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锦集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锦集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是一本由易中天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一):江山依旧在!

宦官,外威都没了,在中央,对皇权产生压力只能来自士族。可又适逢皇帝尚小,各地连年灾情,黄巾作乱,董卓入洛阳得不到大部分士族的支持,各地士族摇身而成军阀,占据一方。

天下合久必分,魏以官渡之战平定北方,吴以赤壁之战确立南北界线,蜀以夷陵之战断定三国。曹操的可爱,刘备的坚忍,孙权的背负,周瑜的大气,孔明的神妖,郭嘉的机算,关张的熊虎,陆逊的胆魄,仲达的大局......难以数尽的人物,难以确定的时人感受。

天下分久必合,冥冥中,士大夫阶层作为新时代的人回来了,并取替上一代英雄的接班人。

这就是三国的故事,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二):读《三国纪》

中午看完了《三国纪》,书中提了一个这样的观点:三国历史算是中国历史上不那么重要的一段历史,但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其热度却超过任何一段历史。这很大程度上有三国演义和三国戏曲的功劳。但是三国演义本身以忠义为旗帜,但满篇都是勾心斗角的算计与心机。在当今社会,这些算计与心机可以用在工作、与人相处等各种方面,进而更加激起人们对三国演义,或者说三国历史的热情。

这所带来的问题即是:大众(非历史专业)读史的意义何在。 如果仅仅为了读故事,那为何不直接去读小说。非史学专业可能并不需要清楚政体随历史的发展,却也仍应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大到做人,小到处事,以史为鉴,这可能才是我们读史的目的,也是我们应观大史正史的理由。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三):字大行稀的一本三国史

“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的其中一本。该系列共12卷,从祖先写到南北朝时期。本书加上附注以及广告一共220页左右,其实出去空白页、插图、留白之类,内容并不多。

不过不妨碍本书成为一本优秀的入门书籍,写了重点的脉络和事件,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这段历史。

三国的历史可谓中外闻名,尤其是在大中华文化圈,即中国及东亚、东南亚的诸多国家。就连本人喜欢的王者荣耀中,估计三国的英雄占据了一半左右的比例,主要的人物都有出场,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黄忠、赵云、周瑜&小乔、孙策&大乔、诸葛亮、庞统(元歌)等等。

本书的扉页上提到:“曹操完全没有想到会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的抵抗,只好自己一把火烧了战船,退回北方。从此,南北划江而治,东汉帝国也分裂为三个独立的王国:魏、蜀、吴。”但是正文内容中提到的确实黄盖献策烧战船,曹操只是把剩下的战船烧掉了。扉页上的内容不够严谨,有哗众取宠之嫌。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四):说不完的三国事

对一件事或是一段历史的看法和观点,可以通过经年累月的学习积累去不断雕琢,就好像有句话说的好,初见难识人,再看看得清。

三国这段历史,在易中天老师笔下,又一次给我留下了不同以往的印象。

少年时候,对三国印象止于游戏和武将文臣名号的耳熟能详;学生时代翻阅过《三国志》,逐渐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最近读到这本《三国纪》,感慨作为历史学者的人,用一种近乎理智冷酷的方式剖析三国故事。

从西元208年那一把火,奠定三分天下之大局,到西元280年“金陵王气黯然收”,这段历史在易中天老师眼中,其实没那么重要。

为何如此?

因为作为两千年封建时代的一页缩影,三国时期只是渺小的像个孩子:折腾一阵子,又乖乖回家——魏蜀吴三国的本质都是非士族政权,最终都难逃被西晋,这个由司马氏篡立,完全属于士族阶层统治政权所吞并的命运。

其实三国这几十年,最终就是这个潜规则,导致最后的结局。

这也是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

观史,也该有这种精神,究其本质;当然,生活中的大部分,亦是该如此。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读后感(五):当历史的走向归结于必然

书看完了,要说内容,易老师讲的很清晰;要说分析,易老师的论述很合逻辑。但我对这本书就是喜欢不起来。想来想去,原因就只有一个,就是书里分析问题的方式。

在我看来,历史进程的走向,就像人每天上班是坐公交还是挤地铁,早饭是吃豆浆油条还是包子稀饭,在一定的范围内充斥着偶然性和随机性。就像茨威格写《人类群星闪耀时》,歌颂那些偶然间闪现的短暂瞬间,恰恰是这样的瞬间改变了人类,也书写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以三国为例,官渡之战中有许攸献计,曹操星夜奇袭,一把火烧了乌巢;赤壁之战中有黄盖诈降,在喧嚣的东南风点燃装满了干柴的快艇。没有这些戏剧性转折的瞬间,你能说历史一定是今天的模样吗?

但易老师的这本描写三国的书里,这么多能人异士身上所体现的诸多闪耀瞬间,却被易老师统统抹杀。在这里,上至国家冲突,下至官员内斗,统统都归结于阶级矛盾,也就是士族和寒族、贵族和士族、军阀和门阀等等之间的斗争。于是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所有的历史的进程都是必然性的产物——三国里蜀汉、曹魏、孙吴的灭亡顺序是必定的,曹操在后世被骂是注定的等等。

先不管对不对,至少这样分析历史就没趣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