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万能先生谭坦》读后感摘抄

《万能先生谭坦》读后感摘抄

《万能先生谭坦》是一本由张冠仁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能先生谭坦》读后感(一):一个人的AB面在内心无法自由流动,到底有多么的无助 --读《万能先生谭坦》有感

我们都曾经非常努力地想得到很多东西,但是,我们一面在努力地赚钱,还一面想获得更多的荣誉,但是,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又想让自己的内心安宁。有时候,最理性的人,最擅长欺骗 自己,骗到让自己相信了所有事情。 01 外人眼中你拥有的身份,只是一个身份 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有被仰慕过,就算我现在只是在读一本书,写了一本书的感想以后,有人会加我,称赞我的书评写的好好,然后要去买那一本价值99元的讲义,我没有强力推荐,但是对方却说,您写的书评实在是太好了。我于是,说到,我只是写了一篇感想,可能连读后感都算不上。你就看着我的评就去买书了?还是一篇讲义,因为有人这么倾慕,我重新拿回那本书,找了我所需要的部分,然后,看到关于论文如何写的那一部分,有时候,依然觉得似乎没有我想像中的那个局部那么受用。但是,买了书的人,很兴奋的和我分享,表示我的推荐太棒了,书让她醍醐灌顶。 其实面对这种评价,我有点儿忘记了我写的是什么,有的读不进去的书,就是在依据有兴趣的点而写评。 这倒像极了我看这本书,书里的人物们,在一个时代里,在一个领域里,过着令大众羡慕的身份,却有着让人无法直视的内心。我想我也就是不解自己的内心流动和别人的看法,但书中的人物,却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过着各自关于文化的纠缠,关于爱恨情仇的解读,关于无法直视内心的一切画面。 不管是万能先生谭坦的境遇及安排,还是他内心无法直视的伤痛,以及最后所有事情的发展没能让他如愿,失去不是失去,快乐不是快乐,愤怒与爱的无法直视,他都在逼迫自己,不要忘记初衷。但是,那些最初,如果仇恨的种子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呢? 02 我们永远无法面对的,就是自己 我想谭坦是厉害的,在面对一个女人和一个青年的情感时,他既恰时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拿捏了她人的七寸,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没办法在世俗里重生。 他在一个靠卖身为生的女性那城得到心灵的安慰,却一直不去直视和面对自己的情感。我想在最后一刻,他的所有目标和欲望都被破坏时,他才意识到有时候,他只是想让别人受伤填被他内心的伤害。但是,或许,出乎意料的结果,令他的初心倒塌,谁能想好如何过好这一生。

《万能先生谭坦》读后感(二):海外华人生活百态,万能先生并不万能

疫情期间,一则伦敦中国小学生包机回国的新闻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为了满足生活十年落户英国的条件,很多所谓精英阶级的家长从小变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寒暑假才得以团聚。如今,国力增长民族复兴的主旋律仍不能阻止很多人崇洋媚外举家移民的风潮,可是一直以来,海外华人这个群体在西方国家的地位又得到了多少提升?他们会一边喊着“Black lives matter”,一边继续歧视亚裔。国外的月亮并不是都是圆的。

《万能先生谭坦》讲的就是在英国的华人过去这段时间的生活百态,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各种原因来到英国,又以各种方式在英国生存的华人百态,谭坦则是一名拥有巨大能量的年轻人,他的传说遍布唐人街,aka万能先生则代表了他收钱办事无所不能,他的客户既有不在乎价钱前来镀金的富二代们,也有勤工俭学疏于学业即将被遣返的普通学生,也有从小“美国梦”却阴差阳错跻身英国的偷渡者。而在他们的周围,有在华人餐馆打工十年苦苦挣扎的胖姐,也有榜上中年有钱大叔由打工妹一跃销售经理的年轻女孩。在英国的中国移民同一的特征就是疲惫,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的疲惫感以及躲躲闪闪的眼神;在英国的中国学生最大的特色就是羞涩,在课堂上很少敢于表达自我发表观念;在英国的高官望族的后代们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自信,他们相信钱可以搞定一切,包括人情世故,道德底线,甚至法律法规;来英国的国人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买房,之前的海外购房热已经彻底承包了伦敦,比温州炒房团还要厉害。小说里的人物可能来自身边的所见所闻,也可能是小说剧情需要,但是读来会感觉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在英国的华人圈子里就是会发生这些国内无法想象的一切。

