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变形记 诗艺》经典读后感有感

《变形记 诗艺》经典读后感有感

《变形记 诗艺》是一本由[古罗马]奥维德 / 贺拉斯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一):我给你讲个笑话你可不要哭啊

格吕纽斯的眼睛被那双叉的鹿角刺穿,眼珠被挤了出来,一个眼珠还粘在鹿角上,一个沿着他的胡须滚下来,裹着凝结的血,垂挂着。……受了伤的卡拉克素斯把乱发上的贪婪火焰甩掉,搬起一块阶石,扛到肩上,这块石头很重,足可以装一车,因为太重了,无法向敌人投出去。他的战友科墨特斯在旁边,大石头砸下来正好把他砸死了。罗厄图斯一见,遏制不住心里的高兴,说道:‘我希望你们阵营里其他的人也和你一样勇敢!’ “拉庇泰人和肯陶尔的战斗”这一节故事集中体现了《变形记》的风格:与血腥、暴力、愚昧、残忍水乳交融的黑色幽默。血腥、暴力等要素直接继承自古希腊史诗、悲剧,但黑色幽默则是《变形记》的创新。 奥维德为何要这么写?他为何能这么写?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才华的体现,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他创造性地在悲剧中引入黑色幽默的元素,用诙谐的语言讲述悲惨的故事,大大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娱乐性。如果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悲剧能够净化人的灵魂,那么,奥维德的《变形记》在这个净化功能之外,还能够给人以娱乐、消遣,使人重拾面对悲惨人生的信心和勇气。 因此,我并不同意本书译者在前言中认为奥维德哲学思想混乱的结论。《变形记》叙述自开天辟地到罗马皇帝巨大时间跨度中的传说与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体现出来的多元哲学思想,自然不能作为作者自身哲学思想混乱的证明。实际上,作者的哲学思想自始至终都是很统一并且很明确的。世界上并不存在正义,强权就是正义。不管是神、人、妖、鬼,都要服从命运的安排。无力与命运相抗争,我们不如高高兴兴地坐下来,细细品味这一杯悲惨生命的苦酒,不醉不休。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二):万物变易,灵魂永存。

全书最后一卷,作者借毕达哥拉斯之口阐述观点:宇宙间一切都无定形,一切都在变易,一切形象都是在变易中形成的。宇宙间一切都是不灭的,只有形状的改变,形状的翻新。

这是《变形记》的理论渊源,奥维德全书都在用变形来诠释这样的观点,人可以变成动物或者植物,动物也可以变成人,灵魂在这些形体之间转来转去,始终不灭。作者借这一理论内涵加强了作品的理论深度,并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以变形为最终归宿而把数量众多的传说以一条线索连接起来,包括了天神的故事,特洛伊战争内容,埃涅阿斯纪里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从开天辟地讲起,到古希腊,希腊攻打特洛亚,特洛亚后裔由埃涅阿斯率领建立罗马帝国,最后讲到屋大维将要统治全世界。

古罗马作家和古希腊作者有相当大的区别,也许是因为古希腊文明起源更早,作家或诗人的作品更加天然,不事雕琢,有原始材料积累和淳朴阐述的美感。而古罗马的诗人和作家有了更多的修辞学训练,罗马演说修辞的气氛相当浓厚,因此培养出作家精雕细琢的文字和细腻的文风以及丰富的感情。以荷马为主的希腊作家剧作家如埃斯库罗斯,索夫科勒斯、欧里庇得斯等,文风朴实,写作风格平实,即便是奥狄浦斯王和美狄亚这样带有极强悲剧色彩的作品,作家们也并不把华丽的辞藻和浓烈的感情赋予其中。而古罗马作家以维吉尔和奥维德为典型代表,作品中有大量的修辞学手法,描写事物景色更加细腻,但又不累赘,语言精练如警句,感情浓郁,灵魂与作品中的人物似乎融为了一体,为他们掬一把同情之泪。

