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读后感大全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读后感大全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一本由[奥] 茨威格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416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一):如发生在现代的婚姻生活中,还会有那时的道德谴责么

相比较思想开放的现代社会,依莱娜太太的道德观念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果没有道德约束,即使丈夫雇一个演技再强的演员,敲诈勒索再甚,也许都无济于事。丈夫抓住了依莱娜内心仅有的一点良知,使她重归家庭。对于依莱娜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折磨着她。终于,梦醒了。这是场梦,也是一场心理战,是她与丈夫,情人之间的战役。一次次,丈夫的温柔与冷眼是她差点将事实脱口而出时,神秘的力量将她拉回恐惧之中。“也许…这种羞愧…在那些自认最亲近的人面前…最厉害。”伊莱娜就是那个受丈夫审讯的小女孩,认错的那一刻虽然羞愧伤心,然而解脱了,从此从前的依莱娜已不在。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二):女人的荣誉

这本书里的所有故事基本上都在讲述关于女人的荣誉、自尊和情感。感情这种事情书虚无缥缈,难以琢磨,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可能在偶然之下成为它的阶下之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在那个绅士风度和骑士道精神还没有灭绝的年代,女人也有自己的准则和名誉。茨威格写了许多失足的女人,但是却没有因为一件事抹杀掉她们其余的品格。

每个人都有一时糊涂的时候,男人可以浪子回头金不换,女人为什么就不可以?可能也就是这样,所以他并没有将那些女人的结局引向绝路。就连死去的女人也会被保护住她最在意的东西,名誉。

看着茨威格的文字,你会重新发现感情的美好,灵动还有对世界的保留一丝希望,对于未来多了一点儿盼望。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三):“人们之所以写书是为了在死后仍能成为人们的朋友”

茨威格是一个真正具有作家才能的人!他完全不需要借助生僻的词汇、猎奇的情节、破碎的架构来彰显或者炫耀自己的作家身份,而是慷概甚至殷勤地对读者发出阅读的邀请,去观察、思考一段生活中的奇遇,或者是一次“热病”般的激情的突袭。

这个文集收录的故事好像都有类似的结构特征:一开始,作者对一些在较短的时间区间发生的事进行浓墨重彩的,甚至有些过于“隆重”的描写,然后把这些迅速窝成废纸一样的一小团,好像之前的一切都是“昏了头”。但是,正是在这个夸张的一张一弛当中,我们总能找到一些凝固的透亮的小小的结晶,它们是生命的“亮片”。

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是“人们之所以写书正是为了在死后仍能成为人们的朋友,并以此保卫自己,免遭众生之敌——归于幻灭和被人遗忘的危害”,还有绝命书里那句“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长的黑夜之后还能见得到朝霞!而我,一个格外焦急不耐的人先他们而去了。”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四):《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这是一个典型的茨威格故事。

女性视角、爱欲挣扎、细腻到略觉重复和冗长的心理描写……

故事情节乏善可陈、毫无悬念,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女人遇见一个男人,愿为他倾其所有,她却只是他转瞬即忘的过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可套用这句话,不同的是,在这个故事里,C太太遇见那个男人时是42岁,因此她的一腔热情,不是源自青春女生的迷恋,而是因为她孀居之后空虚寂寞平淡无奇的生活。至于故事开头的饭桌争论——一个女人会不会只和一个陌生男子相处短暂时间,便抛下自己的一切跟随他而去——历史行进到现代,已不再是困扰人心的问题,答案是什么,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争辩,多的是更眼花缭乱的新闻可供佐餐。

引发我兴趣的倒是这位C太太20年后的样子:

“一位白发苍苍的娴静高雅的英国籍老妇人……她端庄地坐在那里,对人人都同样和蔼可亲,她很少说话,不过对别人的讲话总显出兴味盎然的样子,单是她的神情体态就给人一个赏心悦目的印象:她那雍容高贵的仪表流露出一种心敛意宁的奇妙风采。她对所有的人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又很巧妙地让人人觉得跟她特别亲近;大部分时间她坐在花园里看书,常常弹奏钢琴,很少见她跟别人同在一处,或者热切地参加我们的谈话。我们都不怎么留意她,然而她自有一种奇特的力量笼罩着所有的人。”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无论她几十年如一日过着多乏味的生活、无论她几十年如一日受着怎样的内心煎熬,随着岁月的打磨,依然可以变成赏心悦目的样子——温雅、娴静、和谁都不亲近地待人和善(虽然书中如此安排实为加强反差),这是不是很有趣,它能让现世受着煎熬的心安宁下来,不再蠢蠢不安,不再沦亡。

嗯,明天,我们读《一颗心的沦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五):提纲式的读后感,便于自己回忆

我最喜欢的是《恐惧》、《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旧书商门德尔》。

提纲:

《灼人的秘密》:让我想起自己幼时也曾拥有一种对成人世界的不甘的愤恨,也曾在向大人说话的间隙参杂令他们不安的语调和词语。我透露我知晓这秘密的风声,又引而不发,借掌握他们的恐惧来满足自己一类幼稚的需求。那时,我是个年少的暴君,在儿童心灵未形成明确善恶观念的晦暗地带窥视着成年世界的一举一动。也就是这些恼怒,傲慢,夹杂着自以为是的嘲讽的时刻,带我一步步走向成长,这之后我才能明白所谓“灼人的秘密”是什么,顺理成章地也拥有了几个,并最终无奈地原谅了一切。

《恐惧》:太过于真实,对女主的描写令我对她的恐惧感同身受,全书中唯一一篇落泪的文章。然而不满意这样的结局。一个女人如果不爱她的丈夫,那就不要嫁给一个比自己聪明的男人,更不要为无聊安稳的生活做出背叛之举。否则就要在他的报复,在他和你的良心对你不间歇的精神折磨中屈服。最后回到他身边时,你已然又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然而你已不再属于你自己,你和他再也不是平等的,你成为了他精神上的奴隶。

如果要反抗生活,那就反抗到底。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温柔,我透过文字看见的不是四十二岁的女人而是一个少女,她是那么柔情似水,纯洁无暇,用一整颗心,所有的奋不顾身来爱一个青年,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短评主要指的就是这篇。

《旧书商门德尔》:读书人的悲剧,精神生活的永恒和纯粹,对专注的敬佩。

“我们生活中所有独一无二的和强大的东西,都只能产生于一个不顾一切的内心的专注、高尚的偏执和神圣的狂热劲儿。”

《逃向上帝》:从一个作家看到另一个作家,看到一个时代的精神,和婚姻生活怎样毁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其他:作者受战争折磨之苦,对战争的痛恨,作者悲惨的结局令人唏嘘、遗憾和愤怒。

其其他: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企鹅合作的经典系列装帧颜值高,纸张很厚实,颜色偏黄,阅读体验超好。还要谢谢不错的翻译,让我感受到茨威格字里行间的激情。

无可挑剔的五星好评2333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