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读后感锦集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读后感锦集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是一本由廖玮雯 / 这么远那么近 / 卢思浩 / 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 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读后感(一):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慢慢成长

评——《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人和事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也是无法预料的,但或许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命中注定我们要走这条艰辛的道路,使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让内心经历自然的洗礼。

在艰辛的道路上要善始善终。(有没有努力去当最后一个人)一文中写到“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半途而废的人,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自认豁达的人,而豁达有时候不过是“放弃”的代名词”让我们想想自己的回忆中是否又时还没有到事情的最后我们就放弃了,但还不能正视自己的放弃,自己的懦弱,找来豁达的理由来显示自己的内心,自欺欺人。做事是否有虎头蛇尾的时候,事事开头难,有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无论艰难与否,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才是人生的赢家。

在艰辛的道路上珍惜时间,书中很多文章提到有些人因为遇到不顺心的事儿,矫情的人,而抱怨这抱怨那,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不如别人的先天条件好,如果你正处于这个阶段,不妨扪心自问,当你真的投身于你的梦想,你的事业,你的功课上,你那还有时间去抱怨,去不安。唯有梦想才配让你不安,唯有行动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在艰辛的道路上长大,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条弯路,谁也没法替你走完,但未来总还在,我们只能在这条弯路上,这条最艰辛的道路上长大,长大的标志就是试着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去在乎外面的掌声。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读后感(二):你的口袋里,装着多少心事

不曾在夏日街头被瓢浇过的暴雨的人,不懂得骄阳的温暖,因为它太炙热。同理,没经历过真正低谷的人,也不懂什么是迷失。大多数人以为的迷失,不过是因为暂时的辛苦,觉得委屈而愤怒罢了。

为什么我们都听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一生呢?

因为,道理不是真理。

如果说每个人的出生是命不由人,而在你开始独立思考的那一刻,你的人生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每一次思考,每一次抉择,每一次行动,每一个脚印,只有亲身经历身体力行,你才会成为自己生活里的哲学家。

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它不是千篇一律成功学导师,甚至不推崇鸡汤,尽管书里的每位作者都是励志的典范。它是锦簇花团里最不起眼的野花,不娇艳,不夺目,但身姿挺拔,铮铮有力。

它说:“这世间真的没有什么山穷水尽的事,如果你觉得生活真的困顿到了身不如死的境地,只能说明你认了怂。”

它说:“想太多没用,做比想要重要得多,迈出第一步,你所见的风景,会比你想象的更加美丽。”

是的,每个人的生活并不是自由表面展现的光鲜,在不为人知的背后各有心酸。翻翻我们各自的口袋,谁的口袋里不是装着满满的心事?

很多时候,有些人被口袋里积攒的心事撂倒,不是因为这些困难真的那么难以翻越,而是他还没开始努力就被自己无限夸大的想象吓破了胆,还没拼命,就匆匆认命,最后还反过来抱怨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不公而在岁月流逝中模糊了面容,生活无包庇之罪啊。

每个选择都是你自己决定,你要向生活妥协还是死磕,都要承担与之相应的碌碌无为和艰辛。

你选择了将就,就不要艳羡别人说走就走的气魄;你选择了与生活死磕,也不必惦念温室花朵的纯真。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就是将这片疆土反复耕犁,你也不会有沁凉温暖的安慰。

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为此付出多少努力?你给这个目标设定多长时间?想太多没用,你做了你才有答案。

我不敢肯定付出与得到一定成正比,但笃定活得认真又全力以赴的人,运气总是不会太坏的。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读后感(三):不因害怕失败而退却

油泼鲤鱼/评《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今天看了一个综艺节目,爱奇艺的奇葩说,分成两类队伍,每期选择一个话题,两队人员对论题进行正反两面的辩论,今天的辩论是针对:是选择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城市的一套房。

双方的辩论很精彩,都是年轻人的辩论,正方双方各持己见,纷纷论述了对方论题的不足以及自己所持意见的正确性。正方说互联网时代已经解决了小城市以前所不具有的各种交往与机会,反方强烈列举多种理由来辩驳,即使高晓松说的很有道理,可是依旧遭到蔡康永和阿雅的反驳,因为高晓松的小城市隐居是他在大城市打拼过后的怡然自得。