但两者也有相同之处,在描写战争场面时都非常血腥、暴力、直接,随处可见标枪从后颈插进,咽喉穿出,或从右太阳穴进去,左太阳穴穿出,脑浆随矛枪四溅或者肚肠被从肚里拖出,搅烂成一团,或者伸手抓出了对方的眼珠,接着又伸手抓出了眼眶。类似这样的描写举不胜举。这样的写作手法很有力量,直面真实的场景,这也是古希腊罗马作品的特色,直截了当,长驱直入,不回避,不遮掩,把人类最原始的一面直接呈递出来,这对我们现代作者很有借鉴意义和启发的力量,值得我们学习。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三):人性,太人性的

奥维德写《变形记》,也许从前他在哪里听来,可能在他的脑子里反复上演过,他用自己的方式轻巧地讲出来,仿佛故事发生时,他就在现场。

有一些故事精巧又随意,好比在写擅作预言,惹怒了天神被变成马的俄库罗厄,开头写“她是水仙卡利克罗所生,是生在一条河的急流上的,所以取名俄库罗厄…”,结尾呼应“她的声音完全变了,形体也完全变了,从这不寻常的变化,她又获得一个新的名字”。

有些故事透露了作者的想法,好比墨丘利惩罚失信的老人,写到那由人变成的告密石“这种石头一直到今天还叫“告密石”。这块石头本来没有罪,但是这丑名却从古至今一直落在它的头上。”

写卡德摩斯的不幸有感而发“但是人生的最后一天终究要到来的,而在最后的葬礼没有举行之前,没有人能被称做是幸福的。”

对于比起神来渺小不值得一提的人物,他写得也动人,即不因为角色为人就轻视,或是配角就草草带过。虽然明显知道这是一场虚构,但在他笔下,这些人确实超越一个角色而活着。

比如写弥捏耳瓦惩罚织女阿剌克涅,这个胆敢挑战弥捏耳瓦的织女,奥维德仿佛现场观看了最后的比赛,他写道“女仙们和附近来看的人都拜她(弥捏耳瓦),只有阿剌克涅不怕,尽管如此,她脸上也稍微不由自主地红了一下,就像黎明的红霞照映天空,等到太阳上升,红光就退落了一样。但是她还坚持比赛,而且她的自信已经发展到顽固的地步。在好胜的心情下,她奔向自己的灭亡。”

阿剌克涅从一开始就是傲慢的,甚至有时候傲慢地让人喜欢不起来,但这寥寥几笔,写出了她的人性,她的坚持,她的骄傲,太复杂了,以至于阿剌克涅不再是一个傲慢的标签,而是阿剌克涅自身。而作者本人,好像讲着一个老朋友的故事,带着温情而不是说教。

还有刻宇克斯和阿尔库俄涅变翠鸟的故事,刻宇克斯和阿尔库俄涅是一对完美伴侣,不幸的是,刻宇克斯外出意外身亡,作者描写这可怜人死前的心境“虽然他一心只挂念她,但是他却又很高兴她不在身边。” 真的神来之笔。

《变形记》是奥维德为我们构建的一座海市蜃楼,乍一看离我们太远,但细细琢磨,那都是我们熟悉的人性,不管人还是神,太人性了。

有趣的是,那个时代虽然敬神,但神没有被磨皮美化,他们为神立偶像,却不把神当偶像。连神都人性得不能再人性,更不用说像英雄埃涅阿斯,或是敢怒敢干的美狄亚,某个无名小卒,都无法用是好是歹一言以辟之。

这本书同样也融合了奥维德本身的哲学观,在洋洋洒洒写尽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变形故事(其实是诗)后,很鸡贼地借了毕达哥斯拉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哲学观,他认为事物或许会由此处移往彼此,由彼处移来此处,但是万物的总和则始终不变。虽带着点古典主义的朴素和原始,但和现代的物理科学多少有点不谋而合…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四):库阿涅的故事

