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青灯》的读后感大全

《青灯》的读后感大全

《青灯》是一本由北岛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灯》读后感(一):此心安处即吾乡

流浪的北岛,是某种意义上的诗和远方。

诗人是浪漫的职业,漂泊的诗人,是浪漫的双重叠加。这是一本记载回忆的书,带着客居他乡的疏离感,带着冷眼旁观的萧索气,行文节奏恰到好处,偶见点睛之笔直击心灵,透露着洞察世事的冷静与克制,以及无力改变的无奈与释然,对我脾胃,读来一点都不乏味,是目前读到的最好的散文集之一。

辑一,讲述了记忆里的故人。北岛记述的年代,于我而言十分之陌生,那时的人们似乎总是很坚定,踌躇满志,勇于斗争,却抗拒不了时代的浪潮。“与死亡干杯”是我最喜欢的章节,刘羽的一生,令人唏嘘却特别真实,是被历史、被命运裹挟的普通人的残酷写照,而谁又能力挽狂澜?北岛的身体里的还是老灵魂,残留着时代变迁留下的烙印,充满对高效却冷漠的世界的悲观色彩。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们自以为与时俱进,其实在不断后退,一直退到我们出发的地方”,喜欢这种抗拒变化的态度,即使是挫败的。

辑二,讲述了辗转过的地方。书中,诗人这个集体的理想主义体现无遗,坚决又固执,有强烈的信念。地域对性格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东方人往往含蓄而坚韧,西方人则更具有反叛精神,个人主义浓烈。在“他乡的天空”里,有一段描写乡愁的话,“这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小镇,就是我的家,一个人在大地上的住所。对于漂泊者来说,它是安定与温暖的承诺;对于流亡者来说,它是历史之外的避难所;对于父亲来说,它是守望女儿的麦田”,非常打动我,联想起苏东坡那句豪迈的“此心安处即吾乡”,隔着时空,表述了同种情形下的不同感受,可我更理解北岛,世事变迁,迷失在时间里的又何止是家乡。

