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6版)读后感100字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6版)读后感100字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6版)》是一本由【美】罗杰•霍克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6版)》读后感(一):几点勘误

其实这本也有新版了,做这勘误意义有多大也不好说。随手翻到,姑且提出来作为参考吧。 研究01 分裂脑 P2 >>“使用外科手术切断猫的大脑间联系并改变视觉神经,使猫的左眼只能向左半球传递信息,右眼只能向右半球传递信息。术后……蒙住猫的右眼,学习新的行为,如穿过迷宫找到食物。然后再蒙住左眼,将其放入迷宫。它的左脑对在哪儿转弯根本没有印象,不得不重新开始熟悉整个迷宫。 问题:“左脑”是否应该是“右脑”? 在消除视觉信息整合后,单侧信息传导。蒙住右眼时,学习到的信息是传递到左脑。蒙住左眼后,对未学习到的信息一无所知的就应该是右脑。 这研究其实非常有意思。最早做裂脑研究第一人其实是芝加哥大学的罗纳德·迈尔斯(当然他和斯佩里有合作),这段提的是他沿中线切开猫的视神经交叉(optic chiasm)的手术。但研究发现,单切开视交叉的猫,视觉信息依然是被整合的。只有切开胼胝体后,才可以让单眼传递信息局限于一侧。设计实验目的是为了让猫的单侧眼睛学会一个任务,然后测试另一侧眼睛在同一任务中的表现(更多可见Gazzaniga的《双脑记》)。当然这和左视野和右视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P104 >>"视屏游戏行业" 应为“视频” P154 表18-1 表头应该是皮亚杰的四个认知发展阶段,而非加德纳的MI理论。显然是复制了表14-1之后忘了改。 虽然加德纳放哪儿都行,但皮亚杰会哭的。BTW,提到MI,总是很困惑,为什么甘地就被归属于“人际智能”而马丁·路德·金就是“存在智能”呢? 整体来说,这本称得上靠谱。推荐入门阅读。 最迷人的当然还是那些令人惊奇的设计,比现在闷得要死的扫脑电皮电脑磁核磁要有趣多了。比如斯金纳虽然被称为“极端的行为主义者”,但从可控的角度来说行为主义真是,非常非常酷。 最后循例放上不着边际的短评。 2017-03-15 读过 标签: 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史 美国 译本 人民邮电出版社 经典实验,许多课上学过,基本上做重温。本来想用来做挑战和思考,后来还是懒了。视为实验心理学史比较合理。优点是有跟进年代的更新,作为经典入门很不错。小缺点是有些地方读着还是不太顺溜。倒是忍不住又想到这种相对科学理性有所保留的书往往不如什么向左什么向右那类煽情唬人的读物畅销,略感慨。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6版)》读后感(二):读书|人的知觉能力是先天就有的吗?

我一直想写《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但是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些实验写得有趣,就一直耽搁着。

今天突然就想写这个,管他的呢?先行动起来再说吧。我不能保证这篇文章写得足够有趣,但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这是《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的第四个实验,章节题目叫《小心视崖》。

科学家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

有一个人,已经52岁了,是一个天生的瞎子,在他52岁的时候,终于重见光明。

刚获光明的时候,他打开窗户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看到4楼窗户下有一个有趣的小东西,就想探头出去,医护人员急忙把他拦下来。

医护人员拦下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担心他突然医好了视力,视深度的知觉能力还不具备。

人有感觉和知觉,感觉能力应该是先天的,那么知觉能力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呢?

吉布森的视崖装置试验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假设把还没有后天经验的个体放到悬崖附近,如果他没有视深度的知觉能力,他很可能就不怕悬崖而掉下去,就证明了知觉能力是后天。

但这个显然是不可行的,代价太大。于是吉布森∙沃克发明了一种叫视崖的装置,然后就有了对6个月大的婴儿的视崖装置实验。

吉布森安排了27名婴儿被试做实验。首先,让妈妈在浅滩一侧呼唤他们过去,他们都过去了;其次,让妈妈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过去,他们中只有3个过去,还极度犹豫。

这个实验得出结论,似乎是这些婴儿已经有了深度知觉能力,似乎说明人的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

但这个实验仍有额外变量没有排除。吉布森选择的被试是已经6个月大的婴儿。有科学家质疑6个月大的婴儿毕竟还是可能有了学习经验了。

为了研究透这个问题,于是两位心理学家又补充了动物实验。

补充研究的动物实验

把出生仅1天的小山羊、小鸡、海龟三种动物依次放到视崖的深渊一侧。

结果是,小鸡表现出了害怕的姿势,不愿意过去;老鼠不害怕;海龟则完全不管,很多还挺喜欢呆在深渊。

当然这个研究还是不能表明视深度知觉能力是先天就有的,也不能表明就是后天形成的。

2-5个月大的婴儿的视崖装置实验

科学家们继续做后续研究,选择2-5个月大的婴儿进行视崖装置实验。实验过程是,把2-5个月大的婴儿放到视崖装置的深渊一侧,然后测量婴儿的心跳,发现多数婴儿的心率是变慢的。

