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想法与干法:年轻公务员成长笔记读后感摘抄

想法与干法:年轻公务员成长笔记读后感摘抄

《想法与干法:年轻公务员成长笔记》是一本由万川,任平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想法与干法:年轻公务员成长笔记》读后感(一):忧其民者,方可为官

两年前,为期一年的村官生涯结束,成为公务员,在QZZN上偶遇万川前辈的帖子,当时内心感受的震撼,无以言表,当时就把诸多分散的帖子内容,搜集、整理、梳理打印下来,打算时常翻阅。这两年过得太快,快的我自己都有点盲目。我的大领导常常对我说,时间是飞快的,每天要对所做的工作做记录。刚开始时坚持了大半年,后来忙起来忘了就没有继续写下去的动力,直接放弃了。

我是一所211的老牌政法院校的毕业生,抱着为中国法治事业的崛起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的理想和愿望报考了基层法院,也过了司考。奈何小地方管理混乱,被借调到政*府部门,两年时间没有在法院待过一天,和我一批的很多公务员也都是这样奇奇怪怪的被分到各种部门与单位,这些单位有好有差,基本可以通过单位的重要性看出这一批的公务员里哪些是有背景,哪些是无关系。作为贫三代的后代,家里根本没有从事公务员行业的亲戚,在这个二次分配中明显的与背景党区分开来。这就在最初的二次分配,让我带着极大的委屈与怨气走上的工作岗位,我心心念念的法治事业,我当法官的理想,都随着这个分配远走。也在心里许下诺言,早晚要考回法院。

工作后遇到的领导都是兢兢业业,又有能力的70后,科长和分管领导都极其优秀,并且手把手愿意教我。两年时间也都过得非常开心。那些不快,那些忧虑都渐行渐远。我逐渐适应了新工作岗位,新的思维方式。但是自问作为公务员,自己是否能过达到自己心里合格?达到自己心里的优秀?我想大部分85后公务员都会给否定的答案。而万川前辈,这本书给了极好的指引,里面的精华,值得我在下半生的职场生涯里逐步践行,学习。

外人提到公务员,都是喝茶、看报的悠闲形象,而我从入职以来,就没有见过如此闲适的日子,全单位基本都是每天忙忙碌碌,目标压力很大。一度也因为大领导情绪化的批评萌生辞职的心,终究想明白,领导的压力其实更大。对于公务员的职场,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不可名状的分寸、处事的氛围,自己应对的火候,这些难以言表的东西,都被万川前辈逐一清晰、明白的阐述出来,还给出了明确的意见。做人与做事、政务与事务、积累和机遇、对手还是朋友、学者还是江湖,做事的轻重缓急,每一点前辈都结合自己的十年职场生涯给出了全面的见解。

因为前辈也是一穷二白的贫农出生,在职场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学习、总结,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读者,怎样处理公务员职场中的各种矛盾,怎样面对各种两难的选择,处境。更是真诚的提到自己身边的那些作为榜样的老公务员,他们是我们看齐的标杆,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鞭策自己的动力。

基层公务员,更多的将工作时间花在事务性的工作中,每天忙忙碌碌,到头来自己常常觉得一无所获,接触大领导的机会也有限。只能从身边朝夕相处的同事身上学习,看到自己的未来,心里不免惶恐,不免焦虑。年轻人的心,是躁动的;世界的诱惑与攀比,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在内心找到一些信仰,“为国为民”,我自己是农民的女儿,深知百姓的疾苦,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生存的艰难与弱势,我希望自己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些事,能为社会的进步做一些贡献,哪怕这个进步小到显微镜都不能量化。而前辈在省一级的高度,让我见识了那些拼命的有信仰的老前辈,诸如老丁,以及文中提到的很多其他的优秀的前辈,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万川前辈给出了公务员职场职场十二秘籍,让我找回我的初心,也给了广大苦闷的年轻的心一些光明,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在做事的过程中兼顾个人的发展,把握机会,展示自己,积极进步。让我发现,我的苦闷,我的犹豫,我的困扰,真的不是我一个人独有,怎样选择?怎样取舍?怎样面对?这些建议,是当下几乎所有的85后公务员都需要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万川前辈的文笔一流,对仗,对偶,排比,表达流畅,行文神形兼备。作为单位的笔杆子的师傅说,好的文章不仅语言表达一流,而且内容思想绝对是上乘之作,语言服务于思想。和万川大哥所说的神形兼备,有异曲同工之妙。单从文字看,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饕餮盛宴。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这是当年明月说的做公务员的基本标准。做公务员,我们总要有些梦想与追求,大者,为国为民;小者,为家为己。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诸事心存敬畏,向万川前辈学习,共同见证国家的进步。

