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记忆-牛津通识读本》的读后感大全

《记忆-牛津通识读本》的读后感大全

《记忆-牛津通识读本》是一本由[澳大利亚] 乔纳森•福斯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忆-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一):不知道和牛津有什么关系,后来查到貌似是牛津出版社出版国内引进

一开始我看书名就买了,后来看了看,越看越不知道和牛津有什么关系,后来查到貌似是牛津出版社出版国内引进的?我以前还以为是牛津大学的教授写的呢!没有别的话要说了,为什么要凑140个字呢。我想一本牛津大学教授写的,谁能给我推荐一下。记忆通识或工作记忆的都可以。多谢了。这书名容易误导人。要凑140个字,凑不到...

《记忆-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二):评《记忆-牛津通识读本》

这本书更多的在心理层面揭示记忆的秘密。我对记忆的物理化学过程非常感兴趣,但这本书没有涉及,开始有些失望,但随着对记忆的认识的深入,心理层面的影响似乎比生理更有意义。因为人的记忆如果真的强大到无所不忘,那这个人很快就会被湮没在记忆的海洋里。事件的记录和提取更多的是心理过程,因为在记忆和提取过程中,人的心理会对内容进行再建。

感谢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更多关于记忆的知识。

《记忆-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三):如何提高记忆力

记忆的原理是:接受信息,存储信息,提取信息。这本书提到了诸多概念,感官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等等等。但我们更关心的还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1)集中注意力,比如选择一个没有干扰的工作环境。

(2)思维导图或者信息的组织整理,将你所学习的领域内各种概念、事实、原理之间进行联系。

(3)试着将你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应用,看是否能帮助你解决所遇到过的问题。

(4)尽可能将新知识点与你自己的兴趣联系起来,在两者之间建立丰富而细致的联系。

(5)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试着将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费曼学习法)

(6)无论你学习的是事实、理论、舞蹈动作还是外语,勤加练习。

(7)好好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复习,比如卡片摘要的联想等。

(8)不要在疲劳的时候学习。

(9)多读一些,多读几遍。

(10)利用视觉图像或者记忆术加强记忆。

这本书提到的两句名言也点出了记忆的精髓:

米兰·昆德拉:“我们经历一件事情的速度与遗忘它的强度成正比。”

马塞尔·普鲁斯特:“那些我们不曾深入思考的东西,很快就会被忘却。”

《记忆-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丹尼尔·沙克特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记忆故障可以被细分为七种基本的失误或“罪过”:

分心:记忆与注意之间的交界处出现了故障。并非我们随着时间流逝而遗忘了信息,而是一开始就没有存储这些信息,或者当我们需要这些信息时却没有进行检索,因为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别处。

短暂性:随着时间流逝,记忆衰退或消失了。我们虽然能记住今天做了什么,但几个月后我们很有可能由于记忆的消退而忘却。

空白:我们拼命回忆某些信息,记忆的检索却凝滞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就是这类故障的一个例子。

错认:搞错了记忆的来源。你可能从电视上看到某条信息,之后错误地认为这条信息是同事告诉你的。

暗示:由于引导性问题、评论或提示而植入的记忆。在法庭语境下,暗示和错认现象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偏颇:当前的知识和信念对过往记忆的强大影响。为了遵循我们现在的观点,或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正面形象,我们会无意识地歪曲过往的经历或信息。

纠缠:某些我们宁愿忘却的恼人信息或事件,却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脑海中。这可能包括工作上的尴尬失误,或者严重的创伤性经历(例如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我们往往持续不断地回忆起创伤经历)。

《记忆-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五):《记忆》杂乱笔记

小白˵ •́ o •̀ ˵记了一些零乱的笔记…

第一至四章

只要对过去的事件或信息在以后的任何时间对某人的思想感情或行为产生了影响,就意味着人们对这些过往事件或信息存有记忆;

记忆分为:编码 存储 提取;

程序记忆;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信息可及 信息可用;

由身心状态决定的记忆,由物理情境决定的记忆;

记忆处理层次:表面 较深 更深(对材料的意义进行编码); 记忆的组织 在信息获取阶段根据意义对信息加以组织,能提升记忆测试的成绩; 基模schemata :对过往经验加以组织后所得到的意义结构。如果先前拥有的基模派不上用场,人们就会感到新呈现的信息难以理解; 真实和假想的记忆:如果新事物和我们已经知道的事物之间的相似度很高,我们就倾向于不记住这些新信息; 目击者证词; 诱导性问题; 误导信息效应:在进行干预、误导性质疑或提供错误信息后,受试者的记忆会发生扭曲; 记忆的七宗罪P78;

第五章: 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 斯奎尔提出的模型:记忆分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记忆,陈述性记忆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情景记忆分"记得"和"知道"; 记忆障碍的评估:韦氏记忆量表 和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心因性失忆症:存在记忆功能障碍,却不存在大脑的神经损伤。游离状态(中的神游状态和多重人格障碍) 第六章 有助于老年人保持大脑正常运作的方法: 运动和健康饮食(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少,抗氧化物含量多的饮食) 脑力训练(填字谜,下象棋,学习些新知识,比如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 研究显示:在人的一生中,大脑都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生长和修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脑力活动和训练激发; 第七章 脑部受伤,酒精以及其他种种生理伤害或药物伤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增强记忆力的方法(书上列举了非常多!P108) 总时间假说 分散练习效应 无错误学习:在学习新信息后,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测试; 集中注意力; 使用声音和视觉; 思维导图; 给资料赋予一定的意义; 复述:精细复述(在精细复述时考虑信息的意义); 扩展型提取:通过有一定时间间隔的提取练习来帮助记忆 !!间隔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密集投入,但这种策略被反复证明是错误的,采用间隔学习 意义与记忆:给资料赋予意义 记忆术:轨迹记忆法 关键词记忆法 元记忆:我们对自身记忆的理解 我们能多准确地判断自己学习的效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判断我们对所学材料的掌握程度,我们就能用这种判断来指导后续的学习计划,将更多时间花在掌握较差的材料上。 研究显示,如果我们在学习后立即对学习效果进行判断,预估自己后续的记忆表现,我们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而如果我们在学习后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上述判断,结果往往相对准确。 如果希望更有效地学习,我们需要能自律,需要系统地把时间规划、分配给需要消化吸收的学习内容。 复习迎考时的学习建议(P127) 选择没有太多干扰的环境; 思考学习领域内知识的内部关联; 主动学习:学习一门学科最好途径是去教这门课; 信息整理; 利用碎片时间; 不要在疲劳时学习; 语境与状态的变更可能给记忆带来负面影响;

––––––––––––––––––––––––

看完以后感受比较深的几点就是

1.对知识进行组织,使用思维导图,对资料赋予意义。

关于赋予意义,在《GRE&GMAT阅读难句教程》中,作者提到阅读抽象词训练的方法:把抽象英文单词出现在文章中的真正意义想清楚。也是这个样子的ꉂ(ˊᗜˋ*)

2.间隔记忆,分散练习,不采用一大段时间

3.定期进行测试,即扩展型提取,无错误学习

4.书里面写了一个实验:分别在试验者清醒和睡觉的时候给他们读单词,结果显示清醒时记忆的效果更好。

自己以前想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因为有很多次自己在梦中思考问题、解题(通常是白天或晚上思考了一些物理题or数学题),那种感觉很棒,也像是在学习…于是,为了增加学习时间,自己就在想可不可以在睡前先给大脑灌输一些知识,等睡觉的时候让大脑自己学习消化呢?ꉂ(ˊᗜ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