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要足够丰盛,才能与这世界平等对望》读后感摘抄

《要足够丰盛,才能与这世界平等对望》读后感摘抄

《要足够丰盛,才能与这世界平等对望》是一本由【台湾】刘安婷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要足够丰盛,才能与这世界平等对望》读后感(一):优秀的人走到哪里都优秀

总觉得有些人是天生的优秀,天生的有自控力,天生的赢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有的人生让我望尘莫及

看了这本书才懂得,在他们令人艳羡的完美经历背后,也是充满着为目标奋不顾身的付出,人生路口的数次纠结,每次进入一个陌生领域时候的紧张和无助

和我们一样,大家都在自己所在的层次上努力着,奋斗着,向上着

和我们不一样,优秀的人更努力,更奋斗,更向上

优秀的人走到哪里都优秀

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着明确的方向、勇敢迈步的勇气

最重要的是在面对一些无法即刻得到成就感的事情上还愿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去努力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吧

《要足够丰盛,才能与这世界平等对望》读后感(二):这个女孩的经历让我弹落眼球,佩服不已

刘安婷,同时被10所知名高校录取,选择了全额奖学金的普林斯顿,是当年台湾唯一一位被普林斯顿录取的大学生。在全是精英的普林斯顿,非英语母语的她通过努力拿到了当年普林斯顿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唯一一位优秀论文的获奖者。大学才开始学习法语,通过甄选成为学校每年全额资助派往法国实习的二十位学生之一后,又在巴黎政治学院作为交换生,被最开始被傲慢助教质疑,后通过坚韧的努力准备的论文又同时被这个助教在全班同学面前所所肯定为:我们今天所看到了世界名校的真正气魄。全班同学得知她仅学习了二年法语后倒吸一口凉气。去加纳做老师,去海地做义工,去美国监狱做了二年半的助教,还有无数NGO的精力后,未逃出NGO的舒适圈证明自己,又面试到了美国医疗咨询公司做管理顾问, 年薪过百万。这个站在金字塔间的女孩,最终23岁的她却选择放弃美国的一切,去做了Teach for Taiwan公益组织发起人, 致力於解決「教育不平等」的非營利組織,期望為每一個孩子創造平等的教育機會, 帮助贫困偏远地方的孩子获取平等教育的机会。

这个女孩如此优秀,但又和那些常青藤的精英们如此不同的,这本书中完全可以体会她的真诚,信念,努力,坚韧,和对世界的不同群体平等尊重又诚挚的心。

《要足够丰盛,才能与这世界平等对望》读后感(三):出乎意料

这本书看完之后确实只能用出乎意料来描述,当看到封面的时候以为是一本自吹自擂的书,本来不想多看,不知道为什么就看完了,还恋恋不舍。刘的美国求学经历非常丰富多彩。

刘每一年的暑假都是去一个个地方实践:加纳、法国、瑞士、美国监狱等等,我觉得这些丰富的经历组成了刘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正是这些经历为她以后放弃高薪的美国工作回台湾成立TFT有很大关系,或许注定她就是为TFT而生。我觉得台湾的人是幸福的,起码有人在为不公平的教育出力,为新一代出力。

从书中我也看到初到普林斯顿的不适应、掉眼泪,到后来的最佳论文奖。中间经历的总总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有发言权,作为旁观者只是看到她的轻描淡写。所以说每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都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付出多的多的汗水。

我想一个人自己成功自己的奋斗占绝大多数,也离不开开放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自己认识的人,老师,同学,朋友等等都会起到一定作用。比如作者中间好几次靠着校友,导师的关系让事情往往少走很多弯路。美国的教育当然也让我认识到他们是在培养你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在教我们考更高的分数。我们国内论文的抄袭成风,而国外学校给你经费让你自己去研究,从而写出实际的论文。这一点我想值得我们高校借鉴。

我一直以为刘最后会在美国发展,因为毕业之后:高薪、高福利、高环境往往让我们很舒适。吃喝不愁了还不好好工作,想东想西肯定会被长辈数落,但是刘一直在挣扎,最后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回到台湾成立TFT这一点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学习。

一件事的成功往往需要很多因素:美国的NGO案例、老板的鼓励、校友帮助。当然最重要一环是朋友的鼓励和陪伴才让刘下定决心放弃美国一切回来奉献自己。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教我们如何成功,如何赚更多的钱。往往没有让我们去问自己的内心需要什么。当下我们年轻人的心态:高不成,低不就。