《想法与干法:年轻公务员成长笔记》读后感(二):公务员三年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轻舟(来自豆瓣)

很小的时候看过一句话,但凡能说出来的都是轻飘飘的小事,那些沉在心里的反倒不敢提,想来还是有些道理的。毕业以后也算写了一些东西,更多的是一种阅读分享和生活记录,可是对于工作上的事却三缄其口,不敢提,也不知从何说起。但是,从所谓上岸那天起,我对自己职业的思考可以说没有一天停过。这次接着写《想法与干法:一个年轻公务员的成长笔记》阅读心得的机会,也可以把自己工作三年来的想法捋一捋。

打小我都属于中不溜秋的那个,成绩说不上数一数二,但是中上怎么也算吧。像我这类人一般是县基层公务员大军的主力,比我成绩再好点的一般也不愿意回老家了,比我成绩再差点要上岸恐怕也得多花几年功夫。我属于运气和实力都凑合的,所以在毕业第一年就通过了省考。

毕业那年司考没有通过断绝了我想成为一名律师的想法,考公务员有父母的期待,周围同学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不得不进行的就业尝试。我一直觉得我们这群小孩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喜欢什么的是极少数,能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达成自己最初的梦想就更屈指可数。高考选专业,选大学,毕业了找工作几乎是盲目的。大家说好的就是好的,比较难考的就是好的,钱多就是好的,稳定就是好的。不管怎么说毕业了能马上就业才是最重要的。而对于自己将要面对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是混沌的,更别谈能够分析是否合适自己了。在还没毕业的小辈们,对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希望你们尽自己所能了解情况,多实习,多尝试不同工种,对就业助益良多。等到毕业再去试,就已经太晚了。

世人眼里的公务员啥样,没什么好过多分析的,一般生活里遇到一味捧杀,或者一味贬低的我都一笑了之。和这些人多费唇舌也基本属于对牛弹琴。我更关注的是我自身的感受和成长。

我劝同仁们也少受社会上这些评价的影响,保持独立的思考力,才能保持清醒。我们很容易被周围的言语蒙蔽,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这是要时刻警醒的。

第一年,我明显感觉到我和在社会上已经打拼过的同事的区别。他们上岸以后的职业幸福感和认同感明显高过于我。他们会和我说私企无法保证的五险一金,会和我说双休是一种难得的福利,会和我说在社会上做乙方受的气,也有当临时工,合同工的不平等待遇。这些苦我都没吃过,所以我是幸运的。但是正因为这份幸运,使我缺少历练,让我对这份工作少了谦卑,少了珍惜,多了犹疑,多了傲气。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对这份幸运持遗憾的态度。我甚至觉得如果失败一次会好很多,也许我在公务员这条路上就会更安心,更有规划。

可是幸运就是幸运,也许就是命运。我只能带着我的无知进入这个众说纷纭的职场环境。抱上铁饭碗的欣喜马上就会被手上琐碎而重复的工作冲淡。我不止一次怀疑难道学那么多知识,笔试面试层层筛选,走上这个岗位就为了打字复印收材料吗?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否得到实现成为我的第一个职场困惑。更别提偶尔一个简化程序的改革就可能把你手上的某份常规工作革掉,让你产生自己做的事果然是无用功的觉悟。

也许往上走就会不一样,也许换个岗位就会不一样,但是那是哪一年呢?论资排辈,关系胜过能力,这话大体不假。用尽废退,也许哪天饭碗破了,扔你在社会上再和人打拼,你一无所长。所以我的第一年就告诉自己要让自己保有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可以说,遇到这本书之前,我的职业规划始终偏向于离开。这也是我闭口不谈工作的原因。

