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买书记历》的读后感大全

《买书记历》的读后感大全

《买书记历》是一本由陈晓维 编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4.10,页数:35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买书记历》读后感(一):德国哲学家 叔本华喊你 千万别再买书了 !!!

亲爱的朋友 别再买书了!

你买书的心理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匮乏(有时这种匮乏感的痛苦程度超过没有满足的性欲):特别想得到某本书或某套书

努力想满足匮乏:熬夜抢卷 疯狂抽卷 费尽脑子凑单(这时你特别能感到什么叫纠结为难)满怀期待(不如说煎熬不安)地等收书

幸福感(书终于到手 但这种幸福感最多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无聊感 (半小时后 这书也就这么回事 会奇怪当初怎么那么想得到它)

新的匮乏感(又想去弄新书参加新活动来满足新的匮乏感)

---

这就是你买书的过程 这其实也是你满足一切欲望的过程

你以为你在主动追求 其实你只是你欲望的忠实奴仆 这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苦役!

可悲的是 你买第一本书时的匮乏感 和你买一万本书后的匮乏感不会有任何区别

更可悲的是 你买的书大部分是人类文明的边角料

更更可悲的是 因为衣食所累 你这一生实际上连看完这些边角料的时间都没有

请记住 你永远不会对你的书房满意 你永远不会对你的藏书满意 你永远不会对你自己满意!

《买书记历》读后感(二):向旧时光投去最后的一瞥以示诀别

曾经和一个朋友关于纸质书、电子书有过讨论。她坚定地认为纸质书将来就灭绝了,就像曾经的竹简一样;而我认为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纸质书总有一席之地。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持有同样的看法~~

买书仅为兴趣,现在还变成先在图书馆看完,觉得实在很棒才会买下来,而且向来喜欢看新书。很佩服作者们凌晨起床去鬼市淘旧书的兴致和毅力。自以为,藏书最大的魅力不仅在于曾经主人们的印记,更在于读者的兴趣。

以下是看完此书后,最能够引起我兴趣的书本们:

1、《东归随笔》(曾仲鸣)

2、《侠隐记》、《续侠隐记》、《小侠隐记》(伍光建)

3、《茶馆的舞台艺术》、《骆驼祥子的舞台艺术》、《推销员之死的舞台艺术》(北京人艺)

4、《华北前线》、《中国的新生》(詹姆斯 贝特兰)

5、《扬子前线》(费雷达 阿特丽)

6、《新西行漫记》(班威廉、克兰尔)

7、《中国》Emil Schulthess

有意思的是,林百川的《海外搜书记》讲到,起初在ebay上买中国旧书很便宜的,纯属捡漏;现在海外书店都说“a sudden and strong demand for them has arisen in China and we are getting many requests and our stock is dwindling……”看来旧时光已然过去,但旧书的时光却远远未结束。

《买书记历》读后感(三):不做那屯书癖的劳什子,去做混不吝的购书狂

路过潘家园里的一间老房子,抬头咔嚓了一张相片发给朋友:你生日快到了,你猜,我在哪儿,给你买了啥?

望着那传统雕梁画栋的天花板局部,估计微信那头的她真是愣住了:这是什么包装纸吗?好看呐,这是给我买巧克力?

不禁笑起来,妹子就是烂漫。我掂量着左手拿着的黄铜马驹,这小东西,估计也没啥文物价值,就是个心意。

我转悠琉璃厂和潘家园的时候,早已错过了黄金时代,但作为一个初级书痴,多少还是能够有所获的。琉璃厂那次,书没怎么淘换到,摸进了一家老物件店铺,老太太极富耐心地和我们介绍那些其实八九十年代还算常见的“上世纪古董”,比如,小时候还经常偷偷去摸零食的所谓老上海饼干桶。我和亚宝笑笑,挑了一些时期的徽章出来。

而潘家园的独自游荡就更无甚惊奇了,因为一摊一摊地找品相好的旧书不得,只好买起了小人书,这一买不要紧,大概是几家摊主发现了我这个外地口音的傻妞好忽悠,纷纷吆喝我去看,却之不恭又着实心痒,买了一书包的回来。这种时候是不大会记得我妈的教育的:这种以前几毛钱的东西脏兮兮的你买这么多!

讲到小人书就总想起南京街头那些偶尔出现的小摊子,以及上海小朱书屋的老板,他们都是诚诚恳恳的模样,都常劝我多带一些像我这样喜欢老旧书刊的朋友去,有时候光顾他们也并非出于迫切的购买需要,只是那种空间会突然将你与喧闹繁复的街景切割开来,这就是编者陈晓维及众多读书人真正喜欢的瞬间。

尽管网购的有利与无情的确已不值得反复被争议,但就书店的物理性质本身而言,它有意无意营造的沉浸式体验始终是很难被虚拟模式替代的。

不过网络购物也有一些快活的经历,你能结识到远距离的书友,能从异域他乡之人手中获得寻觅已久的书。书中,刘聪在《买旧书的回忆》里,讲诉了他在现实中索求爱书不得,转身竟在网上得到对方垂青的因缘,真真有种莫名的幽默与罗曼蒂克。

于是我也会在换LP的时候了解到书友的环球之旅行程,也会知道一个准妈妈从前是多么资深的愤青,更不用说那些真心且长久爱书的朋友会一直默默去逛实体书店,会细细翻阅那些即将蒙尘的书柜,会珍爱每一本心头的好书,也会在遇到知己时舍得割爱相赠。

读书是令自己愈发不狭隘的过程,对本书的微词可能也源于部分篇目执着于收藏的不解,自己是更类似史航老师的态度吧,如果一件事物是美的,是好的,比起按在手底不肯抽出,我宁可它一路漂流被更多的人读。

当然,对于北大图书馆当废纸一般卖藏书的行为,依旧感觉震惊与心痛。

愿咱们都能在指尖与纸面上,汲取精神的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