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摘抄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摘抄

《人偶为何被杀》是一本由(日)高木彬光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一):人偶必须被杀

类似这种仪式杀人、预言杀人的案子,构思的难点之一就是把这种看似虚张声势的形式和实际的杀人手法相结合。本作的巧妙之处是每次人偶被杀,不仅是杀人预告,而且是犯罪手法必须的一部分。佳子的案子,想法是最nb的,用人偶和火车相结合做出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虽然这部作品不是完美的,但是时至今日仍然属于本格推理的上佳之作。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二):高木彬光《人偶为何被杀》

尽管外界称赞这本书是“高木彬光最高杰作”,但我个人觉得没有超越他的上一部作品《刺青杀人事件》。前作不论是密室杀人的诡计,还是刺青文化的引入都颇有新意,而这本书似乎只有“谋杀人偶”这么一个噱头了。通常人们认为人偶具有某种象征性,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阿婆的《无人生还》里都出现过人偶。而这一本书里的凶手,每一次作案前都会先杀人偶来做“预告”。 这算是一个连环杀人案,包括了三起事件:一个女人被断头台剁头,另一个女人被火车轧死,还有一个男人被注射毒剂而死,并在即将靠近真相时让关键人物挂掉,这种结构应该是受到奎因的影响。在诡计设计上则引入了魔术手法,还弄了点通灵、催眠等,但并不影响到最终揭秘的可信度。 一般来说,杀人之前先拿个人偶开刀,以此作为为昭告天下的信号,未免有点太做作了,这凶手得多有自信才会做出这么高调的事。因此,这本书给出了除了做预演之外的必须这么做的理由,尤其是在让火车轧死女人之前为何要火车轧死无生命的人偶。同时断头意味身份互换的俗套被再次印证,这跟《刺青》里躯干消失的诡计殊途同归。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三):勇士73胜纪念日

2016年4月14日星期四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勇士战胜灰熊获得常规赛第73胜,打破了公牛的记录,科比最后一场比赛获得60分,准绝杀爵士队,科比即将退役,我的青春也终于逝去。

昨晚读了《人偶为何被杀》开头,高木的书最近很喜欢,但是唯独不喜欢里面的侦探。作者意淫着侦探相貌出众,有巨额遗产继承,拥有两个博士学位,聪明绝顶,然后还不受女人待见,非常像现在网络里霸道总裁小说的男主角。说实话看到这里我很想把书扔掉,但是鉴于看前几本高木小说的那种惊喜感,还是要坚持把书看完。

推理小说虽然和现实破案不同,但是我认为还是应该塑造一个稍微正常一点的人类侦探,这样才能接地气。

那个年代的日本推理小说总是对列车的班次和时间进行描述,看起来非常费力,感觉写的都是废话。

还是无法认真的继续看下去,紧紧看了下结尾,很一般,杀人动机是为了继承财产,然后砍头的目的是为了隐藏身份。这些手法以目前的科学知识不可能再用了,这本书应该不会再看第二遍了。

小说了充满了很多那种所谓的名言和侦探不可一世的自吹自擂,炫耀自己所为渊博的知识,实在是无趣的很。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四):第三次杀人就是这本书的败点(小量剧透)

第三次的手法太明显了,读者一猜就猜到。反而警察跟侦探都猜不到也太扯了。凶手至少在死者的药里面多混几瓶毒药呀,太托大了。而且杉浦居然一早就看出凶手的手法的,偏偏让凶手用这么简单的方法在他面前换药这种不合理已经不能单单用一句他低估了凶手的觉悟来解释了。

而且通过第三次杀人猜到凶手后,就不难倒推第二次杀人的方法。应该就是利用时刻表造成类似十角馆那种错位,把尸体放铁轨是为了上车(忘了哪一部作品有类似这个方法)。唯一没猜到的是有共犯,放人偶是为了下车。当时我的想法是凶手用秘道潜入拿人偶,毕竟那秘道是用来逃走的,不可能只通到化妆间吧(唯一缺点就是发现人偶不见的时间难控制)。有了共犯帮忙,难度系数急降反而觉得浪费了这么好的构思。

然后第一次杀人前的魔术就算了,说得天花龙凤结果一看到又有共犯帮忙我就呵呵了。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慎用共犯,能一个人完成就尽量一个人完成。因为本来作者就已经是上帝视角,对于站在希望条件尽量平等的读者角度作者用一次共犯就等于作弊了一次。这次居然还作弊了两次,而且还被轻易猜到凶手,无论说这小说布局怎样好都不能得高分了吧。

高木彬光最好的果然还是刺青呀

《人偶为何被杀》读后感(五):雷声大雨点小,读《人偶为何被杀》有感

我买会一本书后一般先丢腰封,因为实在受不了那些酸不拉几的溢美之词。这次真后悔没丢,毕竟这个腰封做得蛮不错的,跟封面一个色,现在想想,真特喵的后悔。腰封上又是对作者一顿乱夸,同时又对这位名侦探神津恭介一顿乱夸,这是第一波;然后在书中,作者反复暗示这位名侦探怎么怎么神,怎么怎么厉害,怎么怎么有名,这是第二波。在这两波毒奶的攻击下,看到结尾的我,顿时路转黑。(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去年7月新番夏洛特,刚出的时候到处都在婊麻枝大神怎么怎么牛,结果婊得多了,神一般的结尾打的人脸真疼)

回到这本书,直接来吐槽。看到车站那一部分,如此明显的违和感让我一下子有了怀疑人选,后面作者并不高明(序言里称作者擅长误导,呵呵)的误导让我更加坚定了这货有问题。当然了,推理小说,凶手可以通过套路猜出,但手法、动机还是比较难猜,我也没指望猜出来,但结尾点睛部分过于草率,给人一种草草了事,比如第二幕的手法,就不如刚我之前读的鲇川哲也的《黑色皮箱》介绍得详细、严谨。

回到第一段的吐槽,当我带着并不满意的心情重新看腰封上的溢美之词时,午夜文库的标签暴露了:上面写的是日系佳作而不是大师系列。呵呵,这分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