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造访星辰》经典读后感有感

《造访星辰》经典读后感有感

《造访星辰》是一本由江波 / 吕默默 / 万象峰年 / 凌晨 / 昼温 / 杨平 /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4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造访星辰》读后感(一):咱们真的能造空间站了

这本作品集里的故事都围绕着人类所实现过的最具野心的物件展开,或壮丽,或紧张,或诙谐,或深沉。它们恰如一个漂泊无定的空间站,在不可捉摸的深邃星空中飘荡,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站有怎样的精彩。

这其中,宝树《我们的火星人》给我印象极深。这篇故事不论情节编排,还是创意本身,都毫无疑问地是对《战神的后裔》在当今的一种回答。彼时,科幻作家们只能想象中国有了空间站之后会如何。如今,创作者们尽可以从中国航天在地球之外的真人真事挖掘灵感,热情地讨论更加“写实”的命题:因为我们真的能做到!这对于老一辈的薛印青而言,不真的像是一种平行世界吗?

因此我很惊喜地看到,围绕空间站这个关键词的创作不再只有宏伟的技术神话,严肃的人文警示。我们完全可以放松一点,像正儿八经地计划怎样在天上吃火锅一样,聊聊更生活化,更接近地面的事儿。谁说生活在地面上就没法触摸宇宙来着。

这个情形又有点让我想到中国科幻电影的当下。如果没有猜错,《流浪地球》应该是与《独行月球》使用了同一批月球基地的布景资源,讲出来的故事不能说完全不同,起码最终体验上相差极大。大场面拉满的小破球2的的确确让咱扬眉吐气,一声惊雷宣告咱们从此有了重工业电影。这很好。但是,一个通常认为成本可以不用太高的喜剧电影,也像模像样甚至说高度考究地搞了个太空基地,这更让人开心呀。

因为,咱们现在真的能造空间站了。

《造访星辰》读后感(二):《造访星辰》,一本给未来人读的空间站故事

《三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宇宙观,《流浪地球》讲述了未来宇宙的中国人情味儿,它们之后,还有哪些好看的中国太空科幻?

本期节目,我们向你安利未来局新书《造访星辰》:源起于2021年“科幻作家走近空间站”活动,11位国内一线科幻作家以空间站为灵感,书写飞往太空的中国科幻故事。

主播 | 小静、uu、小浪花

*本期节目涉及小说内容剧透!

我们为什么要做一本「空间站科幻选集」?

建成和运行一座空间站,让人类长期在太空里工作生活,是一个国家空间探测技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2021年,我们在第94期铥铥节目里聊过去海南观看“天宫”核心舱发射的奇遇。海滩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烧烤摊、玩具摊、打牌的、唱歌的,远处还有交响乐团在演奏......

这次发射,改变了普通中国人和宇宙的关系。

今后,我们在宇宙中有了家,不再是过客,而是居民。航天员将长期时间在上面工作、生活,逢年过节还会写春联,吃饺子。

空间站真的把中国味道的人间烟火带进太空,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接近「做太空居民是一种什么滋味」的体验。

过往科幻对空间站的想象并不太多,比如《流浪地球》《地心引力》《宇宙兄弟》《太空救援》,多是呈现灾难和回归地球的冒险。

为什么要写空间站,因为大量科幻全都指向同一个终极命题:

人在太空中的长期存续才是迈向星辰的关键,而存续的第一要义,是习惯宇宙的存在。

然而感受宇宙的存在并非易事。

刘慈欣认为,在繁忙日常中,人类对宇宙的感受是麻木的。除了航天员的亲身经历,也需要创作者们具备极高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才能不断产生好的艺术作品,向大众传递宇宙的感受。

这也是大刘为啥一直喜欢看发射。

大刘站小板凳看发射,Cedric/拍摄

通过空间站向读者传递宇宙的感受,也是《造访星辰》想做的事。

书中11篇小说风格迥异,要素齐全。

昼温《失重的语言》和苏莞雯《金鱼的颜色是太阳》探讨的是,当我们可以在宇宙深处建立空间站,语言、文化、习惯的突变可能会先于技术问题,成为人类文明走出去的新课题。

万象峰年《湖风吹过广寒月》静谧诗意如童话,地球栖息在宇宙的湖边,往前踏出一步,就会惊起太空里的飞虫。

吕默默《言语》讲述太阳危机时代,数字生命层层迭代(这个创作的时候《浪球2》还没有上映)

