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读后感锦集

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读后感锦集

《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是一本由[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读后感(一):神话,现实

我合上书本,绞尽脑汁只能说出“宏大”一个词符,我被这宏大震撼。 我之所以说这是一本“宏大”的书,是因为它超越了过去与未来,真实与虚幻,生存与死亡。它糅合了四千年前的苏美尔神话,又惊奇的让故事发生在未来。它演绎诸神的法则,又在神性中注入人的感情。它书写纷繁的人世,又发觉内里只是腐坏的死亡。 这本全然用第一人称讲的故事,没有安娜尹的“我”,却比大多数第一人称的“我”更加丰富的描绘着“我”,“尽管我们知道他们的一切,对他们的经历感同身受。然而读者的体验却常常出人意料地不完整和令人失望,因为作者‘我’的表达并不能保证尽显文字的普遍性。我们缺少的似乎是故事的隐喻维度。隐喻小说的主人公是他自己,一个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或地理条件下的人,同时又远远超出了这个特定的范围。”

安娜尹的故事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作者抛开一切定义,它要给安娜尹一个自由,她要去对抗神。安娜尹不能被定义,世界更是。

《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读后感(二):温柔的讲述者

每次阅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作品,心情总是十分的愉悦,她的文字当中永远都充满着温暖,轻松,无论怎样沉重的话题,她都可以用最温柔的方式拂过人心,她确实是一位温柔的讲述者。

《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有着与《悉达多》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救赎的过程,区别在于《悉达多》首先是完成的自我的救赎,而《安娜尹》是在进行众生救赎。代表着爱与力量的女神安娜尹,为了让天与地和谐共生,在天堂与地狱,冷漠与关爱,爱与恨,上层与下层,阶级矛盾之间挣扎乃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在安娜尹死后,她的忠实随从用她的眼睛看尽了人间百态,也看清了自私与大爱,安娜尹想要建立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完美世界,在面对死亡、面对嫉妒、在那些自私的生命面前即将分崩离析,人性纯良在驱使着本能去拯救安娜尹,拯救安娜尹就是拯救众生,亲情与爱情造就了无疆的大爱,同样最终拥有整个世界的女神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一切物质化的都将变成尘埃,周而复始,循环往替,唯有大爱不逝。

《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读后感(三):神话的现代演绎

因为译名的区别,刚刚才意识到这是苏美尔神话伊南娜下地府的现代演绎。

神话学家认为,这一神话代表了爱情与丰收女试图消灭死亡的失败,因此人类必须接受生死的轮回。其中,半神半人、国王杜木兹也需要参与到这种周期性的轮换仪式中。神与人链接,共同进入生死的宇宙节律中。

而在托卡尔丘克的塑造里,更加直白地型塑一个人侍奉神的差等世界。机械废土、极繁装饰……风格明确的元素堆满了这个垂直的世界,而神是享受者,天神看起来就像大腹便便的垄断资本家。

安娜尹拥有极高的能力,因此拥有随意行走的自由,直到她走到死亡之地。记不太清故事里有没有写到安娜尹入地府的原因,从宁舒的视角好像并没有提及。而与爱人的死亡置换也是姐姐与魔鬼的要求,安娜尹在故事里好像是一个不表态的自由的人。

核心好像被生死双生的女孩之间的角力所占据。对冷漠的天神和愚钝的情人的讽刺都成了背景板,不好说到底有没有对性别议题或是资本垄断(废土科幻设定的附属物了)的讨论,显得有点单薄。

神话的现代演绎里,最亮眼的改编不能只是设定背景的改换。

只能说以前的点评是最大的优点:学到了低成本流畅转换视角的方式。

《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读后感(四):"温柔是自发的,远远超出共情的同理心"

故事读之前已经知道个大概了,主要是想看里面对"碎片"的重新排列组合,在熟识空间里能创造什么样的细密味道,"揭示更大范围的现实并展现相互关系",以及"温柔"的,新人称的叙事方式带来的对日常的认知拓展。很多描写确实既具新视角又具画面感(感觉很适合改编拍类似《疯狂的麦克斯》之类电影)。

