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生门读后感摘抄

罗生门读后感摘抄

《罗生门》是一本由芥川龙之介著作,万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生门》读后感(一):选择从来都是人生的主题

《罗生门》

人生 和 生活 两个词 辽阔沉重

不敢也不能轻易谈论 概括

看似有无数路径和选择 其实非此即彼

也并没有所谓选择不同未来不同

未来只有一个

无数次在同一个时间点

也只会再次做出相同选择

因为人只会做出当下认为是最优解的事情

有时候因缘际会 或者说 阴差阳错

愿意相信 人只是一步步在践行确定的未来

但也并不是说选择是无意义的

只是 选择构成了你的一生

而这 又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了

《罗生门》读后感(二):魅

前两天在读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这两天读完了我自己第一本芥川龙之介的短篇集《罗生门》,短时间内密集的看风格大相径庭的作品,又都写的这么好,感觉自己有点头晕目眩,就像在沼泽/戈壁里走了一遭,阅读体验过于刺激。读向日葵是就算低头看着乱石滩但后背仍晒着太阳,读芥川君是杂草丛生总有说不出的鬼魅。

忍不住想起前些时候读三岛由纪夫《金阁寺》的感受,薄薄一本,读完却感觉心里堵堵的,有很多想记录又一个字也没写,日本这些大神作家啊。三岛和芥川都是自杀的,(前者是45岁,而芥川35岁),民族文化基因里就有对死亡般的美感崇拜。我之前看日本文学只是集中在推理上,今年算是打开了一道新的门廊。

回到这本书上来,首篇《罗生门》便惊到我了,人与地狱之门在雨中的场景,蹲在尸首间拨头发换线的老妪,冲上去剥光老妪衣物的仆人,天啊,这是什么地狱般的场景!后面看了《竹林中》,又找来50年黑泽明的电影(文字仍然好过影像),无论哪种形式的演绎,都是凉薄的人间和自私的利己。

后面的篇章里风格是一致的,十几篇读下来,写作没有让人有重复的厌倦感,反而会常常有翻跟头的升级般的愉悦。很想像街头酒肆的大汉一样,左手执书,右手拍着大腿说真tm好。也常常在读完一篇后需要静止一些时间,感谢芥川是大家,所以,基本上每篇在网上都能找到别的书友的解读,我必须说这些穿插在阅读过程中的网上搜寻对我裨益很多,读书,如果读了有感,能自己记下来写下来印象自会深刻些,如果有更深层次的解读予以点拨,那更是会加深阅读的快感,否则,读一本很好的书,什么都不做,一段很长的时间后,便可能只记得读的感受,而不记得具体的好处了。

《罗生门》《袈裟与盛远》《地狱变》《竹林中》《报恩记》《鼻子》《芋粥》《六宫公主》《运》《阿富的贞操》,别问为什么这么排,感觉,感觉而已。

《罗生门》读后感(三):仅仅叙述一个个故事

罗生门

善良的内心会在走投无路时因为遇见一丝卑劣的裂缝而转变;

芋粥

慷慨到极致便是藐视,理想只有经历曲折后达到才能顺畅到心安理得;

袈裟与盛远

人性的弱点被加以放大后就是道德的缺失;

但谁人愿接受这样的运;

鼻子

“人的感情其实是非常矛盾的。看到别人不幸时,恻隐之心自然人人都有。但是人们又常在眼见一个不幸的人挣脱了命运的桎梏时,心中不知为何会产生不满足的感觉”

蜘蛛之丝

我佛慈悲!我佛慈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烟草与魔鬼

人类在认为自己打败诱惑的时候,也许早已上当受骗;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考虑不清时就看眼前的吧;

竹林中

人都是自私的,人的行为都具有目的性,没有真伪,有的只是人性;

杜子春

拒做一个后知后觉的人,心存一分佛心;

地狱变

舍 得 看自己的选择是什么,舍得舍得,要舍还是要得;

报恩记

报恩达到了理想的状态 - 满足自身最大的欲望,让他人铭记于心;

某个傻子的一生

-

一篇恋爱故事

一直坚信的事物会是自己期待下去的理由;

六宫公主

人需要把握和争取自己的人生;

枯野抄

羁旅罹病疾,徘徊枯野逐荒草,魂牵梦萦中;

阿富的贞操

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做买卖是一个反复谈判的相对平稳过程,若中途出现突变,会让人产生不真实的感觉。

芥川龙之介,以自己的世界观述说着一个个故事,不做评价,只是呈现。读他的意义或许只是在于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或者不同的人在触碰它时有不同的感触,仅仅是丰富自己,减少偏见,了解世界。

