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水浒》读后感摘抄

《黑水浒》读后感摘抄

《黑水浒》是一本由吴闲云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水浒》读后感(一):一百零八条恶汉

平时工作生活中,很佩服人家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看明白的,而自己却傻傻的不知其意,看完这本书发现,原来看书也一样,一样有人会在书中的细节中发现你不曾留意的东西!

林冲:以前一直觉得他是一个武艺高强但有点窝囊的汉子,但经作者挖掘,才发现林冲还是挺厚黑的,出卖鲁智深,杀死罪不该死的王伦,害死晁盖...

李逵:他应该是整部小说中最畜牲的人了,可惜电视剧只拍出了其鲁莽的一面,却忽略了其残暴的一面,劫法场,不管挡住自己前面的是谁,就是一顿砍杀,更有斧劈4岁幼童的恶劣情节!

宋江:整部书中的主人公,也是梁山泊中最阴险的一个,权术玩的6到飞起,害死晁盖,以杀其家人们断各路好汉后路,壮大队伍!

在书中get的几个观点:

1、好汉的定义:并非褒义而是贬义,好汉就是杀过人的人,才可被称为好汉!

2、为何被招安,除了有宋江的主观意愿外,当时108条好汉的主要身份早已不是农民和穷人,而是大部分好汉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好汉,所以招安还是有群众基础的。

3、迫于当时形势,作品后期人物的走向与之前不符,作者称为迷茫,例如吴用这么精明的人物,为何会在宋江墓前自杀?

《黑水浒》读后感(二):哪里是“官逼民反”?明明是“强逼弱反”!

哪里是“官逼民反”?明明是“强逼弱反”!

20171130吴闲云《黑水浒》

三国讲英雄,水浒讲好汉,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看电视剧时候的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洲哇……” 读了吴闲云老先生的黑水浒,才发现原来小时候看电视剧所崇拜的好汉,所崇拜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原来都是假的……

为什么有些人武艺不高也是好汉,为什么张青开黑店卖人肉包子也是好汉?原来好汉是一个贬义词,是专门指敢杀人,杀过人的人……

原来武松也是一个变态色狼,还滥杀儿童,无理之辈“我自打他,干你什么事”;原来林冲并不是表面上看的软弱善良,而是一个卖妻卖友之辈,原来火并王伦是不对的,是恩将仇报的;原来“智取生辰纲”,并不是吴用有用,而是梁中书有意而为之;原来“人精”宋江所谓的“替天行道”、“聚义厅”都只是包装,为了逼人上梁山,宋江做了多少恶事,秦明,柴进,四岁无辜儿童,朱仝,祝家庄,扈三娘……相比之下,最先出场的花和尚鲁智深倒显得可爱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里是什么官逼民反?民也逼民反,匪也逼民反!这些反了的好汉,又在一次次的欺凌弱者,视人命如儿戏……这个世道,明明是好人不长命!

“人精”宋江

究竟什么是好汉?

《黑水浒》读后感(三):水泊梁山,跟你想的有点不一样

第一次接触吴闲云的作品,是《煮酒探西游》。看完之后十分惊艳:天呐,居然可以这么解读!以原著文本为基础,把整部《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连成了一张巨大的网,令人叹为观止。

重温完《水浒传》原著,马上又入手了这本《黑水浒》来读。但读完之后,却总觉得有些遗憾。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于内容的单薄,以宋江、武松、林冲、鲁达这几个人物为主,其他的人物基本都是一笔带过,少了探西游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这本书里提供的一些思路,比如对义气和好汉的认识、对梁山起义的定性,对人物的分析等,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1.义气与好汉,其实是贬义词 《水浒传》里的108位首领,关键词有两个:好汉、义气。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好汉”是指勇敢坚强的男子。而“义气”,则是指节烈、正义的气概,也指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左看右看,这俩词都是褒义成分居多。但在吴闲云看来,水浒“好汉”和他们的“义气”都是消极的代名词。 他们的义气是狭隘的,只对自己和兄弟们有效。他们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为兄弟胁两肋插刀,在所不惜。对外则缺乏理性和同情,常常在报仇或抢掠时误伤平民、滥杀无辜,却毫无悔过之情。

