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出轨读后感摘抄

出轨读后感摘抄

《出轨》是一本由[爱尔兰] 威廉·特雷弗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5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出轨》读后感(一):对个体的关注

特雷弗有一种极致的敏感,叙述中对细节、节奏、亦实亦虚的场景的调控与时间线的推移变换犹如缓慢转动懒散的漩涡。在描述性词语达不到的情景下使用诗化的语言又毫不多余做作,刚好。 有着深处末世百无聊赖的散漫和敏感, 带着绝望毫不怜悯干净利落的表达了对个体的尊重与最终关怀。 举个例子,“当他再一次说他爱她,她听着,当他伸手去拿公文包,她看着-有好多次她都想给他把这个公文包换成新的,但终于没有换成。她微微笑了笑,站起身离开。”

《出轨》读后感(二):即使绝望,也没什么不好的,只要你不极端

这或许已是特雷弗最后的一个短篇集。对于人生的流离遇合、阴差阳错,他观察入微,了然于心,同时报以无限的宽容与悲悯——但绝不滥情,而且时有不怀恶意的讥讽。这是一位看透了人间的老爷子,固然有虚无之处,却绝不会将你带向空门,而是让你走向冷静的睿智或睿智的冷静,让你接纳人生所有的荒诞与温情。读特雷弗,你需要平静;读完,你会更平静——绝望、失落、若有所思的平静。此书宜配浓茶,读后不宜立即驾车、登高或赴宴。。。

最适合至少30周岁以上读者;若有少年捧读,必是心境沉潜、知觉细腻之辈。

《出轨》读后感(三):在这颗落寞的星球上

很早以前,听许知远读《出轨》,听着听着睡着了,而那种迷离安静的失落感却一直记忆犹新。

后来在书展看到它,毫不犹豫买下。读第一篇就很喜欢。《坐对死人》。一个乡村寡妇会如何处理丈夫的后事?我在下班途中回想这个故事:她二十几岁就嫁给了这个男人。丈夫还活着的时候,他们有一大片田地,羊群和马房。后来他迷上赌马,有时一晚上输掉的钱,能维持他们一年的生计。即使如此,她却一直沉默着。现在,丈夫终于闭上眼睛,而她对他竟有一些思念之情。“能怎么办呢。”仿佛她从没恨过他,仿佛她静坐陪伴的不是这位已死去的丈夫,而是她二十三年来始终又不得不隐忍的生活。

其他故事也各有自己的色彩。《传统》里少年隐约躁动的欲望,《贾斯提娜的牧师》里旧秩序逐渐被替代的落寞感,《在外一晚》里,约会的中年男女在尴尬和得体间犹疑。孤独与落寞贯穿始终,在爱尔兰街头巷尾的每一个行人中,在他们喝过的每一杯咖啡或茶里。更要命的是,那些不被叙述的人物身上,这份感觉同样甚至更浓重。曾经恍惚,以为Trevor写的人物会在短篇里互串。但是没有。大家都是分散地活在这片土地上,孤独也很分散。

论及结尾,William Trevor无疑是大师。《在外一晚》《罗丝哭了》《大票子》的结尾都极有力量,足以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媲美。那些曾经美好的幻想或者耻辱的时刻都被作者的笔触拉向天空,星星点点渐渐被海风吹散,飘落在远方。有时,Trevor笔下的小镇会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和故居,那里的人也都依照着这种简单的方式生活,空旷,无聊,乏味的岁月,如一个永恒的午后,长日百年。

就像柯罗最著名的那幅《孟特芳丹的回忆》,晨雾消散的时刻,树叶与风相互摩挲,安静得好像时间静止了,而那最熟悉最亲切的记忆只能被锁画中,留下满地的落寞。

《出轨》读后感(四):出轨

第一次读特雷弗的小说,小说集的名称起得真好。译者本人在译后记里说,这个名字是一个小小圈套,因为书中并没有什么“玉体横陈、鱼水之欢的火热场面”,即便如此,个人觉得集子里最好的还是两篇“出轨”主题的小说。一篇是《罗丝哭了》,一篇是《出轨》,它们正如本书中的腰封所形容得那样,是作者带着无限的理解和同情讲述出来的人生故事,没有任何道德评价和价值判断在里面。

