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术中的流光读后感摘抄

美术中的流光读后感摘抄

《美术中的流光》是一本由王观泉著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01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术中的流光》读后感(一):倾听画框里的欧洲神话故事

倾听画框里的欧洲神话故事

【《美术中的流光》 王观泉 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定价:58元】

当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景色之一。《美术中的流光》一书,系统梳理了希腊与基督教两大神话故事,充满诗意的文字,结合经典的名画,带给读者的是别样的阅读体验。

在欧洲,神话故事题材被画家广泛采用,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纵观欧洲美术史不难发现,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两个系统的绘画作品交替出现,竞相争艳。为了便于人们深度理解和欣赏这类题材的绘画作品,作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完成了该书。

希腊神话纯化人性,激励奋进,追求美好,成为欧洲反抗黑暗、向往光明的精神象征。在该书中,我们看到了创造火、并且象征生存和光明的普罗米修斯,在画面中,他被铁链束缚在高加索山上,遭受着三万年苦刑,但他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坚决不向宙斯屈服。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在欧洲有着巨大的影响,给民众以巨大的精神鼓舞;据说,人们戴钻石戒指、金手镯或金项链,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纪念普罗米修斯。在该书中,我们还看到爱上自己倒影,最终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那耳喀苏斯,表现众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而引起祸端的《帕里斯的审判》,描绘以色列女英雄的《朱提斯》,还有赫拉克勒斯、俄底修斯等诸多英雄形象,不由地被书中生动的故事、精美的绘画所震撼。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残酷统治下的人民,面对悲惨的现实,在头脑中逐渐产生宗教幻想,想从缥缈的希望中解脱出来,或以此减轻现实生活带来的苦痛。不论是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还是摩西的成长和被救,或者是耶稣的诞生、传道、受刑,这些宗教故事,画家们都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用不凡的绘画给以呈现,这些绘画和曲折生动的故事,都被作者按时间顺序逐一收于该书中。

该书以独特的视角,让人们完整了解欧洲神话故事,并正确解读那些与之相关的伟大绘画作品。图文并茂,脉络清晰,读来颇觉过瘾。

《美术中的流光》读后感(二):来自“诗性智慧”的艺术之光,代表“人类意志”的历史白描。

Q:“艺术来源于理性还是想象?”

这个问题困扰着人类历史,直至艺术史哲逐渐衰弱的后现代社会。自18世纪意大利人维柯开始,人类才认定历史与艺术的真实性地位,而科学所要研究的是“普遍与永恒的东西”,如果历史与艺术也符合这种必然性。事实证明,只要是与人类一切文化创造有关的事物,都代表了一种“科学”萌发之端倪所在。艺术的历史种子就埋藏在人类的想象中,人类最初的科学就是有关这种幻觉式的体验与认知,不要夸大了理性的力量,没有想象带给我们理解世界的冲动,没有这种诗性的智慧,就没有了认识这个世界的勇气,所以想象的“孩子”——神话与传说,正是艺术最宝贵的启蒙老师。

Q:人们都说历史有原因,艺术之“史”也有原因吗?

历史的原因无外乎也是人类认识的较真——不断认识世i界,不断质疑世界。因此历史的原因就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原因。艺术在实践中诞生,在时间中改头换面,但唯独不变的就是来自神话与传说的起源。普罗米修斯的铁环作为戒指项链的前身,象征着人类对世俗幸福生活追求的执着;赫拉克勒斯以神之力代表着人类的意志;从伊甸园到摩西十诫,是人类自己开启了从肉体到精神信仰的启蒙岁月;无论生死,耶稣代表了西方世界理解历史的一条脉络——人类历史就是一条灵魂救赎的上升之路。于是,艺术之史,不只是艺术史,而是一部人类精神史,艺术之史的原因就贮藏在我们的灵魂深处,从未消逝。

Q:神话与传说的艺术,美在何方?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鲍姆嘉登、康德、黑格尔……人类不断将这门学科推向理论巅峰,但追问美的使命却始终没有获得那个理论上的终极答案。于是贡布里希告诉人们与其寻找美不如追问美从何处来——艺术。神话与传说借以艺术表达出人类的意志,一种高于哲学理念世界的意志——不以环境为转移,唯人是专,感受美之所在。即便历史长河凝滞,时间静止,但艺术依旧能将神话与传说照亮人间,因为能与漫长历史比足并肩的只有人的自由意志,追寻美的历程永远不会停歇,无论是诗词、绘画、雕塑、建筑,我们秉持着想象与好奇的传统,保持着对一切新鲜事物最敏锐的洞察力与自信心,艺术之美恰似阳光流溢,我们只需分有感受其中的一部分便能理解生命、情感、理性、精神等等任何有价值的对象中的任意一部分。