《想法与干法》里前言就有一句话醍醐灌顶,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他说公务员只是一个职业,你没必要掘强的死磕,也没必要违心的服从,它只是一个职业,一个切口,是你了解生活,了解世界,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

这话让我意识到,今天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它都会给你带来提高,这种提高就算不在技能上,也多少体现在你的认知上。对自己,对生活,对世界我确实在这几年了解更多。

首先是自己,在领导布置任务一般开始写第一篇散文,到不断上稿上杂志,加入作协,这肯定是我工作后最大收获。写东西算是自己一直喜欢,也一直默默在尝试的事。偶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真的还行,应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安慰。通过这件事,树立了信心,能让自己喜欢的事得以坚持是一种福气。如果不是在这种鼓励写东西的工作氛围内,我可能也就最多写着自娱自乐了吧。

其次是生活,我在的岗位至少可以保证晚上和双休都是自己的。这样的时间分配我认为才有享受生活的前提。我看到过一些其他岗位的公务员时常加班,有些是在进步的道路上,有一些则纯粹是因为部门性质导致,无论是因为什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多少都会因此打折扣。因为公务员的死工资决定了你很难付出与回报同等,多劳多得在工资这方面是没有的。你只能从内在精神的得到上寻求些安慰。从这个价值层面上考虑,我一度放弃了所有进步的动力,只想保住自己的时间。

最后是这个世界,我可能压根没上升到这个层面。最多勉强说,自己坚持阅读,对世界历史,哲学,文学等感兴趣的东西确实了解增多了一些些。

由于我的收获都是在自己的时间里得到的,而不是从工作中得到的,所以我一度以为快点做完本职工作,争取更多自由时间就是我的全部努力了。直到遇到这本书之前,我还是这么想的。遇到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在我自己的工作中,我其实可以学习到更多,而我一直忽视,也可以说一直不得其法。

接下来我就说说书里的干货。

首先说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我之前说用进废退,觉得日常工作磨炼不了技能,但是却忘记了这和你的工作内容可能关系不大,反倒是你自己是不是个知道主动学习积累的人关系更大。工作上用不到,就是不学习的理由吗?那只能说明你就是一个这样抽一鞭才走一步的驴子。所以如果有一天被淘汰,那和公务员这个工作无关,是你自己的懒惰导致。

书里在这方面提到要始终保持考试的能力则更实用一些。时常去参加一些考试,竞争性的,选拔性的,至少能时刻保持自己的战斗力。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成为进步的阶梯。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这是我们上岸就觉得尘埃落定的人需要提醒自己的。

其次在文字工作方面,书里提供了一些提高的方式方法。一是要在政策理论水平上勤打基础,为内容的充实服务。二是要在形式上多下功夫创新,找角度。这个只有多看多背多写多改,没捷径。

我在这里面的收获反倒是一个全局观。因为作者提到党的一些重要会议,政府的工作报告,纲领性政策文件都是我们写任何文章的大背景。这对我这种对政治学习重视始终有缺的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点拨。其实国家怎么走,怎么发展,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下一步做什么,都在这些曾经让我觉得昏昏欲睡的官话里。他说这些文章是官话,却绝不是空话、套话,方向和措施都在里面。他是在评定一篇策论文的好坏,我想到更多的是对于国家,家乡发展的一种方向性的学习途径。

关心民族未来和家乡发展不关是一种政治理想,我觉得倒是一种实用主义。只有看清楚自己站在何处,改革大潮将涌向何处,才能找到自己下一步的路。这种政治觉悟我之前从来没有,现在我慢慢体会到了看新闻的乐趣,可能让我明白了一些政治存在的意义。