书中最后讲到台湾偏远山区的教育失衡,但是年轻人往往吃不了苦,没有干不久久放弃跑回自己舒适的家了,没有人去考虑过“孩子怎么办”。或许我们都是自私的,好不容易读了这么多年书,希望工作之后好好为我们的物质条件奋斗,对于工资不高,条件艰苦的事情往往不看一眼。其实每个人需要忠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TFT对比大陆就是大学生毕业去偏远地方教书一个类型,曾经刚进校时自己就想着要毕业之后去参加这个项目,可真正到了毕业时往往还是现实重要一点,压根就不会想到那些孩子的无助。想在想来真的很后悔,毕业那个时候的理想就这样被自己狠狠的丢弃了。虽然说现在可以参加其他类型的项目,但是往往总是被自己的各种借口挡着无法圆梦。我只能说这本书值得大学生好好读一读:看看优秀的人怎么学习,怎么安排自己的假期,怎么成长的。

所以说美好的时光值得我们珍惜,我们要好好珍惜眼下,忠于自己的内心。

《要足够丰盛,才能与这世界平等对望》读后感(四):透过安婷的经历,反观自己

这本书讲的是安婷在普林斯顿读书、参加项目、实习以及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到最后选择创建TFT的经历。可以说是对大学到刚开始工作的一个完整回顾,对于每个走过这个过程的人而言,都会不自觉地域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对比吧。也正是借着别人的经历,反省自己经历的过程。

读最前面部分时还觉得有些文字写得有些矫情了,读着读着愈发地感受到安婷的真实与勇敢。这本书名叫“勇气女孩”刘安婷的普林斯顿成长之路,但单纯在普林斯顿发生的故事大概是刚到美国时的体验、修法语课以及撰写毕业论文的经历,故事主线更多是由参与项目串起来的,像是加纳支教、海地支教、在监狱教书以及在巴黎交换、在日内瓦做公益实习和第一份工作的经历。我想大抵也许是这些经历塑造了安婷最后TFT的选择,所以选择了这条主线吧(当然也可能是这些经历对安婷来说格外重要。放在这里主要是想提醒自己,对于安婷,她在普林的很多经历我们仍是不知道的。)。

第一个打动自己的点是安婷刚到美国时下意识地说对不起以及她对自己行为的剖析,让我想起了我大一入学第一天的种种不愉快的经历,那可以说是我第一次从小县城来到大城市,心里是有些孤傲却仍有些紧张的,下意识地将别人想的很好、将自己贬低,自己曾经的一些举动,开始自己一直觉得是“大度”的体现、就要那样牺牲自己、放低自己,但自己始终觉得不对劲,因为内心深处还是知道这也是“没有骨气”的一种体现。

大抵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我的视野也追随着安婷的回顾,看她的经历、体验和选择,也在对比着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做出的选择,也算是对自己过往的一种回溯吧。

看着安婷对教育的执着,想想自己刚入大学时热衷的公益,后来还是败在了别人的评价中。明明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却害怕别人觉得自己low,害怕别人说自己是老好人,害怕别人眼中的自己不够cool,而不敢去坚持、将自己隔得远远的,渐渐渐渐地不知什么时候,最本真的那种快乐也弄丢了。看到普林斯顿威尔逊政治学院关注的议题时,我觉得自己想做的事情原来可以这么被重视,而在我之前的接触中,我感兴趣的这些事情仿佛多多少少被视作了“不务正业”,自己也就想方设法地远离这些事情。

可纵然是在远离,做着别人眼中认为的厉害的事情,自己的内心仍然是慌的啊。尤其是在价值观冲突中摸爬滚打,发现自己还是执拗不过自己“naive”的内心召唤,其实,可以试着更勇敢地向前迈一步,给自己内心的信念一个机会。just have trust in yourself.另外,也退一步去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以及自己所不认可的那些价值观,真的是那些价值观不适合自己、还是只是不符合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自己的一些思想是不是也是充满了很多偏见呢?

