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2》的读后感大全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2》的读后感大全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2》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2》读后感(一):微尘沙数,芸芸众生

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我喜欢《金刚经》说的”微尘众“,多到像尘沙微粒一样的众生,在六道中流转。

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蒋勋

少时读红楼,喜欢里面姐姐妹妹的热闹、雪中吟诗的兴致、句句读来口齿噙香,那是一个远离世俗充满真善美的天堂,故喜读前八十回,只读出一片繁华。年岁稍长,再读红楼,慢慢品出一丝繁华背后的悲凉来,封建大家族的摧枯拉朽摇摇欲坠,如“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在蒋勋先生悲天悯人的笔下,微尘沙数的红楼梦小人物一个个鲜活起来,一出场就死了的赵国基,引出赵姨娘和三姑娘之间的矛盾纠葛;寥寥数笔带过的农户乌进孝,侧面反映了封建贵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小小一段石呆子的故事,把官场老爷们的卑劣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红楼梦,而蒋勋先生看见的是命如蝼蚁的小人物们的悲欢离合。看这本《微尘众》,越发惊叹《红楼梦》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心灵手巧的黄金莺、公道平和的平儿、尽心侍奉老太太的鸳鸯、个性强烈的芳官、命途多舛的香菱······这些我以前不曾多加留意的人物,一个个跃然纸上,各有她们各自的可爱之处。

蒋勋先生说,《红楼梦》使人在宿命前懂得谦卑,越多看一次,越懂得生命的不忍,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命运与性格的宿命悲剧。世法平等,也许,曹公在下笔之时,也是怀着悲悯之心,所以他的笔下没有批判、没有指责,只是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一幕幕悲欢离合,写下走向宿命结局的无奈。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2》读后感(二):若无尘众之微,何见观园之大

看蒋勋说红楼梦,才能深刻体会读多少遍红楼都不会厌倦的感觉。其实蒋勋对红楼梦的看法从来都不客观,他不考据,也不赞同很多红学家的观点,但就是他这样一遍遍讲述着这些青春的故事,反倒令人觉出红楼的美来。这也是符合蒋勋的美学观点的,红楼里的一个梦,各人的一场生命的体验。

很多故事其实早就读过,很多大观园里的女子的命运都了然于心,但不免有些自觉不重要的角色,忘记了他们命运的始末。若是没有细细的读上好几遍,恐怕有些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其实影响了对一些人物的看法。

红楼梦里的人物性格各不相同,真看了蒋勋的描述,才觉得以前用刚烈、柔弱等一系列形容词来分门别类着实肤浅。其实每个人的性格都很难用一个词去完整描述他的性格,哪怕像刘姥姥这样的粗鄙老太,也有精明细腻的一面。有一些人,因为太微渺,其实并不会特别留心,比如赵姨娘。她是个恶的角色,但若不细思,很难感觉到她的可怜。但若非这些微渺的存在,大观园又要怎样去平衡。不见小,何以见大。

书中一段提到宝玉对生死的看法,几乎可以拿出来单独命题,做一段议论。宝玉是红楼现世的救赎,他与生死往往是离得最近的。他谓死的得时,便是你们哭的眼泪流成大河,把他的尸首漂浮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幽僻去处。往后也不要托生为人。所以他对身边之人的死,也更怀怜悯。他为丫头金钏焚香纪念,避开王熙凤的生日,诗社聚会,独独来到幽僻之处来纪念这一缕亡魂。他的大爱,也是曹雪芹的大爱。

很喜欢蒋勋在最后一篇中写的话:每一个最世俗鄙吝的人,心里某个角落还有一个“花冢”。不论是这红楼梦中的谁,心底都有一处柔软,都有一处自己的所爱,哪怕被自己遗忘,它都会在那里,也许会在不经意间提醒你,这是活过的证明。

如果不是一个有耐心,愿意将红楼梦翻来覆去认真读上几遍的人,看蒋勋说说红楼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一个个青春的故事,构筑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蒋勋的好处,是将一部长长的巨著抽取出来,仿佛在读一篇篇短篇小说,各人的来处与归去都看得清晰明白。将这些微尘众们放入现世之中,由他们演出一幕幕精彩,哪怕悲戚、炎凉,也是一抹生命之光。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2》读后感(三):大观园是青春的冢

