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精选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精选

《潘多拉之匣》是一本由[日] 太宰治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一):这本写的略平庸了…

第一篇 潘多拉之匣,我觉得这短篇的名字反而比内容很有意思,而内容不太适合太宰治的风格吧,有意想表达一些积极明快的主题,用书信体的格式写下来,越看越觉乏味,有些流水帐了。

第二篇 维庸之妻 故事用一个很清淡的语气讲真一个很残酷的故事,这一点来说比较出彩。但可能这个故事太短了,点到即止。让人觉得有点不够回味,立意也略浅显。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二):无题

本书由太宰治的两篇组成,潘多拉之匣和维庸之妻。

昨晚看完了潘多拉之匣。一直知道打开潘多拉魔盒,邪恶、愚昧、丑陋等就会降临人间,使人类堕落,但现在才知道,原来除了这些之外,潘多拉魔盒里还有希望,只不过只有希望被封锁在了魔盒里。太宰治的这篇文,应该也是他人生魔盒中的一点希望吧。文章的基调非常积极,主人公云雀由于生了肺病,来到一家道场疗养,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人,室友如越后狮子、都都逸,道场的助手即护士小麻、竹姑娘,都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照顾,“我”用书信的形式展现在道场中的生活,而书信形式本身就能让人感受到积极的,正面的心态。“我”在两个姑娘间左右摇摆,最后竹姑娘嫁给道场主,“我”在听着广播里越后狮子的演讲中故事戛然而止。“我”自诩为新青年,面对外面发生的一切,“我”已踏上了“不知航向何处的大船”,但“前方好像洒满了阳光”。正如最后演讲中的关键词“轻盈”,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对自由的对未来的希望。

这真是太积极太正面的太宰治了!

维庸之妻,从妻子的角度来写,看完之后就只有一个感觉,嫁错了人宁愿终生不嫁,“不是人也无所谓,我们只要活着就行。”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三):希望

书名:《潘多拉之匣》

作者:太宰治

评分8/10

太宰治的文峰多偏忧郁残忍,是向死而生的一种希望感,虽如同文中所言,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后,一切正是因为打开了这本不该打开的匣子,一切不美好的东西飞出,只剩盒子里的隐隐约约的希望。

可以理解为一种反战题材的书信文,战后日本彻底躺平,开始接纳美式的希望,慕强而放弃自我。不可一世的太平洋舰队曾想入侵美利坚,陆军想吞并俄国。疯狂的军国主义后,耗空了国家和人民。国家也像男主一样,患上了永远无法痊愈的肺结核。在美军的健康道场修整,进行着如今看来并无疗效的所谓治疗,心灵鸡汤疗法。

再观男主自身,初期已然绝望,向死而去,倒是有几分武士道的感觉,为求一死而拼命,因为无法接受现实,宁愿去所谓尊严的死。

然人们总是会否认真实的东西,哪怕用拙劣的谎言来粉饰,终错过其心。我们总是会否定一些东西,用各种理由借口,可内心最底层的呐喊正是不断否定的。

人们总是用一切去证明一些飘忽不定的东西,不如我们用点心来否定似有似无的东西,如果轻而易举的说服自己,那就不言而喻了。

而后的一篇,是经典的太宰治小说形象的夫妻。丈夫不得志,抛开家人在自我中沉沦,而又用拙劣的行为表达自己偶然仅存的愧意。女性的形象更类似于附庸者,而家庭是需要一起努力经营的。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四):永失吾爱

读《潘多拉之匣》时,正值日本综艺节目《校园疯神榜》天台告白系列大火之际。由于书中云雀对待感情的态度,让我不由自主地将两者联系起来。

云雀对于竹姑娘喜爱却不敢言明,刻意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描绘竹姑娘的缺点,以此压抑这份感情。而当友人对竹姑娘表示出极大好感后,又改变策略故意迎合,以消遣自己这份无法言说的爱。一直以新时代男人自居,实则是胆小懦弱才永失其爱。

这样的故事算不上新颖,只是一反太宰治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才显得格外珍贵。身边这样想爱却不敢爱的故事比比皆是,因此才觉得天台告白系列温暖治愈。

