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读后感摘抄

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读后感摘抄

《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是一本由[奥]埃尔温·薛定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1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读后感(一):因果律、主观和客观、连续统

因果律:大卫休谟提出的因果律,所有的因果都是基于经验,纯粹理性不能推导出因果。

首先,应该有一个基本信念:世界是可以被理解和解释的。

其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小心求证是指复现?

最终,我觉得是基于简单和美,选择相信一种简单和美的解释。

主观和客观,薛定谔的猫,引入了观察后状态会坍塌。粒子被观察,状态就会改变。应该承认观察的有限,有限精确,所以光子的影响并不一定要引入主观,本身还是客观的。

连续统,以前确实没想过,书里提出后,粒子模型只是一个便于描述的说法,并不是粒子本身。一个粒子从A点运动到B点这样的事件,并不是宏观层面那样的。

有没有基本粒子,如果有的话,为什么他是基本的?是否存在平行宇宙,有不一样的基本粒子,各种常数,譬如普朗克常数,是否是跟我们目前这套基本粒子匹配的?

《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读后感(二):古希腊的科学之路

回到古代思想的原因:

1.精神危机:宗教-心灵-整全的世界图景与科学-纯粹理性-纯然事实的和有限的世界图景的冲突;相应的,古希腊思想那个显示出一种哲学与科学的原始一体的未分化状态。

2.现代基础科学的危机,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下以前的物理学框架(尤其是原子论)不适用,因此有必要修正。而这种物理学框架有其古老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并且在其简朴状态更容易发现其问题。

所以,回到古希腊,一方面获得启示,关于宗教与科学的整合;一方面发现错误,关于原子论。

当今科学的带有人为性的特殊特征,一般认为源于古希腊:1.认为世界可以被理解,2.将人从理性构造的世界图景中暂时排除出去。

古希腊:第一步,米利都学派,从神话态度转向科学态度,世界的可理解性,规律;第二步,物质在本质上是一种东西;第三步,阿纳克西美尼,物质转变的稀释与凝聚;第四步,缺乏连续体概念,走向原子与虚空理论。

关于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理论,薛定谔认为这样的神的观念对古希腊人并非低级,恰恰说明了神的力量,自由和独立性,因为可以不受谴责地做凡人不应该做的事。

现代科学的特殊特征是在获得可理解的世界图景时将主体、心灵之类的东西排除出去了,主体成为观察者,而非世界图景中的一部分。世界被客体化了。

务必看到科学的特殊专业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与生活尤其是生活的理想背景保持联系。

科学知识是人类生活理想主义背景的一部分。

量子物理学与自由意志问题毫无关系。

薛定谔告诉我们,如果有古老的智慧,那么也有古老的错误。

《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读后感(三):小摘要

薛定谔首先说明了自己研究古希腊的两个理由,一是当前所面对的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冲突在当时并不存在,因此对古希腊的研究可以为敞开一个化解冲突的未来有所帮助;二是当前物理学已然面对很大的危机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依然受着古希腊以来的一些传统思维的束缚造成的,通过回到古希腊,发现这些范畴并非是自然的、逻辑的而是人为的、历史的,因此是有可能取消的,从而为科学观念的变革敞开了一个未来。

在梳理古希腊哲学史的过程中,薛定谔把老生常谈的感性vs理性线索升级到了连续性vs非连续性,把阿那克西美尼的“聚散论”认作是原子论的先驱,之后德谟克利特在解决诸如“圆锥上下截面面积是否相等”、“球与面接触于点还是面”之类的问题时发展出了原子论(还作出了圆锥体积公式……但错误地坚持了粒子的同一性),并且围绕这些问题为柏拉图的“理念论”提供了铺垫。值得一提的是,薛定谔很看重赫拉克利特关于“共同世界”的残篇,并认为这提出了关于认识论的重要洞见(主体被排除)。

最后确认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留下的两大遗产,一是世界可理解,二是提供的理解世界的图景是一副简化了的、将观察者主体排除了出去的图景。这后一点使“当代的(自然)科学”无法回答许多重要的形而上学问题,但薛定谔似乎认为这能被克服,并似乎依然期待着科学对形而上学的解答。

在《科学与人文主义》中他进一步地提出了科学的意义不在于提供的功利价值(甚至认为在乎科学的实用是对科学的损害),而是在于作为一种解答形而上学问题的(因而必然是整全的)知识之一部分(顺便引用加塞特《大众的反叛》批评了科学的专业化)。或许正是对形而上学整全知识的这种强烈兴趣,让薛定谔成为了个多面手吧。

接下来全程高能,首先指出旧有的数学—物理模型基于连续性观念,基于连续性观念故而产生了因果性的机械决定论(给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与运动参数即可求出物体下一步的位置),但首先“事物”的同一性基于其形式而非质料(在亚里士多德那儿也是质料作为潜能而形式作为实现),粒子并不具有“同一性”(说不同时间在同一个地方观测到的两个粒子是同一个是无意义的),其次许多实验发现粒子并非在一个连续体中运动,通过这样针对“同一性与时空连续”的一番解构,传统的因果论彻底崩塌了。

