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本由[俄] 列夫·托尔斯泰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7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一):百科全书

如果有这样一本书,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关于爱情、友情、家庭、生死、人生价值、政治、经济、社会习俗、教育、宗教、战争…这些主题的个人观点,那么它八成是一部杂文集。而如果同时作者又向我们描述了当时的社交晚会、舞会、歌剧、赛马、打猎、种田、选举、坐火车…这些活动的真实场景,那又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当然都不是,这本书就是《安娜·卡列尼娜》。古今中外的小说有千万部,很难再找到一本能将这么多主题融合在一本书中、还能讲述一个精彩又完整的故事了。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二):淡妆浓抹总相宜-我眼中的托尔斯泰

这是继《战争与和平》之后,看的第二本托尔斯泰。

至此,托尔斯泰已经我本年度第一个爱上的“男神”。

20岁的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三):所有人都了解的明明白白,写的纤毫毕现

《安娜》一书第五部第十一节描写的伏伦斯基,安娜,高列尼谢夫三人去参观画家米哈依罗夫的画时,这位画家的心理活动可谓及其复杂,一开始的略带敷衍和紧张以及自我安慰,到中途的惴惴不安却假装淡定,到后来听到泛泛的夸奖仍旧激动不已。作者把人物细腻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的淋漓尽致,让读者读起来仿佛装了透视眼一样。 我这个年纪,连自己的心理都琢磨不清,更不能去揣摩和刻画不同性格的人的心理,但文豪就是有这样的能力,洞察人情世故然后剖析,归纳,再重现。这也是名著之所以为名著的缘由吧。而我也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乐趣,就是去欣赏这些杰出的画家,音乐家,文学家,政治人物……他们遗留下来的伟大的作品,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和爱。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四):爱在人在

隐约记得高三时语文老师提过一嘴,好像是个悲剧,就一直不敢看。现在读完觉得,真的轰轰烈烈爱过一次,投入过一次,也算不枉此生?美得如此浓烈眩目的女子,很难让人不爱,尤其中后段还写她聪慧过人,可以和那些自认为博学多才无所不知的男人们畅谈各个领域的话题,因为她看了许多书,并且能从中学而致用。忍不住想象,如果她不是生在那种女人只是陪衬附属的时代,如果她有更多的发挥才能的空间,是不是就不会除了爱情别无他求?又或者恋爱脑就是这么无可救药,生在哪里都是一样?

能如此敬重这样一位女子的作者也值得敬佩。列文这个角色是作者的化身这一点实在太容易看出来了,杰克苏得很明显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五):全书沒有一个人应该被谴责

以前听过的关于这本书的议论,有不少评论安娜轻浮、卡列宁虚伪、渥伦斯基软弱的说辞。故事耳熟能详,到底还有没有兴趣再看书呢?我一直很犹豫。这次因为一个特别的机缘,打开了这本书。经典确实值得一读再读,精读细读。托尔斯泰怀着冷静、慈悲的心情来书写。这无疑是所有伟大作家对笔下人物都会持有的态度。通篇都有人性的真实。这种真实渗透到每一处细节之中,甚至给读者带来某种安慰,原来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某些心态,大家都是一样的。谁都知道人在欲望的驱策下会丧失理智,可是人无时不在欲望的奴役下讨生活。安娜、沃伦斯基、卡列宁,没有一个卑鄙的人,虽然结局是不幸的。欲望这个魔鬼紧紧扼住人的咽喉,让人极度欢欣,再落入无聊,进而极致的绝望。过分热烈的感情无一不是如此的结局。当对人性有这样的理解后,又如何会批判主人公呢?没有一个书中人物应该被谴责。试想想如果你我面临同样的境遇时又能如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