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电的科学史》读后感锦集

《电的科学史》读后感锦集

《电的科学史》是一本由[美]克雷格·罗奇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4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电的科学史》读后感(一):电气工程专业必读的参考书

我刚读到《电的科学史》最后一章,耳机中传来这段旋律;行至全书的最后一段,旋律正好终止。打开虾米音乐,发现这首曲子名字是《我的记忆》,也正好映衬了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段话:“过去的就这样过去了,再也记不起来了;未来就这样来了,没有想象,也没有任何预测;即使现在,它在我的脑海中也只是影影绰绰的。”这段话是法拉第暮年时的内心独白……在人类发现电,理解电,运用电的历史长河里,每个人都是如此伟大。“如果透过广角镜头审视历史,就可以把历史视为未来的指南。”在这个中国传统元宵佳节里,想到今晚要在故宫看灯光展的我们,应该为这个光明的电气时代鼓掌喝彩!向那些熟悉而伟大的人们致敬!

《电的科学史》读后感(二):电的“前世今生”

假如没有电,这个世界会怎样?作者在本书的引言部分引导读者,做出了这番思索,电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对我们而言,是非常习以为常的,但你又何曾想过电的“前世今生”?如果没有电,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怎样的模样?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对电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上,没错,伟大的发明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的危险,为人类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本书共分为五章,每章都是一个时代的划分,电的科学史先后经过了富兰克林时代,爱迪生时代,大规模时代,危机时代,坚定信念时代。 这是一本科普读物,读者作者论述的思路非常的清晰,从电的最初发现到新领域的应用,作者用生动的笔调为我们娓娓道来,另外本书的行文也非常的严谨,注释部分接近50页的英文文献,让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自行拓展。作者对电的叙述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展开的,而且不断的拓宽纵向的描述,内容非常充实。 其中电报的发明者摩尔斯认为,电是驱动电信技术发展的无形力量,而现代通信技术又是全球经济的基础。作者在书中有大量的篇幅来叙述,与电相关有影响力的人物,并且做出了一针见血的评论。“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伟大的人物不一定始终伟大,在社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的立场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作者何出此言?带着这样的问题,接下来作者介绍了摩尔斯,如何从一个画家到政治家,然后变成一个大发明家,电报,如何商业化等问题的探讨,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却,支持奴隶制,看完摩尔斯的电报,才知晓作者的行文的妙哉。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科学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时间和空间,统治人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发现真理的路上。人类不断的突破极限,但也有一些悲剧发生,在富兰克林时代,1753年7月,俄罗斯科学家,利赫曼在实验中不幸遭到电击身亡。在核电站的建设中,美国发生了三里岛核事故。我们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在科学取得突破性的代价中,牺牲的甚至是人类的生命。 电的科技发展史,让读者,对“电”的前世今生有了科学的认识,关于电的应用,我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电的科学史》读后感(三):电学发展史

还记得前些天雷雨的时候,孩子问我:“夏天为什么会打雷呢?闪电是什么?”我便趁机给他科普一点自然科学的知识,觉得正负电荷他理解不了,便没有给他讲解。现在想来,我疏忽了,孩子的兴趣就是发现的灵感,就像本书中那些科学家一样,科学的发现往往就是灵光一现。

本书作者克雷格·罗奇,世界公认的电力行业专家,有40年的从业经验。他曾经是北美地区监管流程和法律方面的专家顾问,之后创办了一家专门从事电力和天然气业务的咨询公司——波士顿太平洋公司,并担任总裁职务。他和他的公司已成为电力公司和投资者信任的监管政策方面的顾问之一。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从富兰克林、爱迪生两个著名科学家为代表的发明时代到以电力政策为主的要大规模时代、危机时代和紧盯信念的时代,把电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发达的的历史描写的详细具体。我对前三部分各位科学家的发现发明过程更感兴趣:在雷雨天做风筝实验的富兰克林,改良蒸汽机并启动工业革命的瓦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发明电报和开启现代通信大门的摩尔斯,失败几千次最终发明电灯泡的爱迪生;建立质能方程的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吹响现代环保运动号角的卡森·蕾切尔,雄心勃勃的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等。

了解完各位电学方面的科学家的发明过程,我发现这些科学家的共同点有几点:少年时代就开始从事职业或者专业的学习生涯,在人发现能力最强的时候进行喜欢的事业,无疑是令人高兴的;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就能带来创造力,无论是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还是瓦特的蒸汽机都源于丰富的想象力;每一项发明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试验和论证,所以科学家们的勤奋和执著的精神尤为重要。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家们的专利保护就很重要,这些电学科学家们也都同样有着专利保护的苦恼。或许每个科学家都像瓦特一样有一个马修·博尔顿这样的合伙人会就轻松许多。

本书的每一部分后面都有总结电力科学家或者电力时代给世人的遗产,读者可以清楚明白电学的发展带给世人的便利和利益。

电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世人创造了无尽的福利。读完后不禁感叹,要是高中之前读过本书就好了,高中的物理得方便理解很多,也会更有兴趣了。

《电的科学史》读后感(四):改变世界的电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母校的电气专业是王牌专业,也是全国排名靠前,并且得到教育部的肯定等。那个时候好羡慕去学习电的同学,因为对电了解甚少。车辆工程专业当时和电沾边的有电工电子技术还有大学物理,以及大四上学习的汽车电控。现在在一所高职院校教书,学电也是一种趋势,因为新能源汽车怎么也会遇到电类的知识。正好这本《电的科学史》搭着现代科技物流的顺风车来到我身边。

