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吴越春秋》读后感100字

《吴越春秋》读后感100字

《吴越春秋》是一本由公孙策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吴越春秋》读后感(一):吴越的春秋笔法

吴越的春秋笔法

李翼。

台湾专栏作家公孙策,本名陈哲明的《吴越春秋》跟当下一般的历史故事读物,还是有不小的区别,他并不是用大量的口语,特别是网络用词来“重述”历史,而更像是一种古文的翻译,特别是搭配“原典精华”,这样的“翻译”感就更浓郁了些。但同时,它又不是呆板和枯燥的,而是用相对精练与精悍的词句,来给古籍原作“打补丁”……以更适合当代读者的阅读,同时又不至于丢失古时风韵。

《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人赵晔,此书既能当历史来看,也能作为小说来翻阅,春秋是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初期是北方诸侯担任霸主,后来有霸权南移的趋势,而在这个枭雄辈出的时代,夫差和勾践无疑是闪亮的一对双雄。而在此之前,伍子胥才是最杰出的悲剧英雄,既是个人性格,也是家国命运的悲剧。

公孙策版的《吴越春秋》从前事说起,大禹治水,谷王后稷,盘瓠子孙,卑鄙梁之衅,再到本事,又从费无极,伍子胥,专诸,孙武,再到夫差勾践的明争暗斗……娓娓道来,最后来到后事,文如其名,也就是讲前面诸位成名历史人物的后事“安排”。

老实说,其中很多的故事,之前都或多或少听到过,要么是成语,要么是典故,或者是以前的影视小说作品中提及过,但问题是,很少是按照线性顺序,一五一十的像章回小说那么一路讲下来,连贯而有趣。

毕竟之前那种单独的小故事,更多是为了解释,或者是教化世人,讲一个道理,所以常常显得没头没尾,只是一个有点干巴巴的哲理,或者“寓言”故事。但《吴越春秋》虽然每一个章节还是那么短小精悍,但彼此间的联系要紧密,和系统得多。

不过古代因为记述的困难,所以很难长篇大论,而要像打电报一样惜字如金。同时《吴越春秋》中所记载的很多都是性情中人,又碰到特别大悲大喜的事情,于是更容易产生那种武侠味很重的人物与故事,这一点,不但体现在主角的身上,比如那位典型的悲情英雄伍子胥,他初期更像是一个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的人物,而后来更像是被昏君所误的比干式角色。但与之相对的那些配角,虽然可能只能寥寥数笔的描述,但在“侠义”方面相比主角,可能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伍子胥逃亡过程中所遇到的渔父和浣纱女,只是萍水相逢,然后就为了“掩护”子胥,同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某种气节,就毅然决然的自刎了。

当然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种行为与其说是侠义,还不如说有点太过极端。同样在整体故事的编排,还有前后呼应上,后来竟然还出现了渔父的儿子,以及浣纱女的母亲,其实后两者如果按前史的讲述,是根本不可能知道渔父浣纱女的义举的,但就是那么堂而皇之的出场,以求这样的侠义故事,能有个始终。从故事情节的缜密上来说,还是有不小的缺陷在,当然也只能说是瑕不掩瑜。

《吴越春秋》读后感(二):吴越楚争霸,好一部精彩的“春秋恩仇录”

好奇查了下“春秋时期”的名称由来,大体是和孔子修订的《春秋》有关。虽是鲁史,但也收集了其他诸侯国发生的重大事件。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戎与祀”。祭祀和打仗是那个时代的大事,春天主祭祀,秋天主攻伐,重要事件也多以这两个季节为主,故而将这期间称为“春秋时期”也很熨帖。 书名:《故事里的中国 吴越春秋》 作者:公孙策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吴、越是春秋末期我国东南的两个诸侯小国,然而在巨变时代,他们依靠自身的金戈宝剑,几乎灭了南方霸主楚国。

《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人赵晔,他以时间为轴讲述了吴、越、楚三国间的纠葛。期间运用大量文学笔法,将这段历史叙述得十分生动,个中人物性格鲜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作者公孙策喜欢以史为鉴,在朋友推荐下用故事方式讲历史。陆续出版了“公孙策说历史故事”系列,我手的这本《吴越春秋》就是其中之一。 公孙策的故事版《吴越春秋》大致是以赵晔的《吴越春秋》为蓝本,沿用其小说笔法,全书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另外为保持原汁原味,还补充了史书原典精华,使这段历史在严谨的基础上立体、生动又有趣。

