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读后感精选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读后感精选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是一本由飞行电熨斗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读后感(一):参军是入籍的捷径,亦是人生补习班。

美军的福利在很多人的个人传记里得到证实是很人性化很强大的。也能遇到各色人等提前获得各种人生经验,少走弯路(像老杨、“约翰”那样的)。老美社会职场中的潜规则不比中国少,只是表达的更婉转。

我个人对老美守住底线的潜规则很欣赏,天朝已经在物质科技赶上老美了,不过在素质上还有100年的差距。

阿富汗的那个包工头老爷爷,村里的那个残疾女孩、她的大黄狗,他们的遭遇让我辗转反侧,很难受。战争已经破坏了很多家庭,杀死了很多人,这些幸存下来的人却还要受到封建恶俗的禁锢。很气愤!

最后刘宏志在纽约的打工经历应该让更多的想移民、留学的人看看。被歧视不可怕,自己歧视自己不只可怕也是可恨!

“爱一个人请送他去纽约,恨一个人亦要送他去纽约”这句话没有过时。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读后感(二):很有代表性的一部纪实类题材力作

初拿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惯有思维告诉我,很可能又是一本实实在在去记录见闻,怎么说……有些流水账的书。类似的华裔美国兵的书看过两本,要么是有什么说什么,干净直白地叙述,要么是刚开始看着还不赖,结果越往后越让人难以置信,结果好好的一本纪实题材写成了小说。

纪实文学不好写,难就难在既要保持整体故事的连贯性、真实性,又不能去大肆加工、改编,从而淡忘了纪实的初衷。

但《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却不同,历史时间清晰而连贯。叙述的人能够真正开打思绪,去回忆那些印象深刻的事情,而编者也能够很好地抓住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该突出的着重突出。显然是有一定功力的。这样一来,给读者的第一感觉是角色感情、思维丰富,整体叙述不干瘪苍白。更妙的是本书很好地抓住了主人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心理变化,完整地勾勒出在美华人青年的心路历程。

看这本书,就如同真的是在看过去的老电影,一幕幕镜头感极强的文字,能够充分挖掘读者的想象力,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最后还能反思自己。

最后,一句话:的确是少见的一步纪实题材的好书。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读后感(三):在生活中寻找力量

军队做为一种特殊的组织貌似与我们每个人距离遥远,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这本书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军队的故事。

一个华裔留学生,过着打工、住宿、学习的平常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美国军队,从此开始了一段多姿多彩的人生。高强度的训练、专业的学习、认识许多不同地方的人,并且亲自接触到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不禁感叹军队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能够接触到最严苛的制度,但是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能力提升。刘宏志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留学生,每天为了前途未来做着自己的努力与尝试,但是经过军队四年的历练,他对于未来有了更坚定的选择,对于现在有了更强有力的把握。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而军队的经历无疑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本书中,亲历者事无巨细的详细描述了自己报名的准备工作,选择兵种的认真考虑,每一个基地的情况,对于阿富汗的描述与思考,中间穿插了对于美国军队制度的详细介绍,看完之后对于美国的征兵体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制度的完备,人性化的管理,丰厚的福利待遇,以及先进的装备,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军队都代表了最先进的科技水平与管理能力。而以上这些显示出了美国做为一个尚武的民族、一个军事强国的精神面貌。

这本书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阿富汗驻军的部分。在作者的详细描述下,不仅对于美军基地了解的更多。而且对于阿富汗的现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描写。独特的生活方式、贫苦的人民、古老的婚姻关系以及生育制度都为我们揭开了阿富汗的另一幅面孔。而美国驻军的作用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东方与西方的差异,西方人更注重个性、隐私与法制,但是同样也更加随心随性,对自己的行为缺乏管理。而刘宏志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并且得到了战友们的尊重以及不同国家地区人们的友谊。而他身上具有着东方人所特有的细腻、忍让、坚毅、精明以及爱好和平,在重要的时刻能够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些就是中国人的优良品性,即使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很好的生活并且赢得尊重的能力。

而这本书作者最想要的表达的还是年轻人需要有探寻未来的勇气,选择的勇气。不论未来如何渺茫不可知的方向,一步步大胆的做出选择,付出努力,总会有所收获。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读后感(四):在美国当后勤兵,是个挺不错的职业

