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裂国·大王图》读后感1000字

《裂国·大王图》读后感1000字

《裂国·大王图》是一本由小椴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裂国·大王图》读后感(一):裂国 大王图

前不久看到沈樱樱在微博说:现在的九零后连金庸小说都不看了 感觉一个时代结束了 。

椴公答复:去中心化不需要经典吧,奶头乐的波普化才是新常态,你们这些腐朽的卫道者

大概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现如文化越来越多元,谁又是中心,谁又是经典,怕是我们自己也分不清了,或是根本懒得去分清了。

我也算是看今古传奇武侠版长大的,如今的没落一言难尽 ,大王图依旧精彩一如杯雪

《裂国·大王图》读后感(二):乏味的小说,失职的编辑

第一章中对历史背景的交代不像小说笔法,而像历史教材般生硬,对白也像背书一样。全书用了不少笔墨写人物心理,但大部分人物形象依然干瘪。时而出现的生僻字词,对叙事无益,反而有点影响阅读体验。第一章设置的伏笔,到最后却是一笔带过,似乎作者写着写着突然忘记最初的设定了。

作者似乎颇工古诗,擅辞藻,却不知古人的表字只用于称呼别人,不可用于自述。

另外,下面这段是引给本书编辑看的:

——《标点符号用法》

《裂国·大王图》读后感(三):荒芜,一切本就是荒芜啊。

"明知所有的一切都本来牵挂不住的。除了弓,能牵挂住鸟的翅膀;钩,能牵挂住鱼的喉咙;缰,能牵挂住马;死,能咬紧生。"

第一次读小椴的书,找到了当年读《缥缈录》的感觉,稳,一直很稳,却没有大惊喜,觉得好,可还不够。在读最后一章之前,我都觉得只能给这书四星。

"我要这宮室荒芜……"直到苻生说出这句话之后,我终于确定,这书,我给五星了。最后一章太好,包罗万象。

革故鼎新,宫室依旧,可都是一时的,所有人都永远延着人性的特性,无尽循环。从古至今。

政治着实太可怕了,是个深渊,不讲感情,只讲生存,无人甘作羔羊。你不杀人,人便杀你。管你有功无功,是善是恶,都不过是先下手的掌权者翻手覆手间的手段罢了。

凡人如我,没有慧眼,没有远见,没有脑子,不懂驭人。不谙世事便不谙世事罢。世事又岂是我能看透和拨弄的。

《裂国·大王图》读后感(四):这本椴公仍然是男神【啥

知道小椴,还是因为杯雪。

这次不同,在于裂国是史多于江湖,自江湖写入庙堂之中,自然不再有那么多惺惺相惜,并辔行于乱世的默契。

而其间最使人叹的,也不再是之前的作品里那些游走在尘世边缘的人。每一个人都自觉在历史的舞台上能够掌控住什么,而最后终被大势吞没。

一直以旁观者自居的洛娥都不能避免。

令人惊艳的场景颇多,龙首原上,黄眉营中,以及末路帝王喝完了小安乐那坛酒后,那句叫小安乐葬我。

小椴的文字层次感很丰富,可以同时有许多种情绪藏在里面,引而不发,而每一抹短暂的暖色背后仍是不变的荒凉。

这种用想象和架构去填充历史裂隙的写法很有意思,也很考功夫。

题外话,最不喜欢的是安乐王和奢奢的片段,奢奢这个人物是杯雪里看到朱妍的那种感觉,美而浅,浮在众生相的画轴之外,有几分格格不入。相比之下,到是洛娥和苻法的感情渲染得更到位似的。

下半本就该写到慕容冲,写到偏安江左的司马王谢和北府兵了罢,还是很期待的。

《裂国·大王图》读后感(五):这就是我心目中历史小说的“范儿”

昨天刚刚读完“两晋通俗演义”,想到了书架上这本早已静候多时的《大王图》。

虽然是晚上,又停了电,还是在烛光下展开了书。

没想到一下子时间就到了深夜。

到今天中午全书读毕。

被两晋通俗演义中纷繁头绪折磨到痛苦不堪的心,在这一刻得到了抚慰,得到了补偿。

嗯,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历史小说的范儿。

没有架空,无需穿越,既不刻板,也不空泛。

一切都源于历史记载,又不仅仅局限于记载的范畴内。

文字,将历史的骨架变得丰满,生动,时不时地有出人意表的发挥,但同时又那么的顺理成章。

也许,这就是小说与历史的最完美的邂逅。

如同不应苛责蔡东藩,对大王图亦然。

文字的华丽,个人的努力,有极其个别的时刻(很少很少),似乎有一点点(也就那么一点点而已)超出了剧情的需要。

对于严肃的历史,文学的追述,有时还可以大胆一点,比如对于诸葛弩准星的一段描写,就很成功,使人影响深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