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读后感锦集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读后感锦集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一本由[美] 唐纳德·巴塞尔姆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读后感(一):看不见现实我们就无法思考

不是书评,是自嘲。

没有太理解为何存在性暗示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读后感(二):烧掉白雪公主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白雪公主,都有真真假假的白雪公主。

有些公主是圣洁的神,有些则早就该烧掉。

格林童话里的白雪公主,是该请上神坛,还是打下神坛?

这是一个问题。

这本已经等待了一些时候,一是翻译,一是版本。

这个精装版还可以,欧洲多数正经一点的书都是精装。

封面有点猛。

你见过了沙俄的公主,你也见识过天朝最后一位公主,就像你看如今现在正热乎着的《平凡的世界》一样,儿本平常,丫头本也平常,即使如天骄者如三皇五帝如尼古拉一世如肯尼迪如萨达姆,你发现他们很容易就变成了尘埃。

神话里的白雪公主也是一样。

要说巴塞尔姆有多大文学水准我不敢瞎喷,但他恶搞,而且搞出了名堂,必定前无故人。

这个恶搞与星爷的大话西游不沾边。

特别处,在于他脱离了低级趣味脱离了无耻下作也脱离了贫下中农,所以这本恶搞慢慢就成了经典。

如果能够读读河合隼雄的《昔話の深層》,你便能轻易揪出巴塞尔姆那恶毒读小矮人一样的黑暗之心了。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读后感(三):白雪公主的地位

------读《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 文/纪汐

格林童话《白雪公主》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读过,或听人讲过。一九三七年,美国狄斯尼公司又将它搬上银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它更为人们熟知;可以说,在西方,《白雪公主》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背景,一个人们共同拥有的记忆。在格林童话的《白雪公主》里世界是纯净而明快的,在那里,真善美和假丑恶是根本水火不相容的,爱和憎也是十分明显的。不说孩子们,就连大人们都可以从童话的世界里得到欢乐,受到教育。然而,在后现代社会里,童话受到了调侃和捉弄,人们感受不到童话里那泾渭分明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一开始似乎保留了格林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基本故事情节,但实际上无论它的故事情节还是思想内容,已经彻底颠覆了格林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整本书220页,共6.5万字,以其非线性的叙述、把幻想和生活细节进行拼接和杂凑,分镜头的形式,由人物自行自我解剖和自我交涉,成就了一本后现代主义的小说。

唐纳德·巴塞尔姆,美国后现代主义新一代之父,是战后最令人兴奋而杰出的创新 作家之一。他一生出版过四部长篇小说,一百五十多篇短篇故事,以及几十篇文学评论。 在小说中实验性尝试非线性的叙述和荒诞的写作手法。

而巴塞尔姆以及他同时代的作家对他们所见证的政治事件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詹森政府的 混乱、尼克松政府的谎言、越南战争、水门事件、核武器的扩充等等所有的官方版本都 遭到质疑。而这些在书中每个角落偶尔可以从中窥视到一二。

在书中,白雪公主说到“这个时代不是我的时代,我生不逢时。那些人都有毛病。”

总统:“现在,我望着外面,望过这片绿草坪,这美丽的玫瑰丛,望着黑夜和黄房子里面,还有那正在下跌的道琼指数和穷人的尖叫,我忧虑。”

真正细看会发觉,巴塞尔姆通过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等故事中的所有人物,把当时的社会情况含沙射影的一一道出,进而引导人们去思考对于女性该处于怎么样的一个地位??

PS:可能对于后现代小说接触太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个人觉得在阅读过程有时候会出现卡壳,不太理解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看完这本书的。

2015/5/2 于老家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读后感(四):后现代童话

小时候读童话,读到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才愿意合上书页,心满意足地离开。当时年幼,自然不会细想太多,无论过程多么曲折惊险,有了happy ending的保证,故事便有了意义。随着年龄的上升,有机会接触到了不同的故事版本,对于白雪公主的故事,更是百听不腻。无论是最初接触到的通译版,还是格林兄弟版,甚至是暗黑格林版,虽内涵深浅不一,但基本保留了故事的基本架构,情节亦清晰明了:白雪公主被恶毒的皇后排挤,逃亡至森林,遇到了七个小矮人,最终与王子相遇,回归公子王子幸福团聚然后戛然而止的童话经典结局。

直到读了手中这本《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可谓彻底刷新了我对白雪公主故事的认识。作者唐纳德•巴塞尔姆作为“后现代新一代之父”实在名不虚传,生生将一个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用后现代叙述手法吞吐一遍,留下大部分骨架,抽走几乎所有血肉,将一个极为陌生多元的新故事抛给读者。由于各类元素的堆叠、回环,故事结构的拆解重构,整个童话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后母的反面形象变得模糊,甚至无法确切在故事中找出对应指代,亦没有对白雪公主进行加害。而原本属于王子的浪漫戏份,同样消解了救赎的意义,甚至连王子本身的形象也被塑造成猥琐边缘性人物,空有色心,无所事事。此外,白雪公主与七位小矮人之间的正能量关系自然难逃消解的命运,小矮人不再拥有骑士般的绅士风度,公主不再得到呵护与照顾,取而代之担任了公用女仆的角色,空虚寂寞。经由巴塞尔姆的大力改写,仅保留了原型故事中部分细节的还原,故事大背景被搁置到现在,情节跳脱,形象颠覆,几乎可谓做到了一个故事,两种讲法,最终面目全非的效果。