我是站在大城市的一张床这一边的,反方的辩词中的一个词我很喜欢:精彩。对,是精彩,其实这个不在于城市的大小,而是要努力将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去勇敢的尝试那些心里想要却看似很困难的事情。人生在定位时不应该困难程度来选择自己的道路,而是应该按照自己的梦想或者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去努力。

梦想这个词在现代所有人的口中被无限次提起,每个人都在提醒别人要有梦想,可是自己的梦想呢,有没有真正看待自己的梦想呢,难道梦醒就是背着包去想去的景点旅旅游拍拍照么?我觉得书中一点说的很好,其实不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是梦想很骨感,现实很丰满,试问我们到底为什么放弃了当初的梦想,甚至有多少人连梦想是什么都忘记了。

我们已经不是那个在想着梦想是什么的时候了,那是青年甚至大学时代的事情,现在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梦想哪会那么容易实现,在这追逐梦想的路上布满荆棘,即使没有那么艰辛,就是这路途的遥远就足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因为不是所有梦想都那么快能实现,甚至是大多数的梦想都需要坚持几个五年十年,国家定个GDP目标还得十五年呢。

在这奋斗的路上,我们历经艰辛,甚至忘记当初坚持的目的是什么,那我们为什么还会坚持呢?对,是为自己。迷茫的时候总会想去走走那条简单易走的路,可是恰恰就远离了我们的梦想。所以,在这艰辛面前,赌的就是一口气,这口气松了,很难再找回原来的动力,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坚持住吧,或者就去走那条难走的路试试吧,说不定那就是你当年想走的路,或者那条路正通着你的梦想呢。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读后感(四):你的未来和你的每一次选择

初看这题目,便觉得有点不通。

想起来《红楼梦》里面好多段讲述“不通”的故事,特别是贾宝玉在春梦里的时候警幻仙姑说的那一句“原来你也不通”,甚是感叹心理学的强大、奇妙和伟大。

想来,人生大多数所获得的成就或结果,都是基于自己的选择而来的。你选择走捷径贪污犯罪,就必然被抓;你选择缓慢成长,必然不会年纪轻轻就耀眼全世界。你若耐不住寂寞,怎能守住一世的芬芳?

关于选择和迷失,我想讲一个关于俞敏洪的众所周知的故事。

俞敏洪考大学考了三次,而且每次最大的问题都是英语分数拖后腿。他第一次失败的时候,难道没有总结出来他英语不好的原因来吗?不是,他完全还没有把英语这个难题想的那么艰难;他选择其他的弥补措施(规避原则);第二次高考,英语分数高吗?当然没有,这个时候他或许开始明白了问题在哪里了吧。他最后的高考成功,是对这三次失败的总结。或者说他选择了其他的策略(直接面对问题),当然,努力不一定成功,第二次依然没有成功。第三次一般人会犹豫了,继续选择直接面对策略,还是选择规避原则(提高其他分数就好了)?他没有迷失,也没有选择最艰辛的那条路;他选择了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方法。

去了大学,俞敏洪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屌丝形象,不论什么方便都比不过同班同学,普通话说的像日语,英语口语说的像江阴话,怎么破?他迷茫的时候选择了什么?如何做出这个选择的?

他选择了读书。

当然,读书对他来说也是困难的。大学的时候他还没有读过课本以外的小说、历史或名著。对于这样一个读书界的小白,怎么开始阅读一本书?阅读什么书?成了他的首要问题。他在自传和演讲中多次说到他是跟着王强读书的(王强是中国迄今我所知道的藏书最多的人之一,他的著作《读书毁了我》读的我酣畅淋漓,文化和底蕴或许在读完60000本书之后才会有这样的境界和涵养吧)。这其实是成功者必备的技能:模仿。在你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你看着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就好了。

他不知道如何选择读书,更不会懂什么读书、怎么读书,所以别人买什么书他就买什么书,别人读什么书他就读什么书。马克思说“量变产生质变”,俞敏洪读完800本书之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掌握了一个技能。明白的道理是:要继续读书,坚持读书。他掌握的技能,是他掌握了选择的方法。这是他日后成功的必备条件。

