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胎心、异物及其他》读后感1000字

《胎心、异物及其他》读后感1000字

《胎心、异物及其他》是一本由阿丁著作,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双封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胎心、异物及其他》读后感(一):负能量的意义

每次读阿丁的故事,在阳光之下都会感到一种真实的寒意。说得俗气一点就是有一种深深地绝望之感。他的故事里很难看到希望和努力这种东西,只有命运在其中飘荡。看起来不够励志,可这是这世界大部分的真相。我们总是喜欢去追逐稀少的东西,没人叫醒我们,于是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是,这个世界是很美好。但是不能让不美好的东西全部消失不见。沉迷在甜蜜之中只会变成一个死胖子,只有看看这世界的另一部分的真相才可以知道甜蜜的可贵吧。

《胎心、异物及其他》读后感(二):喜剧演员的悲伤

我第一次读阿丁的书是那本《寻欢者不知所踪》,看第一篇就知道是我的菜,可是他的文字我一直不知道用什么合适的词眼来描述。《美颅》也是,一开头就被吸引——“初恋是神圣的”,这是关于一个死胖子的初恋,因为不被理解,这神圣的初恋,也只能被把玩与嘲笑。初读的时候,觉得煞是欢喜,但是很快,悲伤的意味来了。到死胖子摩挲着昔日爱人的颅骨的时候,这已经是一个悲剧故事了。

或许,我想到了比较贴切合适形容他的文字的语句了,那就像是,喜剧演员的悲伤。在看台下,我们跟着喜剧演员的一颦一笑陆离搞怪而哈哈大笑,谁知道欢乐背后的眼泪?或者更贴切的说,是那带给你欢乐的欢乐的悲伤,你是否了解?他的文字畅快、够辣,但是往往,笑着笑着,有人就这样笑下去了,有的人却笑出了眼泪。

很奇怪医生这个行当,为何转行了做起文字工作者,都要比别的职业转行过来的辛辣、一阵见血,而且还时常用表面的怪诞戏谑来掩饰骨子里深刻的悲伤。麻醉师,也算医生的分支吧。阿丁的文字中写关于医学的,那是顺手拈来,比如《美颅》比如《胎心》。《胎心》我初读的时候有点看不懂,但是我觉得看完了,百分之八十的人其实都能看出来,这个故事是影射的哪个新闻故事。小说没有评判是非,只是单纯的用一颗初初来到世界上的稚嫩的心脏在感受一切。我想,这是一颗敏感的心脏,而作者也有一颗敏感的心脏。在那颗稚嫩的尚不知善恶的心脏的世界观里,他们——他们又是谁呢?他们能够告诉他这个世界的原罪和不公平是为什么吗?一切都是无解的,这已经注定是被遗弃的一颗敏感心脏,于是他将自己弄成了难产的姿势,他在懵懂未知时已经知晓了愤怒的滋味。《异物》写了两个故事,其中一个我实际上没有看的太懂,模模糊糊,感受到阿丁在接触那些边缘、追求自我的人的世界的时候的困惑。看的比较难过的故事是《顶硬上》,每一次看袁崇焕的故事,心里就充满了悲怆,更是为佘义士的17代守诺而感动。

《我不喜欢开玩笑》更像是个玩笑,《高考》和《死党》结局吊诡。我相信很多人都能从那其中读到新闻事件的影子,可是,真实的生活不就像个玩笑,有时候结局出人意料吗?

阿丁是个写故事的高手,同时,他也蛮高产,我喜欢看他的故事。更喜欢那笑看冰冷现实的一点点冷酷,嗯,就像个医生一样。

《胎心、异物及其他》读后感(三):阿丁,硬顶上!

想不到阿丁今年如此高产,3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先后出了一本长篇《我要在你的坟前跳舞唱歌》和一本短篇《胎心、异物及其他》,当听到其短篇出版的消息以及第二天就从当当上收到实体书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会如此神速。(相比我喜欢的另一位作家阿乙,咳咳……)

不看目录,你会觉得书名和封面很诡异,乍一看还以为是胎教书,其实就是几个短篇的篇名罢了,不过封面图是什么意思一直不明白,手语吗?(懂了,上下其手。)

翻开目录,有几篇就非常眼熟了,《我不喜欢开玩笑》来自早夭的坚果小说;《海鳗与石斑鱼》来自第二胎果仁小说(其中还收录了阿丁的另外一篇短篇《天注定》),而其他的几个短篇几乎全部都在他微信订阅号里出现过片段或整文,想想还是挺良心的,至少让我感觉到他写作绝不只是为了钱。

近来闲时较少,断断续续才读完。简单地说一下感受。

《锁》是印象比较深刻的,边缘人的刻画以及那种被遗忘的恐惧深入人心,对于某些情节的留白也恰到好处,最后的“三百字。”看着还是挺绝望的。

《胎心》是以一个很独特的视角——子宫中的胎儿来阐述的,这也是我的阅读范围内第一次见,让我想到了电影《蝴蝶效应》的结局镜头。

《异物》、《硬顶上》都是交叉叙述的手法,而且《异物》的结合处很有意思,当然,阿丁自己也说了,让人想到了海明威和安德森。一篇讲究叙述技巧的,中国精简版《月亮与六便士》。

《魂斗罗》是看得比较过瘾的一篇,有点满足了自己儿时的幻想。少年侠客,荡气回肠。

《海鳗与石斑鱼》的翻译体味好浓,不过也挺对这篇题材胃口的,阿丁说是通过卓别林的传记有感而发,姑且当一篇历史悬疑小说看吧。

《口吃的人》看完后还特地上网查了查,确有此事,感觉小说中的情节突然如幽灵般附在了现实身上,背脊一阵发凉,不知阿丁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

其他几篇短篇题材就大同小异了,这些内容也许在以前的长篇中能更加体现出来。

最近阿丁的微信挺爱自嘲的,感觉自己的作品是“被低估之杰作”,不过还打趣说挺以为豪的。嗯,给中国一点时间,给读者一点时间,我相信时间能证明一切。

最后,阿丁,加油,在写作这条路上,硬顶上!

