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看就懂的超级整理术全图解读后感锦集

一看就懂的超级整理术全图解读后感锦集

《一看就懂的超级整理术全图解》是一本由齐凯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1.8,页数:19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看就懂的超级整理术全图解》读后感(一):一文掌握超级整理术

如果你一直都很努力地忙着,得到的却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不是充实,而是庸碌。所以,通过学习整理术,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快速掌握资讯重点,提高工作效率,享受舒适的生活,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

整理的原则,包括尽量简单,不要频繁整理,也没有必要整理得细致彻底;多做减法,辨别事物的本质和轻重,无用的东西立刻扔掉,鸡肋事物保存一段时间后丢弃,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立即行动。

一文掌握超级整理术思维导图

《一看就懂的超级整理术全图解》读后感(二):超级工作整理术——读《一看就懂的超级整理术全图解》

一直以为“整理术”是日本人的专利,我在图书馆里发现了这本中国人写的《一看就懂的超级整理术全图解》,精美的印刷,彩色的配图让我一下子就对这本书有了好感。借来翻阅以后,感觉值得一读。本书一共193页,薄薄的小册子分了七个章节,和日本人的整理术偏重于家务杂物的收纳整理不同,这本书关注的是人们在职场上工作学习,时间规划,思考表达方面的整理。每一章节中都有大量的分解步骤图,让理论知识和方法步骤更加清晰可见。

整理书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作者在本书的一开始就提出了整理书的目标——最大的目标就是提高效率。

尤其是在工作上,杂乱无章的办公室物品摆放、电脑存储不仅影响心情,为寻找和使用需要的东西,会浪费时间、增加焦虑,同时,毫无主次、一头雾水的工作思路也会让别人对自己的价值评价降低一个档次。而低效率让自己成天忙于加班,没有时间充电,没有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心情和家人互动,更没有精力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整理术就是用来提高自己的效率,省出时间让自己学习充电,思考事业上突破的可能,保持充足的精力,和家人一起良性互动。

整理术的基本原则,作者给出了八个字四个词:

简单

减法

适合

执行

所谓简单,就是说要大道至简,围绕提高效率这一目的,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自己的思路进行适度而有效的整理。整理并非彻底的清理,不是说必须把自己的办公桌清理得一丝不苟,一尘不染,看上去就好像没有人在那里似的,但一要找文档就鸡飞狗跳,回复原形。整理术说到底是为自己服务的。

所谓减法,就是提倡在整理过程中多做减法。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大量鸡肋的琐事,如果不会做减法,不能进行有效的筛选,而是全盘接收,即使用心分类归纳,很多时候也只是做无用功,进而拉低效率。这一观点和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做清单“的梳理一脉相承。

所谓适合,就是指整理术是应该适度遵从自己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调整出属于自己的整理术,用尽可能少的付出,换取尽可能高的效率。

所谓执行,强调整理术的关键在于整理,知道并不代表能够做到。我们必须立即动手去整理,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

围绕以上四个原则,作者分别讲解了如何对工作环境,电脑信息,思考逻辑和时间规划进行整理。

工作环境整理术

作者对办公桌的整理,给出了常用物品分区域放置的原则,建议将办公桌周围设置成五个区域,分别是:

电子设备区,放置电脑,电话,手机,打印机等电子设备。

纸质文档区,收纳文件资料,书籍,信函,发票等。

文具工具区,把一些燕尾夹纸笔尺子,固体胶等常用办公用品收纳放置。

休闲摆放区,放置箱框货,对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个性化物品,但强调要精简再精简。

个人杂物区,将一些个人的零碎物品放置特定的位置。

其实这种分区摆放的方法我早已经了解并实践。只是文档整理和收纳,有时做的还有些混乱。这一点,作者对纸质文件的整理,表述的非常精彩。他提出了三个要点

一是及时分类整理减少延误。

二是使用各种文件夹便于分类。

三是按办理状态区别对待。

作者把所有的纸质文档分成了待办理,办理中,办理完三个类别。对于待办理的文件,关键出不能不闻不问,需要一开始花上几分钟明确意义,确定文件的基本内容,性质,紧急程度。或者立即处理、交接给他人,或者用透明文件袋进行分装,做好备注。这一点有点像行动管理中的处理环节:

来文到自己手里的时候,先问做不做,不需要做到立即丢弃或归档。再问谁来做,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之内的文件,立即交接给他人。三问复杂吗,很简单可以立即处理决定的文档,或重要紧急文件立即处理。四问怎么做,根据文档是否随时可做,分别放置不同的位置。