作者所写的背景,也是源自自己父亲张宏益亲历的,中医行业在英伦三岛的由盛而衰,同时,当80时代第一批漂洋过海的留学生们遇到现在新世纪的留学生们,思想和气质的截然不同,两代人的隔阂与和解就融入在这个悲剧结尾的故事之中。万能先生并不是一直万能的,自己的野心和仇恨最终被时代的洪流所压垮,而海外华人内部的博弈和不团结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阻碍。

这本书的语句很欢快有趣,故事很多很散但还是串联到了一起,在地球的另一面,确实有这些过着不一样生活的华人后裔们,新的身份意味着获得更多的自由,还是承载了更多的欲望?

《万能先生谭坦》读后感(三):其实也不算万万不能——读《万能先生谭坦》

“万能先生”(know-it-all),韦氏词典收录这个词条的解释:“one who claims to know everything”,大概好比东北话里的“大明白”,包含嘲讽的意思(“大明白”往往是样样通,样样稀松),作者张冠仁也在“后记”里评价自己的主人公为“一个被叫做万能先生,其实却是万万不能的人”(p249)。但小说对他毫无嘲讽的意思,这最多是个复仇失败的故事。1984年出生的谭坦先生(活在2014年的时空里),可以说是黑白通吃,办啥啥能成。唯一没办明白的事儿,被作者归结为他对父亲的最终复仇。复仇的目的可以说是达成了,只是完成得有点超标——仇家(父亲)被杀死了。所以,谭坦先生其实也不能如作者说的,就“万万不能”——我们总不能因为一件事失控便完全否定他的万能吧?

这个小说的前半部分,有着报告文学的特质——快速闪过的人物速写,对功能性人物的用后即丢(好像新闻里采访某某当事人),以及由散点呈现到深挖本质的劲头,所以读者压根儿没想到故事越到后来越像传奇,小说推荐语可说了,此乃“当代版《基督山伯爵》”,小说至少搭上了复仇这个古老母题的慢车。我们复盘一下主故事线。1943年,杨一乾儿子杨仲英出生;1946年,杨一乾偷渡英国打拼并创下一番事业;1991年,谭家爵抛妻弃子,上了偷渡轮船,目睹赴英认父的杨仲英坠海并断指冒名顶替成功;1994年,假杨仲英回国探亲,把妻子气得开煤气自杀,妻女皆从此卧床,谭坦立意复仇。2014年,谭坦复仇,成功了,但非常后悔。假如按照这个线索老老实实去写,小说肯定没啥新意。作者是个聪明人,他把主线故事埋藏在众多英国华侨的故事中间,以谭坦这个“掌握了难以想象的人脉”的万能先生串联起这些人物。那么,除了复仇这件事有点无聊外,浮世绘式的英国华人众生相展示,还是非常成功的,就像优秀的报告文学一样吸引人。开头几个非常快地闪过的小速写,就把谭坦的神秘与本事写出来了。作者至少相当了解海外华人生活,且捕捉得到一些要点,尤其是考虑到他自称没去过伦敦。写对话的地方也值得称道,节奏、口气和措辞均有现场感。叙述者毫不吝惜展示自己对人生的世故与经验,如关于男女关系:“无论你内心多么渴望,一定要记住,推倒是一个男性动作,一定要让男性来完成这个动作。”(p89)读到这里,笔者不禁笑了,讲述者对这种人生经验有板有眼得意洋洋的传授,可太像英国小说的写法了。还有李茜和老胡的半路夫妻关系,叙述者直接将之与关于国内打工夫妻的传闻相比附。对这些写得漫不经心的、有点暗黑的小地方,路内评价道“这种旁支斜出让我觉得非常迷人”,除了迷人之外,诸多旁支斜出的故事还把那有点乏味的主线给埋藏起来了,这让小说在相当长的篇幅里保持了悬疑色彩。总体来看,在谭坦先生不动感情也不露底之前,故事至少抻住了读者胃口;但在谭坦露底以后,悬疑感便大为减弱。尤其是他带七号助手回家那段,先和母亲视频,再和妹妹视频。七号助手还要做感情担当NPC,七号助手太辛苦了。