其三书里还提到为人处事上的方法。人有性格不同,有些喜欢用交际人脉来解决问题,有些则不喜欢社交,善于处理事务,埋头苦干。不能说哪个更好,理想状态自然是兼修。千万不能觉得做好事情就可以万事大吉,在职场上混混度日的没事,辛辛苦苦做事却不会做人的话反倒会被人暗中使绊的可能性更大,里面的原因不言而喻,所以想要做出点成绩的人更要学会做人。至于如何做人,我觉得一句话归纳就很可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而在工作的选择上也有技巧,不能什么活都接,但领导的活除外。垃圾工作,陷进工作要极力避开,学会拒绝。为了做人而要求自己做到的谦让和妥协也要有分寸。

最后书里提到了一些时间如何分配,精力如何兼顾的方法,但在这方面我觉得他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所以只能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不可贪功,不可恋权,不可失衡,守住原则了。

在以上当然不仅限于这些的方面,书里都比我的这篇短文更具体,更有操作性,推荐阅读。和作者相比,我无才无德无能,分享所获,是我能为大家做出的一点贡献。

《想法与干法:年轻公务员成长笔记》读后感(三):目标不一定是需要达到的,目标往往只是用来帮你瞄准方向

挺有启发的一本书,入职三年,模模糊糊有一些思考,但没有作者这么透彻,世事洞明皆学问,如果在入职一开始就能看到,或许活收获更大,对公务员系统,对人生都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一少四多”,少说、多看、多听、多做、多悟。

二、“永远不要放弃考试的能力,并且要不断提高考试的技巧。”在现在单位和岗位不可能待一辈子,争取明年提了之后就换岗位,现在的岗位太局限了。只有提高自己的考试能力才比较有机会实现。

三、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理清“逻辑和关系”。

四、掌握最新的知识、动态、形势、政策。要去看政府网站,要去上人民论坛,也要自己学会分析。

五、公务员是协作性工作。

关于破场,一是心态端正,以父辈之礼待之,礼貌、尊重的同时,也无须“过于”谦虚、懦弱和退缩。二是细心观察。沉默和耐心是公务员职场的永恒武器。三是正确行动。主动为领导做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更要学会做领导的辅助“大脑”,学会帮领导想办法,思考和解决问题。四领导之外。与人为善,待人以诚。记得上下级关系。

六、人脉的作用不一定是打招呼、递条子,而是重在了解信息、程序、手续、进度,明白情况和用力方向,使用巧力。

七、如果你想要一个很大的平台为老百姓造福,在职场中谋取进步,想在你的人生中留下一些可以值得纪念的东西,职场目标应该设定为地方党政班子,这就是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核心。 某些部门更容易指向地方的领导岗位,比如说两办、团委、组织人事、发改、财政这样的部门。距离政务核心较近的岗位大概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综合。这样的岗位需要大局观和统筹能力,而不局限于具体业务。二是前沿。什么是发展最前沿的问题?经济! 三是政治。两类,一类是政治核心部门,俗称作“人的工作”的部门,典型的就是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意义不言而喻。另一类是历史形成的,群团组织。最典型的就是共青团组织。

八、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的资料:

1.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系列

常委会向全委会的报告一年一遇,三中全会的报告五年一遇,而真正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的三中全会报告却要几十年一遇。

2.国家发改委中国改革体制研究委员会《改革内参》

作为年轻公务员,需要学习的,不光是现在有什么问题,别人怎么看这个问题,更要学习的是分析和说理的方法,以及具有针对性对策建议的提出。

3.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相关文件系列

4.政府工作报告系列

5.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及讲话

6.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

7.人民日报社论、评论,地方党报评论

8.政府网站

9.部门的上年总结和下一年打算

10.CCTV4《海峡两岸》

九、 年轻公务员职场做事,要有选择,明分寸,重把握。就我看来,三类事情要做好。一是日常工作。为职责所在,拿工资所必须付出的劳动。二是领导关注关心的事。一般工作领导也关心,但这里所说的是紧急的,重大的,领导面临较大压力,需要付出超常规努力才能实现的事情。 三是有助于个人能力增长的事情。比如空闲时候,自己私下练手,发表一些理论文章;或是像我这样,参加一些公务员的考务活动,通过考察别人,来增长自己的经验。

十、 让别人认可和信任,则是做人的主要目的。

十一、如果做一件事,不能既把事做好、而大多数人又满意,这事就不算成功

十二、 在事情推进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和意见,如果触及利益和冲突过于明显,要考虑暂缓,两个字—“稳妥”。