关注《美术中的流光》,因为它是:

理解诗性智慧的最好的艺术平台,

系统总结艺术发展史的前因后果,

在具体作品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美术中的流光》读后感(三):传世名作中的奥林匹亚神谱

这是一本很精美又独特的,介绍古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的书。

所谓“精美”,有两个方面。一是图画非常之美,因为书中的插图都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世界名画(包括雕塑的照片),彩色印刷,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并且数量很多。二是指文字简明扼要,读起来清晰干脆,丝毫不拖泥带水,也不会模棱两可。

作为一本图文书,能做到这两点,已经可以说取得了基本的成功。

再说内容——本书的根本特点。全书的内容是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基督教的神话故事,表现的形式有两种,即图画和文字故事。图画都是历朝历代顶尖级世界大师的传世名作,文字则由研究美术史论几十年的王观泉先生撰写而成——得到著名作家迟子建先生的肯定,并作序推荐。

从古希腊(古罗马)和基督教神话故事这个主要内容的层面上来讲,本书并无多少特别之处。因为这方面的书并不少见。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但用语言,还用世界名画来讲解这些神话,可以使读者在了解这些神话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深长意味的同时也对其以及西方的文化传统有一种直观的感受。

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了解神话的同时,更清晰地理解西方美术史上的名作——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欣赏它、理解它,并将描绘同一主题的不同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探究不同画家(雕塑大师)在处理同一题材时的不同匠心。从这个层面来讲,这本书是对西方美术史感兴趣的人的绝好读本。

此外,值得推崇的是,这本书在讲述西方古代神话故事方面的“博大精深”。了解一点西方文化的人都知道,对于中国人或者说对于没有基督教知识背景的人来说,要理解西方文化的难点之一就是不了解基督教文化、不了解古希腊神话的谱系——西方文学、文化、音乐、美术等等的诸多领域,没有一处是不渗透着这些深远的文化传统的。

而往往,在此类的著作中,由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过于庞杂,加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族谱系中,诸神的名字不一样,一般的作品很难讲清楚神谱的脉络,这就很难让读者从整体上明白这一套庞杂神话的象征。这本书难能可贵的地方是,在介绍古希腊(古罗马)和基督教神谱的时候,他完全从零讲起——即从西方的“开天辟地”讲起,进而讲述第一代神、第二代神,每个神的来龙去脉、神力、所司神职等等。

这对于一个对西方神谱不是太了解的人来说,显然是非常有益的,只要用心梳理,跟随本书,相信每个人都会对古希腊神谱对基督教神话有一个比较系统而深刻的了解。

《美术中的流光》读后感(四):艺术与神话

用故事解析艺术,从艺术中寻找神话的流光。

——前言

这本书真的是太美了,从封面美到内容美到封底,这本书是《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的新版,从名字到装帧到排版到印刷都比旧版有了质的提升。借用本书的宣传语,真的是“宕开鉴赏的规范,用自然之情、自然之眼去感受人神同形同性的梦幻,用赤子之心、赤子之手去感知每一次神明祝祭的神圣。”对于我这种爱好美术类书籍的粉丝来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次洗涤心灵的美妙之旅。

本书的作者王观泉老师可以说是在文学与艺术上都颇有建树,他最擅长美术史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干部,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学会理事、名誉理事。知道这些之后,再看这本书,也就明白了这本书为什么可以将画与文融合得如此之恰到好处。只要你读了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再多的溢美之词都不为过,画与雕塑已经很美了,作者的文字讲述更美。知名作家迟子建女士作序“夜色间,仰望至美之流光”实至名归。