以上两种选择都不错,可我却选择了不认同的事情,然后沉陷、不认同这种价值观,却又不敢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下面就简要摘一些自己触动比较大的点。

关于恋爱这件小事情,看到安婷分享她的恋爱经历,谈到她的痛苦,以及她在第一次分手后get到的point,和我分手后get的point以及对感情的思考有非常大的重合,比如两人不是为了爱就要不顾一切牺牲自己,眼里只有ta,而是,两个人互相支持、共同成长。有点惋惜,这些道理自己懂得的太晚了,有点自己不如人的感觉,可转念一想,你也是分手后就体会到了呀?对于过去荒废掉的时光,接纳她吧,let it go, you can 担起所有的结果,并继续前行。是的,过去确实是落后了。现在,一切都可以好起来。

关于努力,热泪盈眶。看安婷的成长,自己心里也在不断地和自己的经历进行着对比。我想,我和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于challenge,她愿意全力以赴去尝试,而我,却先被challenge吓住了。我知道,这也不怪我,因为在害怕中长大的环境,已经让我变得不敢去尝试。满目疮痍的心,你为何还要去责备她不够勇敢,太胆小?只想好好地抱抱自己。我会好起来。也会勇敢起来。发自内心深处的力量。

关于关系,对生命的理解,从图书馆转变为关系。想要融入,不想感到孤独,想要感到自在与安全,我想这也是今晚聚餐感到不舒服的原因之一吧。我对这个的转变,是从思考我所谓的帮助人这一终极目标开始的,从这个维度上讲,帮助人本身不就是一种关系吗?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什么呢?是自己理解的幸福生活的样子就想帮别人实现?是的,很多时候我们的基本追求是相通的,但很多时候又是不那么相似的。

关于倾听。文中安婷提到好多人夸她会倾听,我很羡慕哎。我也想做一个会倾听的人。我想,首先就是要让自己静下来吧。静下来,然后看到自己、看到别人。

关于TFT的筹建。之前花了有半年多的时间去做调研去做前期思考,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相信某个人的话。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性。I WANT FREE.

关于第一次工作 自己羡慕的那些东西,有很棒的老板,有很棒的团队,有支持的人。

关于smile先生。你不是具备资格了才可以smile,而是smile了才会慢慢具备资格。最触动自己的并不是这句话本身,而是安婷听到这句话后想到的内容。很多事情是因为不敢尝试或者觉得自己不具备资格尝试所以才没有发生的。尝试才是通向期望结果的道路。

《要足够丰盛,才能与这世界平等对望》读后感(五):我们拿内心全部的丰盛,去笃定这个世界的美好

我们安排在台北女子师范大学附近的一家很别致的西餐厅里见面。那天我和文学代理人先到,等了一小会儿,刘安婷手捧着个黑色的保温杯,穿着深色的大衣,朝这里走过来。起初我没有认出来,眼前这个清瘦的美女,和照片上还有些许baby fat的她,差别还是有的。

我们握手,我表达我的惊讶,她比书上的照片看起来瘦多了,也漂亮很多。她淡淡笑笑,说回来台北的饮食原因,身体可能一下子就适应回来了。

这个仅有24岁的女孩,眼里完全没有对这世界的半分陌生和惧怕。这是最令我吃惊的。我们初次见面,吃饭,聊天,聊书,也聊她在普林斯顿求学时期的经历,聊她现在的工作,聊她曾去过的那些地方,做过的那些事。她的言谈举止,完全没有我在这个年纪时,甚至是之后到现在,那种面对陌生和世界的彷徨无措。是的,她的眼神里有我所羡慕的坚定,那种,可以与这个世界对望,神情中的不躲闪,不徘徊,也不退缩。

我在想,这么多的经历,这么多的体验,于刘安婷来说,一定远不止书里写得那么简单。或许通过这本书,我们读到的是一个精彩的大学生活,但是当我看到她的眼神时,我知道,这一切在她身上的沉淀,远非文字所能酣畅表达的。

安婷是个从小成绩就非常优秀的好学生。这句描述老套得令人麻木,就如同她既定该走的路一样,想想,其实也真的会令人叹息。她总是自觉地完成学业,自觉地争取第一,从来不用父母督促,而她的父母所叮嘱她最多的话是“不要学了,休息休息吧!”或者是用尽办法,让这个专注的女儿离开书桌,出去玩一玩。对的,这就是那个隔壁家的乖女儿,所有的事情总是第一名,我们看着,就觉得好累。

但如果你觉得安婷也是个,不知道为什么要考第一,就麻木地做着优秀的女孩的话,那你就错了。安婷从来都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做什么。