主角——越 上古时期发大水,四方诸侯推荐鲧给天子尧治水,鲧治水失败后自杀,舜推荐鲧之子禹治水取得成功。 禹之子启建立夏朝,历经数代到少康一代,将一庶子封在越,这就是后来的越国。 越的祖先是大禹。 主角——吴 帝喾妻子姜嫄踩天神足迹生子弃,弃善耕种,尧聘弃为农官,赐“姬”姓和“后稷”封号。 后稷子孙世代担任农官,传到古公亶父有三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生子作昌(周文王姬昌),古公亶父欲意将来传位姬昌。 太伯自行离开到吴地,古公亶父临终传位太伯,太伯“三让而不受”。于是季历主持朝政,死后传位姬昌,姬昌之子姬发伐纣建立周朝为周武王。 周武王大封诸侯,太伯建立的吴就是吴国的由来,吴是后稷的子孙。 主角——楚 帝喾宫中老妇人耳朵生虫盘瓠,盘瓠变狗,刁回敌人头颅立功,帝喾守诺下嫁小公主并随其入山。 盘瓠死后,帝喾封公主其子六男六女大山大河,称他们为“蛮夷”。 蛮夷出人才鬻熊成为周文王姬昌高级参谋,鬻熊之曾孙熊绎被封到“楚蛮”后,要求提升爵位被拒,于是自立为楚武王,与周王室决裂。 这就是楚国的由来,楚的祖先是盘瓠,大虫子。

三国恩仇: 吴楚接壤处各有一地“卑梁”,卑梁少女野外采桑嬉闹造成误伤事件,事态由最初的两人升级到两家再扩大到两国,战争升级,吴楚因“卑梁之衅”从此结成世仇。 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为复仇他辗转投靠吴王阖闾。 吴楚大战,楚国被占领,秦国来救,此时吴国附庸越国趁虚而入。 时值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越交战,吴王阖闾不幸战死,临死嘱咐夫差报仇,吴越间复仇反复仇斗争由此开始。 于是乎,“卧薪尝胆”的勾践,谋臣范蠡,美女间谍西施轮番登场,越女剑,莫邪剑悉数亮相,一场春秋大戏正式上演……

推荐理由: 1.小说笔法写历史故事,环环相扣,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犹如翻看一部“春秋恩仇录”般过瘾。 2.大历史划分一个个小故事,方便读者利用碎片时间阅读。 3.事件典型,人物生动,丰富作文,其中道理可以应用于生活多个场景。

《吴越春秋》读后感(三):(转)吴越的春秋笔法

吴越的春秋笔法

李翼。

台湾专栏作家公孙策,本名陈哲明的《吴越春秋》跟当下一般的历史故事读物,还是有不小的区别,他并不是用大量的口语,特别是网络用词来“重述”历史,而更像是一种古文的翻译,特别是搭配“原典精华”,这样的“翻译”感就更浓郁了些。但同时,它又不是呆板和枯燥的,而是用相对精练与精悍的词句,来给古籍原作“打补丁”……以更适合当代读者的阅读,同时又不至于丢失古时风韵。

《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人赵晔,此书既能当历史来看,也能作为小说来翻阅,春秋是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初期是北方诸侯担任霸主,后来有霸权南移的趋势,而在这个枭雄辈出的时代,夫差和勾践无疑是闪亮的一对双雄。而在此之前,伍子胥才是最杰出的悲剧英雄,既是个人性格,也是家国命运的悲剧。

公孙策版的《吴越春秋》从前事说起,大禹治水,谷王后稷,盘瓠子孙,卑鄙梁之衅,再到本事,又从费无极,伍子胥,专诸,孙武,再到夫差勾践的明争暗斗……娓娓道来,最后来到后事,文如其名,也就是讲前面诸位成名历史人物的后事“安排”。