心率变慢不是恐惧的表现,而是感兴趣的表现,说明这个时候的婴儿还没有习得对落差的恐惧。

索兹实验

索兹做了个相关实验继续研究婴儿对落差恐惧的习得。实验过程是,选择1岁大的婴儿来做视崖实验,自变量是妈妈的表现。如果妈妈表现出很惊恐的样子,婴儿不愿意过来深渊的地方,如果妈妈表现出很快乐的样子,婴儿会愿意来深渊的地方。这个实验表明了婴儿的行为在做社会参照。

结论

所以视深度知觉能力是先天还是后天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是先天和后天交互作用的结果。

视崖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和进化论的研究一致,就是所有种类的动物,包括人类,如果它们要生存,就必须能够在独立行动的时候发展出深度知觉能力。鸡、羊只用了1天,老鼠、猫、狗用了4周的时间,人可能要用6个月时间发展起了这种能力。

根据上面这个结论,我的理解是,动物因为进化生存的需要,很可能已经做好了快速形成某种能力的准备,这算是一种先天的准备,但还需要后天环境的配合和后天的学习。再回头看一看文章开头的那个事例,医生的担心很可能是有道理的。

By 逆水行舟读书会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6版)》读后感(三):每个研究逐个小结

格式:标题(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者,研究过程or研究结论的小结)

其他备注:① 研究方法如果写的是实验,那么默认就是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室实验,其他还有现场试验、动物实验、观察法等。② 不是每个研究都写上去了,但有很多研究的研究过程值得学习,研究结论也很重要,因此两个都写上去了。③ 对每个研究的评价的角度都是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对初学者是否有去熟悉和详细记住的价值,并非对研究本身好坏的评价。

研究过程重要类:

01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裂脑人研究/实验/斯佩里、加扎尼加,三个不同的实验组合起来去解释假设,逻辑复杂且严密)

02 丰富的经历=更大的大脑?(大脑发展程度的指标、可塑性 /动物实验/罗森茨维格)

05 注视偏好(婴儿注视偏好/实验、视觉停留时间方法、习惯化和去习惯法/范茨)

06 睡眠,毫无疑问会做梦……(①REM睡眠的发现②REM睡眠剥夺/①实验②实验/①阿瑟瑞斯基②迪蒙特)

09 不只限于唾液分泌的狗(老生常谈的,略)

11 敲敲木头(迷信行为/小N设计、动物实验/斯金纳)

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社会学习理论/实验、多因素设计、多个研究假设/班杜拉)

13 所想即所得(罗森塔尔效应/现场实验、社会心理实验、双因素设计、纵向追踪设计/罗森塔尔)

15 心中的地图(认知地图理论/动物实验/托尔曼,实验程序不复杂,但是是个动物实验的很好模板)

16 感谢记忆!(目击者记忆研究、记忆建构论/实验/伊丽莎白,是个女性心理学家哦,主要是有四个实验,对怎么系统地设计多个实验有学习价值)

17 爱的发现(寻找“爱”在心理学上的定义/实验/哈洛,分别由三个实验,巧妙地分别验证了不同的具体的假设,这个研究对于形成具体假设和设计对应的实验的思路具有帮助)

22 我能读懂你懂的脸(面部表情的跨文化一致性/实验/保罗艾克曼,实验过程感觉设计的比较完美,主要是被试的选取,对儿童被试要使用不同的处理细节,另外研究者采用故事作为实验材料而不是词语卡片,应该是研究者考虑到了语言文化差异这个额外变量,另外后续研究中用到了反向实验的方法)

23 生活、变化和应激(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制作量表/霍尔姆斯,有点像心理物理学制定心理物理量表的感觉,不过这个是社会心理学主题的)

24 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理论/实验/费斯廷格,认知失调是一个很微妙的心理过程,要研究这个过程就要使该过程产生,所以想出具体的实验难度相对大一点)

26 男性化、女性化……还是双性化(双性化,性别角色认同的二维论/心理测量/贝姆,“她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证明双性化的存在。换句话说,她必须进行测量”,其实这里研究这用了计算相关系数证明了性别认同的二维论)

31 习得性抑郁(习得性无助理论/动物实验/塞里格曼,动物实验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该研究采用暂时造成被试的个体差异来产生自变量)

32 拥挤导致行为失常(拥挤与精神状态的关系/动物实验,不过应该算是控制条件下的观察法/卡尔霍斯,作为动物实验的学习价值非常大,有很多实验细节需要处理)

38 从众的力量(阿希的从众实验/实验/所罗门阿希,实验和实验逻辑虽然简单,但是研究者做了不少调整的重复试验,使得我们知道了哪些因素影响从众行为)

39 你会伸出援手吗?(亲社会行为or救助行为/实验/达利和拉塔内,这个实验外部效度会很高,因为这是一个实验室模拟真实社会情境的实验,也因此难度也很大,额外变量多的同时意味着潜在的干扰因素很多,另外这个实验涉及到知情同意、欺骗和实际伤害等伦理问题,因此操作起来也需要很大的知识和技巧,我们可以作为一个高难度的实验的范本去学习)