当一个人懂得选择,就说明他的思维开始清晰了。

选择自己选择的,收获的是成功或失败都是人选择的结果;当人在迷失的时候,很可能迷失的选择的智慧和权利;如若迷失的是心灵或双眼,选择什么都是错的。

题目不通,就在这里。

整本书是很多作者的文章,不知为何现在流行以这样的形式出版;类似杂志或连载,不同的人对相似主题发表不同观点;书本的题材完全限制了一个话题的继续研讨,形式大于内容,读起来和看知乎感觉不一样。书中文字不乏读到见解、深入思考,却缺少连贯性和进一步阐释。这让写书评的我感觉到一些为难,不是一个人的思维,书评怎么写十多个人的想法和思维?不如我也写这一篇,充数沽名吧。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读后感(五):在翻上越岭的路上 你并不孤独

文/苏听风

期待已久,书终于出来了。看到封面的时候,已是很喜欢的格调,远方的高山,眼前的路,看起来遥远宽广的场面,也亦如生活中的场景,我们每天仿佛都是走着不同的路,翻着相同的岭。

一一翻来读着其中的故事,有熟悉的作者,如那么远这么近,卢思浩、老妖、特立独行的猫、十二。也还有不怎么熟悉的作者,如扶南、李尚龙、小北。无论是否认识他们,都不曾妨碍这读故事的心情。

我是在每天坐地铁的上下班的路上看完这本书的,每天早上走进人潮的地铁,看着一群群没有睡好的年轻人,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闭眼休息,有的在发呆。还有的跟我一样,在看书。地铁的人众多,难免拥挤磕碰,稍没注意,总会有抱怨的声音响起。我不知道,这样的急论后,他们要带着怎么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

有时候在下完班的路上看这本书,会听到一些年轻人在打着电话,跟朋友或是家人倾诉着今天多么的累,做了很多的事,这个城市多么的现实,多么的压力大,想离开了等等这样的声音。当然,也有分享快乐的年轻人,或是初来这个大城市,在电话里说着自己的蓝图愿景,一定要如何如何地在这个地方混出一片天地来,一定要如何在片天空绽放自己的光彩。

每当听到这个的消息,我总会在地铁里想起书中这么远那么近在《别想太多 没什么用》这篇里说的,有时候我们不能沉浸在自己自怜的情绪当中,当然也不在活在自欺欺人的假象之中。先找到一些实际的事情去做,哪怕是一丁点的小事,都要先从这里做起,光想是没有半点好处的。

当我看完他说的这些的时候,又翻到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猫写的《别到处诉说你受的苦 没有喜欢你的负能量》,她在里面例举的一个例子的人物是这样的:我认识一网络红人,日常工作是广告公司总监,作品获过戛纳广告大奖,其次他还是名作家,电台主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催眠师、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他还日日更新他的作品,每篇文章都超3千字,他从来没有在凌晨三点前睡过觉。从来没说过辛苦,也没在谁的面前说别人不好。看完这些介绍时,我就猜到到她说的这个人就是书中的作者之一:这么远那么近。

远近是我今年知道的作者,当我一次在百度搜索他的资料的时候,看到以上的这些介绍,真的被惊到了。后来也时常在网上看到他的作品,如同在这本书描述的一样,他的文字总让人读起来有一种力量感。而我深深地知道,这种力量感并不是凭空得来,那些证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一次次学习考来的,写的那么多文章,也是一字一句的积累而来。这所有的过程,并不容易,而他选择了这条走起来艰辛的路。

书中老妖,一个90后的奋斗姑娘,为自己的理想一步步地努力上进,吃了一些苦,但一切都值得,我想信这样的姑娘以后总是幸运的。而这些幸运,都是在无数次的准备中得来的。

而十分有幸,我的小文《亲爱的姑娘 光有理想是不够的》也被入选这本书,文中所写的小姑娘是曾经一起共事的同事,总把理想当标语,时常喊出。也许青春本该自豪,但把一切跟理想看似无关的小事都不放在眼里,这是让人难过的。理想固然是青春该有的标志,而我却更相信脚踏实地去行动更为实在。

是的,每个人的生活与成长都不易,我们都会懒、会拖、会怕,但是,前路漫长,又让人充满期待,何不如培养耐心,何不如忍耐痛苦。

在翻上越岭的路上,你并不孤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