十三、与人冲突时

1.逐步发力。这是我以前就强调过的,月盈则亏,亢龙有悔,没必要新来一个岗位就全力以赴,用120分的力量。厚积薄发,逐步加力,反而能既保护自己又能给大家留一个好印象。

2.巧加推托。首先说明,我几乎不推领导安排的工作,毕竟干好领导安排的工作天经地义;拒绝的对象,一般是平级或无隶属关系的同事,重点是在领导不知道的情况下推过来的工作,尤其是以大压小带有欺负性质的工作。

3.合理反击。 再比如大领导安排工作给中领导,中领导安排给你,可以适当地“巧遇”大领导,告诉他你在负责该工作,问他可有具体要求?

4.扮虎吃猪。撒小谎没关系。

十四、写作上

1、掌握文字“概括”能力。

2、到网上把全国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类似的材料搜个大差不差,也算是个前期调研吧,先看看别人怎么写,再形成总体思路。之后,要考虑的多是联系本省工作的实际和特点,结合、修正、创新,很多时候还能跟兄弟省市的同志们学上两招。

3、写调研报告,大概有三个部分:A.情况和成绩;B.问题和分析;C.意见和建议

4、好材料的标准:形神兼备,即有内容,思想

针对神形兼备的标准:我们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无非是两点:一是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基础阶段:对各知识点的掌握了解、融会贯通,解决“写得实”的问题;进阶阶段:出创新、出思想,解决“写得好”的问题。二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基础阶段:实现行文规范;进阶阶段:实现文字美观。>> 对待大文章,要拿出写毕业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

五个字:看、背、格、写、改。

5、汇报时要建立信息量的概念,就是要告诉领导他所不知道或不明确的东西,对已有的书面材料进行深化、解释和说明,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信息量的最大化。

6、对待群众工作

这两个词就是“礼貌”和“耐烦”。“礼貌”的基础是尊重,是把群众当家里的客人,要微笑放松,不要摆架子给冷脸(群众不但是客人还是主人,所以我非常反感公务员摆架子的行为);重视他的事情,请他坐下来(他不坐我就站),和他好好说话,天冷倒点热水,天热倒点茶,年纪大的送到电梯口,客客气气地挥手告别,总之要像对待朋友或长辈那样对待他们。每个来的人都有其利益诉求,政策范围内能办的尽快办,需要告知的一次性告知,不能办的和人慢慢说,帮人指指路子想想办法。就这么简单。

7、 目标不一定是需要达到的,目标往往只是用来帮你瞄准方向

8、我目前的核稿程序大致如下,供大家分享、参考和讨论:A.读。从头到尾,读出声,语速中等。因为很多时候看稿子或是默读,是看不出问题的,特别是自己的东西。B.读后,使用Word文档拼写检查,再过一遍,这个很简单,让电脑拾遗补阙。C.在去领导办公室的路上,从头到尾再翻一遍,主要看序号和页码是否连贯,是否夹了白纸。如果是多份材料或会议材料,则每一份都要翻。

十五、积累

大概有六个方面要考虑:1.资历;2.能力;3.人脉;4.知识;5.经历;6.心态。

事前的请教;事中的冷静;事后的总结

一是没能力的时候要低调,别到处说自己要积累能力,这叫傻;二是有能力的时候要谦虚,别没事显摆遭人羡慕嫉妒恨,这叫傲。

十六、相处

摆正位置

待人以诚,与人为善是机关为人处世的主流方法

同事前辈,尊重、沟通、请教为好。尊重:无须敬而远之,也无须奴颜婢膝,不卑不亢,礼貌有加,如家中长辈即可;沟通:虽然交集小,但有时他们也愿意和年轻人交流,我们则不要局促,不能拒绝,真诚相待,谈话间以多听少说,虚心赞同为主;请教:工作、人际和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多问问,和前辈交朋友,我们这些不知深浅的新鸟会有很多收益。