40 无条件服从(权威服从/实验/米尔格拉姆,基本与上一个研究类似,只不过这个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对被试造成伤害)更大,另外有意思的是研究者能想出这么一个极端的实验也是将假设演变成实验设计的一个很好的思路,因此可以学习,米尔格拉姆自作仪器的态度也是值得学习)

研究结果重要类:

03 人本性是“天生的”吗?(先后天之争/相关研究、双生子研究/鲍查德、莱肯)

04 小心视崖!(某项能力的先后天问题,对发展心理学意义很大的一类研究假设/实验/吉布森、沃克)

07 梦,并不浪漫……(梦研究(本质、产生机制等)/文献研究、动物研究/霍布森、麦卡利)

08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般(催眠现象的本质(内容上来看其实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研究,因为催眠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研究方法不详/斯潘诺)

09 不只限于唾液分泌的狗(研究结果的意义毫无疑问的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巨大影响力)

10 情绪化的小阿尔伯特(情绪反应的先后天之争/实验/华生,虽然饱受诟病,但华生理论假设的切入点即华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值得学习)

11 敲敲木头(详见上栏,结果的意义在于“迷信行为”无处不在,虽然是小样本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但对社会心理学也有借鉴意义)

13 所想即所得(详见上栏,结果的意义除了罗森塔尔效应本身以外,没想到对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的革新有推动作用)

14 你在哪方面更聪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方法不详/加德纳,虽然该理论总是成为死记硬背的考点,但其实是个很好的理论)

15 心中的地图(详见上栏,结果的意义在于当时对行为主义的反驳和对环境心理学的催生)

16 感谢记忆!(详见上栏,结果的意义在于记忆的建构性,以及对应用心理学的贡献)

17 爱的发现(详见上栏,该研究产生的社会意义巨大,对婴幼儿的养育和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革命,另外还出现了触摸疗法的心理治疗)

18 眼不见,不一定心不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中的关于客体永久性的研究,结果的意义是该理论和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很多知识点)

19 你的品德如何(结果在于发现和提出了人的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另外心理学进展上对该主题的研究其实真的很少)

21 性动机(马斯特斯的性行为研究,对之后关于性的知识产生了巨大价值,另外提一下该研究用的方法是观察法,控制条件下(实验室)的观察记录

22 我能读懂你的脸!(面部表情的跨文化一致性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一个结论,另外保罗艾克曼的后续关于微表情的研究也是当今热门话题之一)

23 生活、变化和应激(《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的应用价值很大,经常被各类文献引用)

24 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理论也是意义很大的一个内容,也经常被借鉴)

25 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罗特的控制点理论,用的方法是心理测验以及该测验下的各种相关研究,结果的意义:控制点理论的应用性是非常强的)

26 男性化、女性化……还是双性化(双性化即性别认同的二维论具有革命性,其实即使到现在普通大众持有的基本还是一维论)

27 和心脏赛跑(A型人格理论,用的是调查法做的相关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对身心关系以及心因性疾病的贡献)

28 个人与集体(文化差异的心理学研究,川迪斯,这是一个很大的调查研究,揭示了很多现象,一个例子是“集体主义为其成员提供了高水平的社会支持,而个人主义文化的个体则更大程度上会感到孤独”)

29 这儿,谁是疯子(罗森汉很有名的精神病院卧底调查,其揭示的精神病院标签化严重的现象具有很大社会意义,而且这次卧底也经常被引用)

30 你再次获得防御(安娜弗洛伊德对父亲的防御机制理论的补充,可以说是精神分析借鉴意义较大的知识了)

31 习得性抑郁(研究本身具有一定意义,但对人类的后续相关研究社会意义也非常的大)

32 拥挤导致行为失常(结果的意义也很大,主要是提出了行为异常受环境影响的理论,因为最开始都是基本归因错误,把行为归因于个体内在的稳定特质)

33 为自己挑选心理治疗师(为心理治疗各个流派之争得出了结论,其实选择哪个流派并不重要,因为本质上其实差不多,有显著差异的只是是否选择治疗)

34、35、36(分别是系统脱敏疗法、罗夏墨迹测验、TAT,这三个其实都是心理治疗的内容,而本书只是讲它们的方法而已,对其的研究只是略讲,甚至没有讲对罗夏墨迹测验的研究,另外,这三个虽然实际效果怎样未知,但在心理治疗领域是耳熟能详的了)

37(菲利普津巴多的监狱实验,这准确来讲也是控制条件下的观察研究,而且是个半路夭折的实验,但其假设和结果十分具有革命性,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建设有帮助,而且社会意义很大)

38 从众的力量(首次清楚而科学地证明了社会压力对从众行为的影响力)

39 你会伸出援手吗(作为一个模拟热点社会问题的实验,其外部效度很高,因此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实验)

40 无条件服从(除了解释热点话题和当下人的常见误解以外,该研究比较有意思的是影响能回溯到过去,去解释二战大屠杀之类的社会行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