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1000字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1000字

《为承认而斗争》是一本由[德]阿克塞尔·霍耐特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5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一):交流的意义与主体间性

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孤立的个体,交流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必要交流?摆脱孤独是一个意义。可是交流的意义是为了生活的顺利展开。可是交流真的能达成一种普遍的理解吗?或许很难,因为有的人不想说话,封闭自己在欲望里。 每个人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真正有价值思想。可是即便如此要想通达一个人的内心依旧是困难重重的交流也很难达到。人不是奴隶而是主体性的人是容易受到伤害的人。交流往往会伤害一个人的内心。物质的满足是值得肯定的。可是对一个人的爱是需要而且有必要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温暖他的灵魂,否则就是不充分不合格的爱。不能完全得到肯定。 主体间性的存在预设了可理解性,可是人际关系不是仅仅依此就可以无后顾之忧。交流的意义是人的生命不能忍受孤独,需要一种德性的品质生活。需要展开自己的生命,需要尊重作为前提。人与人之间会有伤害,蔑视,粗暴对待,让人丧失自信和判断力。自我的同一遭到打击,自我运行不顺畅。无法再度展开和他人的有效交流。 所以应该善待每个人,生命是短暂的,应该爱每个人。帮助他人,承认每个人。废除等级制和高高在上的姿态。每个人都有值得爱护和珍贵的一面,每个人的个性都需要得到认可。相信人间!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战场,需要为了自己的完整意义而捍卫和争取。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二):一些读书笔记

读《为承认而斗争》

第一章:

从古典政治哲学到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式的自我持存(自我保存)。

古典:人是政治的动物,人为了实现其内在本质必须依存于政治共同体的社会构架—》目的论的哲学人类学,政治哲学的目的是从理论上明确德行的伦理秩序。

马-霍:人是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物—》以自我持存为目的的目的理性是一切国家和政治行为的基础。

第二章:

自然法的原子论表现:彼此孤立的主体存在被设定为人的社会化的自然基础。(14页)

黑格尔利用费希特(和卢梭)的承认概念改造目的论的自然概念,“以一种道德潜能充实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生活方式概念,这种道德潜能再不是单纯来自人的本性,而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21-22页)”

在这种改造下,个人间的相互承认取代了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斗争(23页);主体间的实践冲突被理解为发生在社会生活关系中的一个伦理的活动环节(22页)。

第一阶段:爱;第二阶段:犯罪

在第一部分,霍耐特追溯了耶拿黑格尔文本中承认概念以及主体间性理论的踪迹,得出的结论是,由于黑格尔意识哲学的转向,这一以承认概念为基础的主体间性理论没能得到发展。承认这一概念在《精神现象学》中,只是自我意识特殊发展相关论述的工具性概念。

只记到了这里,后来懒得打字就记在书上了。

《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三):2023年第二本

我没有想到这本书看得这么快。

作者霍耐特是哈贝马斯的接班人,他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叙述(坦白说翻译并不算太差),从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的利己原则说起,讲到青年黑格尔如何发展出融合斗争模式的承认理论,以“个体之间的互相承认”取代“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斗争”,再沿着米德对社会道德发展的阐释和对实践同一性(“主我”和“客我”)的社会心理学论述,这样一路继承、确认并发展了黑格尔早年已经辨析出的现代社会的三种承认形式———爱、法律和团结,并将其做了结构化,中间还穿插了10页对代表“不承认”的三种蔑视的草草论述,随后又把马克思、索雷尔和萨特的社会斗争相关的理论模式拿出来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完成了对其核心观点的论述:一切冲突斗争都遵循“为承认而斗争”的模式,即斗争并不是为了避免自己被肉体消灭(马基雅维利),而是为了让对方承认自己的个性,这也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这就是副标题所说的道德语法。

OK,我想说,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确实能感觉到作者沉浸在智性探索中的快乐,但我无法和这种快乐共情。

这本书让我窥见了生活在现代德国的思想家们的精神生活和理想世界,以及他们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我们大概是生活在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说实话,他写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的部分以及那10页对如何摧毁人的基本自信、如何削弱人的道德自尊、如何阻碍人的自我实现的描述,我读起来更有感觉。青年时代的黑格尔在思考怎么创造一套新的概念体系,将现代社会哲学从原子论中解放出来,他可能不知道200年后的我们仍然是高度原子化的生存状态。我们这里没有道德语法,冲突就是冲突,斗争就是斗争。

我看到作者以及他笔下援引的那些哲学家,他们在以一种真实的诚意和趣味,构想着一种不同寻常的高水准的社会善良意志,他们在认真思考如何实现共同体的团结,并且将这种团结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他们在追求一种价值共同体,那是一个以“荣誉、尊严、诚实、爱、团结、法律”等等为关键词的理想社会,在那里,个体权利层次非常之高,肉体完整、社会完善、众生自在。

很感人。可惜,无法打动我。

合上书,想去找下霍耐特的照片,然后搜到一篇《霍耐特承认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不禁想到其实现在很适合拿来写《……对伟大斗争的启示》哈哈。

最后想说,我觉得能够沉浸在这样的对德性生活、理想社会的理论探寻和建构中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事,真心祝福霍耐特,请代我向哈贝马斯老师问好。

【释小姐的读书笔记】2023.1.13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