而正面写英国中药界老家伙们的交锋,也非常精彩。写中药协会人物聚会的一章,是比较亮眼的地方。那种勾心斗角明枪暗箭,很像高阳的清末商战小说的气氛。高阳处理这样的故事,都是用通达的理想主义的人情来解决问题。这时节的假杨仲英(实为谭坦他爸),虽然也是处心积虑的腹黑,可说到底无非为沽名钓誉,并没太多实际利益的诉求,真的有点像胡雪岩的理想主义。据说,假杨仲英与谭坦分别折射着两代在英华人的奋斗历程,但依我看来,都不算光明正大,简直是一丘之貉。假杨仲英就不说他了。除了复仇以外,谭坦和基督山伯爵有哪一点像呢?人家基督山是完美受害者,因而也成了完美复仇者,连他的巨额财富也那么光明正大,人品更是毫无瑕疵。谭坦则做好事也做坏事,左右不过为了积蓄复仇的子弹。不过,我恰恰要说,这倒成就了《万能先生谭坦》与《基督山恩仇记》的类型分野,后者的确是传奇小说,是爽文,前者担负的主题则要更沉重,已经属于“留学生文学”这一门类的偏纪实的小说了。不过,既然说到“纪实”,按小说提供的信息,假杨仲英比真货大两岁,生于1941年,他始终不认识的儿子谭坦生于1984年,那么假杨仲英在长子出世时,已经43岁。小地方的人,如此晚婚,是不是该稍作解释呢。

无论如何,这个小说都让我想起敦煌的大型壁画——随便哪一幅,角落和缝隙都是红尘的浮生,蝼蚁般地挣扎,画面C位永远是关键的佛本生故事。小说的主线在散点中铺开,在速写间沉浮。这世道本就是浮世绘般的天下,哪儿那么多的快意恩仇,一线生死。如作者说,故事结束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寻常日子”,而那天是“一个不寻常的伦敦艳阳,难得的好天气”。

(发表于《济南时报》2021年8月22日,作者:张德强)

《万能先生谭坦》读后感(四):《万能先生谭坦》海外浮生录,异域江湖志。

《万能先生谭坦》海外浮生录,异域江湖志。

恍惚间就是觉得已经有好久没有看到过关于讲述海外中国人生活的一些作品了。而这本书中所展现的中国人在海外的生活,我是没有把它当做一部虚构的小说来看的,开头作者所描述的事件,以及留学生在海外生活的情况,我把它们看成他们在英国生活的真实的记述。他描写的可能就是那个特定的年代,中国人来到海外求发展时,所遇到的种种境况。以及这些海外人士为了生存而使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现在的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跟那个年代相比那不叫生活,他们不过是拿着家长的钱,到国外度个大长假,玩够了再回来而已。什么都不需要操心,根本不用为钱操心。每个月的零花钱都上万,自己开车,自己租房住,每天都可以参加party,和同龄人一起狂欢,和很多人相比,这种生活真的是纸醉金迷了。

