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读后感1000字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读后感1000字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是一本由格雷格·史密斯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读后感(一):kpi

做好一份工作的前提就是热爱它,作者很喜欢他的工作,一直保持着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随时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他想的是为客户考虑长期赚钱,而不是赚短期的钱,但市场上多的是只为自己考虑的人。任何公司都有kpi文化,很多人以kpi为导向,做不道德的事情,也不会受到谴责,甚至是拿下属的奖金,公司也没有办法,不去谴责他,弱肉强食。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读后感(二):2000-2010间的美国投行市场缩影--这是一本可以了解到细节的书。

这本书出现在我对投行有些不一样看法之际,对我的职业有很大帮助。

我不想讨论本书中对于为何离开的价值观分歧的问题,高盛一直在那里,也有可能一直是那样运行的,其实作者离开的原因是因为产生了比高盛更高更远的追求而已。高盛已经无法与当年的他匹配。

从本书中我关注了很多高盛运行的细节,这对我很有帮助。

1.9.11 的灾难对美国人很重要,它让美国产生了空前的凝聚力,也为政治家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2.任何一家卓越的公司都应该注重培训,尤其是新人的培训,这对形成企业文化非常重要;

3.进会议室的时候应该坚持电话和视频线路是否关闭—职业素养

4.找到你的职业指路人;

5.不可吸毒;

6.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读后感(三):坚定梦想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然我体会到了要想成功同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一个职场菜鸟到金融精英,作者的努力不仅仅是在学术上的学习探究,更多的还有待人接物上,更好的沟通学习能力帮助其在经历了高盛多次大裁员中依然稳定,从书中学到了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千差万别,无所谓哪种性格能够铸就成功,但我们必须怀有一颗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心,不断尝试新的工作岗位,学习新的知识,让自己更加全面。

书的后面作者对高盛的现状表示了不满,不是以自身的立场去想问题,而更多的是因为自己为之奋斗的公司已没有了当初的样子,这不仅仅在高盛,更是当今金融界的通病,大家都是希望赚快钱,每个人都急功近利。从而又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何为企业文化,如何在这个逐利的世道中能够始终如一的贯彻自己当初的信念,或是梦想。为了生存有些人虚情假意,有些人背信弃义。我们应该反思,坚定当初自己的梦想,不被世俗所绑架(这个世俗既包括精神上又包括经济上)!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读后感(四):为心中理想而战

阿里上市,将马云个人成功学推到人们面前,让人们一睹阿里帝国掌舵人的风采。犹还记得网上一直流传马云关于员工离开企业的两个原因:一钱,没给到位;二心,委屈了。经过网络段子手再加工,变成一钱没给到位、二钱没给我位、三钱没给到位。一言以蔽之,无论是金钱价值还是自身价值,双赢才是企业发展人才的战略需求。

在《我为什么离开高盛》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作者说 “我想在华尔街上最棒的公司里取得成功”,个人价值需要企业做支撑,成功有时并不用金钱衡量。当然,在最棒的企业里取得了成功,说明金钱的价值已经达到最大化。

从作者的讲述了解到,在008年金融危机还未全面爆发前,高盛乃至和高盛擦边的员工,都因为高盛的企业文化自豪——客户为先,而不是后期被作者所鄙视的——利益为先。

然而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形势动荡。高盛在改变,而作者本人来到高盛的初衷没有改变,他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自己的知识,不仅得到高盛的认可,也得到客户的认可。任何投资银行、投资机构都可以改变,但是高盛作为华尔街最卓越的投资机构之一,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脱离原先的文化轨道却不加以修正,是格雷格•史密斯最无法忍受的。在企业一直以利益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时,道德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作者说“我不想四处推销自己,不想在相比更逊色的公司里赚更多的钱,即使我的现实情况要求我这么做,但是我没有。”高盛的文化打造出一批又一批像格雷格.史密斯一样的人物,为心中的高盛而战。

无数成功学中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职业素养、道德底线是每一个人的成功的保障。李嘉诚说的成功哲学是“诚信”、马云说的成功哲学是“坚持”、王石说成功学是“超越”。没有一个成功的人告诉你,如果你要成功必须斤斤计较、唯利是图、以自己为中心。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最为人最基本的东西。

企业是由无数具备此素养的人组成的,之后产生正确的企业文化。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人,那么企业文化就是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展现一个企业的灵魂。灵魂没了,还怎做一个人。

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更应该明白,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那么成功对他来说,就只是痴人说梦了。

《我为什么离开高盛》读后感(五):高盛的转变

高盛作为世界领先投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这里聚集着世界上最聪明又最勤奋的人,是名校毕业生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可是真正要进入高盛工作需要接受的筛选是非常残酷的,即使能够获得offer,不能持续的为公司创造价值,也随时面临被辞退的风险。然而在这样的企业做到高管位置,并且未来可以预见是无比光明的一个人,出人意料的辞职,还写了一封公开信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让人不得不好奇他究竟怎么想。

作者格雷格.史密斯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就在高盛工作, 12年,从一个交易员做到集团执行董事兼欧洲、中东和非洲区衍生品业务经理的位置,见证了从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到次贷危机后高盛集团由内到外的转变。正是对这种转变的不满意,他选择了离开。

作者说 “我想在华尔街上最棒的公司里取得成功”,这个最棒的公司曾经克敌制胜的关键就是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9.11事件后全公司上下待命随时准备应对复盘,大停电时作者和上司在没有空调的高层空间协助不安客户处理交易,在客户要求可能造成市场动荡的大单交易时对客户进行劝说等等事件,无一不反映出高盛认为的客户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

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高盛的上市公司属性,让这个伟大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发生了不小的转变。高盛不再以思想、树立榜样、正确行事作为筛选领导人的要求,只要能为公司赚到钱,任何人都能被提升到一个有影响力的位置。正所谓上行下效,领导人的一些不良行为会给员工带来不好的示范。客户在高盛眼中成了木偶,人人都希望做那些“人傻钱多”的业务,因为有GC的存在,只有短期利润才是衡量你价值的标准,没人再在意高盛经营原则中的“我们的资产就是我们的员工、资本和声誉,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消失了,‘声誉’是最难恢复的” 。客户不再是高盛的服务对象,而是成了高盛的交易对手。谁会对自己的对手手下留情呢!

作者在高盛12年,通过他对9.11后公司为自己提供的现金救助和临时住所、自己和几位上司鲁迪、科恩、达菲之间的合作、几次热闹的员工聚会的描述可以看出格雷格对高盛是有较深的感情的,毕竟高盛是一个承载自己梦想的地方,在这里他拿到了绿卡,把自己的家人都接到了美国。作者说“不想在相比更逊色的公司里赚更多的钱,即使我的现实情况要求我这么做,但是我没有”,只有在最伟大的公司展现出价值,才是成功。在和数位高层交流希望改变现状无果后,他最终无法忍受这种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的生活,选择了放弃。显然在作者眼中,高盛已经不再是“最伟大”的公司。

企业道德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华尔街这种充斥着金钱、欲望的资本市场,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很容易陷入盲目追求利益的漩涡中。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不仅在法律上有风险,聪明的客户也会很快反应过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