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点评本)》读后感锦集

《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点评本)》读后感锦集

《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点评本)》是一本由[美]雷蒙德・钱德勒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3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点评本)》读后感(一):特里这个人

我感觉我有点理解特里•伦诺克斯了。人人都有美学理念,这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道德却是后天形成的,是社会施加给人的。特里生在孤儿院,处境可想而知,他没有体会到道德的好处,没有被公平对待,加之又体会过战争的残酷,因此他在道德上是个失败主义者,不认为道德能给人带来多少好处。然而他天性好,(马洛也说他天性好)有着令人佩服的美学理念,倘若他生在好的家庭,接受好的教育,也许能成为艺术家。但是美学理念终究不要求人一定做这做那,只规定哪些是美的,哪些不美,你看他的逃避态度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特里的美学终究抵不过道德的沉沦,将慢慢堕落下去。马洛也拥有极高的美学思想,所以他和特里互相吸引,但他同样有着极高的道德理念,所以终究是两类人。

《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点评本)》读后感(二):告别等于死去一些。

《漫长的告别》雷蒙德.钱德勒。

作者被誉为硬汉派侦探小说的灵魂,代表硬汉派书写哲学的最好高水平,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史上最优秀作家的第一名,世界上唯一一位被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师。

《漫长的告别》是其塑造的侦探菲利普.马洛的系列故事,也是最富有热情和最具有自传性质的一部小说,杰弗瑞.迪弗称其超越了各类流派。20世纪40年代的好莱坞,男演员以能扮演菲利普.马洛为荣。村上春树特意重译了《漫长的告别》,写了两万字的评论,认为其是完美的杰作,与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相比,成功刻画出一个崭新的丰富的属于他自己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

钱德勒的描述语言极为艺术,大量精彩绝妙的比喻,冷幽默信手拈来,毫无做作,甚至可称为文艺。然而侦探小说毕竟不同于推理小说,大量的事件和讽刺对白略显拖沓冗长,相对结局而言书中留下的线索较少,少了不断地揪心揣测,谜底也变得没那么痛快释然。不过主角马洛的个人魅力可能才是全书的最大看点,这也是作者想要写出艺术小说的追求体现。

全书关于一个醉汉和一位侦探,一份诚挚而悲伤的友谊,一连串的谋杀,一场绵绵不绝的告别。结尾的那句话别有深意:“告别等于死去一些。”

《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点评本)》读后感(三):嘿,来一杯螺丝起子

说实话。我只是被书名所吸引。

看起来类似文艺故事的书名装着的是一个悬疑推理类的故事,一个关于告别朋友的故事。

只是文中那有些绕口的英文名字,实在让我读起来费劲不少,但文章那股子硬汉的气息总让我放不下。不得不说,作者钱德勒的骨子里应该糅杂了孤独和反抗的血液。

马洛和伦诺克斯的相遇在酒吧,一个酒鬼和一个侦探的磁场相吸让这场告别显得漫长而神秘。马洛作为文章的主角身上透露的狡黠,正义和邋遢的味道,充满绅士气质的伦诺克斯作为那告别的对象脸上却写满了无奈,悲伤和仅存的彬彬有礼。

寥寥几次的见面,马洛便选择相信伦诺克斯没有杀害他淫乱的妻子而帮他逃亡。直至最后得知伦诺克斯的死讯和犯罪自白书,马洛都选择相信伦诺克斯的人品,当然马洛也为自己的“帮凶”行为付出了小小的代价。

有时候,我会想舆论对于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影响到底有多大。浅薄的我脑海中想到的是一部剧《匹诺曹》,剧里的每个故事都成为舆论影响的缩影。例如一个英勇的消防员因为舆论成为了一个独自活命的懦夫等等这样的故事,权利和利益成为舆论的主导力量,而在故事的真相浮现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在诅咒那个舆论的发布者,忽略掉自己也是舆论的推动者。

假如舆论的主角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邻居,我们会如何对待呢?“三人成虎”大概就是这样的故事吧,有时候我们宁愿被别人主导自己的看法也不愿去相信那些你们相处的时间。

思绪好像扯的有点远了,悬疑推理故事自然和杀人犯罪紧紧连在一起,马洛在一切尘埃落地后牵扯进一个个的小故事,看起来似乎毫无联系的对白都在深入挖掘背后的真相。

例如马洛在监狱中遇到的两名赌徒,伦诺克斯曾经救过他们;例如在酒吧遇到的妙龄女子曾经和伦诺克斯有过一段爱情故事;例如同饮螺丝起子的这位贵妇是伦诺克斯死于妻子的姐姐······这么多的机缘巧合,都在塑造马洛的人物性格。钱德勒通过马洛的口道出了权利和社会的关系,道出了金钱和社会的关系,道出了看似正义的警察和看似罪恶的嫌犯之间的关系······