老实说,其中很多的故事,之前都或多或少听到过,要么是成语,要么是典故,或者是以前的影视小说作品中提及过,但问题是,很少是按照线性顺序,一五一十的像章回小说那么一路讲下来,连贯而有趣。

毕竟之前那种单独的小故事,更多是为了解释,或者是教化世人,讲一个道理,所以常常显得没头没尾,只是一个有点干巴巴的哲理,或者“寓言”故事。但《吴越春秋》虽然每一个章节还是那么短小精悍,但彼此间的联系要紧密,和系统得多。

不过古代因为记述的困难,所以很难长篇大论,而要像打电报一样惜字如金。同时《吴越春秋》中所记载的很多都是性情中人,又碰到特别大悲大喜的事情,于是更容易产生那种武侠味很重的人物与故事,这一点,不但体现在主角的身上,比如那位典型的悲情英雄伍子胥,他初期更像是一个被仇恨冲昏了头脑的人物,而后来更像是被昏君所误的比干式角色。但与之相对的那些配角,虽然可能只能寥寥数笔的描述,但在“侠义”方面相比主角,可能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伍子胥逃亡过程中所遇到的渔父和浣纱女,只是萍水相逢,然后就为了“掩护”子胥,同时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某种气节,就毅然决然的自刎了。

当然从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种行为与其说是侠义,还不如说有点太过极端。同样在整体故事的编排,还有前后呼应上,后来竟然还出现了渔父的儿子,以及浣纱女的母亲,其实后两者如果按前史的讲述,是根本不可能知道渔父浣纱女的义举的,但就是那么堂而皇之的出场,以求这样的侠义故事,能有个始终。从故事情节的缜密上来说,还是有不小的缺陷在,当然也只能说是瑕不掩瑜。

《吴越春秋》读后感(四):《吴越春秋》:小小的历史故事,展现大大的智慧

思衣谷

历史上,关于吴越之争的故事,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个学者赵晔,著作了《吴越春秋》。而最近,新晋主打社科类出版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子单位广雅,就为我们带来了策划出版了台湾知名专栏作家公孙策的同名著作《吴越春秋》,该书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上,还融合了《史记》《资治通鉴》的知识,以平顺的现代语言,以章回短篇小说的结构,娓娓道来地述说这吴、越、楚的爱恨情仇的历史故事,自然是体现了典雅的中国历史故事。

该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前事、本事。其中在前事中,说到了《大禹治水》的发展是成就了越国的建国,而《谷王后稷》则是催生了吴国,《盘瓠子孙》则说明了拥南方蛮夷的楚武王与周王室决裂,自立楚国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谈到了后稷。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个神话传说《神农尝百草》,说到了神农辨药尝百草,这似乎是传说,那么在真实的历史长河里,有这么一位农业之神——后稷,就是说明他在农耕社会为农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后稷还是周始祖,据 《史记•周本纪》记载就说明了这一点。后稷不仅是周部落的创始人,也是古代的农业专家,更是周文王的世祖。而到了周武王时期,太伯建立了吴国,因此在谈到吴越春秋的故事中的吴国部分,可以追溯到吴国的建国原始人物——后稷。

在本事部分,尤为值得一提的当数夏姬了,刘向在《列女传》就简述:“夏姬好美,灭国破陈,走二大夫,杀子之身,殆误楚庄,败乱巫臣,子反悔惧,申公族分。”中国古代每个朝代总有美女涉及各个方面的斗争的,如商朝的妲己,三国的貂蝉,唐朝的杨贵妃,而春秋战国就要说西施和夏姬了,这里夏姬的故事,是命运多坎坷的,但作者以温情的笔触说她最后爱情有好结果的喜剧,那就是她终归楚国大夫巫臣。作者也分析了为何他们最终是天生一对的原因,因为申公巫臣仪容俊美,文武双全,擅彭祖房中之术。可谓是郎才女貌。当然这里书中,作者也单独以申公巫臣为题,说到了这为楚国大夫的故事。

