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卷)》是一本由[美] 约瑟夫·弗兰克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卷)》读后感(一):读后

1.全书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很认同这一点,也基本做到了。比如陀父亲乃至整个家族对贵族身份的执念,再到精神上的贵族,就对理解《少年》里面韦尔西洛夫的「复活」,科尔索斯基对贵族的方式和奴隶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抉择,还有两人对贵族身份本身的思考等等内容的理解很有帮助。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没读过作品,看起来就有点沉闷。2.作家个人与文学潮流的关系写的很清晰深刻,但是太清晰了,让人有些怀疑。浪漫派,自然派,空想社会主义,民粹各种关系没那么简单吧。3.加深了对别林斯基,彼得拉舍夫斯基,《现代人》《祖国纪事》的了解。涅克拉索夫和屠格涅夫有点刻薄啊。4.第十六章第六七节戳中我很多地方,关于幻想家,关于必要的利己主义。但是相关的作品没看过,要补。5.很多地方都在对话弗洛伊德,感觉很没有必要。不过可能那个年代弗洛伊德的影响力太大了吧,从文献上把他推倒也挺厉害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卷)》读后感(二):绝佳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和作品解读

作为俄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最顶级的小说家(可能只有另一个托翁可以与之媲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向来以深奥和难读著称,国内学者的解读往往不得要领,西方学者的解读往往又引申较多(比如舍斯托夫、乔治·斯坦纳等人的作品),读起来也不轻松。

约瑟夫·弗兰克耗时数十年的这部五卷本的巨著真可谓是最适合入门且很适合中国读者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著作。之所以说适合入门是因为本书没有预设理论前提,也不需要任何文学理论和西方哲学的基础,全书都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各个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变迁和时代思潮的变化出发,重构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动机及写作思路,再以此为基础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自认就可以得心应手了。之所以说适合中国读者是因为这本书的写作思路很符合中国人“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观念,作者先从当时的俄国乃至真个欧洲的文学思潮出发,再结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长环境、个人经历、个人性格、社交圈子这些因素,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历程、创作理念做了十分详尽的分析阐述,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本书很“中式”。

个别书评说本书只是一部资料汇编,原创的观点不多。其实不然,作者虽然详细地罗列了很多细节性的资料,但这些都是论证一些关键论点的重要证据。比如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童年时期与父亲的关系,作者就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弗洛伊德的观点,特别是辨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癫痫发作的问题,考证很详细,这是直击弗洛伊德的要害。同时为了说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别林斯基关系变迁的原因,作者不但仔细研究了这两位当事人,还对屠格涅夫、赫尔岑这些当时活跃在俄国文学圈的人都有一番分析,这不但使得两位当事人之间的分歧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也顺道勾画出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在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俄国文学圈的群像,正因为如此,本书也可以当做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线索的一本俄国文学思潮历史书来读。本书的第三部分细致地研究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几个小组的关系及在各种聚会上的活动情况,这也是为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青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变化及他为什么会卷入彼得拉舍夫斯基案。第四部分的作品分析不仅仅从思想上,也从创作手法、文体这些要素出发阐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普希金和果戈里等前辈的继承与发扬。对于准确地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这些细节都是很必要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卷)》读后感(三):托尔斯泰论陀思妥耶夫斯基

(致斯特拉霍夫的信四封)

这几天我身体不好,在读《死屋手记》。有许多地方忘记了,重读了一遍,我不知道现代文学之中,包括普希金在内,有哪一部作品写得比它更好。

不是它那种调子,而是它的视角叫人称奇——真诚,自然,基督教徒式的。是一本富有教育意义的好书。昨天我一天都觉得很满意,好久没有得到这样的享受了。您如能见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请告诉他我喜欢他。

我非常希望向你和盘托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看法。您说了您的感想,其中有一部分我也有同感。我从没有见过他,也从没有直接同他打过交道,当他死去以后,我突然发觉他是我最最亲近的人,他对我来说十分宝贵,我需要他。

我是作家,凡是作家都有虚荣心,都喜欢妒忌别人,至少我也是这样的作家,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同他比个高低,从来没有。凡是他所写的(他写的好的、真正的作品),我都喜欢。他写得越多,我觉得越好。他的艺术手法,还有他的智慧,使我羡慕不已;他的心理分析,使我感到惊喜。因此我就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除了认为同他有可能相见但需要等待机会之外,没有别的想法。

不过这只是我的感觉。而突然之间在吃饭的时候(我一个人吃饭,时间也迟了)读到报上的消息:他死了。我的一根支柱倒下了。我昏昏沉沉的,后来才开始明白过来,他对我是多么的宝贵啊,我哭了一场,现在也在流着眼泪。

他去世之前那几天,我读了他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深受感动。 凭我的直觉,我知道葬礼上无论怎么议论……这些报纸,都是真实的感受。

他是令人感动的,引人注意的,但是他全身充满斗争,不可能把这样一个人放在纪念碑的顶上教育子孙后代。从您的大作我第一次了解到他的智慧的分量。非常聪明,真正的智慧。我至今仍然深感遗憾,我没有能够认识他。

屠格涅夫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可是会活得更长久。不是因为艺术的功力,而是由于脚下没有闪失。真诚地拥抱您。

您说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笔下的人物描写自己,并认为所有人都是这种模样。那又算什么!他笔下的人物,即使是非常特别的人物,说到最后,不但与他同一族类的我们,甚至是异族人,都会从中认出自己的面貌,认出自己的灵魂的。开掘得越深,大家会觉得越有共同点,越熟悉,越亲切。

