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先生》读后感摘抄

《大先生》读后感摘抄

《大先生》是一本由李静著作,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先生》读后感(一):这本书竟然可以通过审查,谁可以告诉我

这个剧本一口气看完,我不懂话剧,但是还是能看得比较爽快。里面的影射很多可以说是明指了,其实很多说的都是常识,但是很多人就是会无视,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由和对个人的尊重。

这类书我建议大家慢慢看,李静的水平毋庸置疑,这本书许多的暗喻也不一定就那么好懂,比如曾经的地狱,现在的天堂,以及周作人的妻子为何那么喜欢那把伞,多少会有些启示。

《大先生》读后感(二):这样一本书居然也能公开出版……

这本书刚刚读到一半,尺度之大令人意外。很好奇它是如何逃过了我们现在的出版审查制度。书中有多处影射执政党的内容,不过都比较隐晦,大多表现为“言外之意”。这可能也是审查制度没有发现它的原因。如果单看词句层面的话,还真不容易发现问题,不过稍稍往深处想想,就没那么简单了。

“思享家”这一套现在也有点出烂了。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思想。而且开头刀尔登师兄的序文写得漫不经心,文气不怎么连贯,还非得写那么长。不知为何。他自己的《亦摇亦点头》我也买了,还没看,这本倒是没有序,内容是说读书心得的。

要论读书心得,与其漫谈,不如像比目鱼那样,做一些专业一点的书评。毕竟这年头滔滔不绝谈个人感想的内容,多得没地儿放。

《大先生》是写鲁迅的,但很多地方的把握太“女文人”。家长里短写得好,政治性的,就有些牵强和生硬。全书有小半本是作者和陈丹青的对谈,真正剧本的内容,并不足以撑全场。

不推荐购买。

《大先生》读后感(三):写人不易,写这样的名人更不易

在读《大先生》这本书之前,刚好看了鲁迅的两本书,再之前就是看的萧红的《呼兰河传》,感觉就是一步一步又带到鲁迅这个大题目里了。《大先生》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剧本,后面的作者自白感觉有些多余,但三人谈话和残稿是很有意思的。另外就是看豆瓣评论了,这个就更有趣些。话剧本身在有限的空间里,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没有电脑特效的支援下,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演绎一个又一个不同风格和性格的人物,这本来就很难,而且剧本的好坏也是整个剧的魂,魂聚形聚才能体现出该剧的灵。这个剧本身写鲁迅,而封面上的话,写得就是大先生写得是李静的鲁迅,就像鲁迅写得是鲁迅的中国。这没错,因为每个人看别人都是自己眼中的别人,而自己是在别人眼中的自己。所以每个人读鲁迅都是不一样的鲁迅,李静给的是另一个鲁迅,但她的阐述手法却是让人将鲁迅认识地深刻而又不同,混合了鲁迅的人性和所谓的神性,这个并不容易,因为这个营造的梦境和意向性的指代并不容易。当读起来的时候,矛盾所产生的冲击力让人印象深刻。

《大先生》读后感(四):短评

“大先生”即鲁迅。此书主要部分是李静经历数年打磨而成的《大先生》话剧剧本,外加创作过程中的一些自白与交流、与陈丹青和赵立新的一次对话录、几段不忍彻底丢弃的旧稿。李静本来是做文学评论的,第一次写话剧剧本,却就来写鲁迅,写这位最有的写却也最难写的人物,从那些作者的自白与交流来看,创作这部《大先生》实在是一个无比艰辛的历程。

李静刻画鲁迅的最大创新之处之一,在于她抛开了鲁迅为人们熟知的“导师”与“斗士”的形象,也没有像传记一样铺开叙述鲁迅生平,而是从鲁迅弥留之际切入,运用意识流等现代主义的新手法,贯穿起鲁迅生前遇到的各种心结与矛盾,涉及鲁迅与母亲、与原配朱安、与许广平、与弟周作人、与国民党统治者、与青年人等等,甚至还延伸到鲁迅死后至今关于其地位与价值的争议。剧本文字篇幅并不长,但我觉得还是比较能够丰富而真实地刻画出鲁迅遇到的种种痛苦和他具有的种种性格矛盾,——至少我本来就更喜欢,不去从导师与斗士之类那些所谓主流正统的角度去描绘或评析鲁迅。

记得封面上一句话讲,李静写的是李静的鲁迅,正如鲁迅写的是鲁迅的中国,这样写鲁迅究竟怎么样,我也不敢妄下断语,但是,它本来就是作者李静从她自己对鲁迅的理解而出发的。《大先生》这部话剧已经开始全国巡演,据说反响不错,不知能否来到合肥,有机会一定一睹为快。

《大先生》读后感(五):大先生

李静写的是李静的鲁迅,正如鲁迅写的是鲁迅的中国。

要描述一个完整的自己,尚且困难。更何况描述另一个人,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被过度诠释,是一个被许多极富堂皇,而又极端圣洁的措辞所“捧杀”的一个人。

这本书,用了那种拉近读者和描述者距离的意识流方法。然而这好像还不够,它让情况变得有些真实,愈真实,就愈会从中看出我们对真相的无知。于是,慢慢的,一些刻画人物细节的,烟火气的。便都在无意中朝向那种浮泛的结论前进。但,那是我们所事与愿违的。我能说得最具体的我,就是一个小人物。那个人,却必将往家喻户晓那头靠。这只能增加我和他,心中的那点隔阂。关于期盼着,在他的灵魂和我的灵魂之间的那种共鸣,也就遥遥无期了。

所以,我只能谈点精神上的东西。这是所有人类都有的共通地带。我会常常引述“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别人的生命”而把自己置于道德高地,但那将不是他的,那是我说的。我还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还说过“一生存,二温饱,三发展”我又说过“俗人和雅人是不能共生存的,俗人躲开雅人,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揭了雅人的短,才是明哲保身的好方法”我说“我们都得做泥土,比做天才要好,天才需要泥土的供养,做天才的泥土于我们是要切实得多了”等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