让现在的孩子们出国刷盘子洗碗的勤工俭学,估计现在大多数家长的是不让的,也是认为没那份必要的。

作者故事的时间段结束于2014年,可能在2014年之前,还是有很多人想去国外淘金吧!书中已经写到了有很多淘房团去英国买房子了,看来那时候有一部分人在国内的收入已经相当不错。其实对现在的留学生,在国外的真实的生活状况,反而没有太多的作品来反映了。反正现在大多数的留学生已经不会在生活在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了(有钱就是好),可能失去了那份为生存而奋斗的艰辛和努力,同时也失去了生活中可以书写的色彩。

另外书中提到的这个状况,英国人的烹饪技术难道只会做土豆吗?烤土豆,炸土豆,拌土豆,土豆泥,土豆,被开发出了18种吃法。想想如果成天就吃这些东西,简直无法忍受。

这本书的书重点的故事情节讲述的就是(介绍)中医药在英国的经历。首先通过野蛮疯狂的生长,要走向一条正规的,官方认可的正规注册之路,可是却要受到英国政府的诸多限定。是中国的中医药发展在英国几乎受到了灭顶之灾。同时还有中医药业界内的相互内卷。更使得中医药的情况看似繁荣,实则危机处处。在英国的中医药界俨然成了一片龙争虎斗的江湖。

于是为了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之后他们都想到了一个在江湖上手眼通天的人物mr.tan。至此之后故事的叙述完全进入了虚构情节当中。有各种的投机取巧,情感纠葛,血脉亲仇,江湖恩怨,信任与欺瞒,真情与背叛,林林种种的矛盾与冲突,可谓异彩纷呈,精彩迭现。

作者通过精心的构设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海外华人的生活画卷。同时也可以看出,华人在海外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自己的不屑的勤奋和努力而取得的收获。同时也展现了海外华人真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态。

《万能先生谭坦》读后感(五):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座太平洋上的孤岛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有人都活在自己的困境之中,所有人又都活在自己的希望之中。”在长篇小说《万能先生谭坦》的结尾处,作者张冠仁终于忍不住抒了一小段情,算是为这本始终克制陈述的小说,留下点睛一笔。

《万能先生谭坦》算是写实主义小说?还是“新移民文学”?要么干脆只是通俗小说……这些已不重要,重要是它将读者带入一个陌生的世界,在一群陌生的人身上,发现我们自己——在全球化时代中,人人已被置身于“边缘情境”:我们弑父,我们遗忘,我们扮演,我们迷茫……所谓“万能先生”,不过是漫长却终会破灭的白日梦。

仔细看小说主角谭坦,不过是单薄的纸片人:只有履历,没有自我;只有异能,没有个性。他如此完美地契合于“必然”,却又被“意外”粉碎。隐喻着成功弑父之后,他将成为下一个被弑者。

这个“从弑父到被弑”的怪圈绝不只发生在当下,也非全球化特产,而是一个古老民族百余年挣扎的文学概括——已经破茧,却难化蝶。

《万能先生谭坦》揭开了太多人心中的暗伤。

爽感来自“叙事射线”

说《万能先生谭坦》是写实主义,体现两点:

首先,以人物为中心,专注于情节,而非细节。

其次,作者谨慎地躲在叙述背后,努力呈现福楼拜推崇的“圆滑如球”的世界。

小说第一章如教科书般的赏心悦目:从边缘人物叶瞳瞳引起故事,引出谭坦的七号助理乔治孙;再因乔治孙同时接到客户Sally代考的请求,引出他的昔日情人、学霸雪梨黄;而雪梨黄正因闺蜜周怡赚钱能力而震撼,准备改行;其实,周怡当年是通过蛇头来到英国,刷了几年盘子、不惜手段上位后,才进入生意的蓝海……

从一个人物引起另一个人物,过电般串联起来。谭坦未出场,作者以《红楼梦》式的“三染法”写来,便是“无声胜有声”。

在小说前半部,隐含着一个“叙事射线”:以不可回溯的手法,渐次呈现整个叙述侧面——旅英华人社会。其中人物命运相似,面相皆不同。

“叙事射线”的优点在于:

