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1000字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1000字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是一本由杨照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元,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一):物种起源 最长可能也是最能吸引人的序

读书都能从书名中对书大致内容有个预期,这书必须也不例外

我最开始的预期是,读了这个吧,物种起源就不用读了(当然是异想天开,但还是很真诚得这么希望的)

结果作者从达尔文的各种家族故事讲起,把人家家里详尽得八卦了一下,也算是侧面描写了一下达尔文为什么就能写出了这本书——大概是家族遗传吧,或许可能是

八卦完家里,八卦达尔文本人,八卦了这书在什么危急的境地才被达尔文极其不情愿地出版

当真是引人入胜

至于物种起源,也平反、夸赞、批评一点没落下,还顺便说了一下当下的现状,全面得感人

整本书读起来异常顺畅,基本一气呵成,但是,读完了心里特痒痒,就老想看看那谨小慎微的达尔文、那总是觉着不完善的达尔文、那整本书精心安排过顺序的物种起源,到底写了什么

我觉着,作者就这目的,用一本书,给物种起源写了个序,后边的事,你们自己看着办吧,作者可是拍拍屁股走了,奔着下个目标弗洛伊德去了

好,我也先去看看下本序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二):被还原的进化论

谁都知道达尔文,都知道他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都知道他撰写了《物种起源》,但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根本不是进化论的全貌,读完《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相信你对达尔文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进化论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就足够了!

《物种起源》的最大贡献,就是抛出了物种是会变化的这个命题,达尔文用了很多证据来构建进化的事实。那么为什么要进化呢?问题不知不觉就在自己的探索研究中,应运而生,于是“物竞天择”得以浮出水面。生物为适应环境,在生存型台上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变化,经过与环境的交融,得以适应环境,并被留存下来,这就是促成生物进化的最原始力量。

当然,还需要面对生存竞争。首先物种要跟大自然竞争,其次,也是最关键的要跟同物种竞争。

这本书的最后,杨照老师也抛出了进化论的三个陷阱。第一个就是“粗糙的误用”,用自然来解释一切。第二个就是忽略了人类的一个重大能力,以及这个能力带来的重大差异,其实人类是所有生物里唯一具有反省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第三个就是争议性很强的同性恋。大家都十分清楚,同性恋的结合无法生殖,如果同性恋真的跟遗传有关,那个基因显然不会遗传。进化论又该如何解释这三个陷阱呢,探索恐怕还是任重而道远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三):物种起源的历史背景与缺憾——《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

非常棒的经典导读。对我而言,本书最值得称赞的一点,是作者将《物种起源》置于思想史的维度,既考察了进化论诞生的背景,也追溯达尔文的错误。在那个科学启蒙的时代,上帝的永恒之城仍矗立在人们的脑中,尤其是在物种来由上,创造论依旧占据着主要位置。但变革的先声早已于大航海吹响,随着新世界的新物种涌入欧洲人的视野,新的分类学被提上日程。可人们始终无法由上至下地分类清楚纷繁的物种。于是创造论仍延续着原本的地位,信者们纷纷说,若不是上帝存在,那么世间的生物们如何保持如此微妙而完美的平衡。

直到《物种起源》的横空出世,终于正式打破了创造论的地位。达尔文由下至上地分类,先让一个物种先作为自己,然后再层层归纳。跳出思维盲区的学者们豁然开朗,纷纷支持达尔文。

但达尔文也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最关键的是,达尔文的方法论只适用于一个物种的演化,可一旦扩展到了整个环境,就错漏百出。

如果“天择”让某个生物垄断了环境的主导权,那么为什么其他物种不会同样发展出相同的优势?这是达尔文没有考虑到食物链与生态位。

类似的,本能问题在达尔文理论中并没有踏实的论述,鸠占鹊巢最开始是怎么延续下来的?那些会牺牲自己的利他本能又如何呢?这是达尔文没有思考到基因与族群问题。

虽然我此前就读过一些达尔文相关的书与文章,但这些思路都是我未曾想到的,所以本书对我启发很大。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四):达尔文是个社会科学家

