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读后感摘抄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读后感摘抄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是一本由[英] 狄兰·托马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读后感(一):贵社需要一个处女座编辑

我读书不多,但是遇到这种排版还是头一回。

说实话,我都怀疑是不是这么排版自有深意,可是又觉得不像。

加上前面的印刷的重影,我几乎可以认定出版社赶工制作出来的劣质产品。

不多说了,上图吧。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读后感(二):我觉得随意组合诗名就是一首诗了……

比如……

《很久以后》

很久以后,当我醒来

我看见夏日的男孩

我的英雄裸露他的神经

心的气候进程

在我缤纷的意象里

在我敲开之前、在你脸上的水

假如我被爱的抚摸撩得心醉

哦,为我打制一副面具

时光,像座奔跑的坟墓

当初恋从狂热趋于烦扰

在悲伤之前

请静静地躺下,安然入睡

——————

《我和时光贼子》

我渴望远离

我与睡眠作伴

我梦见自身的起源

我的世界是金字塔

悲伤的时光贼子

在骨头上寻肉

据说众神将捶击云层

而死亡也一统不了天下

——————

喜欢的四首

《穿过绿色茎管催动花朵的力》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读后感(三):我看见时光将我谋杀

--------

这个春天掩埋一只春鸟

---------

谢天谢地

终究会存在某种必然

假如爱得不够真 那便不是爱

不断失败之后终成真

-----------

假如暧昧足矣 甜蜜的谎言足矣

空洞的言语就能承受所有的苦难

并治愈我的伤痛

------------

像春天在邪恶中碎裂 骨骼敲碎四月

--------------

此生未知的一切最为安全

-----------

我不能像白痴一样

谋杀季节和阳光 优雅和女孩 我也不能压抑美妙的苏醒

-----------

时光残酷的杀死我

“时间不会谋杀你”上帝说“绿色的虚无也不会受到伤害谁能砍去你未曾吮吸的心 绿色 不生不灭”

我看见时光将我谋杀

---------------------

有一个女孩疯如鸟

死尸般逍遥自在

她睡在狭小的料槽 还漫游于尘埃

我也许一定得

忍受最初的幻影 去点燃万千的星云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读后感(四):如果真是这样,我会不屑死去!

《序诗》

挽着云彩的渔夫,跪向

落日下的渔网 . 在上帝加速夏日消亡之际

涛涛洪水此刻如花盛开

《一旦晨曦不再驻留》

醒来吧,我的沉睡者,迎着阳光,

小镇早起忙碌的劳动者,

离别在此醉生梦死的马屁精;

光的栅栏大片坍塌,

除了敏捷的骑手,人人都被摔下,

而世界悬挂在树梢。

《在你脸上的水》

你的床笫将铺满珊瑚,

你的潮汐将游动起蛇群,

直到大海所有的信念消逝。

《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候》

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候,在这儿童乐园

他们伴琴声跳舞可解内心的烦忧?

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候,他们看书落泪,

时光却让蛆虫留意他们的踪迹。

苍穹荧光下,他们身处险境。

此生未知的一切最为安全。

空中广告牌下,失去臂膀的人

有双最干净的手,正如无情的幽灵

未读不受伤害,盲人的眼看得最真切。

《一旦灯笼闪亮》

我在公园玩耍时抛出的球

始终没有落地

《我渴望远离》

如果真是这样,我会不屑死去;

《二十四年》

我红色的血管灌满金钱,

朝着小镇最后的方向

我昂首前行,直至永远

《羊齿山》

哦,我蒙受他的恩宠,年轻又飘逸,

时光赐我青春与死亡

尽管我戴着镣铐依旧像大海一样歌唱。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读后感(五):直率的诗意

首先我要说实话,这本狄兰·托马斯的诗集我并没有全部看懂。因此你完全可以认为这篇文章是在扯淡。

《星际穿越》在国内上映后,狄兰·托马斯多了很多中国读者。那首在电影中出现的《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也成了他最广为流传的作品。可惜读诗总是要一些诗性的,散文小说容易被人看懂,诗却不尽然。我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诗性,所以我宁愿相信这是在读诗方面的偏好不同导致的。

我向来以为,一个诗人的诗集总是平庸的诗作多于优秀的诗作,尤其西方诗歌在意象、审美、典故、音韵上都和中国人的诗有很大的不同,再经过一道翻译的加工,读起来就更让人陌生了(不过很多时候,外国诗的美感就来自于语境不同所带来的『陌生化』),因此一本诗集里能有几首印象深刻的就实属不易。

不过,狄兰·托马斯的风格大体上还是很容易让人接受。他的性格是比较外露的,生性奔放热情,不像一些诗人过于纤细敏感,这使得他的诗篇有着明亮的色彩和直接的表达。虽然许多人将狄兰•托马斯看作是超现实主义的诗人,但他本人却不甚赞同超现实主义那种混沌的态度,他曾说:

『他们(超现实主义者)并未塑造这些词语或按一定的秩序加以整理,在他们看来,混沌即形式和秩序。这对我而言似乎太过自以为是,超现实主义者想象从潜意识自我中随便捞出些什么,就以颜料或文字记录下来,本质上就存在一定的趣味或一定的价值。我否定这一点。诗人的一大技艺在于让人理解潜意识中浮现的东西并加以清晰地表达;才智非凡的诗人的一大重要作用就在于从潜意识纷繁的无形意象中选择那些将最符合想象目标的东西,继而写出最好的诗篇。』