不但艺术作品是如此,科学的哲学著作也一样,无论如何努力想写得客观再客观,即使是康德、斯宾诺莎,我们所看到的、我所看到的仍然是作者本人的灵魂、智慧和性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卷)》读后感(四):从零开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阅读记

2022.11.13

不同于托尔斯泰顺滑无碍的阅读感受,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阅读总是不经意的半途而废,像《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总是在某一章节断掉,并就此搁置。但现在我想在给自己一次机会,接着新入手的这套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从零开始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不知道这一次我能扛多久,希望不会放弃。

到今天为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我已经读完,《双重人格》正在阅读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读到了第四章。说一些简单的感受:不得不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东西确实难读,《穷人》也不好读,但至少比他后期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好读一些。但这套传记虽然有着五卷本的庞大篇幅,但确实很好读。不知道这个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似乎是比较体恤读者。以我自己来说,我对于长时间的阅读并没有排斥感,但因为近年来更多的是通过电子设备读书,对于实体书的阅读真的可以说是很生疏。这么说吧,如果一个章节超过四五页还没有结束,也没任何的断点,就会让我非常的烦躁。但这本书,我目前读到的几章本身不长,而在不长的篇幅中,作者还安排了一二三四五这样的小节,这就让我的阅读体验极其舒服。我可以在读完一节之后放下,也可以在闲隙时随时读上一节,完美!

说一点小小的遗憾,像这种大部头的书,出版社一般会安排好几个译者翻译,以便缩短工期。像理想国译丛的“第三帝国三部曲”,安排了四个译者。而像这套书,一般也会安排三到四个人,但其实只有两个人,只有第二本换了译者。可以理解出版社的逻辑,也不是说这个译者就不好,但终归还是个小小的遗憾,因为我对这个主要译者戴大洪先生还是有点感情,而且他很喜欢啃硬骨头,你像《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第三帝国的兴亡》《古拉格:一部历史》《革命与反革命:西班牙内战》都是大部头的学术著作,都是他独自翻译的。我读过古拉格和西班牙内战,虽然没读完,但绝不是他翻译的问题,只是因为我懒。但我没读过原文,也无法评价他翻译的是否就真的好,但在《古拉格:一部历史》的一个推广活动上,一个俄罗斯历史的研究者就说:有些译者翻译的俄罗斯相关的书,让她一个专业的俄罗斯历史研究者看的一头雾水,总是会怀疑说这个人是谁?这个地名是哪的?但她看戴大洪翻译的《古拉格:一部历史》,不说其他,至少没有理解上的成本。所以,据此可以推断,戴大洪的翻译至少还是有一个基本盘的。但没办法,这套书应该是太长了,还是安排其他译者翻译了一本,商业社会嘛,妥协总是难免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1卷)》读后感(五):俄国社会文化环境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对于没有时间/精力阅读第一手资料的普通读者来说,作品分析/人物传记可以更好的帮助理解作者的作品与思想,毕竟很多人并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然而二手材料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主观/客观的偏差,二手材料的作者必须是被认可的/可信的。我想弗兰克的这部传记符合优秀传记作品的标准,并且与普通的人物故事传记不同,它包含了对于作家所处社会的文化与思想的分析,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作家作品所处的历史环境,毕竟,解读伟大作家的作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后世的学者尚且没有失去研究兴趣,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读者?

第一部的时间线截止到作家被捕,不过一系列的审讯/判决在第二部之中。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作家童年生活与同期社会文化背景,第二部分则关于作家大学生活与初入社会的经历,同时对当时的文化名人果戈里与别林斯基进行了介绍,毕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在发表时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轰动,让作家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文学界。第三部分则介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被捕前在社交圈内的活动,他与别林斯基的感情破裂,革命小组之间的矛盾与争论。第四部分则是对作家早期作品的详解,这些早期作品往往被作家后期作品的光芒覆盖,但是对于理解作家的思想经历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很少被人提及,被提到最多的一般只有《穷人》《白夜》,本书第四部分的详解则可以让读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生涯有更好的认识,其实,这些作品并非一无是处,阅读起来更为简单,质量上也优于很多流行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出狱之后亦将早期作品进行改写并发表出来。

本书有些部分是严肃的学术性论述,讨论了俄国当时流行的文学流派、社会整体思想与矛盾。不仅仅是作家的思想,也有与作家关系密切的知识分子们的思想论述。毕竟陀思妥耶夫斯基曾作为一个革命者被捕,虽然他并未真正进行过革命暴动,但是他的思想冲突,对社会的认识与不满,都是他当时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别林斯基、果戈里、法国浪漫主义对于当时的文学界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作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解读也是主流而认真谨慎的,并不存在天马行空激情澎湃异想天开。作者在附录中对弗洛伊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病历进行了反驳,不过在今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已不再具有权威性了,关于弗洛伊德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病情的解读还会有人相信吗?

最后附上作者前言中的一段话,可以让没阅读过此书的人对本书内容有先见的了解——

“结果我逐渐意识到,假如我想充分阐述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看法的话,那就必须大规模地重现他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然后再在其中描述他。因为,这种看法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视为对他那个时代主要问题的高度艺术概括,当然,它只是一种个人表达,不过,它是一种比大多数人都更关注自身之外那个世界的个人表达。这并非某种失常的精神状态的狂热发泄——我们在西方也常常倾向于这样认为——那么简单,而是某种极具天赋的特殊气质的激情表露。实际上,具体说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的一种方法是,在他将自己的个人困境与肆虐他身为其中一员的那个社会的灾难熔为一体的能力中发现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