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要去哪里?读后感1000字

你要去哪里?读后感1000字

《你要去哪里?》是一本由[乌克兰] 罗曼娜·罗曼尼辛 / [乌克兰] 安德里·利斯夫著作,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要去哪里?》读后感(一):一本入魂!学龄儿童不可错过的天文地理历史浓缩本,轻松开拓思维眼界

以一个平淡问题打开了广阔的视角和想象,浓缩万物运行的进程,附送了许多详实有趣的科普知识。 这就是《你要去哪里》,适合5岁以上的学龄儿童。

◉以一个问题开端 :思考

"你要去哪里?"这是一个充满展望、十分动感的问题,绘本以此为名作为开端,带着一点哲学色彩,对小朋友来说是接触开放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一个很好的timing。 茫茫宇宙中一切都在不停的运动,我们走路、跑步、游泳、飞行、旅行、迁移、冲向宇宙追求未知……《你要去哪里》这本书关于运动和旅行,里面有人、动物、植物的运动,也有风、水、星球的运动;有贸易和考察的旅行,也有休闲或朝圣的旅行。它巧妙融合科学知识、人文哲思、艺术设计,开启了一场视觉与脑力的大冒险。 和小朋友讨论《你要去哪里》的时候,通过绘本展开的内容和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可以很好地扩展小朋友的视角和思维能力。从,"去哪里"开始发散,能联想到的实际的地点、目标、梦想,又扩展到从个人意愿的发展到小家庭的意愿、群体的意愿和人类命运和动物生态的发展。也能根据图书的内容和延伸,理解到达目的地需要用到的工具、时间的变换与意义,更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历史发展、万物进化、人类迁移带来的意义。

不得不说《你要去哪里》这本书在给孩子开拓思维方面,起到了有很好的展开作用。 ◉以万物为答案 : 知识

除了以问题开局的哲学思考,《你要去哪里》中也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词条知识。 在讲述万物发展、历史进程的过程中,《你要去哪里》配合配色大胆、艺术的插图穿插了许多科普tips。如【地理大发现时代:15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欧洲航海家发现了通往新大陆的海上航线】 【珠穆朗玛峰:它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86米。1921年,人类第一次尝试攀登珠峰,但由于一些极度复杂又危险的因素,在随后的30年里未能成功。1953年5月29日,人类第一次登顶珠峰,登顶的探险家是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人丹增·诺盖。】

【时间旅行:斯蒂芬·霍金提出了高速客运列车的设想,假设列车环绕地球行驶逐渐加速到光速的99.99%,按照这个速度,它每秒可以绕地球四圈,对于乘客来说,随着火车速度加快,时间会流失的越来越慢,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来,火车已经行驶了100年,可火车上的乘客却只度过了一个星期,因此这些乘火车旅行的人将会穿越到100年后。】

这些关于历史、天文、地理、生物、生态等多方面的词条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知识面,也引起了他们对探索这个世界以及学习科学的兴趣。《你要去哪里》是一本在趣味之中非常优秀的科普启蒙,小小的绘本已然为孩子开启了大大的梦。 ◉以世界为边界 :眼界与世界观

同时,《你要去哪里》很好地打开了小朋友的眼界和世界观。从书的第一页起,告诉读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后读书的我们就和作者从一个点开始向前奔跑,由一站到另外一站,穿越古今、横跨山海、看到科技与文明,看到贸易与经济发展……这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表述方式大大打开了孩子的眼界,让小小的人儿在看待问题时不再囿于眼前与所知,学会了朝更远、更宏大、更有价值的地方求索与考量。

我们居住在这里,但风景不仅仅只有眼前。我们享受着便利的科技与现代生活,但不代表这是科技永恒的终点。现在我们仰望着天空看着星河与日月,我们也正在努力征服宇宙。我们过着我们日常的生活,但这世界的辽阔和多样性使得还有很多与我们信仰不同的其他人。我们看似是这个地球上的主宰,但其实我们受着整个生态的照顾,植物、动物、资源和生态它们是与我们共存甚至比我们更为重要的一环…… 《你要去哪里》以平和的节奏展开,出现,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宏大、辽阔、丰富的纵横世界。仔细读来,历史和发展、山河与日月、进化与建设都在这本书里展开。以这一本书为起点,小朋友会清晰地开启关于世界观的一课,他们将了解自己应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将明白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从而具备比其他同龄人更为全面和成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你要去哪里》以美学设计展示了一部浓缩的万物运行史,给小朋友的阅读多元丰富,是一本值得收藏、常看常新的超棒童书。