这里摘一段我尤其喜欢的文字:

“在那各自回家之前属于他们的四十分钟里,他们谈到了爱情:他们曾经的痴缠相恋,现在仍然维持的情感牵连。他们讲到了爱情的限制于约束——那是必然会有的,也讲到了爱情的深挚与热烈,爱的痛苦,恋爱中时常感觉到的笨拙可笑和徒劳;讲到了他们怎么去看电影,怎么相顾无言地坐在黑暗里,还有那屈指可数的几个夜晚,他在她的公寓里度过,一起睡到天亮,而那并不是对爱情岁月的浪费。情人们的口角分歧,或者是言语争执,也不是对恋爱时光的浪费。他们现在说着的这些,也不是浪费。——P246~P247

个人认为这段对出轨情侣的分手场面的述说之所以能让人动容源于“浪费”一词的使用。事实上世间绝大部分人在回忆与曾经的情侣相处的爱情岁月时都会发现,记忆中情意浓浓的时刻其实少的可怜,更多的还是庸庸碌碌的琐屑日常。但在作者眼中,这些日常正是爱情的一部分,而不是对往昔时光的一种“浪费”。更进一步说,作者在这里之所以会反复强调“浪费”一词,或许是因为文中的两个主角作为出轨的情侣,因为必然的原因相处时间比普通情侣更少,但在这本就不多的时间中却同样避免不了普通情侣之间的争执多爱怜少的事实,也更容易让人产生这些时间被浪费的错觉;又或者作者想表达的是即便是这样注定不容于世、有始无终的情缘,对于身处其中的两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生命历程,而不是对彼此生命时光的任意消遣。

P.S.没有读过英文版,只能从语言的“达”“雅”角度说,译得很好。

《出轨》读后感(五):关于绅士的爱情的

《出轨》,我听闻这本书,是从单独app的音频节目中,听许知远分享的。他一共做了两期,一期读了开头,一期读了结尾。由此我便被这篇小短篇深深地吸引了,我喜欢在睡前听他的朗读,这治好了折磨了我很久的失眠。这一篇我听了两次,第一次大概快到了凌晨一点多了,迷迷糊糊的记得他们在奇尔特恩街的小餐厅见面,幽会的场景,也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只感觉梦中好像又去了那个地方。第二天中午重听了一遍,很喜欢,微妙的氛围,有趣的描写。后来又听了第二期,这次分享的是她告诉他,她离婚了的那段。两人之间情感的渲染,感情的拿捏,对爱情的渴望,又不敢过分的去争取,不得不接受无奈的分离。那一刻,我便被特雷弗的文字所吸引,决定来读这本短篇小说集。

整本书的风格和《出轨》一致,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那么多巧合,有的只是生活。仿佛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与一位友人畅谈,听他讲着他身边的故事,慢慢的去了解每一个主人公,了解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就像《在外一晚》中他和她各怀心思的约见,一切是那么合理,却又引人深思。《大票子》中菲娜的怀疑,担忧,害怕,在特雷弗的笔下是如此真实。仿佛一闭眼,就能感受到那个海边小镇里时而点着油灯读着爱人漂洋过海的信件,时而在在小酒馆中忙前忙后,最终却在洁白的婚纱前屈服了。

特雷弗笔下的一切都是那么妥帖,如一位老者将他的人生阅历娓娓道来。对于二十刚出头的我来说,他笔下的成熟也许是我现在无法理解的。可越是无法理解,越是充满向往。与法国人疯狂的浪漫至死不同,爱尔兰人温文尔雅,他们更像绅士。他们懂得如何去理解,如何去包容,他们们明白生活中充满可无可奈何。正如最近一直单曲循环的薛之谦的《绅士》,“我想摸你的头发,只是简单地试探;我想给你个拥抱,像以前一样可以吗”。在他们笔下,成熟的绅士没有执着,没有强求,没有执念。一切都只停在了试探里,融化了所有的无可奈何。也许这才是所谓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