当然作为女性主义的意义在于"虚构总是某种事实",在于讲诉本身,在于对于后人,对于启蒙阶段群体的"知情权"。面对强大阻力,女性可以从古文字,古神话被掩埋的历史以及新的讲诉里寻找自我,认同,连接和力量。虽然不认为女性必须承担类似生命,勇敢,神圣,牺牲……这些图腾符号,才应得某些人之为人的东西。但是某些群体给自己的细致入微的图腾够多了,所以一些这种连接性的,创新视角的讲诉,非常必要,现阶段也许也是必经阶段,斗争常识宣传策略都是必经的。

就像人类不一定要经历了男权暴虐后再经历另一种极权,像武侠小说那样冤冤相报无休无止,但是以人类群体性的那些德性看,女性群体一没有义务神圣超脱,必须比男性群体表现得好。即使女神们复活,做得很差,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可以,人类已经在男权烂泥里世世代代很久了,女性拥有试错的权利。

二也许只有两者都经历了,才能真正长点儿记性,有点儿实质性的进步,给她们时间,空间,一起经历人类下一场必经的,也许是全人类需要直面的。反正前面已经烂成这样,大家稍微长长记性,也许可以少走一点弯路,但那不是女性的义务。

以及后面的诺奖受奖演讲稿推荐阅读。

《世界坟墓中的安娜·尹》读后感(五):神话二创

首先,我相信这本书的读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本书以苏美尔神话《伊南娜下冥界》为原型,将作者的意志融入其中,虽大体情节并未有多大改动,但内涵实则丰富得多。 本书虽为长篇小说,但篇幅并不大,仅仅193页,却涉及了对很多问题的思考。 其中之一便是对地球危机及人类未来的思考。故事定位在未来,城市建立在废墟之上,钢铁菌丝在大地上繁衍,一刻不停,人们长久不见天日,苍白无比,绿意成为了最奢侈的东西。信息被数字洪流裹挟着将人们吞没,所有的一切变得便利,虚幻,又遥不可及。文中并未说这样的环境有多么可怕,但却有一种恐怖的气息人们弥漫在字里行间。人们在这样的世界中自如地生活着,仿佛一切本该如此,仿佛在用一种理所当然控诉着另一种理所当然。 再一便是对神道的反抗。我们的主角安娜尹,伊南娜,本身就是诸神之一,却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神,与其他少女并无两样,准确地说,是神与人并无两样,尽管他们为人类创立了法则。诸父们虚伪,固执,在虚无中腐朽,令人恶心地维护着法则;慈祥的母亲宁玛充满智慧,怜悯,温柔,却也曾因傲慢犯下过错——创造了可怜的乌姆;就连伊南娜,美丽的女神伊南娜呦,也像是接受了某种神谕一般(宁舒布在寻求诸父帮忙时将之称为对人类的救赎)坚定地去往冥界会见自己的姐姐,在众多情人之间周旋,因为丈夫对自己的死去毫无悲伤便心生恨意,令他代替自己滞留冥界,却又最终后悔。这些不都是人类的真实写照吗?作者不断强调秩序的意义正是想打破秩序,但一个秩序的破碎就意味着新秩序的建立,而伊南娜下冥界就是为了打开世界的坟墓建立新的秩序拯救麻木的人类(或许还有神族)。故事的讲述者不断更替变换,正如奥尔加托尔卡丘克自己所说“我还梦想着一种新型的讲述者——第四人称讲述者。他当然不仅是搭建某种新的语法结构,而且是有能力使作品涵盖每个角色的视角,并且超越每个角色的视野,看到更多,看得更广,以至于能够忽略时间的存在。”而作者本身便是一个有力量的,温柔的讲述者。这种温柔有使人共情的力量,令书本之外的读者能够在合上书页之时回望自身与所站立的世界,穿过信息的迷雾,思考与重构自身和世界的秩序。 我想好的讲述者正是能够用短小的故事将事理和感情传达给读者并引起读者思考的人,奥尔加做到了。正如亚里士多德对虚构的定义:虚构总是某种事实。奥尔加托尔卡丘克在真与假的尖锐对立中创造出一种陌生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