其一,契合人类经验的形成过程,我们总是先从一点,渐识一线,再知一面;

其二,概括性更强,用如此少的篇幅(247页,15万字),写入如此多的人物,每个人有不同的前史和偏执,且能保证故事量,如用传统写法,四五十万字未必能装下。

如果说《万能先生谭坦》中有内在的爽感,那就是“叙事射线”带来的红利。

悬疑来自人,而不来自事

《万能先生谭坦》的故事不复杂。

上世纪80年代初,谭坦的父亲偷偷搭上国际货轮,去英国“捞世界”,与年龄相仿的杨仲英同行。杨是遗腹子,父亲早年去英国打拼,成了华人黑帮老大,因受伤丧失生育能力,托人到国内找独子杨仲英,去英国继承家业。偷渡船上,杨仲英失足落水而死,谭坦的父亲遂假冒杨仲英,一夜暴富。因转做正经生意,特别是在中医推广上做出贡献,谭坦的父亲成为侨领,代价是终生扮演杨仲英。

谭坦的母亲得知真相后,忍耐、等待、期望瞬间清零,因纵火自杀成了植物人,当时谭坦才10岁,4岁的妹妹精神失常,智商永远停在4岁,这成谭坦报复父亲的借口。

在这个变形的《基督山伯爵》的故事,怎样才能嫁接上新的悬念呢?《万能先生谭坦》的高明在于:它的悬念不来自故事,而是来自人物。

在小说中,“杨仲英”(就是谭坦的父亲)、乔治孙、周怡、钱博思等都是多面人,谭坦也在道德上反复摇摆:

一方面,远在英国,谭坦坚持每周和植物人母亲、失智妹妹通话各一小时,他和妓女“小东北”彼此怜悯,透露出人性光芒。

另一方面,谭坦又冷酷、险恶。对不惜代价上位的周怡,谭坦抓住她找“小鲜肉”(泡新留学生)之短,最大化利用了她;对生活艰难的医生李茜,则设局骗走1.8万英镑,彻底毁灭了她的希望。

谭坦亦正亦邪,小说写到一半,他的动机已明确,但如何实施复仇计划、是什么在阻挡他、他会用什么狠招、他下得去手吗……成了新的悬疑。

结果相当存在主义:因“杨仲英”手下小沈与“小东北”一次皮肉生意,让谭坦发出“大招”。可这和“杨仲英”有什么关系?且小沈也没超常轨。正是毫无关联的原因,毁灭了“杨仲英”。

当弑父成为传统

“杨仲英”被毁,有偶然,也有必然,根源来自旅英华人群体的内部撕裂。在《万能先生谭坦》中,精描出“冰火二重天”。

一边是是老胡、医生李茜们的世界。因身份不合法、收入低、不肯亏心,又要承担起远在故乡的家庭责任,他们接受了被奴役、被侮辱、被伤害的命运。在传统社会中,还有舆论、人情世故等约束,可在移民群体中,这些“弱者的武器”已无效力。除了老胡、李茜等老一代,叶瞳瞳等新一代也被编入了血汗链条,为了生存,她忍受着每小时3英镑的超低薪,为此耽误学业,差点儿被驱逐,只好向谭坦求助。

另一方面,是“杨仲英”们的世界。他们习惯了掠夺式经营,所谓专业度,无非是彼此倾轧、压榨弱者,以鸡鸣狗盗为荣。他们表面光鲜,却乏资源,同样遭遇歧视;虽手握重金,可不压榨员工,很快就会破产。面子与里子的分裂,内化成人格分割。“杨仲英”满口中医利益、民族光荣等,也不全是谎言——在旅英中医企业残酷竞争下,他希望恢复传统的约束力,却又想受益最多,这正好是重建中的最大困难。

