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功利主义读后感100字

功利主义读后感100字

《功利主义》是一本由[英] 约翰·穆勒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页数: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功利主义》读后感(一):八十来页,字字珠玑

1.让我分清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区别:功利主义的意旨是人类社会对幸福的追求,而不是利己主义对利益的盲目崇拜。 2.快乐的质量与数量,以及对快乐的理解是我们尊严感的体现。 3.刻画功利主义世界的蓝图:其目的不是行为者本人的幸福,而是全体相关人员的幸福,并且尽可能多的免除痛苦。 4.我个人目前对功利主义社会持怀疑态度。首先大部分人配不上功利主义社会,其对个人的道德品质要求较高,“爱邻如爱己”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其次我目前相信个人主义,这在我看来更加现实。 5.做法可取:大部分人关注个人幸福,少数人关注宏大社会。 6.道德与义务的矛盾:次要原则居首,若有矛盾,再诉诸第一原理。“功利不是作恶的借口”为本书观点,但在《罪与罚》中,若为功利,作恶又何妨?我的观点呢,暂且存疑。 7.美德是手段,幸福是目的。手段与目的要剥离。作者对人类这么有信心?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到? 8.基于功利主义之上的正义是“正义”,否则也只是个人理解的“正义”。 9.我其实对功利主义的第一原理并不笃信,悲观主义是我的基本色调,但在其上构筑出来的大厦我很喜欢,倘若可以贡献一份力,我也是愿意的。

《功利主义》读后感(二):你秃了,但我还是爱你

据多本密尔的书前页作者像显示,密尔人到中年时免不了了英国男子逃不了的宿命,那就是秃头。

然而那笃定的表情、眼神却没有变过。

当看自传看一半转头看这本小书时,密尔想讲什么理论想讲什么观点,对我而言,已不是重点了。

要在安静的外部环境和清醒的头脑状态下,才能将此书读进去。尝试跟着密尔的思路,进入他论述的情境,光是观察他论证的过程和方式也就足够。

自去年到今年,其实看了几个18世纪璀璨星星的自传。他们都有自己的缺点,都有自己犯过的错。

而看密尔的自传和了解他的生平,会发现,他是完美的。我们找不到他明显可被批评、指摘的地方。

然而世人其实并不尽然会喜欢这样的人,这些明亮的星星往往要如我们一样有诸多毛病有凡人会犯的错要经历凡人曲折坎坷的人生那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共情,从而生出喜爱。

但密尔没有这些。

我们发现他的天衣无缝,即便有“缝”,在我们指出来之前,他比我们早就发现,并就此缝制好了。

理论当然有供人争议的地方,但若站在他的角度,让自己也成为密尔,可以清楚发现,密尔已经把话把理讲得足够清楚、完整和完美了。

密尔不仅仅在于聪明,很多时候读他的东西,会感觉他整个仿佛是站在旁观人类的立场上的,置身事外,将人、人心、社会、国家政府看得透彻,就像自己不是其中一员一样。

密尔不是人。

而从他的自传可知,其实他自己对此是有“痛楚”的吧。

痛楚在于,其实他个人很难或者根本没有真正的喜和悲吧,似乎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

他永远冷静地站在那里,我们仰望,而他也就是孤独的。

《功利主义》读后感(三):我所理解的穆勒的论述

首先第一感受,原来功利主义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功利”啊!日常生活中“功利”的含义我就不谈了,功利主义的英文是utilitarianism,原自utility,即效用。这下我有点明白了,为什么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功利主义,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效用主义”。

功利主义的最主要理论是,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的最大化,或者避免痛苦的最大化。不管人们是直接追求幸福,还是其他东西,诸如财富、名誉、地位等等无形的有形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促进幸福的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功利主义是为个人而设计的,因为功利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中所有成员的幸福最大化。这就要求每个人在考虑自身的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的他人的利益,这样才能提高社会整体的幸福水平。

不过这一方法也有一些问题,这个社会的幸福程度是无法衡量的,因此也就无法加总。比如说同样一份午餐,一个人已经饿了三天了,而另一个则是正常状态,那么显而易见,这一份午餐给这两个人带来的效用很明显是不一样的。由于这种这种主观的评价的背景不同,我们就无法通过提供某种东西将个人效用或者是社会总体效用提高到一个预期的水平。回想在学习消费者理论时,每件商品对消费者都有一个特定的效用,可以加减甚至乘除。但是这样一看,由于它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个体差异性,这个理论就站不住脚了。

在讨论功利主义的道德约束力时,因为我平时很少看伦理学的书,都是自己在瞎想,因此穆勒在这一部分的见解给我印象还蛮深。原本我认为,道德是社会约定俗称的产物,为的是协调个体成员与其他成员的关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进一步的,觉得道德产生于人对自己欲望的约束,这一说法也颇有道理,其最终目的是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达成资源的公平分配。当然今天的道德内涵比这要丰富得多。不过有一点我一直忽视了,或者是默认了而没有特别细致地思考过,那就是道德并不具备什么天然性。道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发生作用,一种是外在的约束力,诸如教会的教条、平时生活中默认的不能行使的行为等;另一种是内在的约束力,即信念。这是一种正确但是有风险的见解

《功利主义》读后感(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傍晚,高中同桌来电,聊起经济学,忆起前段时间刚看完的一本书,分享一下。

《功利主义》,或者更贴切的说,《实用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穆勒的经典之作。虽然只是一本小册子,却奠定了其在伦理学史上的地位,掀开了新的学术局面。

(一)“合乎道德的行为或制度应当能够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大学时,受热捧的公开课“公平与正义”,用了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引出一个疑问:当列车快要脱轨时,是应该正常行驶撞向前面的多数人,还是应该转轨撞向另外一边的少数人?