库阿涅不是不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小小水仙。而那个强抢妇女的暴徒,是法力强大、连神都闻之色变的冥王普路托,天王朱庇特的兄弟。尽管如此,她依然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怒斥这不义的暴行。

“你不准再向前走了!”她的言词掷地有声,却有着一种近乎悲哀的天真。她或许有着最勇敢的心灵,却只有着微弱的法力。在这个强权即公理的世界,她注定救不了那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她的愤怒在强大的普鲁托面前,不过是可笑不自量的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傲慢的普路托甚至根本不屑回应她的谴责。他饥渴的淫念根本容不下为这多事的小仙费舌驻足。他以宝杖击打湖水,湖底便现出一条路。那路直通他的地府,他得意洋洋地驾着战车,载着他的猎物,扬长而去。

而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姑娘惊恐的面庞消失在深邃的地穴。冰冷的湖水抚慰不了她的悲痛,也承载不了她愤懑的眼泪。在这孕育着丑陋与悲惨的黑夜,被侵害与侮辱的何止是那姑娘贞洁的身体,她高贵的灵魂也因见证了这场暴行而一并被剧烈撕裂。她的躯体,随着灵魂的破碎,也化作了透明的水,消融在这悲伤的湖里。

失去了形体的库阿涅无法将真相告知苦苦寻求女儿而不得的刻瑞斯,她费尽全力,也只能将普洛塞庇娜的腰带飘到水面。这时另外一个小女仙阿瑞图萨接过了接力棒,告知了这个悲苦的母亲她途径地府时看到的一切。刻瑞斯这才得知真相。这位震怒的母亲,甚至顾不上整理散乱的头发,就匆忙驾车上天庭向朱庇特寻求公道。

这个故事继而引出一段阿瑞图萨自己的故事,原来,她也曾差点被厄利斯河神掳走强暴,狩猎女神听到她的呼告后,念及她背弓荷箭之劳,于是出手相救。

而这个故事令人动容的是——在整个故事里,除了母女之间的天然纽带,其余所有的善意、共情、守望相助,皆是来自女子,而她们不仅毫无血缘关系,甚至只是萍水相逢。善意如接力棒一般,在她们之间传递、流转。

而男神们,哪怕是身为普洛塞庇娜的父亲的众神之主朱庇特,也只是语气淡漠地试图劝解愤怒的刻瑞斯,希望她将这个她口中的“强盗”纳为女婿:“有他这样个女婿也并非耻辱,只要你答应就成。其他方面他有什么缺陷且不管,他是我朱庇特的弟弟,这还不够么?”

在这位以公正自诩的众神之父明晰的思路之下,有着一种超然的冷峻与残忍:与其解决问题,不如先试图解决那个提出问题的人。

至于最后的处理结果更是堪称和稀泥的典范(所谓的“饭食不可沾唇”更像是个无赖的借口)——“于是他就把轮转着的一年分为两半。普洛塞庇娜就分掌天地两界:半年和母亲过,半年和丈夫在一起。”

一言以蔽之:人是不可能还的,婚是不可能离的,但可以(有一半的时间)分居。

“当我在地府斯堤克斯河边走过时,我亲眼看见普洛塞庇娜。她露出忧戚的神情,面有惊慌之色。”———阿瑞图斯如是说。

有一点可以确定,所谓“地府君王的威风凛凛的配偶”的身份并不能消解她的哀愁。

而我们永远也不知道,那个曾经热爱在林中嬉游、采摘紫罗兰和白百合的天真少女普洛塞庇娜,从有着明媚的春光与温柔的母亲怀抱的人间回到阴冷的地府之后,将要如何重面她半年未见的、残暴阴郁的夫君。

