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拇指一代读后感锦集

拇指一代读后感锦集

《拇指一代》是一本由[法]米歇尔•塞尔(Michel Serres)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拇指一代》读后感(一):奇点即将来临?

这个时代的不同之处在于,一切知识触手可及,所有人类都可以即时沟通,所有想法都可以即时、同步上传。 信息的交换速度达到了最大。

几千年前,文字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然后是印刷术。现在,是互联网。

我可以算是在互联网上长大的一代了。

我的思想很多都来源于网络,我的成长历程也被同步记录在了云端。

自己所在的虚拟群体(基于兴趣的),比起现实群体来说,也更加多样化,并且变化无常。

网络上的每个个体,就如同构成画面的一帧即兴像素,与其他粒子一起聚集成一幅又一幅的抽象画,而且画面变化多端,随时重组,解散...

旧的集群方式,枯燥,被动,专制,显然不能适应这个时代了。我们需要创造自己的时代。大家都在说奇点即将来临,期待!

《拇指一代》读后感(二):身首异处的圣德尼

宁要一个健全的头脑,而不要装载满满的脑袋。 一一一蒙田

在图密善皇帝下令迫害基督徒的年代,卢泰西亚发生了一个奇迹。罗马军队在那里逮捕了巴黎主教德尼。德尼被囚禁在西岱岛,受尽酷刑,最后被判处死刑,推到蒙马特高地斩首处决。出于懒惰,大兵不愿意爬那么高,于是在半路上处决了他。主教人头滚落地上。可是,身首异处的德尼却重新站了起来,他拾起自己的头颅,拿在手上,继续往高坡上攀爬。军团士兵们吓得四处逃窜。

《拇指一代》读后感(三):新时代的好与坏

这本小说的正面乐观是我看到第一本赞扬“拇指一代”的书,“拇指一代”换句话来说,就是玩手机的人,民间又称“低头族”。从书中的论述,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非常显著,这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数据、算法这些名词对于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以下是从书中总结的几个关键词。

1、知识“外在化”

它被物化成一堆信息和软件,记忆力、想象力、理性,机器都能比人做得更好。只是,我担忧的是,当人们完全把掌握权给予搜索,那么人类的脑袋还剩什么呢?还可以做什么呢?其次,是想象力的缺陷,因为视频、图片无处不在,那么会不会剥夺了人类以前以文字描述催发的想象呢?

2、“能力推定”的颠覆

“那些被我们假定为无知和无能的人,变成了潜在的有能力的人”,以前靠法典、书本等营造的复杂感,如今在互联网的普及下,人人都有那么一点常识,再想随意糊弄人,倒不太可能了。并且人人都可以说一点想法,也就是共享知识带来新的民主。那么以后的教师的要求更严格了,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那么他一定会被学生轰下来,那么老师的未来作用,是要当一个引路人,将资讯转化为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能举一反三。

3、“个体”

互联网将“个体”的观念引进来,这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因为,所有人的声音都能被听见,人人都能发言,与以往只能权威者发言不同,人们都拥有了质疑的能力,从此互联网充斥着喧嚣。除了人声的喧嚣,还充斥着广告。这个时代,是个抢夺话语权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但不是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见,人们淹没在数据中。

4、认知方式的改变

不同的媒介,不同的载体,会造成人们认知方式的改变。就像活在战争年代的人和在和平年代的人,活在乡村的人和在城市的人,也是不一样的。信息的获取方式会造成认知方式的极大改变。

在这本书,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说屏幕、页面的诞生,其实来自人类文化带来的不可磨灭的习惯,一些新的事物的形式,是仿照了原来的一些东西,如网络上的页面,实则一开始仿照了书籍的页面。屏幕为什么是方的,镜子为什么是圆的?方的是因为以前是农业社会,土地都是一格格的方块,土地是人们赖以为生的东西,对人们形成了强烈的印象,不知不觉就会把“方”引入了生活当中。而大部分镜子为什么是圆的,因为人们以前在湖泊前照自己的面容,湖泊是圆的。

尽管这本书正面赞扬了技术带来的好处,但是现实还是让人忧虑的,泛滥信息导致注意力疲软,专注力下滑,人们在新事物面前,仍未想好如何运用它,对待它,然而坠入了信息流中。