《红楼梦》总是怎么读都读不尽的意味深长,曲径通幽处又是一片天地,一个只出现了一次的小人物,一个连名字都不曾留下,也不知未来结局为何的无名小卒,一个湮没在大观园繁华盛景下转瞬即逝的小细节,就是这样的细枝末节被曹雪芹精心灌溉着,其中蕴含的真意让人再读时忍不住热泪盈眶,心旌神驰。

《微尘众》的第二部有个极美又充满忧思的主题,拼命挽留而又留不住的青春。大观园是一方净土,护佑着一群无忧无虑的青少年,他们在其中吟诗作对,赏雪踏梅,就连嗔和恼也透着股意气奋发的劲儿。贾宝玉是不愿意长大的,他拒绝面对长大后要面临的现实,也不愿意他身边的女孩们吃苦受累,对于贾宝玉来说,她们是他的同伴与知己,是想要沉溺的仙境。

以前读林黛玉的《葬花词》,有感于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当时只是默默心折于她的高洁与孤傲,未曾想她的花冢也是自己的坟冢,园子里的水是干净的,在水里的花也是干净的,但这水总要流出园子去,园子外的水还能是干净的吗?所以林黛玉将落花埋到土里,日久化了,倒也干净。她也不愿长大,如果长大意味着无可逃避的惨烈,她宁可将生命停留在长大前的那一刻,这是怎样的决绝!这种痴,谁人能了解!

蒋勋说大观园中的花冢是每一个长大的成人心里藏着的青春的角落,这样的解读叫人心动不已,不管以后的自己变得多么世故和心思复杂,那花冢就像是曾经的梦想和坚持,辛酸中也饱含着积极的意味。探春虽出身卑微,但不影响她对生活的憧憬,她举办诗社,大兴改革,不妄自菲薄,也不骄纵野蛮。真应怜的香菱来到大观园,结识了一群好姐妹,这段读书作诗的日子是她人生最舒展的时候,只是她终究无法永远在此避难。

大观园中的少女们是“珍珠”,那如赵姨娘之流就是“鱼眼睛”了吗?我们也许不喜欢这样的角色,读到也禁不住要撇撇嘴,但这样一个在大家面前都讨不了好的人未必不让作者关切。“赵姨娘写得真好,因为痛苦,作者对她如此悲悯。”蒋勋如是说道,她的怨和恨积攒了多年,坏也坏不到根子上,这种可笑的背后,隐藏着作者深深的怜悯之意,赵姨娘的身影其实并不让人感到陌生。

大观园是青春的冢,这种悲怆和惨烈动人心魄,读罢还久久回荡着。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2》读后感(四):每一粒“微尘”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红楼梦》全书出现了400多个人物,除了贾史王薛里这些主角,曹雪芹对很多小人物上的刻画更加精细活泼,而蒋勋老师的《微尘众》,更是回到文本本身,似讲述故人琐事般将这些芸芸微尘深刻解读,于细节处见人性点滴,更加丰满立体,充满人文主义精神。

在《微尘众》里,没有解密和评判,也没有比较和猜测。蒋勋老师以一颗平常心观察红楼中最微不足道的人物。每个微小如尘埃的角色他都看在眼里,从人物心理分析,到内在性格的养成,到情感世界的描写。这里既有丝毫不逊色于贵族小姐的丫头晴雯、莺儿,也有梨香院虽年幼却经世事的唱戏的“官儿们”,还有身份低微的农户乌进孝和下人赵国基……他们看似微小,在整部小说中占据的份量举轻若重,曹公对这么多小人物生动的描写串起了《红楼梦》这部血肉丰满的鸿篇巨著,而蒋勋老师用最平实易懂的语言解读,给人以不同的温度。