《你要去哪里?》读后感(二):四季童读·佳作丛谈丨点、线、面中的人类运动史

今天,“佳作丛谈”为大家带来的是馆员推荐之《你要去哪里?》。让我们跟随着馆员老师的笔触一起走入这部人类从古至今“迁徙”和“运动”的历史!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2500余年前的希腊爱奥尼亚,伟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写下这著名的论断,开创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先河。他用“运动”这一简单而有力的词语,记录下了人类对于自身、乃至这个世界某种永恒现象的首次反思。而这种现象,自我们被创造之初,便早已存在…… 《你要去哪里?》是乌克兰作家罗曼娜·罗曼尼辛与安德里·利斯夫夫妇创作,王春翻译的一部别具一格的科普绘本,以“运动”这一主题串联了人类文明与运动、迁徙、旅行有关的各种知识,并采用了非常新奇的艺术风格与美术形式来呈现。

如果说“运动”是一条连接人类历史的主线,那么在本书中,这条线则被具象化了——从一个正要踏上旅途的人脚上的鞋带开始,到最后一页通向无数远方的道路,它贯彻始终,连接的是运动的本质——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 这条主线之上,有着无数移动着的小人儿,他们或徒步,或乘车船,或驾飞艇;他们或旅行,或迁徙,或探索;他们起点不同,终点各异,因为不同的目的而出发,又经历不同的故事到达终点。作者用简简单单的点、线、面,串联了整个人类族群的运动史。 读完这短短几十页,就仿佛阅读了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去哪里?”这一万古之问的全部答案。

本作将设计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运用得炉火纯青,深得抽象大师瓦西里·康定斯基与皮特·蒙德里安的精髓。康定斯基曾在《点线面》中谈及:“如果艺术家能在抽象元素的层面上创作,那么,当代绘画的外在形式亦将从根本上改变。当然,这并不是说绘画本身是多余的。毕竟,即便是抽象的元素仍须在绘画的形色中得到渲染和表达。” 这本书的绘画正是抽象思维与具象元素的完美结合,作者把“运动”简化为一条线,富有极简主义色彩,又用五颜六色的点、线和面,将极简主义和抽象艺术巧妙结合,完美描绘了一幅万物的运动图景。

如果把运动想象成一条线——一条直线,连接起点终点,代表着运动的路径;直线卷起构成曲线,又形成了承载航船的海浪、登山家脚下的等高线、旅行中跨过的国境线、地图上供定位的经纬线,乃至天体运行的轨道、飞机两翼的气流、风与水移动的流向、动物迁徙的漫长旅途……无数的道路相交,每一次旅途中都有独特的故事。

旅途是线,而在线上行走的旅者立于天地万物与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点。分开来,他们是朝圣者、探索者、旅行者、逃难者、迁徙者、流浪者,乃至动物、鱼类、飞鸟、风、雨、河流、行星……在这个无垠的宇宙中,每个运动的点都有着自己的身份与故事,不断在运动中继续着自己的旅行。

点是旅者,线是旅途,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无数运动的点、线结合在一起,所绘制而出的正是万物万象运动的终极图景,蕴含着朴素唯物主义运动观的至上真理——任何事情都处在运动当中。 最最简单的点、线、面,把纷繁复杂的运动史阐释得淋漓尽致,富有哲思。

再说回本书作者罗曼娜·罗曼尼辛与安德里·利斯夫夫妇,他们毕业于乌克兰利沃夫国家艺术学院,追求用作品来消除儿童与成人阅读的界限,被誉为乌克兰杰出的当代艺术家。

在《你要去哪里?》一书中,他们更可谓是将艺术、哲学、科学、历史、地理、诗歌等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放在一部小小的书中。绘图本身的前卫艺术风格与鲜明颜色能够锻炼孩子对于色彩的感知力,关于迁徙、旅行、洋流和星际探索的科学知识与人类运动的历史能够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运动与静止的哲学思辨以及“你要去哪里”的终极提问更是能够启发孩子的思考。