《胎心、异物及其他》读后感(四):《胎心》读后

刚拿到这本书,第一篇就读了胎心这篇。大概是因为此刻我的肚子里也孕育着一颗小小的、还不到一个月的小生命。我想知道,将来这个小东西,会怎样看待有关于我的一切。

最早读到这篇是在阿丁的公共微信账号,是那个母亲进电梯并偷情的片段。单从这个片段是无法揣测这篇小说的全貌的,通过一个小小胎儿的视角,究竟能看到什么。

显然这又是一起新闻事件的重述。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这种角度呈现。阿丁说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荒唐透顶的新闻事件,小说创造重来不缺乏素材。看完《锁》与这篇,我基本是相信了。这本小说集,如果放在多年前,你可能会觉得故事太过奇特,纯属虚构,难以置信。可是经过这么些年,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在每一篇里找到故事的原型。人间惨剧时有发生,再多写十本也写不尽。

再回到这篇,没读到后半段,我的好奇心还停留在这小东西会想些什么、感受到什么上。不得不说阿丁的想像力是超乎寻常的,胎儿有思维么?乘坐电梯是否真的会不适并晕厥,对于周围的气味是否真能感知,抚摸会让它舒服。对于做母亲我还几乎是一无所知的。我第一次听说胎脂、胎便,我甚至完全相信了阿丁对胎儿思维的解读。结局当然是有点玄乎,但纯粹如胎儿也感到了生而为人的耻辱,不愿与世人为伍,那么那些活着的、穿着衣服伪装成人形的残暴动物们,真的有资格称为人类么?

之前看过一个韩国恐怖片,让我相信胎儿是有感知能力的。说不清道不明,但那个时期它所经历的一切,可能更深的影响到他一生。就像人们所说的童年阴影、童年创伤。那个电影的男主角是一个残暴毫无人性的杀人狂,一手铸造了多起杀人事件。可看到结尾却觉得他非常可怜。他是为数不多人流手术失败而产下的胎儿。大概是在一名小小的胎儿时期便感受到了来自人类深深的恶意,尤其是来自于自己的父亲母亲,这种被遗弃被戕害的感觉比生下来丢进孤儿院,更加冷峻无情吧,它们滋生怨念与恨意,并深深的根植于一个胎儿最初的大脑记忆深处,伴随他罪恶与复仇的一生。

很庆幸阿丁这篇里的胎儿不需要经历这些了。虽然真实的事件里,与其相悖。为那个背负着耻辱的小东西祈祷吧,希望他不必背负他爹娘带给他的耻辱,健康的生活。

《胎心、异物及其他》读后感(五):《胎心、异物及其他》:平凡世界的光怪陆离

城市的夜并不寂静的。倘若你有心,推开窗子总能看到夜幕下的点点灯光。在每一扇或明亮或黑暗的窗子背后,都正在或曾经发生着故事。这个世界或许平凡,但每个故事,总独一无二。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如果刚好,你是个喜欢听故事的人——再来个会说故事的家伙,你便会拥有一个完美的“故事之夜”。

很巧,阿丁先生也许正是你希望遇到的那个人。《胎心、异物及其他》中的每个故事,都令人印象深刻。

阿丁先生身上有两个很鲜明的标签,一是“七零后”,一是“前麻醉师”。我印象里的“七零后”,大多很会讲故事。或许是不太热衷社交媒体和热衷于社交的缘故,他们可以收集到很多故事,且不会太忙,以至于连踏实地完成一个故事的时间都没有。至于“麻醉师”,则是一个有些有趣的职业了——至少听起来,他们是在人类的清醒与迷醉之间游走。

如果故事说得好,也会有如此的效用吧。

《胎心、异物及其他》中共计十二篇故事,“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蹩脚的魔术师会把自己的乏善可陈归结为生不逢时,然而太阳之下“本无新鲜事”,厨师的高明与否,也取决于对已有味道的驾驭。这点颇雷同于小说的创作之道了,人人都可如李长吉“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然“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却举世无双。

由此,阿丁的创作特色说来简单。素材总能“道听途说”,随手拾得,但经由他的“加工重组”,一个个令人欲罢不能的精巧故事,便跃然纸上了。

小说集的首篇作品《美颅》便是如此。故事“始于师兄们讲给我的真事”——其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仅仅是一个场景:“有位师姐在一个阳光炽烈的午后纵身跃下,师兄说有人曾亲眼看到死者在五分钟前刚刚晾晒了衣服。下楼探看,衣物静静滴水,散发着洗衣粉的香气,不远处,香魂却已渺渺。”没有人知道从起点最终会走向怎样的终局,但找到起点,并且走下去——人生如此,小说之道,也无出其右吧。抵达人生终点的方式也许很多,但小说家最好的路径,显然只是想象——缪斯眷顾,有想象,一切才那么有趣。

“一部好作品也总是争议之作”。阿丁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他对于素材的处理应用在短篇小说的体例中也恰到好处。然而故事中弥漫的“光怪陆离”却常被认成“负能量”。国人热衷“大团圆”绝非一日之事,如木心所言,“看戏,一家子嘻嘻哈哈,最后才子佳人终成眷属,大家仍嘻嘻哈哈,吃夜宵去了。”如此说来,阿丁的故事,也真的有“不识趣”的味道了。一个故事,又何必当真?

只是平凡与平庸,绝非同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