《红楼梦》十年增删,是为表达最真实的人性成书的。曹雪芹描写的普通人,是正邪两气相生的那些人,只是借贾雨村言,传递作者对人世间爱恨情仇深深的悲悯。蒋勋老师对所讲述的《红楼梦》中的人物更加真实和包容,是最贴近曹公笔触的。记得最初看《红楼梦》,只喜欢宝黛,讨厌的是贾环和薛蟠,一个猥琐,一个霸道。贾环虽是贾府的少爷,因为庶出的身份,连仆人婆子也不把他放在眼里,特别在是母亲赵姨娘尖刻粗鄙教育下长大,亦变得自私丑陋,狭隘卑微;薛蟠则是可恨又可怜,其父早逝,母亲薛姨妈宠爱他的方式是一味的纵容,从打死冯渊抢走英莲,到碰上柳湘莲这颗钉子才有所顿悟。这些曾经看似恣睢龌龊般旁枝末节的小人物,是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才能读得透彻。就像蒋勋老师曾说,自己越读《红楼梦》,越不能说究竟最喜欢谁,最讨厌谁。仔细回味,这些小角色在今天我们的身边依然存在,而每一种解读都有其价值,不管读出什么,都与我们的心态有关。

评价一部小说的好坏,最根本的一个原则就是“好看”,要有让人读下去的快乐,《红楼梦》真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并且在20岁、30岁、40岁领悟到的精华不尽相同。小时候看《红楼梦》,每次看到对生活细节和无关主线情节的描写都会跳过去,现在再读,才真正会为软烟罗的雨过天青色着迷,为“不了情撮土为香”潸然,蒋勋老师的《微尘众》更像是《红楼梦》的一个导引,带领我们读出不一样的红楼梦中人。

《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2》读后感(五):给我来个餐刀

N年前我的一位语文老师就在课堂上讲过,读书要多靠自己阅读理解,少看别人的分析,少吃别人嚼烂的馍馍——话虽如此,这世界上嚼不碎难消化的大部头实在太多了,虽然说这么些年读下来,我的消化系统功能也算有些提升,但要光靠自己一个人就把它们分解吸收干净,臣妾实在做不到啊。毕竟,很多东西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很多方法如果你没有学习过,就靠一个人闭门造车,要自创相应的工具和眼界去恰当的解析,以区区一个人的人生根本不够用。

所以经常多看看别人的阅读理解、分析评论,看看别人是如何烹饪进餐的,对自家的厨艺和吸收是大有好处的,尤其像红楼梦这种古书,作者写的太含蓄,一个人一辈子的辛酸苦楚,压缩在几句话甚至几个字里面就了账,没有相应的人生历练或是社会学知识的人,要想正确地解压缩,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哪像现在的通俗小说,角色的心理斗争描写恨不得大战三天三夜,生怕读者看不明白。

而蒋勋的这本就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压缩形式,在红楼梦这本巨著的诸多分析中,他钟情于小人物的境遇,把一众丫鬟、仆役、管事、戏子等“下人”的经历和处境,动机和心态,分析了个通透,把小人物的辛酸与苦难,孩童的天真与无奈,描绘得真切。虽然红楼梦这书我以前也读过两遍了,但那时候连主线都吸收不完,哪体会得到这么多分支剧情的深意。大观园的权势主人,在外面的封闭的权威社会这个更大的大观园中,仍然不过是身不由己的小人物,而被锁在园中之园里面的一众微尘,其境遇之无奈,更是苦楚得刻骨铭心。

现在想想,我老师之所以让大家多靠自己理解,很可能也是因为那会儿的语文课本里的所谓“阅读理解”都是些拿散文抠字眼来臆测作者心境的蛋疼事情,比如这里为啥重复用了几个形容词,这里为啥写天是蓝色的,诸如此类,呸呸呸,至于从小说的角色行为理解其动机,处境,心情这种更有价值的现实博弈的模拟,却少之又少。

语言文字,终究是为沟通而存在,比起独角戏的散文,多角动态博弈的小说更为我们所喜爱,并非没有道理,我们要通过故事去体验我们没有机会体验的别样人生,我们要通过角色去理解和我们不同处境之人的心情,而真性情,真风雅,真慈悲,也就在对这些看似俗而又俗的故事的体验与理解之中。

所以,拿起这套餐具,让我们一起来分食这满纸的荒唐言,痛饮古往今来的辛酸泪吧,此时此刻,我们都与微尘同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