作者是一位在电力行业工作四十余年的工程师,文笔可以说是很符合工科生去阅读,严谨科学,并且容易记忆掌握。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个时代,从大家非常熟悉的富兰克林到特斯拉,从风筝引电到名震世界的MODEL S,这一切都在短短两个世纪实现飞跃,也许未来的世界更现代化科技化,但是电的科学历史也给了我们探讨电的出现对社会的变化。

首先来说的是富兰克林,以前对他的了解就是放风筝,可是也不曾想到他也是出色的外交官,促成了美法同盟的建立,也是一位发明家,发明过可以节约木柴的壁炉。而且还有富兰克林的小黑料,喜欢恶作剧,蔑视法律,和妓女发生性关系并且有个私生子……但是这些也不足以抹杀掉他在电学科学史的地位,从向牛顿定律发出挑战,再到设计巧妙的电学实验,解释了吸引力和排斥力,那个实验也太熟了,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哈哈,感觉很多教材都有这个实验吧。风筝实验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作者给出的观点是实验做了,但是当时环境并没有那么恶劣。也许魏璎珞也是从富兰克林这里学会了引电,用雷电劈死裕太妃,可以说魏璎珞确实很聪明,但是时间无法对应啊。

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历史长河上赫赫有名的瓦特、法拉第、麦克斯韦、爱迪生、特斯拉、爱因斯坦等。

我们还可以发现著名的《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的故事,她也是一生致力于公共事业啊。

再到后面,我们可以感受埃隆马斯克的梦想,SpaceX、特斯拉等,一个开发火箭,一个开发电动汽车。靠着真刀实枪做科研,改变供电系统,做出电动汽车科研界几乎说完美的“三大电”,独特外观,并且也搭载火箭飞上太空,这一切都是电给人类带来的曙光。面对着石油能源的危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刻不容缓,然而各大高校还没有认真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没有规划好教材,课程标准也没有仔细研讨,对于师资团队也没有很好的培训,一起都是那么紧张,一切都是那么迫不及待,新能源汽车所滋生的专业群,无论是本科的研发设计还是高职院校的售后服务,都需要我们国家跟上电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电的科学史》读后感(五):危险的“玩具”

牙牙学语的婴儿满屋子撒欢时,父母必须反复提醒他们留意危险,首当其冲的就是“别去碰电”!神秘的插座、蜿蜒的电线、被电驱动的五花八门的电器,实在太容易被当成有趣的玩具了,不光小朋友喜欢,两个世纪以来拿电做实验的科学家也喜欢。克雷格·罗奇就以《电的科学史:从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到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一书,将这段探索史娓娓道来。

划破长空的闪电虽令人畏惧,却自有美感,电是危险却充满诱惑的玩具。正因如此,人们常常质疑富兰克林是否真的做过风筝实验,毕竟,一年后,科学家乔治·里奇曼就在重复这个实验时不幸身亡。用一根风筝线把闪电引到钥匙上,富兰克林大胆探索旁人不敢设想的领域,同时又不失谨慎地在钥匙尾端系上一条丝绸手帕,以此保障安全。罗奇说他生逢其时,是那个倡导自由、关注科学的时代造就的幸运儿,但戏剧性地抛出玩具、开启民智,富兰克林又成为了时代的创新者。

随着人们对电的研究不断深入,电从工厂走向了千家万户,神乎其技的玩具不再神秘。其中饱含科学家锲而不舍的努力,就像努力把玩具玩得更精的孩子,可以废寝忘食。譬如妇孺皆知的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传说中爱迪生失败了八千余次,难点在哪儿呢?顾名思义,白炽灯就是通过加热让灯丝达到白炽状态,从而发光,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白炽温度,但大多数材料会在白炽之前就融化掉,无法做成反复使用的灯丝。若一件事几乎不可能,只有特别顽固的孩子才有耐心一次次地挑战吧。成功后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爱迪生的对手特斯拉酸溜溜地说,爱迪生缺乏巧劲,大多数方案一眼就能剔除——颇像挖苦第一名过于勤奋的孩子。诚然,特斯拉也是个天才选手,在直流电与交流电之争中,他硬是用看似更危险的交流电pk掉了直流电,也可谓是hard模式了。

只是摆弄小“玩具”不过瘾,有人誓要建立起电力王国:降低电能的生产成本、提升生活品质、推动社会发展。然而这又不是一个人的雄心壮志可以实现的,要面对的变数太多了。如何在技术上提高产能上是小事,竞争格局不断发生变化,此消彼长,能源亦非取之不竭的。监管政策的施压,可能与企业的利益相左,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雪上加霜。还有日益受到关注的环保问题:新技术(如核电站)是否安全?废气排放如何治理?法规管不到的地方(如异国飘来的空气污染)该由谁来买单?200年经验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社会制度变迁的历史。

或许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围绕着电能本身的角逐已经尘埃落地,电价趋于稳定。一百年前,英萨尔说过,电的销售比设备制造更有前景。而今,资深玩家的目标却投向了前沿领域的创新设备——仿佛手中握有许多模块,没有明确的组合方式,大可以拼装出无限的可能,甚至超出富兰克林向高空借电的界限。作者举了马斯克的例子。马斯克想做什么呢?推广电动车、研发发送成本更低的载人火箭,假以时日,当地球不再宜居时,能实现一部分人移居火星的目标。听起来很遥远,也很危险,因为马斯克的火箭也曾在发射时爆炸过。但在电的历史上,已经有过太多天马行空,太多不可思议。曾是少数人的玩具,是过于危险而被禁止的游戏,却像那道照亮过1752年的闪电一般壮观,成为现代人生活中须臾不可缺的平常之物。

电仍是危险的玩具,可人类不会因此却步。孩子般本能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推动文明变革的巨大动能。

——戊戌年读克雷格·罗奇《电的科学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