事实上,恰恰是“杨仲英”们率先完成了精神上的弑父——通过反叛原有社会秩序,他们逃离故土,在异域实现独立自主。可离家容易回家难,不受约束的精神与肉身的沉重相互拖累。毕竟,活着从来不是件容易事,何况欲望会不断增长,它如枷锁,羁绊着心灵自由。

当“杨仲英”们历经折磨,勉强在灵魂与肉体间达成和解后,后代却不愿接受他们的方案,他们又成了新的弑父者——结果,一代代的努力未能有效地积累成传统,反而是弑父,变成了传统。

恩怨让他们忘了,整体正在崩塌

在几乎所有后发的传统国家中,都面临着“精神上弑父”变成传统的困境。

从莫言的《红高粱》,到《红发女人》,再到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有关“精神上弑父”的主题此起彼伏。《万能先生谭坦》则直指其根源——身份危机。

在常态社会中,身份一般处于隐含状态下,只有个体与社会出现危机,身份才会凸显出来。换言之,只有开始追问“我是谁”“我应当如何”时,身份才会变成一个问题。正如科伯纳·麦尔塞所说:“只有面临危机,身份才成为问题。”

对于旅英人群来说,“明天会住在哪里”“会不会被饿死”“如何摆脱贫困状态”是经常要面对议题,正如书中的叶瞳瞳,突然发现信箱中会出现那么多信,她离被驱逐,只剩最后72小时。她真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吗?当然不是,而是她一直想回避、遗忘,这让她“视而不见”,于是,麻烦不断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

“刻意忽略”与“局面突然恶化”构成持续的威逼机制。

正如书中的老胡只剩同情,无力再爱,正如李茜想悬壶济世,却被一步步逼成杀人犯。不安全感来自身份的不确定感——今天是人人羡慕的“海漂”,明天可能就是灰溜溜的“海龟”;别人以为你在发大财,其实只是“看不见的人”。

身份压榨下,生命只能变得粗糙、冷漠、荒诞。于是,谭坦必须用弑父来悬挂自己——惩罚那些将自己逼入身份危机的人,就是生活的目的。在谭坦身上,只有执着——定时起床,遇事先订计划,和助理只有最低限度的沟通……通过隐藏自己、惩罚自己,来把恨误读成爱。而在人性恶的循环中,中医在英国由盛转衰,大厦将倾,却人人自保,终于沦为一片废墟。

拓展了移民文学新路

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移民文学的价值何在?

大多数移民文学用母语写成,对所在国文学影响不大,可对故乡来说,这些写作又包含了太多陌生经验,很难形成共鸣。于是,许多移民文学成了个人奋斗的自传,成了以文学为掩护的自我炫耀。

《万能先生谭坦》则拓展出一条新路:以旅英人群的变迁,隐喻故乡社会的成长。

中国近代化是在“船坚炮利”的压力下舶入的,并非本土传统的自然生长,由此引发“古今之变”,即站在本土文明的逻辑上,很难理解“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清末中国知识群体深感困惑,为什么靠掠夺、杀戮、欺凌、贩毒,而非公理正义,也能左右国际秩序,难道“千秋胜负在于理”已经失效?当他们接触到进化论后,很快便全盘接受,他们终于找到了合理解释——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他们坚信,这就是世界运转的底层逻辑。

其实,接纳“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恰恰是身份危机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几代人的心态失衡、过度竞争,精致功利主义日渐茁壮。人人争取个体利益最大化,却成整体的渊薮,不知觉间,落入“一代人推翻前一代”的弑父循环中。

《万能先生谭坦》的价值,正在于用一个相对陌生的模型,呈现出弑父循环的怪圈——每代人的努力,不过是给后人提供毁灭自己的理由。那么,《万能先生谭坦》真的只是一个悬疑故事?

“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座太平洋上的孤岛”,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困境与希望中,当彼此伸展、组合成一个闭环时,如何打破它,就成值得深思的议题。用世界眼看中国、以普遍困境反思现实,即《万能先生谭坦》的价值所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