以“义气”为幌子,做的伤天害理、凶残霸道之事,可一点都不少。比如李逵劫法场之后,一路跑一路杀,平民死伤无数。张青和孙二娘夫妻两个,在路上打劫往来客人,还做成人肉包子发二道财。细想之余,后背顿生凉意。 吴闲云认为,施耐庵对于“好汉”们并不全是赞扬,他在选择量词时,巧妙地用了“条”,而不是“位”。这是作者传递出来的一个信号:这些梁山好汉,根本称不上英雄,只是草莽罢了。 2.所谓梁山聚义,根本不是农民起义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也是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重要理由。 陈涉吴广被征发徭役,误了期限,不得已揭竿而起,把风雨飘摇的秦帝国推向了灭亡的车轨。太平道教主张角,在交通和通讯都极为不便的东汉末年,聚集起数万民众。当时的底层人民为宗教吸引,是因为苛捐杂税令人苦不堪言,参加起义或许会丧命,但活着的苦难早已将他们压垮。 农民起义所要求的是生存权,吃饱穿暖,有地耕、有屋住。 反观《水浒传》所记述的宋代,朝政被蔡京、高俅、童贯之流把持,民间对于官场颇有怨言。但对于宋江和他的小伙伴来说,并不全是官府将他们逼上了绝路。在很多时候,是他们看到了对自己有价值的人,就用半胁迫的方式促使对方就范。并且他们的诉求也并不仅限于物质方面。 水浒传的108好汉,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拨人是本身就有案底的,无论出于何种情由,杀人、抢劫,在法律上都属于戴罪之人。落草为寇,是唯一的选择,否则,面临的不是牢狱生活,就是人头落地。他们是主动上梁山,但也是“被”情势所逼。宋江情急之下,杀了阎婆惜;武松取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性命;林冲被诬陷火烧草料场之后,杀了陆谦、富安和牢城管营。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等7人,设计劫了生辰纲。 另一拨人则是“被”内部人设计的,最典型的有卢俊义、花荣和柴进。他们本来生活优渥,但宋江和吴用等想出计谋,“逼”他们不得不走上梁山。在卢俊义家的墙上写反诗,假花荣之名,杀了清风寨一众人等,都是这些“神操作”的生动例证。“小事化大”是其精义,“无中生有”才是其本质。 再来看梁山好汉的出身和背景。根据吴闲云的统计,其中高于“小吏”这个层次以上的人员,至少占到了 70%以上。从王伦和晁盖时代的“聚义厅”,到宋江时代的“忠义厅”,一字之差,也反映了梁山帮派的本质转变。追求的目标,也从一开始的“大碗吃酒肉,论秤分金银”的物欲满足阶段,进化到了希望“招安归正”的高阶路线。 他们并无意向改变当今的政治局面,而是棋走险招,从草莽中杀出一条血路。通过这条蹊径,成为统治阶层的一员。这和农民起义的诉求又有着根本的区别。 所以,梁山水泊中聚集的,怎么说,也算不上普遍意义上的农民起义军。 3.李逵与宋江:“本我”与“自我” 读《水浒传》关于李逵的部分,经常有种错乱感,他的外形、性格,都和三国里的张飞有几分相像。两人都武力过人、粗鲁莽撞,对大哥忠心不二。这样的角色在影视剧里特别吸粉,他们看起来有点像小孩子,或者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 小孩子最大的特色是“真实”,饿了就要吃东西,渴了就得喝水,不高兴了就又哭又闹。但“真实”并不总是好的,特别是当一个成年人,无法结合现实情境,适时压抑“本我”的冲动时,往往会误了大事。李逵随戴宗下山时,焦黄的头发扎成两个鬏,扮成道童跟在戴宗屁股后边。宋江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喝酒吃肉,但到了客栈还是忍不住偷偷破了戒。戴宗在他身上使了神行法,略施惩罚,才让李逵乖乖听话。 “真实”并不总是好的,李逵身上还有非常血腥的一面。各种打斗场面中,李逵常常脱了上衣,杀得风风火火,毫无顾忌。杀了“李鬼”之后,把他的肉一片片切下来烤着吃配饭。对朱仝带的小衙内痛下杀手,完全没有怜悯之心。 宋江则是李逵的反面,他言语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自己的谦虚和谨慎。但这种做派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虚伪透顶的表现。吴闲云经过分析认为,宋江可能是宋朝皇室派过来的奸细,名为“招安”,实为“迫害”,目的是把这个团伙一网打尽。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很少有人能了解到他真实的想法,毕竟他哭起来也是伤心欲绝,让人难以判断是真情流露,还是逢场作戏。他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拼命掩饰自己真实意图的做法,即处于“自我”阶段的表现。

经典作品,并不是完美作品,会有疏漏,会有谬误。虽然《水浒传》被捧上“四大名著”的神坛,但它的本质还是一本小说,人物的好坏没有定论。

吴闲云在《黑水浒》中看似颠覆式的解读,看似有些阴谋论的味道,其实不过是从人性的弱点出发,重新解析水浒好汉,而不是一边倒地唱高调。

毕竟这个世界本身就纷繁复杂,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