秉承这一原则,狄兰·托马斯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进行创作。艺术就是这样,提纯萃取生活中最本真的事物,用最精炼的语言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你眼前。这三大主题实际上就是人生的主题,并且构成一个循环的整体,生催动着欲,欲创造生命,生的结局是死,而死又复归新生。

这样的世界观,在这本诗集中,《一个冬天的故事》给我的感触最直观:

《一个冬天的故事》不论是原作还是翻译,都是一首绝美的诗,这是一首5行×26小节的长诗,一个男人的沉默哭喊升华和一个山谷的静谧热闹复归相联系。

诗的开头两小节便充满着平滑的漂浮感,为全诗定下了宁静而流动的基调:

『 一个冬天的故事,

飞雪炫目的湖面暮色飞渡,

圣杯形的山谷浮动农庄大片的原野,

雪花迭现的手心无声无息地滑过

秘密航行中牛群苍白的呼吸,

『 星星漠然陨落,

雪中透着干草的气味,远处的山坳

传来猫头鹰的哀鸣,冰冷的货舱

运载农家的牛群冒出羊白色的雾气,

在这河流交叉的山谷,故事就此开始。』

在安详的宁静岁月里,一个不被外界打扰的山谷,按照自己的时刻运作着。最初是静谧,暮色渡过令人眩目的湖面,雪花在空气中飞舞。沉睡的山谷渐渐苏醒,早起忙碌的人们迈出家门,苏醒的村庄变得沸腾。

一个男人点燃心火,走出家门寻找失落爱人的踪迹。随即鸟群在水域觅食,飞雪挟带着露珠的声音和落叶一起歌唱。当男人屈首哀嚎,迷失在被风雪埋葬的爱情中时,一名舞者还在白色的草地上恣意放纵。沸腾的村庄开始狂欢,烤肉发出滋滋的声响,岩画上的图腾随着号角舞动,雌鸟振翅飞过高耸的山林。

周围的一切将男人抛弃一般,『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打着旋的风雪从他身边掠过,膨胀的马群踏过围场,所有事物竭尽所能地舞动着,达到高潮。

衣衫褴褛的诗人独自走向岁月的终点,在长途跋涉后的恍惚中,他看到他的新娘。黑色的鸟群缓缓降落归巢,温暖的篝火逐渐熄灭,成片的飞雪开始碎裂。山谷的狂欢被春天掩埋,群山回响起圣歌,男人与他的新娘在世间旋转,到达圣洁的天堂。

这个境地的繁华与他的生似乎没有关系,平静却与他的死息息相关。可是仔细想一想,男人就像是这个精巧的山谷八音盒里的发条,所有的一切都围绕他转动,你看不见,但是整个村落的兴衰都由他牵动,所有的景都是他情感流动和喷发的背景,山谷最沸腾之时就是男人情绪最喷薄之时,当他完成升华人世间的一切也就落下帷幕,世间再也没有比这更协调自然的事了。全诗被强烈的对比和统一贯穿,所有的风景和人成为一个妙不可言的整体,像是一个风雪球里发生的故事。

另一方面,整个由平静到喧腾最后复归的过程,颇象征着人的一生。狄兰·托马斯向来喜欢以生死欲望作为主题,《一个冬天的故事》也不例外。相比他其他那些单写一个主题,或者几个主题相对独立的诗作来说,《一个冬天的故事》的走向更加清晰,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这些新生、繁育、衰落、死亡的过程就在这一个小小的风雪球里发生。

从生到死,继而获得新生,这样的轮回在现实中怕是要经历不短的时光,而如此宏大的内涵,却被狄兰·托马斯空前凝缩在130行的小诗里,时间不过一天,空间不过“圣杯形”的山谷中。在如此微小的时空里,生死兴衰完成了一次交替。这首纯净的诗,像一颗高纯度的白水晶,蕴集了人生的智慧,甚至于因为太过浓缩,而让人心惊。

这种感觉,有些像王维《辛夷坞》中那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一种命定的自然规律,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因为超越了普通人的时间感受,而特别的具有宗教感和悲剧性。

除此之外,狄兰·托马斯还有许多值得慢慢品读的作品:

《十月献诗》以旁观者的视角,随气流的变化游览乡村风景。节奏清新自然,叙述缓缓铺开,像一幅宁静悠远的田园画。

《祈祷者的对话》以临终女人的丈夫和儿子,两个男人的心情作对比,让人想起中国千年前杜甫那首《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在白色巨人的大腿间》则直露的表达对生的渴望,对大地的赞美和感激,为原始的爱和欲歌唱,同时融入了对自然的赞颂和关怀。其他表达此类主题的还有《穿过绿色茎管催动花朵的力》《我看见夏日的男孩》等等,风格都是明快活泼,读起来即使有些微忧伤,但仍能看见日光倾城。

最后,愿各位在消极失望或困苦之时,都能『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只管去『怒斥,怒斥光明的消亡』。

PS:这一版的封面设计非常的有逼格,红色烫金压花磨毛布,仿佛自己在读一本非常有格调的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