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牛棚杂忆读后感精选

牛棚杂忆读后感精选

《牛棚杂忆》是一本由[中]季羡林著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1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棚杂忆》读后感(一):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他

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怕,微笑着面对他。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坚持才是胜利。加油!——对季羡林在wenge时的态度评价。

每一个人,只要不是头号分子,都是时代下的一粒尘埃,没有办法去抗拒时代前行,我觉得这也是季羡林能够成功存活的关键。首先他看明白了时代不可逆,他自己无法操作更多去解除荒谬的旧思想,同时他自己还有未竟的事业以及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我尤其感动他在看大门期间还坚持翻译著作,最后修得正果。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读多虑。”

《牛棚杂忆》读后感(二):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看得我是咬牙切齿,wdnmd不敢相信居然还有人拿季羡林骂聂元梓破鞋来给聂元梓洗白。相比那些无辜被批斗的人,批斗会上受到的侮辱,“破鞋”这个词简直是全世界最文明的词!看了这段历史才发现有些中国人,为了从折磨别人中得到快感,对待同胞简直比日本侵略中国时还要凶残。

“了解中国古代的哲人强调人禽之辨。他们的意见当然是,人高于禽兽。可是在这方面,我还是同意鲁迅的意见的。他说,动物在吃人或其他动物时,张嘴就吃,绝不会像人这样,先讲上一通大道理,反复解释你为什么必须被吃,而吃人者又有多少伟大的道理,必须吃人。人禽之辨,也就是禽兽与人的区别,就在这里;换句话说,禽兽比人要好,它们爽直,肚子饿了就吃人或别的动物。”

时至今日,老舍走了,叶企孙走了,季羡林走了,唯独那位“老佛爷”(聂元梓)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中国人所信念的“报应”好像也不怎么灵验,反倒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牛棚杂忆》读后感(三):生活杂记

我是2月20号左右看完这本书的,过年闲的无聊,去共青团的微博上搜索书单,就看到了这本书。对于季老的经历以及季老描述的场面,我无法感同身受。

我不会在北大教书,也不会遭遇精神迫害。我有亲情,有友情,有平凡的工作,有爱好。最伤心不过是没有对象,但是还好,我年轻。信仰崩塌,不存在的。

不过季老也并不是想让我们伤心,也并没有用词藻来渲染悲惨气氛。我看到更多的是愤怒和劝诫。对于裁决者的愤怒,对于实施者的愤怒,对于无知者的愤怒,对于冷眼旁观历史的我们的愤怒。季老等了10年还是8年来着,仍然等不来一篇书写当时情况的文章,只好自己动笔,怎么着也要让如今的我们看看,引以为戒。

看到季老自己开始练习喷气式,人对他好反而胆颤心惊,自己开始每天不断劳动劳动,大脑逐渐变得麻木。自己心里一惊,想想我的梦想是什么,现在好像并没有做出努力。虽然我没有被迫害,却也是每天凌晨两三点才入睡,醒了之后就工作,也并无“思考”这项活动了。

直到2月25号,上网打开论坛,忽然发现大家都在隐晦地讨论,猜测,或者是危言耸听地说着一件事情。有时思绪也会不知不觉跟着节奏走,万一呢?万一我将要经历比季老所遭遇的更痛苦的体验呢?真的很可怕了。

整体来说,我自然是不相信坏的事情会发生的,毕竟有前车之鉴,毕竟季老给我们留下了《牛棚杂忆》。

3月12号,早上打开手机,看到内容前后对照表,感觉像是受了一巴掌,真的是说不出的滋味。感觉很多人的努力,很多人的悲剧,很多人留下的劝诫都付诸东流。也没有听到其他的声音,不是没人说,而且听不到。

我想打电话给朋友,但是怕被听到,我想跟身边的同事说,说我的愤怒,说我的悲伤,说我的担忧,但是怕交浅言深。

所以我什么都说不了。

《牛棚杂忆》读后感(四):一片唏嘘

这是我一次深切感受到“十年浩劫”。读完以后给老公发微信:“《牛棚杂记》我看完了,一片唏嘘。”然后不自觉地往窗外看了看春日的阳光。

小时候的历史书它只占了短短的一句,一笔带过,近些年来看的影视剧也只是蜻蜓点水,作为一个85后,对于这段历史,只是有模糊的概念,但是看完了这本书你才懂得为什么季老说:“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血和泪写成的”。

季老在文中提到:这场空前的灾难,若不留下点记述,则我们的子孙将不会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将来气候一旦适合,还会有人发疯,干出同样残暴的蠢事,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今天的青年人,你若同他们谈“十年浩劫”的灾难,他们往往吃惊而疑惑地瞪大了眼睛,样子是不相信,天底下竟能有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

看完了此书,你仿佛能理解老舍为什么会自沉天平湖,傅雷夫妇为什么会自杀

书中写道:北大所有的高音喇叭都放开了,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打倒季羡林”,一个渺小的季羡林骑在自行车上,天空弥漫着“打倒季羡林”我此时几疑置身在神话世界、妖媚之国。

忽然完全出我的意料,一口浓痰啪的一声吐在我的左脸上,我当时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我只能“唾面自干”

他们“笑”谈:古人说“士可杀,不可辱”,这十年证明了“士可杀,亦可辱”

比起苦难,更让人痛苦的是没有希望……

对于这段历史的启蒙书,我想给五星,推荐大家看。

《牛棚杂忆》读后感(五):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写在前面,一条我很喜欢的书摘:“现在人们有时候骂人为‘畜生’,我觉得这是对畜生的污蔑。畜生吃人,因为它饿。它不会说谎,不会耍刁,决不会先讲上一大篇必须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然后才张嘴吃人。而人则不然。我这里所谓‘非人’,决不是指畜生,只称他为‘非人’而已。”

对于季先生的回忆,我其实很难共情,小时候听姥姥讲起过那个年代,而现在姥姥也不在了,我也再难听到那时候的故事。只知道那是一场十年浩劫,那动荡不安的、人心惶惶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十年。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读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在比较中更能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幸福感,人总要向下看一看制造一些落差,让期待压缩成现实,还好,我是像云朵面包一般的人,被压扁一点,也还可以蓬松回来。

灾难是需要铭记的、篆刻在石板上的只言片语也好过对着空气张牙舞爪、喋喋不休。季老先生用血和泪换来的文字还是因为他可以发声、可以表达、多年后的他站在高处被喜爱着、尊敬着、仰望着,但我依然是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所以那些被尘封的记忆才得以被我拨开尘土、细细品读。可那些看不见的血和泪呢,被岁月的藤蔓错节缠绕、被时间的潮水冲洗无痕、被无形的压力噤声哑然,却都会不见了,所以还是留住一些、再多留住一些。

读季老的文字,能感受到他谦和、温柔、平实的气质,我看不到他的抱怨、愤懑与讨檄。我会感慨原来这世间真的有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而当那些像如监控画面般的记忆纷至沓来,他也会犹疑,但似乎淡然到只是在叙述事情,我好像看不到太多情绪。当然,我的姥姥给我讲故事时,也是挑一些苦中作乐的来讲,目的是让我忆苦思甜,以及珍惜现在。原是我太贪心了,自是被阴霾裹挟而不得出,却不敢去相信雨后天晴会出现彩虹,但要活着,活着才会有好事发生。总不会苦成这个样子的,虽然它还是破烂了点,但是也没那么不堪。有人说要相信相信的力量,所以我会选择相信,并会向季老的心态看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我相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