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苏轼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苏轼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苏轼集》是一本由陶文鹏 / 郑园 编选著作,凤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轼集》读后感(一):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春三月 先生随人去寻东坡外可耕之地 途中遇雨 人皆避之 先生则独自徐行 且吟 晴晴雨雨 似不在意 /

先生果然是“台风眼”一般的人物——也无风雨也无晴。

久在黄州客居,食粗茶淡饭,着芒鞋蓑衣,全然是一介农夫,只口中吟唱之句,仍高士之风。

“学而优则仕”是古代儒生的价值观,政坛的激流下,文人的气节又略显不合时宜,古来被贬谪流放的文人俯拾皆是。先生便是其中翘楚,人称“谪仙”,晚年更是被贬至儋州(今海南儋县),是为最远的贬谪之地。

于他而言,流放是苦的,但又有乐,纵使再远再难,倒是无惧的,他总能过上有趣的小生活。他苦的是大起大落的人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择一城终老,可以说是当下很多文艺小青年的理想了。以先生的性情,若是退隐山林,不管定居在哪里,都可似神仙般度日。

但直到病死北归途中,先生依然未曾退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先生始终怀着他的初心,自身的际遇如何也好,总是珍惜能够为百姓出力的机会。

未曾被身外风雨改变,于天地大变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大抵是“台风眼”的样子。

《苏轼集》读后感(二):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归临皋(gāo)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hú)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话说有一天 东坡先生与友人夜饮 被门童锁于门外 作此篇 不胫而走 人以东坡乘舟而去 来寻 但见先生卧于临皋亭 颇有自得之态 /

少年成名,青云直上,人至中年而遭贬谪。黄州是先生人生的第一个低谷,也是先生乐天知命的开始。

《赤壁赋》里,客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与长江相比,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先生如是说。

沧海桑田,尚且都是上天的一眨眼,更何况个人的命运。仕途起伏,人世无常,又何须在意。

于是 洗盏更酌,放浪形骸。千古风流,不过今人一杯酒。

携三五好友饮江上,感时怀事,对月听风,大抵是先生谪居黄州的日常了。

自是远于朝政,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倒也免得摧眉折腰,乐得自在逍遥。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功名利禄恐怕不是我的,江山风月倒是闲者易得之物。

但凡我的眼中仍有清风明月,人生就是好的,值得饮酒作乐,值得彻夜不眠。

可见先生不必乘什么舟,什么鹤,以他的智慧,满心满眼,皆是可寄余生的江海。

《苏轼集》读后感(三):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是年中秋 东坡先生知密州 中秋月夜 对景怀人 想来明月无辜无恨 何以人月难得两全 又自答月不随人 人不从月 聚少离多总是难免 但仍许愿长久 把酒言欢 同望满月 /

先生是个擅长自问自答的人,《赤壁赋》中的客与苏子,很有学者认为同是先生本人。

这里他又问: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而又自答:人有别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全人不全”,不过是多愁善感之人聊以自伤罢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便是千古绝句了。

于感伤中笔锋一转而顿生超脱,是先生的文字极让人钦佩的魅力。

明月是个经久不衰的意象,古人一定是时常抬头望月的,否则带“月”的诗词不该如此之多。望月抒怀,望月抒怀,多是些伤情感性的句子,所幸有这一句“千里共婵娟”。

中秋赏月之时,亦是阖家欢聚之节。而多情自是离别多,古时是“路长人困蹇驴嘶”,如今一日千里虽是易事,倒也不见得家家户户尽是团圆,还是所幸有这一句“千里共婵娟”。

有这一句,还有明月,生活纵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仍是充满希冀了。

舟车劳顿也好,寒窗苦读也好,甚至蝇营狗苟,全部的生活,都可说是为了这一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集》读后感(四):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春景【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总被无情恼。

/ 先生平生所作之词 多豪放旷达 少伤春悲秋 此两阙则哀怨朦胧 为先生之红颜知己朝云最喜吟唱 每每吟至 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句 则黯然神伤 /

娶妻两任,加之侍妾朝云,东坡先生命里共有三位王姓女子。按郦波教授所评,恰好应了林徽因那句著名的诗:你是爱,是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十年生死两茫茫。先生的第一位妻子王弗,系其恩师王方之女,冰雪聪慧,知书识礼。虽是奉父母之命礼成的姻缘,婚后夫妻二人举案齐眉,情深意笃。只可惜王弗寿短,伴先生仅十年又一,而后阴阳相隔,不得相随天涯。

传言夫人过世后,先生于其坟前手植青松三万棵,于是有了千古悼亡词之首——“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手植青松三万怕是夸张的说法,但先生对第一位夫人的深情可见一斑,王弗于先生,是心头大爱。

《后赤壁赋》中有印象颇深的一句,即先生宴客无酒,归而谋诸妇,她笑而道:“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按时间想,陪同先生谪居黄州的是第二位夫人王闰之,王弗的堂妹。虽不如堂姐博闻强识,王闰之倒是更适合体贴先生的日常起居。

“我有斗酒”,正是先生恰恰好的需索,得妻如此,亦可说是先生之幸。王闰之于先生,是体己的暖。

至于朝云,是谓先生人生第一知己。于音律上,二人是高山流水的知音,于脾性上,惟朝云能懂先生满肚之不合时宜。

放逐惠州之时,先生散尽家中奴仆,只朝云不肯离去,追随至瘴疠之地。这首《蝶恋花》,即当时朝云常为先生所唱。

今日里,“天涯何处无芳草”总用以宽慰情场失意之人,亦即“大丈夫何患无妻”。然先生笔下的本意并非如此。古人以芳草为柳绵所化,故枝上柳绵受风吹,芳草也因之漂泊天涯。朝云能读出先生仕途羁旅之苦,泪满衣襟也就不足为奇。

红颜老去后,先生再不吟此一首,为免伤心,人前落泪。王朝云于先生,是人间的四月天,芳菲不尽。

再读“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平添了几分伤感的情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