看过好几个视频,唱着“即将开始就是爱,害怕受伤,不行不行不行”的可爱校长,“心与心的距离怎么那么远”的久保田,“小葵别哭,你哭我也想哭”的龙太……每一个都勇敢又可爱,让人笑着笑着就开始落泪。

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时候觉得青春是一件蠢事。披着“青春”的外衣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做着自以为很酷的蠢事而不自知。可是在看天台告别系列时,却忍不住感叹“青春真好啊”,可以大声地表达着自己的爱和不舍,却从不惧怕伤害。

中国式教育充斥着“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尊卑有序、遵守纪律”,我们尊重着外在的一切,唯独忘了要尊重自己。我们习惯于各种亲情家庭的道德绑架,没人问一问自己是否愿意;我们懂得礼仪廉耻,却从不懂得表达爱;我们明白时间的可贵,却宁肯为了社会规则和不爱的人浪费时间……我们缺失的恰好是最重要的:人,要尊重自己,才能去爱别人。

可即便明白了尊重自己却也早已丧失爱人的能力。我们还生活在世俗的眼光中,门当户对、民族宗教、工作等等全都是障碍。就像游戏打怪一样,你必须克服一个又一个关卡,才能找到宝藏。而更多的人在这过程中,不得不放弃心中的宝藏去开辟其他的捷径。所以放弃一个人远比爱一个人来得容易。

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在年少时的我们看来似乎不值一提。可真正长大成人后,方才明白“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或许对于我们而言,爱更多的是“想触碰却又收回的手”,可依然期望爱是能让你站在天台上呼喊对方的勇气。

《潘多拉之匣》读后感(五):淋漓尽致的黑暗中的孤独

(上面的评分无效,请不要以我的打分为准)

读完潘多拉之匣,一直想写一篇书评。这是我从小到大读完的一本,看后完全想“烧毁”的一本书,直接扔掉都不行,并且放在火里烧尽了才算。因为吉本芭娜娜,才决定看太宰治。第一本是在图书馆借阅的“人间失格”,可是看到一半因为觉得太过于黑暗,就没敢再继续看下去。之后去网上搜,看介绍,说这本是太宰治唯一一本积极阳光的书。

果不其然,确实如此。我是在单向街的书架上看到的这本书,故事的梗概很吸引我。主人公从小体弱多病,年少的时候又患上肺结核,故事以书信的结构讲述的,我很喜欢每一封信中主人公所讲的一切,甚至是这样的语气也让我觉得非常诚恳,能够感受出来他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和个人抱负,很希望竭力做好一切。即使后来去了疗养院,也一直抱有非常积极的态度。故事的最后以疗养院诗人的演讲结束,让我感受到虽然身处黑暗之中,却一直在追求最阳光自由的一切,只不过在这期间每个人的内心都是非常煎熬、敏感,以及无助。所有书信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轻盈”两个字,恰到好处的将人生的无奈、彷徨,和现实所给予的矛盾写了出来。

而其实,让我想“烧毁”这本书的是最后一篇不足于20页的短篇小说《维庸之妻》。印象最深刻的,也许大家都是如此:“我们只要活着就行了。”读完这篇短篇,内心就像是受了特别激励的碰撞,一直都没能平复下来,直到晚上睡觉之前我还在想着那样一句话和那个故事。直到第二天,我才恍然有些醒悟。《维庸之妻》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情调所在,既然是太宰治晚期的作品,处处充满着无奈与绝望。正因为他将现实最无力的一面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才会让我如此猝不及防,才会让我想“烧毁”这本书,从而忘记现实中的“最无力”。 即便是193几年的短篇小说,也如今活在70、80年后的现在。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无奈的,并不是颓废,而是生活所给予内心的封闭与绝望。 每一个人都是最孤独的,即便有亲情、爱人的陪伴,总会与现实存在种种矛盾。

对于太宰治,我自然不是特别了解。毕竟只看过这么一本书,也许我以后也不会再看他的书了。但是,或许是他因为孤独投寄于文学,在他的小说我能看见他的影子。即便是不同的作品。他的影子也存在于每一个故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