王观泉老师真的是蛮拼的,能够将一幅幅名画名作通过希腊和基督教神话故事这个线索串联起来,就像是寻宝地图,按照故事的发展,这些画作将神话中的情景一一再现,再加上作者的独到讲解,美不胜收。由潘多拉与厄庇墨透斯的故事引出沃特豪斯的《潘多拉》,普莱奥的名作《阿波罗追踪达佛涅》在作者讲述的达佛涅变月桂树的传说映衬下更显栩栩如生。看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之前很多画都没有真正看懂,原来这幅画背后所描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这里,不得不再夸一夸本书的纸质与印刷排版,喜欢美术类书籍的人都知道,这些对于书籍来讲真的很重要。内页的纸质摸在手里都有一种让人舒服的厚重感,里面的每幅画都印刷得精美清晰,每页内容之外的留白部分,都透露着一股艺术范儿。拿手机拍一张发到朋友圈里,文艺指数立刻飙升。

本书最适合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小憩时,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欣赏。无论你是对神话故事感兴趣,还是对名家名画感兴趣,都应该看看这本书,错过这本书真的是一大损失啊。我是一个讲诚信的人,这本书我给五星推荐!

《美术中的流光》读后感(五):教皇的十二宫

当年,有一个不良少年团伙,打翻圣域十二宫、捶扁北欧神斗士、打烂海皇柱、掀翻冥界……溜溜达达一路爆发核能威力小宇宙,所过之处生灵涂炭哀鸿遍。而这个以星矢为小头目的团伙背后的真正主谋,是化名纱织小姐的女神雅典娜。就这样车田正美启蒙了很多人的热血少年梦,而圣域十二宫这个教皇混搭十二星座的杂烩组合,可能是当时出于非宗教信仰原因最为我们津津乐道的神话背景。

希腊神话体系和基督教神话体系作为情节性题材入画的传统由来已久,一方面希腊文明算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希腊众神傲娇、任性、控制不住自己欲望,又经常下山欺负人,简直就是人类本我的集大成体现,于是画家常常将他们表现得壮硕、健美、华丽而且充满激烈的对抗性;另一方面基督教作为后来居上对欧洲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对于民众有巨大的道德感召力,俨然化身与本我呼应的超我审美,以此入画,往往充满升华了的痛苦、神圣的牺牲感以及最终幸福归属的感召力。而这两者在美术史上交替出现,好像也是人类本身在平衡本我和超我,肉体欲望与精神向往的努力的一种表现。本书将它俩并置介绍来作为美术史的题材导读,是一个很有趣的尝试。

细看文字,本书可能成书于一个很“左”的年代,或者老先生自己就很“左”,因为字里行间总不忘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和强调神迹不可信的态度很令人忍俊不禁。估计当年是主要作为美术欣赏背景知识普及性读物撰写的,因为主要入画的神话题材的故事和人物介绍挺简略的,也不是很严格按照创作时间或者画派来介绍,但胜在图文呼应,印刷的效果基本靠谱,加上文末的索引做得蛮用心的,十分适合作为美术史入门教材,或者对于神话题材感兴趣的读者和有需要串一遍美术史题材的读者。

当然如果愿意延展阅读,本书也提供了非常不错的欣赏线索。因为就像“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试举本书《受胎告知》一文来看不同画家对于同一题材的不同诠释,安吉利科(书中正文提名与配图提名不统一,有编校问题哟)、牟利罗、鲁本斯、罗塞蒂先后画过受胎告知及圣母升天,他们分别是文艺复兴早期画家,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的掐架国西班牙和荷兰(佛兰德斯)画家以及十九世纪拉斐尔前派画家,本书选择的作品非常可以代表三个时期四个画家的不同风格:文艺复兴早期的作品平面感逐渐开始往立体感过度,空间开始有深度,神话人物还需要自带光圈以示仙凡有别,玛利亚安详镇定,仿佛对命运了然于胸;而巴洛克时期的西班牙和佛兰德斯两位,都走得是华美宏大路线,运动感很强,人物也都很圆润,当然鲁本斯的结构要更加复杂丰富,和牟利罗的比较起来突出的是场面而非个体形象,两者的圣母都带着神圣的荣光和欣然;而罗塞蒂笔下的圣母,消瘦退缩,面对天使更加像人世间少女般的羞怯憔悴,仿佛对于一切措手不及,也许在他之前的画家,从来没有赋予过圣母玛利亚这样的伤感特点。

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画家笔下展现完全不同的感觉,估计就和现在一些剧集总被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拍摄一样,小龙女从冷峻清丽到黑衣面瘫再到淡漠少女一直到现在的憨俏笼包,到底什么会被肯定和纪念,你看当年教皇统领十二宫,混着六道轮回和道教童子身,遥指奥丁北斗七星,谁还管路西法堕入魔道这点事。时间沉淀沉淀,一切都会分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