对于办理中的文档整理,作者特别推崇透明文件夹,建议把同一个项目的纸质文件放置在一起,既便于携带又不会有所遗漏。另外作者建议在这些文件袋最外层,用精简的文字概括项目名称,内容,截止时间等基本信息。

对已办理的纸质文件,在行动管理中只是简单的一个归档,但没有说明具体如何归档。作者在本书中给出了比较详尽中肯的建议。他建议除了必须长期保存的重要文件以外,对一些确定近期还会用到的资料,按照之前办理时的分类方式,放存档封闭式文件盒中。当然我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利用信息化设备,尽可能的把这些文本文档转化成电子信息,除非原始票据或原始签名,其他无需封存的纸质文档物品都可以尽快处理掉了。

在这个部分,作者对于杂志如何处理的建议,给我很大的启发。杂志的实效性相对比较强,我以前对一些业务方面的杂志,总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时候往往积存了大量杂志,有价值的地方,一本杂志里面往往只有一两页。作者建议是:对杂志少量有价值的内容复印放入文件袋即可。我根据作者的建议,对纸质杂志区别对待,把有价值的部分内容复制到印象笔记中去,感觉这个做法对自己很有帮助。

电子资讯整理术

作者在本书第三章节重点是讲述了“电脑和电子邮件”的整理术,而我却认为,现在的时代单纯说电脑和电子邮件就太狭隘了,应该囊括手机、pad等所有上网终端在内的电子资讯进行综合整理才是王道。虽然美中不足,但作者在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论和框架依然对我很有启发性。比如对软件的合理使用,资料的及时清理,桌面要有序,快捷方式要有效,文档保存分类命名要有规律可循等等,不管在单机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都有效果。

就我而言,虽然更喜欢Total Commander,但因为软件版本和操作习惯的问题,目前使用桌面的时候更多,好在萌萌的设计师李珍妮同学给我专门制作了一个电脑桌面,把桌面划分成

待阅

重点关注

待办

待归档

四个区域,让自己临时办公文件也能各就各位。当然其他文件还是要使用强力底板后归档到各个文件夹中去,随后重要但不涉密的资料还需要备份到云盘更加以防万一。当然了,在一定规律下命名并归档文件的同时,还一定要安装everthing这款软件,可以快速搜索。

针对自己关注的专业领域,虽然像google reader或鲜果这样的rss已死,但微信订阅这样的新模式已经出现,可以让自己更加方便的获得最新的网络咨询。我们可以通过印象笔记、还有voice等工具,及时保存或过滤信息,确保自己保存下来的,都是精品。

对于电子邮件的归档,其实作者的方法和我一直使用的使用原则大同小异,我主要是“三定”原则:

定期:每天固定时间查看、回复邮件

定位:及时把不同性质的文件通过转入不同文件夹及贴标签的方式放到不同位置。

定式:设置固定的收信规则,问候/回复语以确保自己电子邮件往来时足够的高效且专业

目前最喜欢的邮箱是自己的QQ邮箱,功能足够强大,操作界面也很友好,唯一问题是在imac上使用好像需要进行单独的设置,我目前还没有搞明白怎么用。

大脑的整理术——享受心静止水的感觉

清空自己的大脑,这是GTD的一贯原则要求,本书也强调让清空自己大脑,让自己专心于思考工作,以便更加高效的产出。其具体方法相对保守和落后,因此不再赘述。不过这个章节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大多数待办事项都分为创造性和事务性的工作,尽可能把委托或自动处理事务性工作,对创造性工作保持专心高效思考,并整理为简单有序的流程十分重要和必要。

那么如何判断事务是创造性的呢?作者提出了四个基本规则:

一是迎合需求。不管是迎合上司的口味还是迎合市场的需求,必须让上司或顾客所接受。

二是可以积累。能够累计的业务,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才能得到不断的突破和创新。

三是有益于社会或组织。能够对自己组织或整个社会有益的创意才是有价值的创意。

四是自己感兴趣。唯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才会积极投入精力和时间,并有望产出成绩。

若事情并非对自己有高价值的创意行动,作者还根据能力类型模型提出来一个“不做”清单,建议对于自己不想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放入 其中,分清楚哪些是坚决抵制的事情,哪些是可以请人代劳的事情,哪些是需要减小频率的事情。

