彩照人,而没有注意到之前的厚积薄发。文茜用这本对谈录,鼓励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境遇,都要面对命运的挑战,从挫折中学习,用手中的绘笔画出自己的生命绘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