而在谈到吴国大夫自然是绕不过伍子胥了。我们知道伍子胥是一位亡命之徒,曾受奸人所害,被迫从楚国逃到吴国,但经过奋斗而成为了吴王阖闾的重臣,他出了军事有成就,他还是姑苏城(今苏州)的缔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便是最好的纪念。而在这样小说形式的历史故事,笔者尤为作者写到的《芦中人》,因为伍子胥这样赫赫有名的军事专家,成就自然是不需多言的了,但从小说的戏剧矛盾性、趣味性和读者的猎奇心来说,关于伍子胥在逃亡时期所经历的事情,才是更值得大家聚焦的。

这里说到了伍子胥逃亡到楚国和吴国的交界处,遇到好人渔夫渡他过了江,情节上,作者以简单而意味深长的语言表达了伍子胥送宝剑给渔夫的感激之情,而从渔夫的深明大义的态度,以及渡江成功后,他就自沉江底,可谓是展现了渔夫视死如归的大英雄气概,也侧面表现了伍子胥深厚百姓的爱戴的有力体现。当然体现了伍子胥深受百姓拥护,以及体现他的忠良妻子,还在于浣纱女的故事,就说到伍子胥落难时,浣纱女以浆纱米汤为伍子胥充饥,并为伍子胥指明通往吴国的路,而事后浣纱女舍身投江自尽,这也就同时歌颂了浣纱女的烈女形象。此外,与伍子胥相关的故事,也谈到孙武。

而谈到越国的环节,作者自然就以《钱塘觞别》作为开端,谈到了勾践与文种、范蠡的送行聚会。而在越国的大夫中,则不得不提的就是范蠡了。笔者有幸之前拜读了白玉京的著作《范蠡——恣意江湖的人生赢家》,较为深刻了解这位也富有传奇色彩的,具有完美主义特质的模范男人, 也是典型的菜鸟级别的人物,发挥在越国“高管”,再到到自己成立公司成为CEO,再到抱得女神西施归,可以说范蠡是名利双收,爱情事业生活美满的“人生大赢家”!

而勾践的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是十分令人动容的,如他吃粪。当然也谈到了越女的故事,金庸的武侠小说宇宙自然也有她的一份子。其事迹是越女助越王勾践灭吴,越王称其“当世莫胜越女之剑”。当然在越国环节,也谈到了西施的美人计。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最终导致吴国灭亡。而西施最终也收获好的爱情,如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作者能在这样动乱的春秋时期,前后列举了夏姬和西施的美好爱情结局,则说明对美好和平社会的向往,也歌颂了人间真情的可贵。

而临近最后的部分,就说到了越国如何攻打吴国的具体军事行动。虽然越国在忍辱负重中而坚强抵抗,但在作者看到,除了在主观因素,还有多得客观因素,才让越国完全胜利吴国的,那就是在子胥显灵体现出来了,话说范蠡、文种向伍子胥叩首祈求借道通行,伍子胥也知道吴国气数已尽,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帮助范、文,于是就托梦告诉两人如何跟进能够胜利的军事行动。这也侧面说明了伍子胥的伟大。此外在最后一部分,也说到了成为霸王的越王开始算计大夫了。在聪明的范蠡看来,勾践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荣华的,于是范蠡选择了远离官场,这就体现在有名的成语“狡兔死走狗烹”因为次成语最早出自《史记•越世家》范蠡即行逃走,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越王国的宰相文种,信上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见君臣相处之道中,范蠡之为是多么高超,显睿智。

这本虽然是小书,但内容相当丰富,不仅以《吴越春秋》为底本,讲述了以越、吴为主,楚国为附的春秋三国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此书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以平顺而富有温情的小说笔法写历史故事,呈现出一段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史。如有伍子胥、阖闾、夫差、勾践等著名的历史人物,也有西施、钱塘潮、鱼肠剑、越女剑等传奇人物。是的,这里不仅有寓言的教育性,也有章回小说的人情味,如大人物与小人物相互关联的故事(如伍子胥部分),更有人间爱情,家国情怀,以及君主之道,都是展现了在历史故事中,如这在春秋三国发生的历史事件中,都是启发到读者的,也都是能够影响至今的中国人的,因为这样的历史故事有着中华价值观,中华睿智,中华情感,以及中华情怀。一言以蔽之:吴越春秋,有着中华文化基因。读史可以明鉴,吴越春秋,是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