读唐纳德改写的后现代童话,阅读感受堪比《尤利西斯》,书中有两页全无标点符号,行文更多借助于意识流动而非有意识的情节行动推动。在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片段中,串起了一整个充满了荒诞的故事。而若抛开对于难懂表达的惧怕,从唐纳德的文字中,可以读到比原故事更强的戏剧性与冲突感,也能领会更深层的人物关系互动。在书的第二部分,白雪公主总是把自己的头发挂出窗外,一遍遍不厌其烦地重复行动,渲染了内心的不安全感。白雪公主的心理被直接写出:白雪公主在等待王子的到来,那个使她完整的人的到来。这样的理念暗合了希腊神话中对于爱人本是完整一人,后被迫分开的隐喻。同时,后现代故事的体现了破坏性的张力,在曾经设定善良化身的小矮人群体形象中,加入了不少“恶”的元素,生活不检,吃喝嫖赌,还产生了烧死白雪公主的邪恶念头。最后,王子和公主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公主仍是剩女,王子已经死去,气氛一片鱼死网破,故事回到原点,读完只好一阵唏嘘。

虽然读得吃力,却不得不佩服作者超强的脑力与故事的解构能力。哪个才是真正的白雪公主?我们其实也不得而知。还是艾柯大师说得好,我们认为生活更像《三个火枪手》,有情节、有逻辑,而生活本身却并非是这样的模样,反而更接近被我们认为艰涩难懂的《尤利西斯》。生活本身的模糊性和多义性铸就了作品的开放性,一个童话故事,本身便有很多种解读的方式,如何理解,如何相信,终究是智者见智罢了。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读后感(五):俗家眼里的“红粉骷髅”

后现代主义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为凡是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均反对教条的规范。因为他本身就是反常态的思想。所以后现代主义崇尚的是一种自由。这种自由是一般人不可理解的,很少有人能信心满满地对这种有别于俗成的理念给予通透的解释,除非是后现代主义的继承者。我是俗人一个,如果评论有别于“练家子”,因为本身是自由人不受约束的缘故,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对于后现代主义,一直以为与西方现代派绘画毕加索相联系的,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但毕加索也好,梵高也罢,纵使存在那种时空扭曲,色彩艳丽的震撼,也并没有人冠与他们是后现代主义,他们或者引发了立体主义绘画运动的诞生,或者被称为印象派画家,已经在绘画界引起哄动。道德经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属于哪派我认为不要紧,反正我还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按理说,绘画与写作似乎没有必然联系,但我总感觉是有些联系的,特别是我们现在所有评论的应该是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写的《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他的写作方式就是后现代主义,其中的隐喻自然很多,可以说一种新写作方式的诞生,一定有他们独特的地方,这也是他们对规则的反叛和个性的诠释。

有一部毕加索的纪录片,看过好长时间了。毕加索将一头牛不断地简化再简化,最终只以寥寥几笔便展现出公牛的愤怒。于是我将它的理念融合到这部小说里。在正规的写作中,每个作者都力求自己笔下的人物丰满,有血有肉才算完美。如果唐纳德•巴塞尔姆如毕加索一般反其道而行之。将完美剥去表层,去其血肉,是否能更真实地接触本质?更完美地揭露本质。

比如将白雪公主的完美做这样一种“手术”。抽离出白雪公主的纯真无邪的表象,剩余的会是什么?也许你会看到她的自私(她没有去考虑猎人放走她后的命运,也未考虑到小矮人是否能吃饱,有地方睡觉);不听劝(几次嘱托都当做耳旁风,一味地上当);贪吃(谁会把苹果一口咬掉那么大,还卡到喉咙里);随性不感恩(见到王子马上就嫁了,小矮人和猎人还对她有恩,她干嘛不考虑)。小矮人也是一样,抽离出他们的勤劳善良,他们干嘛要收留白雪公主呢?是不是同本篇一般是怀着猥琐的目的?以上一段纯属臆想,只想将读过这部小说后的感悟告诉大家,这本小说就是抽离表象,使理念达到一种缺失和扭曲的表述。“练家子”们可以略过。

还记得一部说不出名字的电影,一个不成功的画家在一个灵感聚会中,大家在一个黑屋子里,观看一个老电视里母猪生产的录像。艺术家们不断地颤抖,喘息,感受母猪翕动地鼻孔,痛苦地表情,嘶吼地呻吟。这位画家其后的作品开始表现出一种黑暗、压抑、扭曲。在画大卖以后,他为了保持灵感,不断吸食毒品。我是个俗人,一直不明白他到底被什么刺激到内心的表现创作欲望。但隐约觉得那是一种,被掩藏在内心极为深处的欲望和恐惧。如果不是剥出表象,是无法与人共享的。

佛家著作《金刚经》里有一句话深可表达我之观点,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以,白雪公主是名白雪公主,而非白雪公主的本体,小矮人和王子也是名小矮人和王子,而非小矮人和王子的本体。如用我自创的抽离法来读这篇如斑驳树影,支离破碎的、概念模糊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便有一种窥探门径的理解。虽非登堂入室,却也增长知识。

为读这篇从不接触过的后现代主义文体,翻阅大批的包括绘画、电影、图书资料。仍然在半懂不懂间,理解浅薄。如和“练家子”有冲突,欢迎指导。但仍声明一点,本篇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不承担任何道德法律责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