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读后感1000字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读后感1000字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是一本由韩石山著作,平装出版的2015-5图书,本书定价:204,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读后感(一):用冷的锋刃,字的寂寥,写往事今朝,孤心,笔尖,谈笑

用冷的锋刃,字的寂寥,写往事今朝,孤心,笔尖,谈笑

读《情浓化不开——徐志摩》

文/方木鱼

志摩墓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读后感(二):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直喜欢写柔情诗的作家。像顾城,还有徐志摩。他们的诗感情丰富,基本上都是通过小小的细节,反映本人的心灵。让我惊叹于男性的情感也能如此的细腻,甚至细腻程度超过了女性。

最喜欢徐志摩的作品当然还是《再别康桥》,读着这首诗,心也跟着沉静了下来,想着他的年代,他的遭遇,他的心情,自己也跟着他思索,踌躇,慢慢的心渐渐的淡了。只有这样的时刻,才适合细细的品味这样的诗。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这本书并不像其他传记一样,按照从出生到去世的顺序描写徐志摩。而是挑选了影响徐志摩人生的20个节点,无论是他在浙江硖石还是去北京求学,还是到美国到英国,无论是他结婚还是他恋爱,还是离婚到再婚,作者以纪录片似的手法,描绘了他精彩曲折的一生,娓娓道来,展现出他人生的短暂,也展现出他人生的灿烂。

徐志摩是有才气的。无论是他的诗作,还是他在国外求学的经历。都证明,他与众不同的才情,还有令人敬佩的天赋。

徐志摩是细腻的。无论是他的诗作,还是他的感情生活,都显示了他,敏感细致的内心,还有对人生,对生活的独有的态度。

徐志摩是悲情的。通过他的作品,还有他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最后的结局都让我们悲叹,让我们惋惜,这样一个才子生命的结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句著名的诗句,似乎足以诠释他的人生,让我们看到了他短暂却不平凡的生命。但这短短的诗句,却也不能完全代表他的人生,他的人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还要壮烈。这也只有通过他的传记才能了解了。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读后感(三):走进一个真实的徐志摩

走进一个真实的徐志摩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是一本好书,是了解徐志摩的有一个有力的窗口,它客观、翔实地叙述、再现了徐志摩的不平凡一生、曲折的一生。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作者韩石山,当代作家、学者,致力于现代文学研究与人物传记写作,著有《徐志摩传》《民国文人风骨》《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等。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围绕徐志摩的情之线,精选影响徐志摩人生的20个节点娓娓道来。《情浓化不开:徐志摩》是一本精致简洁、生动可感的人物传记,作者没有从传主出生长篇大论铺陈开去,而是精心撷取影响徐志摩人生的20个节点,从浙江硖石到北京求学到美国到英国,从结婚到他恋到离婚到再婚,作者以纪录片似的手法捕珠捉玉,不枝不蔓娓娓道来,展现出徐志摩短暂却精彩绚烂的一生。

说徐志摩,从哪儿都能说起。顺说,倒说,插花着说。图说虽有些限制,但问题也不大。从哪儿说起呢?就从这张硖石火车站的照片说起吧。这是海宁的老火车站。现在的火车站已搬到市区的西北,离市区要远很多。从“硖石”二字的字体、站台周围的景致看,这张照片应该是20世纪60年代照的。照片正中那个二层楼高的砖砌六角形建筑物,说不定还是日军侵华时修的炮楼呢。从它所处的位置,人们不难看出,它是原硖石火车站的一部分。徐志摩当年从外面回到硖石,或是离开硖石到外面去,上车下车,都是从这个站台上走过。

“硖石”这个名字,在今天的普通地图上,已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海宁。海宁也是个古老的名字。过去是县,县治在盐官镇。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吴国置盐官县,元代改海宁州,明代改海宁县,清代复为州,民国元年改为县。更早的不说,民国年间,硖石就一直是个镇。成为县城,是1949年6月的事,比新中国成立的时间要早一点。如今的海宁,已是个县级市了。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让铁路拐个弯儿呢?