如同另外一个问题:杀掉一个健康人,取出器官,救活另外五个病患者,合适吗?

大学课堂,学到“功利主义”这一概念时,忽略了“合乎道德”这一前提(暂且把道德算作公认的合法规则)。而在中国,变形了的集体主义盛行的年代,扭曲的人性制度,或许正是源于此。经济学家总是强调“人要是理性的经济人”,“理性”二字蕴含着投入与产出对比。

“所谓幸福,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所谓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在《多崎作》一书中,黑把白的死去看作是白的一种解脱,或许正是源于此。

哲学的玄妙之处,很多时候与其概念的难以确定性有关,比如我们难以判定别人的幸福定义。刚结束的瑞士人关于“固定补贴的公投”,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政策制定者与公众需求之间差异性的体现,而这正是功利主义应用于社会福利经济学之时,遇到的幸福判定标准难题。

自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问世,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需求发展的过程,就在绝大部分时间里被定义为经济发展与个人进步,成为定义幸福感的一个侧面。但,就像《功利主义》一书中提到的那样,“快乐一定是幸福吗?”。

(二)“功利主义与善、与正义”

经济理论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有偏差,源于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即使理性人也不可能永远理性,总有“感情用事”的时候。

穆勒的功利主义强调善,强调正义,强调人的自主衡量,但现实却不总是如此。高中政治讲到的“公共用地的悲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基于功利之上的正义乃是一切道德的主要部分,而且绝对是最神圣最具约束力的部分。”

(三)推荐此书理由

论坛上跟网友交流的时候,大家最大的感叹是,“看完此书,才直到之前自己对于功利主义的理解有多么片面,误解有多深。”

犹如我们经常反感历史教科书上的各种说法,唯有去查看其他作者书籍,方能探究到一点点不同的真相。别人对于“功利主义”的转述,终究不如阅读作者的文字。

——智言智语,2016.06.08

《功利主义》读后感(五):乱翻书丨人不如猪否?——评《功利主义》

文/尘桥

人们尽可能给功利这个词汇泼脏水,任这脏水顺着伞沿留下,流到脚下,顺着鞋子氤氲到你的周围。在泼脏水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一种扭曲的愉悦感。如果你问任何一个功利主义的人,他会这样回答: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需求,有些人尤其喜爱自己占着金光闪的神灵都不肯呆的位置,他们尤以为自己毫无“肮脏”的目的仅仅只是热爱这份崇高的事业,丝毫不顾及有多留恋别人崇敬的目光和被给与者给与的感激,即便没有留恋,热情的源头总会有一个目的的。这个目的是什么,每个试图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人都应该思量思量。

概念的产生源自质疑和讨论,功利一词先于快乐被指责不切实际,当快乐先于功利又被指责骄奢淫逸,然而功利从不与快乐背离,也不像人们粗糙地想象那样陷入骄奢淫逸就难以自拔。功利主义指的是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即:减少痛苦,增加快乐。

对于人们是否应当追求幸福曾有这样的辩论者这样辩论:

A如果以为生活的目的就是快乐,除了快乐便没有更高的追求,那是卑鄙的想法。这种学说仅仅配得上猪的学说。

简而言之:你是猪,你们是猪,你们的学说是猪的学说!

B你觉得猪都配得到的幸福快乐,人类不配得到。谁更不堪一些呢?

简而言之:你不如猪,你不如猪,你真不如猪!

A少耍嘴皮子了,只知道啪啪啪,买买买,么么哒,真是呵呵哒,人生就这点追求吗?

简而言之:我有更高大上的追求呢,快来问我吧,来问我吧,问我吧!

B人们对快乐的追求是有偏好的,啪啪啪一旦满足了,普渡众生带来的快乐,也是快乐啊!

简而言之:你当别人都是傻呀!吃多了会撑的你不知道呀!

C经济学有一个效用的概念,君可知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君知否?

内心欢呼:快学经济学咩~经济学力量大

D我是马斯洛呀,我要补充,需求金字塔你们听过吗?

A就是有人挨饿受冻也愿意普渡众生的?佛祖还把自己喂鹰了呢?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离家,离开自己的妻子,儿女,体面的工作。

B: 人类这么多,总有人异于常人对于某一方面的追求特别执着。伟大者以伟大要求自己,倘若他获得的愉悦感(没错)给人类和他自己带来的益处大于损处,那么我们功利主义者啪啪的鼓掌!

列夫托尔斯泰从个人看,他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这说明他对正义的需求大于他对阶级的归属。

背叛阶级投身正义,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屁股决定脑袋这是大多数人。所以他是人类中伟大的人,但是他在焦灼中,在思考中获得的,不仅是人类的财富,首先是他自己的珍宝。

最后,给功利主义泼脏水实在容易,扯着嗓子吼几句你自私你自私,就会有无数人赞同。人们十分依赖第一眼的印象和过去隐约的概念,但了解和更新功利主义这个词汇有着深远的意义。

你懂得了追求幸福是此生要务,但这还不够,你在追求幸福的路途上迷失在浅滩上的风景,觉得人生不过如此的时候,愿你能发现更深更远的空间,能听见儿女情长喁喁的声音,也能听见铁骑刀枪冗冗。

卢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