如此浓缩而全面的书籍,堪称一件精致的艺术品,相信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能够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去哪里?”让我们通过阅读“运动”的故事,去寻找自己关于“运动”的答案。

(本文作者:贾昊炎)

《你要去哪里?》读后感(三):融合艺术和哲学的思考之书

9月29日,世界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国科研团队研究成果:

也看到很多人会说我们为什么要去研究历史,为什么要去研究人类的起源,时代在进步,为什么要往后看?研究历史,研究起源是为了了解过去,从而更好的走向前。这项科研结果与平常的我们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但这背后是你来自哪里,又去到哪里,这也是每个人需要思考的。

《你要去哪里?》是乌克兰作者罗曼娜·罗曼尼辛和安德里·利斯夫共同完成的一本引导思考的,关于未来的可以动起来的绘本,通过一个人讲述一个关于行走未来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的历程中,穿插着人文世界科普。这本书在2022年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两位作者是一对80后夫妇,毕业于乌克兰利沃夫国家艺术学院,被誉为乌克兰杰出的当代艺术家。他们追求用作品来消除儿童与成人阅读的界限,共同创作的绘本授权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广泛好评。

制造出第一双鞋子的人肯定想象不到现在的人们远行不再单纯的靠走路,而是有了各种交通工具。但最开始的人类,就是从远足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曾经的人们靠一双脚走向世界各地。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鞋子出现在4万多年前,从最开始的刚性需求发展到现在人们追求的舒适美观。

据科学家研究,人类的发源地是非洲,也就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家都是从一个地方走到世界各地的。人类从猿到现代人为了向前,各种交通工具被人类发明,轮子是大约6000年前发明的,接着就有了后来的自行车、轮船、让旅行更快更远,人们已不满足于陆地,向往空中的世界,直到走出太空,走向宇宙。

什么叫时差?耶路撒冷在哪里?人类为何要朝圣?地图和导航的作用什么?种子是如何迁徙到远方的?这些统统藏在《你要去哪里?》这本书里,用故事和科普带着读者走向更远的地方。

现代艺术的奠基人瓦西里·康定斯基在他的《点、线、面》一书中曾提到:“依赖对艺术单体的精神考察,这种元素分析是通向作品内在律动的桥梁。”

什么点线面?看过一个答案:点、线、面是几何学里的概念。点是宇宙的起源,它是最基本的组成元素,通常被看作零维对象;线被看作一维对象;面被看作二维对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任何事物,任何艺术画作的开始应该都是从点线面开始,据说有一天傍晚,康定斯基回家看到一幅画在夕阳里,大放异彩,他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以前的画倒过来放了,于是他发现当脱离具象的表达,仅靠色彩、线条、色块,通过纯粹的形式,画面依然能够表达美。

《你要去哪里?》通过点线面的构图,与哲学的文字相结合,表达内容的哲学性,同时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想象力,唤醒脑中的艺术细胞。

鲑鱼在河里的卵中孵化出来,顺流游向大海,在那里生活4年左右。然后,他们逆流而上,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产卵,他们没有指向标,但他们就是认识路。每个人都向往自由,动物亦然,即使他们没有地图,依然可以跋涉千里,到一个新的栖息地。但有些生命即使逆流而上,也要回到最初的地方。

有人用脚丈量世界,为后世留下文字和地图展现人类居住的地方,有人用生命去寻找虔诚的信仰;有人用工具记录下世界的新闻,有人以动物为伴,寻找自己的理想;有人进行伪装,只为寻找世界的植物,发现更多的生命;有人不畏惧远距离的远行,只为为人类的一大步做贡献。

不管是人类物种,还是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在向前走。但“当一切都在加速的时候,重要的是别迷失自我”。世界的飞速发展让我们不得不走得快一些,再快一些,再快一些,在拥挤的过程中被人流带着向一个方向,你是否还记得最初的那个自己,那个方向,那个理想,别因为洪流的拉扯而走错了方向,坚持自我。偶尔迷路的时候,去看看路标,总会找到出口,即使过程有些难。

《你要去哪里?》是一本图画书,也不仅仅限于图画,这就像描绘了每个人的一生,在这个人生路上,我们与每个人旅客的道路相交,但每个人也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这本书带你思考关于对未知的探寻,穿越古今踏遍山海,找寻明天的答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