怎么样是一本好书吧?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读后感(四):品味志摩的“感情线” ——读《情浓化不开:徐志摩》

文/岸晓风

还记得第一次读徐志摩《再别康桥》时的那种震撼。“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当然,美丽的诗歌也如同绚烂鲜花。志摩将康桥写得那么美,却也带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当我们“知人论世”的读过《情浓化不开:徐志摩》后,再回头来看这首诗时候,我们就明白这首诗与志摩的感情生活是分不开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徐志摩是为“情感”而生又为“情感”而死的。这种“情感”既指他的爱情也有他的友情。这也是徐志摩人生轨迹的一条“主线”。韩石山《情浓化不开:徐志摩》这本书没有从传主出生长篇大论铺陈开去,而是精心撷取影响徐志摩人生的20个节点,以纪录片式的手法展现志摩短暂却精彩的一生,不得不说是作者掌握了志摩一生的“感情线”。

在感情方面,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人性的美丽与大度,正如书中所说:“对徐张二人离婚,其实看的太过认真。这样的离婚,多少点儿游戏意味”,即读者也不可以现在的世界观去完全看待当时的事情;他与陆小曼的婚姻参杂了太多的物质功利,也正是陆小曼的铺张、沉沦和脱离人间烟火味,害死了志摩;而他与林徽因的那淡淡情愫才最令人唏嘘,他为林徽因写了诸多像《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正是林徽因客观上激发了他巨大诗歌成就。但是“得不到的也许是最美好的”,这种“淡淡的忧愁”不知让多少人寸断肝肠。

在友情方面,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和灵魂人物。他编的《晨报副刊》拥有巨大的影响,他身边都是胡适、郁达夫、沈从文、梁实秋、蒋百里、丁西林、陈西滢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他是一个“热情如火”的好哥们。

当然,作为近现代首屈一指的诗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徐志摩也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担当。(转载请联系:anxiaofeng998@126.com)

《情浓化不开:徐志摩》读后感(五):滥情公子徐志摩

说实话,我读的书并不多,只是在金岳霖写的那篇公鸡文里面了解到了对林徽因那个传奇的女人致死痴情的三个人里包括徐志摩,当时就觉得特别佩服这三个人,不论是当时的年代还是思想,当然,最佩服也是最好奇的便是林徽因了,看她的照片也不算多漂亮(当然,我是在现代美女如云的角度上看的),顶多算是清秀,能让三个才子为她如此痴情,我不由得想:为什么?所以当看都这本书的时候,并不多喜欢看书的我还是翻开了他,也是因为这本书,我才真正了解了徐志摩那短暂而刺激的一生。

作为女生,尤其是一个感性的女生,我更多关注的是他的感情线路,一开始不了解他,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只能说我不喜欢他。从他的几段感情史上我不得不说两个字:滥情!说起这个就想吐槽。一开始是张幼仪,虽然是包办婚姻,没有感情基础,但人家好歹给你生了俩儿子,你说扔就扔,还美其名曰打破传统旧风俗,明明就是看上人家林徽因了,你如果不心虚的话别带俩保镖去离婚啊,说白了还是心虚怕挨打呗,搁我们的年代的话,这就是赤果果的出轨!好不容易离了婚,去找林徽因,人家要结婚了!嫁的是老师的儿子,梁思成,看到这我不由得想,林徽因看来也没多喜欢徐志摩啊,不然怎么说变心就变心了,如果只是徐志摩一头热的话,那张幼仪未免也太可怜了;最后是陆小曼,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既聪明又会享受的女子啊,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我还挺欣赏她的个性的,要是让我的话,估计在公婆面前也做不到让老公抱我,后来的堕落真让人惋惜,如果我们生在同一年代而我又认识她的话,必定要痛骂她一顿,把她骂醒,为了这么一个男人糟践自己真是太傻了。男人都是花心的,徐志摩身上更是。

抛却对徐志摩的个人情绪,这篇文写的还是不错的,切入的角度很独特,没有跟一般的传记那样从头写到尾,让人看了就想睡觉,写的估计都是纪实,没有将徐志摩美化,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点,现代太多文都把人物美化得不像人,着实会误导读者啊!徐志摩有才华,有思想,在当时也算英俊的外貌,为我国思想发展做了很多贡献,在这方面我确实佩服他,但是在他的感情上,我还是想恨恨地说——滥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