接待群众上访,要做到“三解”,即能解决问题的要解决问题,能解释清楚的要解释清楚,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解释清楚,即使你认为老百姓胡搅蛮缠,也要让群众说,让群众解气。

与人相处,最基本的要求是:无论是谁,都希望得到你的尊重。如果事情多,心里急,脑子全部放在工作事情上,就很容易怠慢这些和你打交道的人。比如,人家和你说话,你匆匆忙忙,表情烦躁,心不在焉或是打断别人,就容易造成不好的印象和结果。

“轻重缓急”中,“缓”字最重要,处理日常工作要有条不紊,面对突发、并发事件要冷静沉着,平时待人接物要温润平和,呵呵,一定要记得带上真诚的微笑哦!

1、藏锋量力。能力可以提高,但不能显摆也不能求多,不要没有由头地把自己往极限上逼。这种事,常常吃力不讨好。量力而行,比如在领导交办任务的时候,充分考虑自己的现实情况,究竟手上还有多少事,这个事能不能按照要求办好,如果确实不行,就要以适当方法提出,争取上级的理解,要么交给别人,要么宽限时间。

2、 坚持自我。自己应该有一套保证如何不出错的程序和预案,文字、会议、接待、出差、群众等日常工作应该有自己的套路,这是“悟”的功夫。

职场上,不出错是铁律,服从领导也是铁律,二者相撞,就得权衡哪个更铁。 领导催的时候,表面上可以表现得很急,一副心领神会,和领导同呼吸共命运的样子,但内心千万要定、要静、要缓,程序一道不少,步骤一个不乱,质量不能下降,这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更是为领导负责。

有两类工作,属于方向性的错误。一叫垃圾工作,二叫陷阱工作。“员工真正的能力或智慧,不在于做了多少具体工作,而在于避开这些工作,将精力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工作中去。”

十七、相处

一是适度开放自我。更加注重和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同事交朋友,而非敬而远之;参加不同的团体,参与更多的活动;在团体和活动中,学会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二是减少无谓竞争

三是考虑别人利益。 那我尽量多尊重别人,多关心别人,多帮助别人,多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尤其是别人求助和需要时,及时伸出援手,并且尽心尽力。

十八、一少四多”—少说、多看、多听、多做、多悟中的最后一个字。怎么悟?每次参加完一次活动,我会把活动的流程都写下来,这种写是感性的,是我遇到什么事、什么细节,就写什么事、什么细节。不求规范,只要我觉得新鲜、奇怪或是好玩,有用就写下来。然后,拿着这个总体的流程,安安静静地想一想,往往会有收获。因为当时参与其间,看到的都是局部,现在拿着这个流程,就有机会,整体、全面、综合地想一想,往往会有新的看法。

预先提问,事先对工作有全局性的了解。

问什么呢?两个核心问题:1.工作进程如何,事情会如何进展;2.我的角色如何,主要需要做什么。了解到这两个核心问题,工作基本可控。

预见”、“预案”。

跟不熟的人聊天,聊什么大概有三类话题:一是说自己。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和经历特长。二是说对方。对方正在做什么,研究什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也是可以说的。三是说共同的话题,就像传统的“今天天气哈哈哈”,或是双方共同认识的某个人,熟悉的某个共同的工作,某个共同爱好,也都可以。

十九、关于喝酒

我现在能把握的大概是三点:一是敬意还是要表达的,敬果汁敬水粘粘唇也是要敬的。二是千万别让人倒酒在你杯子里,别人还没倒酒的时候,你要主动,先把水倒上,然后反复解释,表达歉意。第三是要坚持,大概要坚持一年吧,滴酒不沾,大家有了这样一个口碑,就好一些了,总之难度较大。

二十、技术人员在公务员职场的空间是什么?我觉得,单纯地在机关做技术,容易被“边缘化”,难以获得这样的空间,因此,除了技术之外,还要多学,要“调结构、转方式”。一是能力上要转,转到文字、表达、综合、管理,你们单位的业务职能,以及主流的经济和法律上来,具体的你可以按照喜好来选择。二是心态上要转,不要过于内向保守,要鼓励自己和人接触,了解更多的事情,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业务(其实这也是很好玩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