守在故土,也不意味着就不会迷失。谁也不能让时间倒流,我们再也退不回出发的地方了。

《青灯》读后感(二):Yes,北岛

《青灯》与《城门开》不同,北岛将自己置后,把在他人生中结识的朋友推到前台。有年轻在国内时结伴的旧友,也有在异国漂泊时相识的诗人、雕塑家、画家、出版社编辑等各类艺术从业者。 作者在写这些文章时,他们之中的多数都已故去。但这本书的主题并不是死亡,毕竟死亡是人生这条谜语太过直白的谜底,是不值得多费笔墨的。 北岛要写的是一本关于人与人相遇的书。这应该和他自己的遭际是分不开的,十几年来辗转于不同国度大小不一的学校讲台,穿梭于一个个诗歌朗诵会,最重要的,北岛是一个无法回到故土的人,长期的颠沛不免对自身的真实感会产生怀疑。这让他觉得,一个人的真实,只存在于某一点与他人的真实交叉。所以即便彼此见面的机会很少,北岛仍不遗余力的描写着那一次次与朋友的相逢场景,在重逢时又会不自觉地找寻与上次见到相比,对方有了哪些微妙的变化。而就在这一次次的相互辨认中,渐渐地,旧友风华不再,自己也随之一并老去。 作者的这种在异国他乡,揣着连自己都无法言明的身份生活的感受,如果没有相同的经历,是无法真正体会的。也难怪北岛会说出这样的话:“一个漂泊者甚至连字都不是,只是字里行间的潜台词而已。”更让人动容的是在《西风》一文中,他半是调侃半是酸楚地,记叙了自己和出版社编辑马蒂森一家三口在美国沙漠中驱车前行时的一个小细节: 马蒂森有个两岁半的儿子叫怀亚特,金发碧眼,像个小天使,但他对我保持天生的警惕,总是用英文大叫:“No,北岛。”坚决否定我的存在。 但北岛也一定明白,恰恰正是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自己才会结识到如此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一名诗人,自己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舞台去朗诵自己的诗歌,视野的扩宽让他有了另一种感悟: 朗诵并非为了让声音留下痕迹,而是为了消失,特别是消失在异地他乡,归与虚无,那是一种能量的释放。 除了诗歌,还有另一处地方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在朋友身上。《我的日本朋友》是全书中最有意思的一篇,但除了搞笑,它也揭出了一个事实:一个人能对朋友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不要小看自己的这种能力,朋友的人生轨迹也许正是因你的一个简单的举止,而发生不可逆转的转向。 这让我想到了第一篇《听风楼记——怀念冯亦代伯伯》文末的那段: 实话说,得知冯伯伯的死讯并未特别悲伤。他生活过,爱过,信仰过,失落过,写过,译过,干过几件大事。如此人生,足矣。我想起他那孤立无援的赤脚。它们是为了在大地上行走的,是通过行走来书写的,是通过书写来诉说的,是通过诉说来聆听的。是的,听大地风声。 如果生死大限是可以跨越的话,我此刻又回到了1976年10月的那个晚上。我怀着秘密,一个让我惊喜得快要爆炸的秘密,从家出来,在黑暗中(楼里的灯泡都坏了)下楼梯,沿着红砖路和黑黝黝的楼影向前。那夜无风,明月明晃晃的。我走到尽头,拾阶而上,在黑暗中敲响听风楼的门。 是的,那夜并无风,那个让人惊喜不已的秘密也只不过是一阵稍纵即逝的微风,而这大地的风声,是正走向朋友身边叩响对方心扉的你。 《西风》的后半段,北岛和马蒂森一家三口来到一处铁匠店,在铁匠克里斯的怂恿下,北岛抄起大锤,叮叮当当击打着烧红的铁条。幸好身旁的鼓风机嗡嗡作响,掩盖了自己青春不再的喘息。北岛的这一虽狼狈但足够真诚的举动无疑改观了小孩子对自己的印象,他接下来如此写到: 我瞥见怀亚特从窗外盯着我,我猜他准在叫喊:“Yes,北岛。”

《青灯》读后感(三):痴念与贪恋

喜欢北岛的文字,无论散文还是诗歌。

读北岛的文字,总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基本上都是正襟危坐地看。断断续续又开始读他的这本『青灯』,当时没买纸质书,用kindle读,版本很不好,看着费力。过完年才买了纸质书。在读他写的关于聂鲁达的部分,聂鲁达的诗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除了革命的部分,他的爱情与诗都是最美的。可我总会被生活琐事打扰。 北岛的《青灯》读起来,让我想念起很多朋友来,有机会也写写他们。

下面附几首北岛的诗。

青灯

故国残月 沉入深潭中 重如那些石头

你把词语垒进历史 让河道转弯

花开几度 催动朝代盛衰 乌鸦即鼓声 帝王们如蚕吐丝 为你织成长卷

美女如云 护送内心航程 靑灯掀开梦的一角 你顺手挽住火焰 化作漫天大雪

把酒临风 你和中国一起老去 长廊贯穿春秋 大门口的陌生人 正砸响门环

阅读

品尝多余的泪水 你的星宿啊 照耀着迷人的一天

一双手是诞生中 最抒情的部分 一个变化者的字 在舞蹈中 寻找它的根

看夏天的文木 那饮茶人的月亮 正是废墟上 乌鸦弟子们的 黄金时间

所有跪下的含义 损坏了指甲 所有生长的烟 加入了人的诺言

品尝多余的大海 背叛的盐

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往事都在梦中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战后 从梦里蒸馏的形象 在天边遗弃旗帜

池塘变得明亮 那失踪者的笑声 表明:疼痛 是莲花的叫喊

我们的沉默 变成草浆变成 纸,那愈合 书写伤口的冬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