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微晕的树林》读后感100字

《微晕的树林》读后感100字

《微晕的树林》是一本由简媜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328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晕的树林》读后感(一):读简媜

简媜的散文风格一向都很朴实,没有给人太多的沉重感,这本书最先的文章也是从平凡的生活小事出发,在朴实中感悟人生道理,总之读起来让人内心平静,最后的一个篇章“南下 雾中芒从”的文章个人觉得是作者的情感升华,同时给人一种大气放开锁事的心态,是作者看清出世与入世的描写吧。 有些没太懂,感觉还可以多读几遍。

《微晕的树林》读后感(二):再见,简媜

我是在高中的时候通过《疯狂作文》知道简媜的。那篇文章的名字已经从我的记忆中淡出,但是还记得里面讲述了她准备高考的经历。别人优哉游哉地消遣时光的时她却能规划好自己的时间,高考将至大家慌慌张张地临时抱佛脚的时候,她却高考前几晚信步在台湾的夜市中,为自己买一份红豆沙冰。如此从容地安排自己人生的模样让我极为钦羡。

可是如今当我再读她的文章时,字里行间的剑拔弩张的情绪令我窒息。她的文章里过多地包含了表达情绪的词语。她书中所写的那样,“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人也许会被她的语言煽动,可是因为缺乏思辨令人看罢索然无味。她的每篇文章里都不自觉地用到的“吧”这个字,或许是以前的抒情文的常用套路。

总之,除了为了打发时光翻出一页抄抄好词好句,我再也无法从她的作品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微晕的树林》读后感(三):一生无事小神仙

有的书看着会觉得沉重、疲惫, 简媜的书则让我觉得轻盈、松弛,像是异地的一位不亲密但爱絮叨的友人,平淡地记录生活,把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诉诸笔端。收听到她的故事,也许你不会有很大触动,但偶尔会心一笑的心情,还是可以共鸣的。好几篇看着都像高中时候会被当做范文的“满分作文”,以小见大咯,情景交融咯,托物言志咯,最后升华咯,好多成语、排比和比喻,化用典故古诗,多了一份矫饰,少了一份自然吧,但也有妙处。 最喜欢《一只萤火虫把夜烧了》《寂然草》《花的淤伤》 摘抄时间: 春天的太阳无私地纺织每个帐包,用绿绣线打了三两只蝴蝶。 每个人心中总有一块土地,是他终生溯洄以求的。美的是把人生当成半途。 只要根藤活着,它总会绿出来。 成人认识的儿童世界与儿童眼中看到的成人国度是两套系统,我们很轻易地把每座原始岛屿视为合法的管辖地,透过经营管理使之变成我们期望的样子。 二十一世纪,是付账的世纪。 作品与作者的关系只不过是一场诞生与死亡的游戏。 四分之一个西瓜,半弯红月嵌着晒黑了脸的星粒。 伤逝的新芽总是在春天埋伏。如果要抵抗生命的悲哀本质,喜剧最具叛逆力量。 幸运不会永远眷顾我们,尤其当我们开始误用它的时候。 晒出一身盐巴,收集半罐咸咸的幸福。我的性格只适合带刀带剑,不适合举案齐眉。是哪一种女性,就用那一种女性的门法活着。 撰文必须去挖掘的矿坑——人性的弱点及现代人潜藏的欲望。广告人创造各式各样“标签”,诱引消费大众努力工作以获得标签背后的认同、肯定、荣耀。 旅行迷人之处正是在这里,扛着不轻不重的今生,到处浏览自己的前世与来世。 乡土的力量在这儿如大榕扎根,把她的子弟搂得紧紧的。

《微晕的树林》读后感(四):女儿,树林以及成长往事

对这本书很是满意。看简桢书看得久了,开始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这个女子“铿锵坚奇,带了点兵刀”,所以文字热烈恣肆,自成风格。写自己深爱的土地,“向雨坠入深渊,风和风再续前缘”;写自己喜欢的挚友,“也曾落日执镜,看她羞罗一江霞色,也曾弦月为钩,助她网上一江星斗”。是这样恣肆却美好的语句,随意的安置在字里行间,俯拾即是。所以认定了这个女子的书写只能是不道寻常,甚至于离经叛道。 却忽略了同是凡尘之人,无可避免的有柴米油盐的琐碎,所以在面对这样一本书的时候,失落不期而至。是一本琐碎且短小的册子,关于生活的感悟和心得,关于阅读、旅行、的思索,关于乡村、童年的追忆与分享。内容零碎长短不一。 若是其他作家的心血,自己即使不喜欢,也决不至于不满。生活本就零碎且杂乱,能够在一地鸡毛里找到引人深省或默默沉思的事情,算是独具慧眼。若能将这样琐碎心绪和题材诉诸文字并且别有一番风味,便是上天赋予别人所不及的文字才华。简桢无疑是这样别上天宠爱的人。可简桢不能只是这样的人,不能够写这样的文字。就像王小波不能写色情小说,马尔克斯不能写玄幻小说一样,特别是看了《女儿红》《梦游书》之后更是如此笃定。 或许是自己阅历不足,经验尚浅。所以无法感同身受在写这样一本集子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有关于家乡俗语,斑驳老房,世事感慨都难以有所共鸣。大概真如古人所言,少年不识愁滋味,一味地追求初读费力、涉世未深之人难以句读的文章不过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所以在面对这样一本语调平淡,行文规范的书籍,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品味。 仔细想来,这世上终究是圆满的事少,有缘无分的居多。人是这样,书大概也如此。当时语文老师教鲁迅先生的文章时大眼瞪小眼,两棵柳树和别人吃掉的狂人始终是无法引发自己的共鸣,在初入社会,略微明白人情世故以及朝九晚五的滋味后,才觉得的“民族魂”这三个字鲁迅实在是当之无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开始变成自己最真实的写照。简桢的部分书也是如此吧,比如说这部小册子,一改往日的张扬与桀骜,并不诘曲聱牙 并不艰难晦涩,而字里行间内敛且平和却需要更多的耐心去体会去揣摩,这真好是仅依靠一腔热血无法完成的修行。 大概,对于少年自己所向往的孤绝于高傲,而这本小册子写进琐碎和朴实之间的矛盾,时间是唯一的解药。待到时光沧桑,千帆过尽而心如止水的时候,自己和这部生活琐碎史的矛盾才可消弭。一直知道会有新的故事出发,也明白会有新的旅人达到,所以向往热烈极致,不屑于作茧自缚,哪怕是昼夜厨房与爱这样所有浪子希翼的事物。所以喜欢不流于俗弊的事物,书籍更是如此,这种心态,就是自己对于“带了点兵刀”的字句和仅仅是“构思精巧的散文集”,厚此薄彼的原因。 现在 自己无法像以往阅读简贞那样孜孜以求,夜以继日,阅读这部书,也没办法保持以往的阅读习惯,一本书至少阅读两遍。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和割舍,我想,自己为人处世以及阅读不是依赖年少的张扬,而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感悟和经验的时候,会再拿起这本小册子。 笃定并且认真的相信,日后自己在某一天必定会仔细观赏这平淡琐碎的册子,这一地鸡毛和柴米油盐所构成的、微晕的树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