江波《命悬一线》是一次用纳米丝拯救航天员的惊险太空冒险,具有高难度动作片的爽快感。

此外还有凌晨、杨平、赵垒、赵雪菲、房泽宇、宝树的小说,有废弃空间站改建的火锅店,也有空间站科学家与外星生命亦真亦幻的交流,种种故事,描绘了一幅幅「后空间站时代」的中国科幻故事。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前科幻描述过的「未来」里,看科幻的乐趣已经不仅是站在今日看昨日对明日世界的「预言」。

科幻是现代神话,生活在拥有自己的空间站的时代,科幻应该体验、观察、学习、记录和想象当下。

所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本给未来人读的空间站故事集。

《造访星辰》已上架各大电商平台

搜索书名即可入手

欢迎在豆瓣给我们点“想读”、打分写评!

源起于「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空间站」

未来事务管理局 x 译林出版社

集结国内一线科幻作家

造访星辰:飞往太空的中国故事

淘宝

京东

原价69¥限时折扣 扫码入手

《造访星辰》读后感(三):《三体》《流浪地球》后,看这本中国太空科幻!

科幻是现代神话

科幻与现实互相成就的时代

除了带着地球去流浪

值得一看的中国太空故事还有哪些?

源起于「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空间站」

集结国内一线科幻作家

未来局 x 译林2月新书

现已上架

中国人对于星辰的向往,古往今来,始终如一。

从屈原《天问》到天宫空间站,叩问星辰是我们的浪漫传统,造访星辰是我们的当代征程。

50岁以上航天员出列、失重轴承上的made in China、真实的中国科学家形象......《流浪地球》让我们看到,基于现实技术语境的的想象最为激动人心。

《造访星辰》就是这样一本书:围绕空间站,讲述近未来太空里的中国人情味儿,用想象书写中国人造访星辰的点点滴滴。

本书源起于2021年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与未来事务管理局发起的「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空间站」活动。

2021年上半年,中国航天领域成就卓著:中国空间站核心舱顺利进入太空,祝融号在火星留下第一个“脚印”,月球车玉兔二号工作超过30个月昼……

身处新一轮太空探索热潮,加上大银幕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太空故事,公众对星辰大海的向往再次被点燃。

《三体》成为文化出海先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宇宙观。《流浪地球》用未来世界的中国人情味儿,填补了长久以来的想象空白。

如何用科幻讲述中国人的宇宙观,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2021年5月22日,中科院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未来事务管理局与一批优秀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与航天工作者近距离交流。

参观「筑梦星空」展厅,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在模拟舱内学习天宫空间站的内部构造。

与航天科学家交流,了解太空制造技术,空间站大数据的利用和处理和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载荷。

科幻作家说:「这些让我感受到未来的气息——人类未来的气息......这些穿着T恤、挂着胸牌、戴着眼镜的青年男女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人类迈向星空的道路,将由他们建造。」

我国空间站运控大厅对《星际迷航》的参考还一度引发了微博热议。

空间应用中心还特别邀请了我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和航天科学家与科幻作家们一起探讨中国人走向深空的远景规划。

刘慈欣和韩松都说,科幻是现代神话。

我们进入了一个科幻和现实互相成就的时代,科幻作品除了提供过去的未来愿景,还应该立足当下,去记录、观察、想象。

这次活动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最富想象力的科幻创作者感受我国航天技术及空间应用的前沿,从而启发创作。

于是,就有了本书所呈现的一个个「后空间站时代」的故事。

11篇小说,书写“飞往太空的中国故事

围绕空间站的云雾是智慧生命,长时间太空驻留将引发语言变迁,将废旧空间站改造为火锅店,火星河流边的宇航员奇遇……

以天宫空间站为蓝本的11个故事,奉上独属于中国人的奇趣想象。

未来局 x 译林,联手奉上科幻盛宴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提供交流活动,未来事务管理局组织发起、集结作家、精心组稿,交由具备丰富科幻文学出版经验译林出版社出版。

实拍欣赏片

银色雪花压纹特种纸

呈现星辰虹彩

淘宝

京东

限时折扣 扫码入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