《拇指一代》读后感(四):[转] 数字时代的危与机——评《拇指一代》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数字化、微生活、自媒体成了当前最流行的关键词。面对日益壮大的“低头族”,很多人表现出了极度的忧虑:当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都去做低头族,经典被束之高阁、现实的人际交往被虚拟的世界取代,拇指成了人们交流与思考的工具,我们的未来还有希望吗?当这种忧虑在成年人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中弥漫之际,法国哲学家米歇尔•塞尔却对“低头族”表现出极度的宽容,并于2012年出版了《拇指一代》(Petite Poucette)一书。该书短小精悍,却带有哲学家的反思精神。《拇指一代》在法国一经上市,销售量就突破了20万册。法国媒体争相转载,法国坊间也多有讨论。该书还被翻译成英语、意大利语、德语、韩语、希腊语、荷兰语、匈牙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加泰罗尼亚语等十几种语言。

那么,米歇尔•塞尔系何许人也?《拇指一代》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让我们一起走进由旅居巴黎的自由译者谭华翻译的中文版《拇指一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领略哲学家的反思精神,体会“拇指一代”的世界。

米歇尔•塞尔(Michel Serres,1930—)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史专家。塞尔青年时代曾经在海军服役,之后接受高等教育并于1984年受聘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1990年当选法兰西学士院院士,2013年荣获以色列丹•大卫奖。塞尔博览群书,著作等身,涉及哲学、科学、文学和历史等领域。虽然塞尔将科学论证与文学混在一起的做法遭到来自正统学术界的批评,在学术界之外却拥有大量的粉丝。同样,《拇指一代》一书由于对“低头族”的声援而引起了法国学界的关注,并在整个社会引起了争论。塞尔认为,拇指一代是新技术催生的新人类,他们处于数字时代的内部,进行知识的获取、个性的表达、权利的维护,因此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新方向。

塞尔之所以对“低头族”表现出如此宽容的态度,乃是基于他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独特认识。在塞尔看来,数字化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造成了知识的客体化与获取知识方式的民主化:知识客观地储存于互联网之上,人人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并获取知识。因此,知识的权威被打破,这就直接挑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当今的时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打破学科的壁垒,倡导跨学科式的教育。对于教育以外的其他行业而言,由于非专业人士可以通过查询互联网进行决策,因此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有时并不亚于专业人士。于是,知识不再是某些权威人士的特权,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搜索与获取知识。此外,知识的民主化带来了政治的民主化,即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因此倾听就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政府的治理更是如此,民主监督则成了很自然的结果。塞尔认为,数字时代公众的参与及政府的倾听,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最后,知识的客体化解放了人,标志着真正的个体人的产生。由于数字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被客体化,人们不再需要去记忆,人的想象力也有了看得见的载体,人们将主要从事创造性活动和适应性活动。

塞尔对于科学史十分谙熟,并对技术持一种极为乐观的态度。他认为,技术的发展固然可能造成人们丧失某些功能,但也会为人们赢得更多改变的可能。问题是,数字时代知识的权威真的不存在了吗?资讯毕竟不等于知识,由谁来区分资讯与知识?在知识的学习中,是否需要有人对初学者进行引导?如果搜索可以取代知识的学习,那么人们是否会日益丧失对经典的敬畏?而对于数字化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可能造成的知识产权、技术统治与人欲张扬的各种恶果之担心,倪为国先生在序言中都有较为深刻的反思。

《拇指一代》不仅翻译流畅,而且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全新的视角;最令人惊叹的是,作为一名80多岁的资深教授,米歇尔•塞尔对新事物抱着极为乐观和反思的态度,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度阅读此书。

河海大学

刘贺青

《拇指一代》读后感(五):《拇指一代》:互联网时代下人人都是圣德尼

宁要一个健全的头脑,也不要装得满满的脑袋。——蒙田

整书框架

复习到无趣的时候,在图书馆发现了这本《拇指一代》。小小一本,一会儿就可以看完。这本书老师在课上曾两次推荐。只听书名以为是在讲互联网或者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危害。其实是一位老头子哲学家对智能时代的一些乐观看法。

书里让我诧异的是作者把拇指一代用了一个圣德尼的典故形象了比喻出来:我们的脑袋和身体是分开的,随身的终端设备是我们脑袋的载体,我们要的信息一上网就可以找到。作者通过类比的方式,例如我们从爬行到两条腿走路,出现了手专属的功能以及嘴巴专属的功能;古登堡后,信息是记载在一些纸张上,我们的口口传授变成了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知识传授。而在此的进化下,作者相信网络时代的发展,也会出现解放、器官出现新的功能或者要求。“宁要一个健全的头脑,也不要装得满满的脑袋。”

作者从社会层面来讲述了拇指一代的优点。

最后,这本书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立点没有很新颖,但用圣德尼典故那个的确亮了一下。可以作为休闲时间的读物。

拇指一代

7.2

[法]米歇尔•塞尔(Michel Serres) / 2015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