最后的最后,当再次的相遇和最后的告别来临之际,马洛是悲伤的。这种悲伤应该是被欺骗的感伤,他是个好人,但他不是那个相信马洛的好人。那一张五千美元的巨钞曾经是道谢的礼物,现在也物归原主。

为自己自身利益的欺骗把这段友谊送到了离别的终点站,好吧,就让我们完成这个告别吧,在我们都忘记的差不多的时候好好的来了告别吧。

没有拥抱,没有那杯螺丝起子,从此我的生命中再没有你

《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点评本)》读后感(四):不年轻,但依然失败

李北源

硬汉派侦探小说的魅力在哪里?那些穿梭在喧嚣的酒馆,游荡于下水道和街道之间,穿着邋遢的中年人到底凭什么吸引着一茬又一茬的读者——即使他们面对的大多是一个平淡枯燥、没有悬念的故事。

读完《漫长的告别》,我想应该可以很好地区分马洛和马修两兄弟了。相比于布洛克笔下的马修·斯卡德,雷蒙德·钱德勒的菲利普·马洛更骄傲,更不妥协,更愿意激怒这社会。

酒吧遇到的特里·伦诺克斯,即使喝醉,依然彬彬有礼,尽管看起来像“一条迷路的狗”,马洛喜欢这种气质,两人成为朋友。伦诺克斯卷入一桩凶杀案,在马洛帮助下逃亡到墨西哥,最终自杀在旅馆。马洛执着地追求答案,仅仅为了完成一个“漫长的告别”。

特里·伦诺克斯一事无成,二婚的妻子有钱而放荡,经常在酒吧酗酒。这样的酒鬼实在看不出什么可取之处。但马洛一眼就喜欢上他,觉得他天性好,是个好人,是“一个道德上的失败主义者”。伦诺克斯的自嘲印证了这一点——“我的自尊与众不同,是除了自尊外一无所有的男人的那种自尊。”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两个男人倾盖如故必是有着相同的特质。马洛尖刻,他讽刺民选官员,“彼得森警长就是能顺利连任,活生生地证明了在我们国家担任重要公职不需要什么资格,只要不管闲事,面孔上相,紧闭嘴巴”,鄙视警察,“警察真不好当。永远不知道谁的肚子可以踩上踩下而不惹麻烦”,甚至毫不留情地挖苦自己,“发不了财,也不常遇见好玩的事。有时候会挨揍、挨枪或者坐牢。搞不好还会送命。每隔一个月就想放弃,趁走路不会摇头晃脑的时候换个明智的职业。”

马洛抽烟,喝酒,说脏话,斗殴,偶尔性违法。但我们知道马洛是个好侦探。他就像那种流落在底层的贵族,潦倒半生,一事无成但依然高贵而骄傲。为了对完成伦诺克斯的承诺,为了追求一个毫无用处的真相,他被警察拘禁,遭遇刑讯,被混混头子恐吓,被亿万富翁胁迫,不停地被殴打,毫无成果地搜寻——你很难想象这是一部侦探小说的主角。然而,马洛身上有着堂·吉诃德那种古板的骑士精神,他继续嘲讽,一路奔波,来去匆匆,一个门到另一个门,直到真相到来。

硬汉派的侦探既不足智多谋,也不光鲜亮丽,更不是正义的审判者。他们游离于黑暗与光明的缝隙,费尽种种心力来追求案件的告破,却未必成功。所以,马洛也好,马修也好,他们从来战胜不了故事里的富人和有权人,他们身上都有着失败者的气质。但这种失败并不颓唐,不是娘娘腔的失败,而是田横五百壮士的失败,唐·诘诃德挑战风车的失败。遍体鳞伤,屡战屡败是硬汉侦探的本来气质。探案过程中,对权威特立独行,不屑一顾,失败后,依然愤怒,继续骄傲地嘲讽社会,让这些不帅的老男人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漫长的告别》最后,马洛捕获了真相。辛苦寻觅的结局让这漫长的告别沉重而悲伤。或许,孤独的马洛应该走进初识伦诺克斯的酒吧,点上一杯一半金酒加一半罗丝牌青柠汁的真正的螺丝起子(gimlet),毕竟:

“to say goodbye is to die a little”(每次告别都是死去一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