1、在美国当兵,还是个挺不错的职业,待遇也很好,外籍人士可以很容易拿到美国藉,如果不用上战场的话,又是后勤兵的话(美国政府从2014年取消了金融管理兵,让平民来做相关工作)。 2、新兵训练营那近三个月时间的确是很痛苦,很多时候都是惨不忍睹(毒气室、互相静脉注射等) 在德国的军事基地的那接近一年时间(2009年夏天到2010年初)就非常爽了,也没什么事儿干、又安全。 3、战区(阿富汗)的军事基地也没有那么恐怖(总共待了两年),首先建造的非常安全,有各种商店、游戏机室、台球室,后勤兵依然比较轻松。 3、所有的数码产品及周边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价廉质堪忧,最受欢迎的是盗版光盘10美元一张。 4、美军误撞死山羊赔150美元,误打死8岁女孩赔2000美元。若经查是故意打死平民的,回到美国要上军事法庭。 5、从2010年初到2011年初,在阿富汗呆了一年,这是一个充满极端宗教主义、极其贫穷、贫富差距极大,重男轻女,但正悄然发生改变的国家。 6、美国大兵和部队在离开战区,无论是个人物品还是大的装备都不能带出战区,就低价处理了,他们做了一个拍卖网站,但是不管运输。 7、当够5个合同也就是20年,无论是兵还是官就能够退役,这时候他们才是40出头,经常又会在军队里面谋求一份平民的工作,加上他们的退役金,总共就有五六千美金一个月。伤残等级被评为100%的,可以领到3700元的伤残补助金,评定等级较低的,在以后可以继续评定。死亡赔偿金40万美元,配偶可以领其工资10年。 8、2011年9月开始在纽约州靠近边境的一个小镇基地服役,在基地外租了个房子,930美元,2室1厅,可以每天回家。 9、2012年圣诞节服役第1个合同期结束,选择退役,退役之后有几条路,一个是继续上学,那么每月的3000块钱的学费和住宿费由国家承担,或者是入职美国联邦银行或邮政,月薪有8000美元。 10.送外卖月薪3100元左右。 2层独栋别墅,纽约皇后区的房价大约在6:00到150万美元,曼哈顿区的公寓贵的在1000万美元左右。 11.作者2005年来到美国,大约20岁,读了语言学校读了本科,利用暑期和平时的周末时间在各种中餐馆,跳蚤市场,迪斯尼打工赚钱。这一点的确是比国内同龄人要更早的接触社会,也更能体会赚钱的不易。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读后感(五):火线上的美国梦

经常能在无数的好莱坞电影上看到英雄无畏的美国大兵单枪匹马拯救世界,也经常能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很多诸如枪杀伊拉克、阿富汗平民的丑闻,但对于美国兵的具体情形,除了这些浮光掠影的一些印象,实在是所知有限。很可喜的是,这本书则是一本很好的美国大兵普及读物,它向我们全面的展示了美国大兵从征兵训练到战争一线的全程画面。

从书中,我第一次了解到美国的征兵制度,所谓的“志愿兵役制”,或者“合同雇兵制”,区别于中国的“义务兵制”。他们把当兵当成一种职业,首先考虑的是工资、福利、甚至假期闲暇。政府也把征兵当成像企业招人一样的事情来做,征兵广告上的内容不是“保家卫国”之类的假大空的套话,而是样子很酷、让无数迷恋美国大片中、电脑游戏中美国大兵的年轻人怦然心动的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图片,征兵站劈头盖脸向你首先介绍不是保家卫国,而是当兵能获得那些福利待遇。其中可以看出美国人的务实,也能看出他们崇尚的公民精神。

作者有意向读者不厌其烦地美国军队内部的管理系统,虽然有严厉的纪律,如惩治吸毒者,也有一些古怪僵硬的制度设计,如随身携带大量的装备,但你还是能处处看到他们的务实精神和对军人的尊重,虽然很多军人要执行很危险的任务,要在很偏远很荒芜的地方去执勤,但国家还是最大程度地给他们以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随着作者“转战”各地,我们也跟随着作者了解各处美军驻外基地的具体情形。当地居民对基地的态度、他们合作的具体情形,也很能折射出各地人民的国家意识。当然了,书中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作者在阿富汗的经历。作者以自己的眼睛观察着这个极度贫穷、政府权威荡然无存、社会毫无秩序可言的国家,这个国家的苦难、古怪的习俗,都是前所未闻的。他硬是在这个国家一星一点的地方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变化和未来的希望,但根据作者所经历的看,这个国家的前景还是令人堪忧。

作者以八零后的眼光一路带我们经历着他所经历的一切,黑鹰战斗机、C17运输机、M9手枪、悍马等这些让军事迷、游戏迷心动不已的装备,我们也随着作者的文字逐一一路体验了一番。从他的文字中我们也知道,大家“抢手货”的悍马原来已经风光不再、已在退出美国军队的装备序列之中,而黑鹰、C17等无比威武的大家伙,实际坐在里边则是十分的不舒适。

作者出生于八十年代中期,在国内长大,是一个典型的“八零后”,有着八零后特有的视角,再加上口语化、又十分清新幽默的文字,作者在美军基地的训练、美军驻德国基地的情形、阿富汗战争虽然距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但是这些内容读来还是感到十分的亲切。作者在各个军事基地、在阿富汗前线的经历、一路交往的各种人所感所想,也对我深有启发。

根据扉页上的信息,这本书是由故事的亲历者口述、提供资料,由一位网络作家执笔撰写的,但是很明显,他们配合的十分之好,对我也乐得不分开他们,直接统称他们为作者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