最后是针对海森堡测不准理论(只认为是个理论)的批评,首先指出海森堡的本意只是想打破主客二分,其次认为这种想法并不新颖而是扎根于长久以来的哲学史;接着评论了其对“反决定论/自由意志”的意义,首先指出从物理上依然能作出概率统计学意义上的结果推算,接着引用卡西尔指出二者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处理问题,并非世界变得混沌就意味着道德可能,因此最后的结论是海森堡不可测对伦理学而言意义不大。

《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读后感(四):自然哲学

薛定谔确实很厉害,作为量子力学和波动力学的里程碑人物,他对于自然哲学的思考足以说明一些无知的后来者对于哲学诋毁是多么的无趣,甚至有些人对于哲学的非实用性的解释,或者干脆认为其就应该进入历史,其中包括一些极端经验主义者,极端怀疑论者,科学至上论主义者,以及一些被后人称为哲学家的人。

说实话,我搞懂科学与哲学的区别就用了很长的时间,哲学这个词几乎没有那个哲学家真正去解释过,因为所有哲学家解释出来的结果都是各种各样的,而且不是直接就哲学这个词语去解释,对于哲学词汇的任务要么一句话解决,要么整篇整篇的沉闷语句,所以你得自己去得出结论,我很长一段时间去搞懂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以及自然哲学(第一哲学)和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第二哲学)的区别,但从研究的终极目的上说,几方都是相同的,而且我得出的结论使得我认识双方本身就没有区别,只是看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的问题。而且科学和哲学本身就不存在任何的障碍。有些人说科学用实验器材配合自己的大脑得出结论,而哲学家似乎只用大脑去演绎,那么超级计算机不也是在程序内演算?还有人说他们不愿意做实验,而且似乎他们不愿意和科学家一样去做实验。

我认为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观点,而且误导了非常多的人从而产生了对哲学观念本身的扭曲,因为哲学除了思考以外,也是要做些实验的。就拿苏格拉底来说吧,他本身就借用了一个朋友的仆人去做一个先验认识的实验,当然,这本身的结论争议很大,而且现代人很多人不承认存在灵魂先验。那么,这反驳的本身来看是证明了实验的错误,还是不存在实验?我认为从目前来看,是证明实验错误,而且是一个以目前所能够了解的知识体系来看的暂时性错误,但是不存在实验只停留在脑袋里面演绎。

第二个错误的观点是有些人只认为科学本质上是正确和不断进步的,而哲学本质上是错误或者停留在一种老套的无法发展的认识论之中的。这我就更加不清楚这一论点的思维逻辑了,这就好像在问一个人,你认为数学是正确的,还是数字是正确的一样。其本身有区别吗?有!当然有!一个是人以数字作为一种研究方向去研究,一种是被研究材料,其本身并不包含除人以外其他事物所赋予其的价值,有人会认为,数字怎么会不包含价值呢?是的,从自然本身而言,数字没有价值,因为一切价值便是人给定义的,是一种特殊价值,而且限定在一个特殊领域之中。这样,谈论数学和数字谁才是正确的不是没有意义的吗?因为不论少了谁,另外一个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与此同时哲学本身并没有证明科学都是错误的,有些人将哲学家替代成了哲学,他们拿着一些哲学家说过的话的片段进行对哲学本身的批判或者否定,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荒谬的和悖理的,因为哲学本身的开放性,它没有说某一种对宇宙认识的绝对正确的思维方式,但它强调了一种对宇宙事物本身的思考,这种思考本身是促进人自身的进步,以区别与其他动物的被动性,为了更加安全和自在的活在宇宙之中。这是一种和科学一样追求对宇宙本身真理探索的思维目的,甚至方向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任何矛盾。过去讲自然哲学是因为缺少实验的基础,只能观察和对现象的沉思得出理性解释,而现在则是通过一系列的仪器观察和测算得出综合解释,本身存在矛盾吗?没有。而且科学理论的构思本身需要一种哲学式的开放性思考,终极目的都是朝着宇宙真理本身去探索,很多古希腊的哲学家创造出来的词汇被应用在近现代科学中就是例子,这不代表着自然哲学就应该被淘汰,而是应该在更加广阔性思维方式之中替科学扫清那些障碍,而且科学本身就不应该存在一条道路中的一种单一经验论之中,而是时刻保持对科学的再思考,同时保持对一些荒诞式想法的包容,因为很多自然哲学本身就诞生于在当时环境下看来是荒诞式的思维之中,只不过后来的人们习惯之后逐渐被接纳进了社会体系之中,甚至成为了一种封闭的观念,宗教就是其中最为有力的例子。然而这种荒诞式的观念的实证和精细化复杂化的解构是科学的任务,而自然哲学则要承担更为沉重的拓荒重担。

最后用薛定谔在本书的一句回答来作为结尾;“你一定会问我:那么,你认为自然科学的价值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它的范围、目标和价值与人类任何其他知识分支都一样。而且,只有它们结合成的整体,而非单独某一分支,才谈得上范围或价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