《罗生门》读后感(四):黑暗之中只有风在不停的吹

向来胆小如鼠的五位,至今虽然也时而对身边事寄予同情,却常因顾忌他人,不曾伸张过正义。

《芋粥》

人类有时会为了追求一些不知道能否实现的愿望而穷尽一生。就算有人会因此取笑你愚笨,那他也不过是你人生路途上的一名过客罢了。

《芋粥》

人心诚然如无明之黑暗,更如烦恼之火燃至尽头。

《袈裟与盛远》

魔鬼是会一败涂地的,人类在认为自己打败诱惑的时候,也许早已上当受骗了呢。

《烟草与魔鬼》

人生若朝露,光电转瞬逝。

《竹林中》

世上的好人是可怜的,他们没有做过一次坏事,虽说做尽了善事,却还是不会感到快乐。这种心情,他们是不会理解的。

《报恩记》

如果这样活下去,我也许会仇恨大恩人甚内啊…

(长时间的抽泣)

《报恩记》

她的生活里既没有悲哀,也看不到欢乐。

《六宫公主》

但法师却没有读经,他对公主这样说道:“往生不可借助他人之力,唯有自己锲而不舍,诵读阿弥陀佛是矣。”

公主躺在男子的怀里,开始艰难地唱诵起佛号。就在这时公主的脸上显现出恐惧的表情,双眼直愣愣地望着门口的天

花板,“啊!那里有一辆汽车,正在燃烧着大火..……

“公主不必害怕,只专心唱诵佛号便是。”法师大声鼓励道。

过了一会儿,公主似梦非梦,再一次自言自语地说道:“我看见一朵金色的莲花,像一个巨大的华盖.….”

法师待要回答,还没等他张口,公主又断断续续地说道

“连花已经不见了去向。黑暗之中,只有风在不停地吹着。”

“公主您要一心唱诵佛号!您为什么不能专心唱诵佛号?”

法师厉声斥责道。可是,公主似乎已经精疲力竭,不断

地重复着同一句话。

“现在…现在什么都看不见了。只有一片漆黑…….黑暗之中,阵阵寒风刺骨。”

男子和奶娘眼睛里含着泪水,嘴里不停地念着阿弥陀佛。

法师也双手合十,帮助公主唱涌。佛经声、雨点声交织在一起

公主躺在破席上,脸上渐渐地失去了生机…

《六宫公主》

《罗生门》读后感(五):人间或地狱,取决于一次选择

人性本善还是恶,很难界定,也很难说明,你的善未必是他的善,他的恶又必定不是所有人的恶,善恶观的不统一,使得我们产生这样一种错觉,人间即地狱。

罗生门上,本意上前惩治小偷的武士,为何最后却成为生吞活剥弱者的恶魔,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迫不得已还是突生歹念?我们甚至无法得知事后武士是否怀有愧疚之情,但对于这个举动,我们能表达的只剩心寒。短短几页纸,芥川龙之介把人性看得真切,剖得彻底,他不动声色的讲述,恰恰把那份无奈与真实突出明显。在危急关头,你情愿抛弃自己的利益吗?在心如乱麻之时,你能捋出理智之光吗?在错综复杂的真相面前,你能承受压力完成自我救赎吗?

初读芥川龙之介,你一定会为他文字中那份潜藏在人性角落的阴暗而深感无助,毫无夸张成分,一切发生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抑郁得让你无处发泄,却连连称赞不已。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共通的特点是它们无一例外的都在向读者展示人性。一方面,描写人性的光辉,伟大而静谧,给人以力量,但想做到肥而不腻实属不易,毕竟将美好罗列眼前是无人珍惜的;另一方面,就是突出人性之恶,绝大多数名著都或多或少涉及此方向,一是人物挣扎有看头,二是有了恶这个世界才真实。无论人物的挣扎还是恶劣的环境,在芥川龙之介的短篇中,你都能看到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独到之处。简单的一次选择,被处理的轻描淡写,却在高潮处振聋发聩,而人物内心天人交战被写的那么自然又仿佛难以决断,矛盾的心理和冷漠的环境,这正是这本书最耐看的部分。读者在心底发出这人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疑问的同时,仍然会借此反观自己活着的世界,这也是大师的高明之处。

人间即地狱,有点言重,不过谁活在世上也不会完完全全不做选择,有选择就有牺牲,就有后悔,就有负疚。有人说自己不爱这个世界是因为世界辜负了他的善意,百转千回,命运总是对你不公,你选择自暴自弃或者以恶制恶,你变得不再妥协,也不再善良,你埋怨是现实摧毁了我的善意,殊不知正是你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把这个世界变得如此不堪,施恶者图一时之快,却要承受很长时间的空虚或自责,受恶者也要长期处于惊吓和无助状态,无人快乐,这不正是地狱之图,颓靡之景吗?

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善良,但却可以努力使自己不在冷漠的环境下继续堕落,我无法做到每个人有难我都伸一把手,好歹不去落井下石,我的世界不会接受炙烤,但人性的驱力恐怕谁也无法抗衡,有欲望就有罪恶,这才是芥川龙之介想表达的痛苦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