整理自己大脑思路,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声称“一页纸可以整理一切逻辑”,我对此不敢苟同,因为这句话没有说清楚多大的纸张。不过对于一般事务处理的逻辑来说,利用作者建议,拿出一张白纸进行逻辑整理,倒是的确可以简化思维,拉出框架来:

明确具体的预期目标

根据关联性对所有资料进行分类

确认并保留重要内容

排除无用以及关联不大的部分

用这个流程 可以快速整理自己的思路,面对问题尽可能迅速的拉出逻辑框架来。

当自己大脑清理到心静止水的地步,面对问题可以快速理顺思路以后,也不要过于乐观,很多项目的创意和框架,需要自己在大脑中一点点的发酵,最后酿成成功的美酒。我们清空大脑的目的,是让大脑中的“缓存”更好的运转,但不代表自己没有一点知识储备,凭空异想天开就能空手套白狼。

这本书我总体评价不算太高,只能算得上一本职场个人知识管理的入门书籍,不过在很多章节上都可以给我很大启发,尤其是附图内容,可以印证自己实践中的步骤有无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这本图解整理术的核心并非是收纳技巧,而是安排合适的流程。从这一点上,无疑这本书是非常出色的。

《一看就懂的超级整理术全图解》读后感(三):写作出稿效率低,每天时间不够用?这套职场整理术贼好用!

文/若初

新媒体写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资料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凌乱不堪,每次写稿,只是寻找合适的素材,就已经用掉了1/3甚至1/2的时间,每天忙忙碌碌,但仍觉得时间不够用!!!

一直以来,我收集整理写作素材,都是用“印象笔记”和“幕布文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大大提高了我的写作效率,但是,每次看到那些超级大号推送出来的文章,我仍然是自叹不如,他们的素材之丰富,是我难以企及的。

不过,最近我读了这本《一看就懂的超级管理术》,受益匪浅。

作者齐凯,每天都有堆积如山的工作等着他去处理,这样的职业环境,让他练就了一身高效整理术,逐渐从小程序员一步步走到项目负责人的位置。

这套理论,既能整理肉眼可见的办公桌,又能整理电脑里的存档信息,还能整理自己的大脑内存,最厉害的,是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考整理术,连做事逻辑都给理顺了,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他的做事效率,让他在时间管理方面也变得游刃有余。

这本书里的整理术,对于我在出稿效率和时间管理方面,提供了很多新的想法,里面提到的有些技巧,也是跟我自己一直以来摸索出的“整理术”殊途同归。

1

整理术的2大原则

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整理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节约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啊!

所以,很多人对整理术都会陷入一个误区,以为越细分整理越好。不!过度整理只会更消耗我们的时间,而且找资料的时候,还会更不方便。

所以,整理术的第一个原则,就是:简单!

围绕“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这个目的,对手头的资料素材进行适度有效的整理即可,千万不要因为给写作素材进行细致的分类,反而给自己造成压力。

我最开始做印象笔记的素材整理,甚至会因为一个跨越结婚分水岭的爱情故事素材,是应该分到“婚姻”还是“爱情”而纠结十几秒,后来,我想通了,直接放归到大类“婚恋”栏目,就可以解决了。

后来类似这种素材整理,我都学会了“抓大放小”,工具是为人服务的,而不能让人成为工具的努力,否则我每次分类素材,这个思考该分在哪个栏目的时间对我而言都是消耗。

效率工具的使用,都是以“实用便捷”为主,拒绝繁琐复杂,追求简单高效。

第二个原则:减法。

我早期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总是习惯于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感觉好些内容都是重点。这种边阅读边记笔记的方式,反而很耽误我的效率,有时候,我昨晚一本书的阅读笔记,回头再看,发现好些笔记并没有第一遍阅读时那么吸引我,完全是没必要记录的东西。

后来我学乖了,在看书的过程中,就圈圈点点(我一直都是看纸质书),做重点符号的记录。每次看完好几个章节,才回头重新审查一下自己当初圈圈点点的笔迹,然后再次做个筛选和精简,最后在“幕布文档”里录一次笔记,这就大大减少了我在笔记里录入“废话”的概率,真正帮我做到了去粗取精,留下的,都是精华啊!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平时刷公号文和群消息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些好的文章或者信息,我都是随手扔进印象笔记,但是当我抽空出十几分钟把这些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归档时,我就会再次审查这些资料,无用的部分,就果断删掉。

只有让自己留存下来的资料,一直保持是精品,才能真正实现“素材库”的优势,否则,那不过是一个文字的垃圾场而已。

这就是在信息搜集和整理过程中,做减法,一定要有筛选,不能“什么都想要”,而是留下“真正需要的”。

做减法的本质,其实就是三个字:断舍离。

作者在书中,是这样定义的:

断:断绝自己家中进入本来就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现在家里到处泛滥的不需要的东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从空间上来说,游刃有余,从心理上来讲自由自在。

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是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如何从无限的信息中,抓取有效信息,才是我们修习“整理术”的关键。

2

写作素材整理的3大要点

作为新媒体从业者,写作素材的整理,其实是一套流水线操作。

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三个词:信息源、信息阅读、信息保存。

信息源,顾名思义,就是信息的源头。

我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收集,分为2个源头:网页文和书籍。

信息阅读,好处就是,一次性阅读后立即处理。

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阅读技巧,无论是书籍还是网页文,都是精度与泛读相结合。有些内容可以直接忽略,有些可以粗粗浏览,有些要深入理解。

最好,固定自己的阅读时间。虽然现在是碎片化阅读时代,但是,我个人还是建议写作者们最好还是集中时间来阅读。

比如在早中晚分别固定3个时间段,哪怕每次二三十分钟也好,这样更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去“划水”,否则零零碎碎的时间去看文章,真的会导致你的时间被无限切割,总是被打断,就无法专注于在完整时间段里做事情了。

信息保存,保存起来的信息,要注意定期回顾和清理。

回顾能帮助我们激活对素材的记忆。哪怕脑子里不记住素材的具体内容,但起码可以记住有这么一份资料躺在自己电脑里,这样选需要的时候,还能关键词定位搜出来。

清理可以保持我们的素材库,留在的都是精品。

我自己平时常保存的信息,有三种:网页文、读书笔记,线上课程学习笔记。

所有的网页文,无论是公号文,还是知乎豆瓣的等等,我都分门别类收藏在“印象笔记”:

书籍,我会在阅读后做成读书笔记,分门别类整理在石墨文档:

线上课程的学习笔记,也是同样的方式:

高效整理素材库,真正关键的就是,掌握小技巧,并持之以恒去优化执行。

先去做,时间会告诉你,它的价值有多大。

3

整理时间,让你每天轻松多出1小时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每天浪费的时间,都消耗在哪里了呢?

作者在《一看就懂的超级管理术》这本书里,用一张图说明了问题:

作者在这张图里,详细的罗列了10种浪费时间的原因。

我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最受益的,就是解决了杂乱的大脑、回想、寻找、低效率这几个方面。

整理,当然也包括整理大脑,正如我前文所讲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高效做事的前提,就是尽可能释放大脑内存,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要让大脑时刻处于紧绷状态,生怕忘了什么事情,也不要让大脑总是处于回想状态,把时间都消耗在不出成绩的低效率的事情上了。

作为新媒体从业者,如前文所述,做好素材资料的收集,就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效率,也避免东拉西扯寻找素材而浪费时间。

那么,杂乱的大脑和回想该如何解决呢?我用一个小工具就简单搞定:滴答清单!

把to do list直接设置在这个软件里,完成一项就“灰掉”一项。

每次把待办事项填充进去,按照时间设置好闹铃,大脑就会非常有安全感,不用总是牵挂着某件事情。

有些事情不是当天做,哪怕是后面时间的设置,也完全没问题,直接填充进去,这样到了那天,直接查看当天的to do list,保证毫无遗漏。

工具的使用也是随机应变,不一定大小事情都要放进去,那一天要做很多事情,全部写进来也麻烦,增加工作量,只要把很重要或者容易遗漏的事情记录进来就可以了。

没有什么时间管理术或者整理术是适合所有人的,我们之所以学习这些技能,也只不过是为了“取其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而不是照抄照搬。

总而言之,用这个小工具,就是提醒的功能,释放大脑内存,把记忆这个任务,交给工具,让大脑踏踏实实专注于思考做事即可。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整理术的2大原则,素材整理的3个要点,以及整理时间的工具使用。

在《一看就懂的超级管理术》这本书里,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整理术,不仅仅是整理肉眼可见的家务、办公桌和电脑资料,更重要的是整理思维,整理自己做事的方式和习惯,把事情简洁化、流程化,这才是真正高效做事的秘诀!

作者简介:若初,写作培训师,写作2年,创立“若初新媒体工作室”,单篇文章入账3万+的文案达人,擅长书影评、情感心理文和商业文案。全网各平台同名账号:若初的星辰大海。关注后回复“写作”,可免费领取写作干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