好像还没有一位自然科学家,对社会科学的直接影响(注意,我说的是直接影响)能够超过达尔文,他的进化论直接挑战了宗教的理论根基,并形成了传说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于帝国主义阶段的扩张以及二次世界大战都有很大影响,至今都有很大影响力。中国开放没有多少年,但自严复吸收其徒子徒孙的思想并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后,这个思想在20世纪就没有断绝过,思想巨擘胡适的名字就来自这句话,即使在那种排外的氛围中都没有断绝,笔者小时候所在的乡村及其封闭,但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口头禅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见影响力之广、渗透力之强。但吊诡的是,如果我们随便问一个正好在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人:您看过《进化论》原文吗?答案是“没有”的,应该达到99.99%。这就是经典,没有读过,却有传说。

但杨照先生是真心读过《物种起源》的,不但读过,还进行了深入解读,成果就是《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一书。这本书的志向很大,就是驱散笼罩在《物种起源》这部经典著作上面的误读和曲解,使得原貌能清晰的展现给世人。当然了,能不能成功是一回事,但这志向是超赞的。为了实现这一志向,作者把达尔文不自觉定位为社会科学家,旁征博引,列举林奈、马尔萨斯、道金斯、涂尔干、博厄斯、斯金纳等各学科人物,试图还原真实的达尔文。可是,达尔文一个研究生物的,他写《物种起源》能想到那么多社会学理论?当然,著作写出来就不属于作者了,多视角解读即可,只要有道理。杨照表面虽然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立论,但有些不自觉地走到了“人与社会”的老路子,比如在解读第三章《生存竞争》时,参照系又回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凡此种种,要靠读者自己体味了。

个人认为,杨照先生《人的三部曲》这个系列,最大的贡献,就是通过解读,让读者重新审视经典,因为经典因为注释或者转述过多,其原貌往往会被扭曲和误解。而杨先生的书,虽然也是解读,但却是鼓励读者去阅读原著的,从这一点讲,这套书是一次很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值得点赞。

《小猎犬号上追随达尔文》读后感(五):抛砖引玉

从小学开始,伴着《XX阶段必读书目》的,定会有各种精读本,尤记得三年级时读了一本约巴掌大小半厘米厚的红楼梦浓缩画册,一直没有兴趣去看原著,直到大一时偶然读了,才发现自己因为几颗鸡精错过了大碗的香浓鸡汤,锤胸顿足。经典被反复浓缩,传播,就像饭菜多炒了几次,己失去原本的鲜香一般,失掉了可以让它传承数干年的神韵。对于大多数非生物学出身的人而言,《物种起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来概括,便能满足他们从这本书里所想要得到的东西,但这其实与原文已有了不小的差距。

因而对于经典的态度,应多偏于"解读",而非精简。本书中杨照先生将《物种起源》划分为几个逻辑部分,对其行文构思和技巧进行了解读。并补充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引起的社会反响、其理论在后续时代中的补充和质疑、它的学说在现代人类社会中产生的影响等一系列读书所必备的铺垫知识。杨照先生读书涉略的范围甚广,并且从他旁征博引的行文中便可知晓其阅读的系统性和深度性。本文中把达尔文的祖父,也就是发现进化论雏形的老先生,八卦了一番,虽然也算是生物领域的人,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与杨先生一比,真是惭愧得很啊。

读懂一本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就有谈到读书的高级层次为系统阅读,并不是单单要读这一类的“系统”,而是延展到相关领域的“系统”,对待一本书,除了嚼其筋骨,它的来龙去脉、反响如何、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读懂了这些,会发现它们变成一个融洽的整体刻在脑中,回味绵长。杨先生正是做到了这些,所以他所输出的东西,便显得系统生动,没有干巴巴的柴火硬堆起来的生硬感。当然,意识到这一点以后,要读《物种起源》,仅读这一本解析,也仍是不够的,这本书乃是一个引子,吸引读者去关注原著,去接近原著,真正领略到原著的精美之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