《变形记 诗艺》读后感(五):神话:人类童年的呓语

如果说赫西俄德的《神谱》是希腊神话的集大成者,那么《变形记》便是它的罗马版本,并且这个新版本更鲜活、更具想象力,可以说是纤维毕肖。

神话是什么?是人类在幼年时期,摇摆于难以抑制的好奇心和贫乏的科学认识之中,用丰沛的想象力去诠释那些未知的奥秘,而聊以自慰的一段段美妙的音符。比方说,福玻斯教导法厄同该如何驾驶太阳车时,吩咐他“不要笔直穿过天空的五带,要斜穿过去,走一条大转弯的路”,这不就是对北回归线的一种诗性描摹吗?也许有些阐释对于现代人来说未免天真和幼稚,但是蒙昧的、未定的、梦幻的、不可捉摸的事物,它们本质上是多么美的东西啊。

因此,翻开这一篇篇人类童年的呓语,我脑中常常浮现一个画面。就是在夏夜微凉的庭院,小女孩疑惑地提出一个个问题,和蔼的奶奶为了满足孙女的好奇心,开始编织一个又一个诡谲绮丽的故事。“是谁发明了芦笙?”于是就有了绪任克斯逃避牧神潘的故事。“大小熊星是怎么来的?”于是就有了可怜的卡利斯托被朱庇特夺去贞操反被朱诺报复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各地的神话中往往能发现一些相同的烙印。朱庇特联合海神降下洪水以惩罚作乱的巨人,《圣经》中的大洪水众人皆知,大禹治水的神话也是家喻户晓,这或许说明史前时代曾经爆发过一场全球规模的大洪水。法厄同驾驶日神车失去控制,因而导致天下酷热;后羿射日的前提不也是天下饱受十个太阳的炙烤,因而史前时代曾出现过极端气候也未可知。东西方神话传说的这些相似性足以证明,神话在某种程度上亦可称为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面反光镜。

所以,当父权社会的腐臭味一点一滴地从文本中渗透出来时,真的很难不为之忿忿不平。以阿波罗和朱庇特为首的一众男神,动不动就下界沾花惹草、强抢民女,他们最常用的追女孩的手段真的就是“追”,不愿屈从阿波罗的达芙妮就变成了月桂树;倘若被追到了呢,大部分情况下没有温存软语,就是直接的强暴。北风神玻瑞阿斯追求俄利提亚(雅典王厄瑞克透斯的女儿)时,起初还很温柔,后来就怒了:“我为什么要放下自己的武器——凶狠、暴力、忿怒和恐吓不用,而要去用和我不相称的办法——祈求呢?”于是后来他就用自己席卷狂风的力量掳走了雅典公主。这是否说明以暴力征服女性是那个时代的默许,甚至是一种既定法则呢?女性身为男性追逐的玩物本就已经够可怜了,偏偏那还是一个受害者有罪论猖獗的时代。琉刻托厄(波斯王俄尔卡姆斯之女)被假扮成其母的阿波罗诱奸,本是受害者,东窗事发后反而被父亲活埋。真的,想想就好气啊,什么虎狼之父。还有前面说的被变成母熊的卡利斯托,被变成白牛以蒙骗朱诺的伊娥,反正就是被众神玩弄于股掌之间。全书我最喜欢的段落之一莫过于,阿剌克涅(小亚细亚吕底亚王国染匠伊德蒙的女儿)与密涅瓦比赛纺织时,在她的布匹上织出了一桩桩男神的不齿行径;可惜的是,尽管她“这件活计,不要说女战神,就连嫉妒女神也挑不出一点毛病”,却还是被密涅瓦气得撕碎,她本人也被变成蜘蛛。所以官官相护的做法在神界也并不稀奇,所以神的权威不允许凡人触犯,正如宣判潘神的芦笙吹得比阿波罗的竖琴悦耳的弥达斯被罚长出了驴耳朵一样。东方与西方,在权威的蛮横无理上,遥遥地呼应了起来。

另一个我很喜欢的片段是,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以大篇大篇的比喻、排比向伽拉忒亚表白自己的爱意,一阙华丽的情书,这大概也是本书中少见的一个含情脉脉的爱情范本。(可惜他长得太丑,女仙看不上555)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