高中的时候,独自去美国探亲的机会,她看到了自己的梦想。于是,她决定要考普林斯顿大学。

吃饭的时候,安婷告诉我,普林斯顿是全世界最注重大学本科教育的学校,这一点和哈佛注重学术研究不同。普林斯顿的学生,注重的是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成型教育。也就是说,你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然后才能做出专业上的选择。安婷很认同这种教育理念。和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同,她觉得,育人,是最根本的。

有了梦想之后,安婷开始了艰苦的努力。她其实不是那种天资聪颖到过目不忘,或者是只需要花上别人三分之一的力气就可以抵达优秀的人。所以,在学生时代,刘安婷坦言,自己并不受人欢迎。因为总是那种埋头学习的形象,就像每一个妈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令你嫉恨,又不屑一顾。

好在,努力并没有辜负过她。她一直是个有神护佑的孩子。高三那年,她放弃了台大的机会,以及同时向她招手的很多知名国外院校的奖学金,一意孤行地等来了普林斯顿为她敞开的怀抱,而且还是全额奖学金。我搜了一下,普林斯顿大学全美排名第三,每年的奖学金名额在中国也只有2人。台湾?欧码噶的,你们自己对比一下机率吧!

于是,这个姑娘就这么心想事成地飞往向往的大学,以为自己学生时代的苦读生活就此结束了,接下来可以优雅地做个名校的大学生了。

然而事实上,在普林斯顿的第一年,优秀惯了的安婷,并没有一下子就适应这里的节奏。周围的人都比她还要优秀几个层级,全英语的授课环境,不要说是懂,就是听都只能听个大概。安婷在最开始的日子里简直绝望透顶。她觉得,自己还不如教室外面枝桠上的一只鸟,至少那只鸟可以堂堂正正地飞在普林斯顿的校园里,而她呢?严重怀疑,自己怎么配得上这里。

你看,从来没有谁可以轻松地捡拾优秀,哦,也许那些少数的天才真的可以。但我们的安婷和你我一样,都好羡慕那些拥有非凡智商的天才啊!

如果你打开这本书,你会看到安婷接下来的普林斯顿生活。绝对不是枯燥的学海无涯苦作伴,也绝对不是什么普通孩子如何挤入纽约金融界的励志故事。相反,你会看到她,一直在努力追求一种与世界对话的经历。在这本书里,她的足迹踏遍欧、美、亚、非四大洲的多个国家,曾在几内亚湾跟加纳的孩子们戏水、在塞纳河畔和法国同学辩论哲学、在加勒比海与海地的灾民一同重建家园、在日内瓦湖畔和联合国官员谈判、在湄公河旁访问柬埔寨国务卿。她也曾因课业落后太多而被教授羞辱、曾为了融入酷炫的朋友群而迷失自己、也在毕业时因获得最佳论文奖喜极而泣……

所有这些故事,并没有让你觉得特别到不真实,反而她就像是你身边的邻居家的姑娘,跟你交心地讲着自己的心事一样,自然而流畅。

或许连安婷自己都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站在TED的讲台上,博得全世界的瞩目。有一天,她会为了一个梦想得不切实际的信念,成为开拓者。

现在的安婷,忙碌于自己的teach for Taiwan公益组织,偶尔会做演讲,分享教育的世界性。她成了一个真正很global的人。走过了那么多地方,那种纯粹的独立,自然的凝视,终于刻在了她的身上。我想,是因为这样,才有这样的她,年少而成熟,轻盈而丰盛的姿态吧?

是的,见过了安婷之后,我脑海中这句话一直都无法挥去。这是一个怎样内心丰盛的女孩,才能有如此面对世界的坚定眼神啊!

回来后不久,我就把我的文案和书名发给安婷。我说这本书就叫《要足够丰盛,才能与这世界平等对望》,我知道很多人初读这个名字,第一感觉就是,太长了,第二感觉就是,什么意思?但是我相信,当你看过安婷,你会明白,她是如此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有时候我们经历沧桑,和苦难,历经种种,和艰难,并不是为了有多么牛逼的故事素材,好跟人吹嘘和弹奏。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那些日子,那些又苦又有意义的日子,会在你的身上刻画下多么动人的痕迹。但是,我要告诉你,它们会让你的内心变得丰盛,会让你的眼神变得坚定,会让你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更加沉稳和自信。

当有一天,你看到这个姑娘,相信你会有和我一样的微笑。

这个世界,有这样的人,真的很美好,很有希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